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翩翩叶子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回国流水帐一一谁也不羡慕,就羡慕老干部《下》

(2024-05-29 07:35:36) 下一个

我这人没大出息,我这次回国,谁也不羡慕,就羡慕咱上海的老干部。

 

以前读书时,我听到的新闻,看到的电视电影总是说人民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不能让群众吃亏。这次回去,有空一遛达,怎么感觉哪里有特殊化,哪里就有咱老干部的身影。

 

先生家附近丁香花园,我以前出国前曾去吃过,玩过,里面有个舞厅,还记得我们同事一起去跳舞。那时好像谁都可以进去,你进去,门口没有人拦住你,问你进去会干吗?明知故问嘛,当然是去吃喝玩乐或只是看花看景,肯定不会搞破坏。后来出国后,听婆婆说,丁香花园只对老干部开放,是老干部活动中心。九十年代未隔壁邻居女老干部有时会叫刚退休的婆婆一起去公园锻练身体,她们经常看到坐在轮椅上的电影演员白杨被保姆推着走,白扬是艺术家,倒是很应丁香花园的美景的。婆婆喜欢独自在家行动,去了几次后来推脱了。

 

我们这次回去有时也会去先生家里歇歇脚,先生有空就想往那里钻。我能理解他的心情,从小长大的家有一日就不再属于他了,永远不再是他的家了。我的小学同学带我去看我的老房子时,我差不对眼泪快要落下来,我以前温暖的家变成了一幢冷冰冰办公大楼,我家是第三间的位置,这里有多少欢声笑语让我幸福快乐整个青少年时代。

 

一次,我们睡了个懒觉,在家吃了白煮蛋,喝了牛奶,外面又简单吃了生煎,蟹粉小笼包,荠菜馄饨开始荡荡马路,经过丁香花园,以前只知吃喝玩乐,现在的我更喜欢看名堂,看景看建筑。我就和先生进了大门,据我在上海有限的观察,饭店,宾馆,公寓等门口的保安十个有九个不是上海人,我与先生边走边说,我和同事以前在里面吃过饭,一个保安迎上来对我们说"吃饭朝迭条路走"。出呼我的意外之一是他是上海人,意外之二,他怎么知道我们是去吃饭,我刚吃过,我像饿煞鬼,我只是想逛逛,还有,刚回上海,不了解行情,也不想被他们宰洋冲头。我们在城遑庙吃小笼六只48元,四川路上另一个网红点心店只要好像一半价格都不到,味道也没啥两样。但省得罗咧八索向他解释,我不是来吃吃的,我是来看看的,"谢谢侬",谢了一句向前走。然后身后听到保安对后面人用普通话大声问道:干什么去啊,后面有人用普通话答道:我们进去看看,拍拍照片。"保安说:"不行不行,这里不对外开放。"

 

我听后对先生说,他怎么没问我们啊,就放我们进来了,我们看上去像大户呢还是像老干部?我穿着几年前上海买的外套,记得以前上海人的服装是每年更新的,我觉的我越来越不讲究穿搭了,我现在一有空就往花店跑。先生穿的是加拿大本土生产的土得掉渣的卫衣。先生提示道,我说过我在这里吃过饭,豁到眼看四方,耳听八方的百忙之中的保安的耳朵里打了八折80 % off 就听成了"吃饭",把过字也打折掉了,我恍然大悟,在这里,不消费,莫进来。丁香花园只开辟了餐厅角落部分对消费者开放,你想看看里面的建筑园林,普通老百姓没门,只对老干部开放心。其实,你园林部分对大众开放,既使收费,我想很多人也是感兴趣去看看建筑了解历史,毕竟它的功能并不只是酒店,现在上海,其实是富人权贵的天堂,无钱无势,上海再繁华也与你无关,连看一眼美景都不行。

 

先生说既然来了就进去点几个小菜尝尝看,我喜欢吃的上海菜吃来吃去就几样。我现在是很珍惜钱包的。请朋友吃饭没办法,该上台面就上台面,我们自己人还是省省吧,又不是以前谈朋友你需要掼派头。同样的食材自己家做的更健康还更便宜。我喜欢吃鱼,我爸每天外出买鱼,大多是桂鱼,看着也不太大,一条六十元左右,但同样的鱼,在好一点的饭店,也不是什么很高档宾馆,一条鱼都要1 9 0多,两百多,我是个很实惠的女人,我经常自己夸自己。

 

上次回国我们家人四口去逛淮海路,中饭想吃光明村,看到那里吃饭的在排队,有人建议改去锦江饭店,那里的环境好优雅,那里的人真正少,那里的一顿中餐费用也是高,日本寿司生鱼片,吃掉二千七还没吃饱,现在的丁香花园也不会便宜,我喜欢吃的三文鱼,龙虾,我们加国便宜得多。

 

老干部为闹革命为打江山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包个美景又何妨,a  piece of cake ,有的才让人惊心动魄呢,前段时间网传上海一老干部子女为拿其父每月丰厚的退休金,他们不惜浪费国家几千万的医疗费,要求医生让其苟延残喘的父亲行尸走肉般地活着。

 

这些高干老干部病房一直享有的医疗利益大大超过了社会的平均水平,人们认为是不公平的,并且造成浪费。早在2009年,卫生部原副部长殷大奎就曾透露,当时政府投入的医疗费80%仅为党政干部享受,每年花费纳税人500亿元人民币。很多单位一定级别的干部每年都有检查身体的疗养并可附带家属,做官真好。

 

妈妈眼光不好,她从来不要我们做官做干部,她就要我们读书好,死读书。我与妹妹做不了我哥哥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们就想做点家务,减少些负罪感,妈妈就说做功课,功课重要。她就生怕做功课的时间会少了,她说读书好就是走遍天下都不怕,不会被人欺负。有道理。记得听过表姐说过这么一个故事。周总理逝世,她们班级同学小小班需要做小黄花为学校第二天记念活动做准备,做好的这么多小黄花放哪里呀,这是一个与活着还是死去一样重大的大问题,一个同学建议道,让成绩最差的一个带回去,大家纷纷点头响应,只有一个大家共认的成绩最差的那个男同学不同意,但胳膊怎能拧过大腿,少数只得服从多数。第二天,这个男孩带着一大盒小黄花哭丧着脸鼻红眼肿地去学校,同学老师们都以为全国人民都敬爱的周总理的逝世让他伤心欲绝,他悲愤地说道,昨晚他父母请他吃了一顿生活,骂他真是一只憨棺材,寿头触霉头。他就吃了读书不好的苦。

 

其实读书好,做个书呆子也是没有大用处的。我回国普遍感到还是做官的比知识分子享受的待遇更加好。一个以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工作的一个高级工程师亲戚,我们几年前去北京看他时,感觉他的生活相当清贫,妻子病逝后,高级工程师科学家也无人问津。而我认识的另一位当时70几老干部,妻子尸骨未寒,已经名草有主了,摘下名草的也不是闯荡上海滩的没见过多大世面的外地保姆,而是以咯里咯嗒著称的一个离婚的上海女人,老干部被女人吃得死死的,存款,工资全部交给她,如果天上的月亮能够摘下来,老干部也会拼着老命去摘的,但女人是不舍得的,她舍得离开与他有小宁的但没有赚钱能力的老公,她不舍得让老干部这样去拼命,他是她的长期饭票,可要好好服待他到100岁。每个月二万多进帐,还有以前人家两公婆长年累月积攒的钱财,她也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时间去消费去转移,管他谁是大灰狼谁是小白兔,各取所需。后来结婚没多久,老干部病逝,新婚一年多妻子用光了人家的几十年存下的大笔存款,拿了房子。老干部就是老干部,去逝了还发着最后的余热,丧葬费不多不少,半个密令,才发现那些在上海城里大街小巷飞驰的快递哥为什么那么拼命?因为他们的命好像不值钱?看着这些为钱拼命的快递小哥,我真想为年轻的他们哭一顿。老干部一去,只是可怜了前妻,一辈子的心血只是为人做了嫁衣裳。

 

所以现在很多上海女人想得很穿,吃好穿好,身体养好,为自己,也要为子女要争取站好家里最后一班岗。

 

 

有一天晚上看见一个视频武康路上有一间公寓要卖,第二天去看了一下,以前在洋房到处都是的武康路根本没注意到有这几幢"以前你就算有$也买不进的房子"。地段真好,领导干部真会选址。以前不是网红街时真是闹中取静,现在这里群魔乱舞,怪不得,要卖房,这间应该是一手房。

 

 

 

安福路上,以前视频上看很多潮人,还有妖怪,那天我们去逛,碰到一个羞羞答答不愿抬头见人的"篷头狮子",原来害羞是有原因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7)
评论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心雨烟尘' 的评论 : 阿姐好,我每次回沪我去先生的家里总会经过侬以前工作的医院,你们医院也是闹猛的地方与附近的华山医院,人流不息,最多人的地方是医院,其次是餐馆,最冷落的是商场火与冰二重天。侬的游记概括精练,我的罗列罗嗦,感到很多想写。慢慢写吧。

这次回沪听了些老干部的事,相比较一些高级知识分子待遇,他们也太好了吧。

安福路上的那个小狗好有趣,别的狗都趾高气傲,就她一直低着头,害怕见人的样子。她也知道,不打扮是不可以出门的。
心雨烟尘 回复 悄悄话 阿妹啊,侬额回沪一路走一路看,真额看出很多名堂,随手摘来,妙笔生花。上海额老干部一直吃香,干部子弟跟着沾光。华东医院老干部病房个个是宝,明明是肺癌却要全市会诊、全国会诊,结果家属一句要国外专家会诊,在场国内专家没人提出反对意见。老干部的“刚”和知识分子的“雅”可见一斑。老干部额退休待遇要比知识分子高很多。

阿妹这次也去安福路啦,安福路上的狗狗也真的很会把自己当回事滴。

阿妹额视频越拍越好,谢谢侬额好分享!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悟之' 的评论 : 晓悟之好,差不多这个价钱,上海房价最近几年跌得厉害。这间地处黄金黄金地段的市委福利分房,放眼望去,老洋房,丁香花园尽收眼帘,价格也不贵。虽然这幢5层楼高的公寓没有电梯,房龄也老得厉害,八十年代初建造。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老法师早上好,刚去看了文章,这篇文写得有趣,要作者去审判四人帮姚文元的法庭上作证。" 从张三或李四那里取证,叫王二麻子出庭作证"。我本来已忘了姚文元长得怎么样,看了文,才想起姚文元的确是个长着水泡眼的不要权的书呆子,跟着野心家混,可惜了他的文才。

武康路,陈毅市长喜欢那里,人人喜欢那里。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http://www.aisixiang.com/data/28886.html

链接是生逢其时里一个章节,当中有提到五六十年前的丁香花园,书早些年在香港出版,写得很好看,平心静气,是同类书中的上品,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大难临头时的担当与淡定。魔都租界洋场百多年,西风东渐潜移默化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人,即使在史无前例年代,依然能感受得到这种余绪气息。
晓悟之 回复 悄悄话 刚才查了武康路6弄平均房价十二万五千左右!
晓悟之 回复 悄悄话 查了一下,武康路6弄平均房价在十二万五千左右!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等等看看' 的评论 : 等等好,昨晚又看了你的愚园路系列张爱玲,严家花园等。本来想好去常德路看看,还是身不由己,我觉的如果我一个人回沪,我其实去的地方多得多,像前几次,我还可去外地玩几天。但黄河路去了,看了张曾住的长江公寓。

你的愚园路系列要写下去凹,那里有太多值得大书特书的建筑与人物,你的文才能胜任,我靠边站,就等你写。以后我再去拍些视频。

现在上海很多老房子,里弄的铁门都重新漆过,一律黑色镶金,就是黑色的框架栏杆,镂花部分全是金黄色,很好看,气派。你在"严家花园"里也写过,我好像这次拍了大门视频的。上次经过愚园路,只拍了一张救户会门口的照片,这次拍的很多,有空我上载。

这次没去新天地,看了几个翻版,很失望。还是原汁原味好看。
等等看看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翩翩叶子' 的评论 : 谢谢叶子,真高兴你在那么紧凑的时间里还特地去找寻愚园路旧日的痕迹。这个系列原本应该继续的,然后,我那一旦三天打鱼马上就想着五周晒网的坏习惯让我走走停停,等等看看了。
愚园路几乎每条弄堂都有或不平凡或特别的故事,记下的是沧海一粟。上次我在菲儿那里看到浅草寺历经千年依旧保护得那么好,心里特别感慨。建筑是历史的最佳代言人,上海近些年在历史文物保护方面进步很多,但无奈已经失去了一些有历史意义的里弄和建筑。一位建筑师朋友前几年说平遥的一些古建在“风雨飘摇”中,同济有多位老先生一直在致力于历史建筑保护,无奈现代梁思成还是太少太少。
又仔细看了一遍评论,谢谢叶子提醒,谢谢土豆,觉得我们都是很希望有地方特色的有价值的建筑可以如日本那些古建般被妥善和精心保护。叶子的博文独树一帜,在历史的往事里穿插诸多的现实生活,相辅相成间让人充满了对两个时代的怀念。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等等看看' 的评论 : 亲爱的等等啊,终于看到你打开博客了,等会我要再仔细阅读,谢谢侬。我本来想好好看看愚园路,但每次回去都不能如愿,这次也是,说到底时间不够,但我去了三个大特务居住过的里弄,你专门写过。里面真是迷宫,而且我们去那天,天色开始变暗,几乎没什么人,想到以前这里特务走进走出,真有点阴森森感觉。,我回沪急匆匆准备工作还是没做好,以后要捧着你的文章实地考察才有收获。

等等,我以前只管吃喝玩乐,现在开始感兴趣上海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因为我们虽在海外,也是希望中国,上海变得更好,并不是一味地不管三七二十一唱赞歌,就是对故土爱的表现。

土豆提到你了,写上海,说实话,写上海,无论知识面,文才,你都甩我几条马路,我现在就去读你的《愚园路系列》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老法师好,外国人真是少多了,大环境对外国人在上海工作与生活都很不友好。我先生隔壁的房子,以前我们每次回去都是租给外国人居住,二,三年换一次,现在租给中国人了,但神神密密的,从不露脸。

上海的国际学校也关了多家,涉外的都是王老五过年了,一年不如一年。

视频里很多外嫁女在国内是有专人负责剪辑打理视频的,一揽子。蟹有蟹路,虾有虾路。
等等看看 回复 悄悄话 叶子的流水账如行云流水,说到南京路上好八连,他们曾经在愚园路上驻扎了多年,至今愚园路上还有他们的展览厅。上海有几条马路曾经是有钱也不会随意给客户买的,购买人需要通过一定的资格政审才能购买,不知道这些年的规则有没有更改,再看现在考公务员有多受追捧就知道当官确实会是很多人最向往的职业了,叶子眼光独特,发现又总结了从没想到过的话题,赞!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xyz66' 的评论 : 66好,谢谢你,其实我接触面不广,接触人有限,也是亲戚朋友,同学及家人,我只是记录一些我看到,我听到,我想到的我想写的人和事,景与物。反正爱中国,爱家乡上海,就希望中国,上海变得越来越好。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翩翩叶子' 的评论 : 魔都市面是原装盎撒欧陆鬼佬及其身后大牌商家机构帮衬撑起来的,如今想单靠一张洋面孔空麻袋背米带货,在黄浦滩是不现实的,疫后的市道大家都知道,视频播主说高档小区租不动,这是因为外派高端鬼佬少了,连带配套的国际私校与私家医院都冷暖自知了,有八卦留言说外嫁网红群体是一家河南公司操作津贴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RKM9iCCBug
xyz66 回复 悄悄话 叶子的故国游记真实坦率,让我们这些身在海外的华裔从各个角度了解当今上海现状,特别难得。谢谢!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土豆禾苗好,我要连名带姓郑重向侬问好,"春蚕到死丝方尽",侬用得真恰当,真合适,侬要笑煞吾了。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友梨江莉' 的评论 : 友梨好,也真难为你了,我一直佩服你的思维与口才。你有这么强大的脑洞,这么敏锐的的思维,在你的日本朋友面前,还是找不出说法。我想这就是中国当官的统治者的厉害了吧,只要加上"中国特色"几个字,一切就迎刃而解,官冕堂皇,上得了台面了。-切老百姓解释不通的,,看不懂的,政府部门官员们都能理所应当解释的通,都能都可以强迫老百性执行。我们这里能有个人选择,自由选择。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计划与市场经济中,当权者少数政治精英不仅拥有大型生产资料,,决定分配资源,决定其他人的最大物质利益,还能控制你的思想意识与大脑。这也许也可解释为"他们在为人民服务",不给这些"为人民服务"的维护国家集权统治的政府官员厚禄也说不下去呀。


中国在建国之初,强调人人平等,几十年了,越来越不平等。最近回国,我周围老干部,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的退休干部都活得很滋润。但做生意的特别是外贸的有的变成老懒了,有的被抓了,有的厂关了,好像没有一个人在走上坡路,繁荣富足的路就被"为人民服务"的这些人堵上,当官的还是照样吃香的喝辣的,养得肥头大耳的。老百姓有時没有选择权,自主权。现在的中国,贫富差距从来没有这么大,这就是发现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中。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园姐好,我为老干部悲哀,他太可怜,本来鞠躬尽瘁一辈子还留个人民公仆的英名,被他的子女全毁了。活着健康,自己才快乐,家人看着才开心。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wumiao' 的评论 : wumiao 好,我去看了那个留言,你回答得挺好的,对这种莫名其妙怂别人的人就要不客气。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老法师早上好。"各界瓜众对民主宪政或新冠起源会争到翻毛腔,可说到洋场风情却出奇地趋同一致,",侬一清早要笑煞吾了。又要拿电影"霓虹灯下的哨兵"说事,这些做小官的提醒小兵要朴素,保持劳动人民的优良传统,不要被南京路上的香风洋风吹迷糊了,反手,这些南下大官就住进了他们嘴里要远离的带有壁炉,抽水马桶,橡木柚木地板的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洋房,言新不一致,看来打江山,就是为了自己享受江山罢了。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是的,以前我们读书时,体制内的不吃香,,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太感慨了。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人活到这份上是凄惨,不是福气”,这可真有些难以定论,人各有志,甚至可以借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虽然那样插着管子有些活受罪,但想到“为子孙造福”,说不定比手举炸药包或用身子堵枪眼,一进一出,算算就会心甘情愿很多。革命老干部的舍己为人大格局,你地,不懂。

反正就一个奇特的安稳的简体字文明圈,周末愉快。 :)
友梨江莉 回复 悄悄话 我的好几位日本朋友都很喜欢中国,他们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中国的巨大的贫富悬殊和高官们享受的那些普通市民绝对无法享受的各种从生到死的优厚待遇。

他们问,不是主张共产主义并实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吗?为人民服务不是执政党一直主张的吗?不是一切以人民为重的国家吗?社会主义比我们资本主义最优越的,就是你们的公正、平等、共同富裕。过去你们穷我们能理解,怎么现在中国富得流了油,大多数人还那么穷?连退休金和医疗保险都几乎没有?
日本现在惨成这样,也没有穷人能惨到那个程度的啊!

我回答他们说,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没有一个例外,都是这样。
从苏联东欧到现在的越南古巴朝鲜,你们见到过一个公正平等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吗?

这些朋友几乎都是“技术屋”(就是吃技术饭的),没一个搞社会科学和对政治感兴趣的,
于是他们都问:那为什么特意要起个名不副实的“社会主义”的名字呢?
按照你们国家的定义,怎么看,也觉着日本才是社会主义啊!

我回答说:我们就是一个越缺什么,就越喜欢吆喝什么的国家。
讲以德之国的时候,就是我们最缺德的时候;讲八荣八耻的时候,就是我们最不知荣耻的时候;讲为人民服务的时候,就是官老爷最多的时候。

看他们的反应,好像是越来越懵笔了。
我也找不着说法了,想给他们解释清楚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是个难活儿。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上海只有一个市委市政府,而北京衙门林立,老干部人数庞大。去北京的临终关怀医院看看,有多少插着管子躺在病床上继续为儿女做贡献的老人啊。叶子妹妹,千万别羡慕,人活到这份上是凄惨,不是福气。
wumiao 回复 悄悄话 我写了一篇国内略记,也是真实看到的,但有人说我心阴暗,只能看到阴暗面。呵呵。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翩翩叶子' 的评论 : 美利坚是全世界人民的美利坚,魔都也是全中国人民的魔都,大清以降不管是权贵大佬还是瓜众韭菜,到了魔都都会为西化洋化所折服,如今这种气场更甚更烈,各界瓜众对民主宪政或新冠起源会争到翻毛腔,可说到洋场风情却出奇地趋同一致,武康路大楼成了朝拜租界流金岁月的地标,周围马路到秋天铺满梧桐树叶更成了文青网红尽情挥洒的天地,所以说,抛开神神叨叨的伟大理论,人的内心向往追求都是一样滴,绝非太祖说的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那样简单:)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中国是官本位,当了官就有一切,所以年轻人削尖脑袋都想当公务员。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Jinyu' 的评论 : jinyu 好,我们好好先抱抱一下。

安福路以前是条挺安静的路,现在真是闹猛。龙蛇混杂,真是苦了当地居民。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ibelieu' 的评论 : lbelieu 好,医院也是看人头的,老干部医疗费基本全部报销,是他们的一头大肥羊,不斩他去斩那些看天吃饭无依无靠的农民?子女也是贪得无厌,上海最好的医疗资源都倾向于他们。所以城里某个红二代眼红我们这些出国把父母移民出来的吃美国加国福利,他们才是化费中国纳税人钱财的硕鼠,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土豆说得太有画面感了,我的花园公寓视频里就说过土的富的,中的洋的都喜欢在上海扎堆。国民党喜欢这个醉生梦死的魔都'共产党也喜欢把家安在这些洋人设计的洋房里,原来大家的眼力都是一样滴。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土豆-禾苗' 的评论 : 土豆好,谁家的宝贝谁喜欢,不管上海穷与富,我们对上海总是有感情的,外地人在上海买房,他们如果能热爱上海文化,讲上海语言,那就是上海人了,也就不会有新上海人与上海人之说。

就像加国,那些包头巾穿长袍,入了加国国籍,-切都不入乡随俗,很不尊重当地人民。
Jinyu 回复 悄悄话 安福路那里有好多回忆,自从变了网红马路后,我再也没有想没有去过......


Jinyu 回复 悄悄话 亲爱的叶子,谢谢你的分享,抱抱。
ibelieu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好文。

看到那个子女让医院给自己的老干部父辈过度治疗的传闻。也许那件事里有子女的贪念在作祟,但是给老干部用尽办法续命远不是孤例,而是太太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living will在中国没有普及,另一方面是医生护士的贪念作怪:他们几乎毫无例外地想通过提供这种 "治疗"来多多挣钱。 其实美国这边的医院也想多多挣钱,看看他们开给保险公司和Medicare的天价索费单就知道,只是这边的保险公司和Medicare不会任人宰割罢了。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我下面说是说“文化社交特区”,但上海那几个路段,多多少少还是特务中心,政治中心,黑白各道穿着礼服戴着白手套扎堆的地儿……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翩翩叶子' 的评论 : “上海有识别度有味道就是因为有这些建筑吧”,同意叶子的这个观点,但是这毕竟属于对那段历史有感觉、特别是一些老上海的特殊情感;这点,这儿似乎也只有等等看看和叶子能够抓住这个主题不断扩充各种历史材料还原一些场景。(天津广州武汉等其实也有类似的“文化社交特区”,只是规模/影响小了一点)

富了以后,很多到上海的(温州或东北人的)太太炒房团/看房团,她们是看房子结构和内装修的,可能适合去那些被外资改建成餐厅的历史小洋房…:))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diaoerlang' 的评论 : 老法师好,真是这样的,其实做上海点心的点心店已几乎100%被非上海人经营操作。以前我们小时候大饼店里,小菜场全是上海人,现在服务性行业几乎全部非上海人,所以给我感觉有种回异乡的感觉。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边走边看66' 的评论 : 边走边看好,这幢房子里里外外都普通,还沒有电梯,上下不方便。要不是在卖房的信息中出来,没人会在意,但它座落在武康路上就不普通了,武康路洋房一幢接一幢,不经意间就错过了上海近代百年列史的名人故居,有资本家大亨,有国民党大员,有大作家等等,连共产党也喜欢住在那里,毛夫人就住与武康路交叉口湖南别墅里。那里与高楼大厦的上海完全是两个世界,上海有识别度有味道就是因为有这些建筑吧。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黑眼睛的苏珊' 的评论 : 苏珊好,我承认的,以前上海的老干部都是很廉洁的,像倪天增,谢丽娟等,只是看不惯城中有些红二张那付自以为是的德行。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菲儿好,我的文哪有深度,只是怎么高兴怎么写。也是有感而发。
翩翩叶子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晓青姐姐好,我的流水帐是想到哪出戏写哪里。不写要忘了,触景生情。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生煎小笼还是拣本地食客多的店家,一定不会太失望,中华老字号网红店都是图个名气。
边走边看66 回复 悄悄话 叶子视频里的街道一看就是老社区,和我心目中的高楼大厦的上海完全两个风格。不过看房子里面也不咋的啊,但那个地段一定很贵。
黑眼睛的苏珊 回复 悄悄话 我一个同学的父亲是上海市委副书记,去过这个老干部的家,除了地段好,房子一般吧。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1

丁香花园上次去的,光明村我也喜欢,还拍了片片,安福路又走了一遍。亲戚住附近。叶子这篇写得有深度,对上海的情况很熟悉。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像讲故事一样,好看!
晓青 回复 悄悄话 沙发!
[1]
[2]
[尾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