春光明媚的下午,我跟着Elaine姐妹去新泽西的一个养老院探访两位老人Selina和方姨。Elaine家就住在附近,她在家为Selina煲了鸡汤粥,然后我们一道去中国超市买了方姨喜欢吃的水果。Elaine告诉我,Selina好多天都不能吃东西了。
这个养老院总共有90多名老人,其中50%的是中国人。他们大多是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的老人。按州政府规定对最低收入(1200美金)以下的65岁以上的老人实行费用全免制,在这个收入以上的老人需要交费,Selina属于这个范围,所以每月缴纳5000刀。此外,自费的老人和残疾老人入院没有年龄限制。
从超市出来大约一刻钟以后,我们进入马路边一栋灰白色的两层楼建筑。一楼是办公室、厨房食堂和杂物间。老人们是不可以走出大门的,以免走失。楼下设有门房,进入必须登记。上了二楼,首先看见的是一个很大的厅,这是老人们用餐和看电视的地方。穿过大厅横着一条长长的甬道,甬道两侧就是老人们的卧室或曰病房,一般是两人一间。
Selina 87岁,她的丈夫因染上新冠,去年不幸去世,他们夫妇都是基督徒。Elaine姐妹一直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母照顾。老太太因为五年前患脑瘤做了手术,渐渐地腿脚不能动弹。她是去年入住这个养老院的。Selina的胃口很不好,再加上不喜欢养老院的伙食,所以差不多有1个月没有吃什么东西了。蜷缩在床上的她骨瘦如柴,体重不到80磅,脸色蜡黄,愁眉深锁,连打招呼的力气都没有了。Elaine姐妹拿出鸡汤粥一边喂她一边说,好好吃哦,很鲜的鸡汤粥。老人张开嘴慢慢的吞咽起来,居然吃完了半碗。Elaine如释重负地叹道,太好了,吃完了。我在旁边也松了一口气。
老人的房间和外面的甬道充斥着一股难闻的味道,这也难怪,因为许多老人的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进行。
住在走廊尽头的方姨92岁,信主20多年了,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在她房间的墙壁上贴了“主祷词”和“平安喜乐”的字画以及教会姐妹们的照片。她的头脑很清醒,语言表达不错,但身体状况最近不太好。她告诉我们,头天晚上小便失禁,弄得一个晚上没有睡好,现在头脑还晕晕的。不过方姨特别坚强乐观,平时只要精神稍微好一点和条件允许,她就在网上参加Zoom和姐妹们一道学习《圣经》。方姨一边推着轮椅艰难地移步,一边和我们闲聊。她见到熟人就热情地打招呼,并示意我把水果拿给身边的朋友分享。在大厅里方姨把我介绍给一位躺在平板床上的叫琳娜的病人,说我也是姐妹。
你不要走,你不要离开!这是琳娜第一时间对我说的话。带有命令的口气非常坚决,但仔细体味这话里有央求的意思,也许她缺乏安全感。她大约认为我是常来的义工。因为每个星期六有四个教会的弟兄姐妹组成的义工团契到养老院服务并传递福音。
Elaine姐妹 陪着方姨去了旁边的一间小房间聊天,我留在了琳娜身旁。
需要我帮您做什么吗?我俯身问她。
帮我拿饭!她的口气很迫切,好像肚子很饿了。
我看了看时间现在才四点半。于是问她,晚饭几点钟?
五点。她干脆地回答。
从琳娜的不容置疑口吻和镜片下那双带着血丝的眼睛里,我读出了她的身份和个性,高级知识分子,女强人,自尊心特强。
我和她闲聊起来。她是49年生人,今年74岁,家有女儿女婿,他们偶尔会来探望她。她是1977年高考的大学生,80年代初毕业于中国的一所名牌大学,上世纪80年代移居美国,以前是一个媒体人。
您喜欢美国吗?我问。
以前喜欢,现在不喜欢。
为什么?
他们把我送进养老院。
不知道她说的“他们”是指家人还是政府。
假如您在国内子女无暇照顾您,也是要进养老院的。我想安抚她,一时找不到更合适的话语来。
我一直不便问她患了什么病,为什么身体不能动弹。后来才在Elaine姐妹的口中得知她的肝功能和肾功能都不行了。
我要死了,我要死了。她侧面仰望我,轻声喃喃道。
不会的,你说话的中气很足,脸色也不错。我安慰道,又说,上帝会给你力量的!她听了这句话沉默了。
不一会儿,她按耐不住内心的烦躁情绪,突然高声地爆发性地高喊:”Nancy!Nancy!”大概她肚子太饿了。那个叫南希的中国护工隔着老远叫她不要再吵了,可是没有过两分钟她又大叫“Nancy!Nancy!”南希不再理会她。后来我听Elaine姐妹说她常常这样乱发脾气,其他老人对此很是讨厌。
当然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琳娜的病况很严重,处境特别困难,她躺在床上吃喝拉撒,甚至不能像方姨一样依靠外力艰难地移步。可想而知她是多么痛苦和绝望。可是越是这样,越是应该仰望和信靠神啊。
别这样,琳娜,上帝与您同在,祂会给您力量。我对她说。琳娜听了这话没有吭声,似乎若有所思。
再过了一会儿,她举手往后指着大门方向对我说,饭来了,在架子上,快去帮我取。她的听觉很灵敏。
说是吃饭,其实她根本无法吃饭,只能喝牛奶和开水。那份白饭加粉丝炒肉末、炒青瓜又原封不动地拿走了。
原来她一日三餐只能喝流质的东西,难怪饿得那么快。
她很快喝了两小盒牛奶,又去拿水喝,刚喝了两口,我劝道,不要喝得太急,否则您的肾脏负担太重。这一次她很听话,把水杯放回了台面。
琳娜的肚子问题解决后暂时安静了下来。于是,我去了方姨身旁。
92岁的方姨,面部光洁,依然可见眉目清纯,没有什么皱纹,看上去只有70多岁。方姨是广州人,来美国20多年了。她的女儿女婿会在每个周末来养老院看望她。她退休以前是衣车工,早年在广州的一家机械厂做铣工,曾经去上海学习过铣工的专业技术。她说,有工作做的时候就开心,在养老院什么都不用做,就不开心了。可见方姨是一个闲不住的勤快人。
方姨平静地讲述自己的近况,并且对外面的世界也充满了好奇,不时提一些问题。问我,你在欧洲生活过,我想知道那边情况什么样?那神情就像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
吃饭之前,她低头虔诚地向上帝祷告。感谢赞美主赐给她食物和慈爱……然后,一再问我们饿不饿,要不要在这里吃饭。方姨因为头晕,人不舒服,也没有吃饭,只吃了几口菜。
我们离去之前方姨和我们按手祷告,感谢神赐予的福分,求神保守怜悯……最后她还坚持要送我们去电梯口。
方姨任何时候没有忘记与上帝的联络沟通,在老人家身上我感受到有一种来自于神的力量在支撑着她,有耶稣的慈爱在温暖着她,而且她把这种爱不断地传递给他人,哪怕自己处于病痛的困扰中,她也会关爱周围的人,这是最难能可贵的。而且她懂得感恩和礼貌待人,总会对帮助她的人道谢。难怪,在过道遇到一个坐轮椅的白人老太太,她和方姨打过招呼后翘起拇指告诉我方姨是一个“nice woman”。在我看来方姨就是一个纯洁可爱的孩子。看着她天真无邪的面容,自然就响起耶稣的那段著名的话语:“让小孩子到我跟前来,不要阻止他们!因为天主的国属于这样的人。我实在告诉你们:谁若不像小孩子一样接受天主的国,绝不能进去。”(玛10:14-15)
琳娜也是基督徒,虽然是两个月前才洗礼的。但经上说,基督徒不分大小先后都是上帝的子民。不过,琳娜如果像方姨一样凡事向神祈祷,保持与神的联络与沟通,那么她也会获得战神黑暗的力量,也会坚强地面对一切,直至复活永生。Elaine 姐妹说,琳娜时常也对她哀叹,我要死了,我要死了。每当这时Elaine就会对她说,不用怕,死后又会复活,神会使信祂的人获得永生。这才是按神的意思去安慰她,从这个角度讲,我没有Elaine姐妹那么虔诚,还没有把神的话语完全融进自己的灵魂。
我们离开之前与琳娜一起祈祷,求神给予她战胜病痛和恐惧的信心,愿神保守她。最后我俯身在她耳边告诉她,耶稣与你同在!她点点头。但愿她像方姨那样不断地亲近神,凡事信靠神,把负担交托仰望于主的手中。
告别养老院我在心里为默默地为琳娜、为方姨和Selina 祈祷,也为所有的与病痛和死神拼搏的老人祈祷!愿仁慈的上帝怜悯他们,医治和保守他们,让他们平静安好地度过余生。
每个人也一定死去.
平平静静, 坚强地自己独立生活着,
她的女儿上周末去看了她,应该知道她的现状。是的,她的病况很严重,难免发脾气……不过,昨天我们去的时候感受到她的进步。再谢燕子!
養老院如果不能提供流質飲食,起碼每天多給她幾盒牛奶,酸奶。幸虧有樓主這樣有愛的人士
給她一些關心。樓主可以聯係她的女兒,建議她換一家養老院
所以水星等文城的朋友们一定要好好保重身体。
我也跟自己的孩子说过,以后我如果老得缺乏自理能力了,就把护工请到家里来。老人离开了自己的家,必然缺乏安全感,导致免疫力下降。当然我也希望自己能安之若素,坦然面对衰老的生命,要是能够达到方姨那种境界就很不错了。
倒也是哈。但是你得保证自己会自如使唤或使用Robots.所以保重身体和好心态很重要。上周日我去拜访了一位独居的老太太,94岁了,身体很好,记忆力不错,每天还给70多岁的儿子媳妇做饭。儿子媳妇住在附近,和她关系不错。由此看来,亲情是健康长寿的滋补品。
我爸在多伦多BLOOMINGTON COVE养老院度过人生最后时光,那家养老院很不错,每日内制四餐,每周洗浴2次,容许家属7/24随时探访,十分自信,很多西人老人家打扮得很漂亮得体。。。
不过我不信人造的宗教和“上帝”。我相信自然,大自然就是我的“上帝”。自然里的产物都有开始和结束,人是自然产物之一,当然不会例外。人类如此,个人更是如此。我不明白人老了为什么会那么怕死,活的那么难受那么依赖别人的慈悲而且是无恢复之望了也不愿离去?是觉得死了后会更痛苦?还是觉得这样活着是幸福?有家人的想没想过给自己家人带来的负担?没有家人的知不知道(紧张的)医疗资源可以多分享给别的能治愈的人? 也许是我自己还没有老到理能解这些人的想法?
我喜欢禾儿转载的博文里陈司寇老人的聪明和智慧,在生命结尾处的苦难受罪之前自己选择离开。这也是我们夫妇两人的选择,不过现在还健康还不老,先好好生活若干年呵。
我在自己的博客,转载了一篇文章,我认为是一篇值得一读的文章,梧桐兄可能会感兴趣。:)
禾儿说得真好!
我猜想,她的性格不好,就是不来养老院,与女儿女婿也无法很和睦的相处。
如何面对死亡,如何做一个优雅的老人,这是我们将来都要学习的人生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