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妈,是那种去小菜场也要先照一照镜子的人,她不是为了好看给别人看,她就是要让自己看得舒服的人。
菲儿真贴心,她提醒我应该加张我妈妈年轻时的照片,这张我贴了100次了我也不嫌多。
这张本是黑白的,我嫌我妈太素,给她化妆了。这是儿时干的。豁边了。还好没挨骂,我妈就说我,胆子真大。
她个子不高,自称"矮冬瓜",人称“小巧玲珑”,但五官登样。小时候,我和她走在街上,碰到同学总有人夸:“哎呀,你妈妈真好看!”说这话的人语气里往往有种惊叹,也许我长得不像我妈那样美,也许美这事,本该是高挑姑娘的专属。可我妈不信这些“条条框框”,她坚信:美,是一种态度。她从不慌乱出门,哪怕只是去菜场,也要照照镜子,弄得山清水秀,她说,不是给别人看,是给自己一个好心情。
有的女人结婚生子就剪成短发,我妈,不。她还留着长长的辫子。所以,我爱长发,有妈留下的基因。
我妈年轻时留着一条大辫子,长到腰上,结婚生子后也没舍得剪。她说:“女人剪头发是要下决心的,我从来不轻易下决心。”每逢过年,她必定去弄头发,一年不做头发,年都不过得踏实。老上海人说“过年顶顶要紧的事是去做头发",逢年过节,她总是顶着老师傅精心打理的"奶油包头"回来,爱美,她是活教材。
妈妈的行头比我多,每次她给我发照片或视频,她穿的衣服总是不重样。
我小时候不理解她为啥那么爱照镜子。她一天要和镜子见好几次面。每天早上,我妈总是急匆匆地买好菜,烧好饭,吃好早饭,动作快得像打仗。但出门上班前,她总会在那大镜子前面立一歇,挼挼头发、查查面孔、理理衣领,慢慢吞吞,然后还要前看看、侧看看、转过身再后看看,仔仔细细,才拎起她的黑包, 关门后一转身又回来再照一照才匆匆忙忙放放心心去上班。我在旁边看着急煞了,心里想:姆妈哎,侬已经介好看了,还要照?再照下去,上班就要迟到了啦,年终奖又要扣特了,评先进也呒没戏了"。出门要照,回来再照,有次人家搬家门口放着个大橱,她也要借光扫一眼。
她最常讲的“教育案例”是她单位一个同事,人不坏,就是邋遢。有次裤子上沾了饭米碎她还浑然不觉,一天下来,别人都不好意思当没看见,只有我妈这个老实人实在看不下去,给她提了个醒:“你今天吃了蛋炒饭吧?”那人一愣:“你怎么知道?”我妈叹气:“裤子上写着呢。”我那时还小,一听,觉得不照镜子简直是道德问题
她说这话时眉毛都没动一下,我听了差点笑晕。等我长大后,历史竟然如此相似,同款的饭米碎,只是阿姨换成了我的大老板,只是他的官太大,中层干部都不敢提醒他,我这个小巴辣子更是装着没看到,然后我们的最大头一整天就这样带着饭米碎在财务销售各部门为做真帐还是假帐满场飞。
我家的大衣橱的的一半是穿衣镜,衣橱原本是我爸买来挂衣服的,结果,从来没照过他,天天被我妈霸占着。她的眼睛就像装了自动搜索系统,路上只要有玻璃、瓷砖、不锈钢,她都能精准发现反光面,我爸的电瓶车后视镜更不放过。
“女人出门不照镜子,跟打仗不带枪一样。”她说这话时气定神闲,一点不觉得自己夸张。
但我妈的镜子不只是用来“打击不美之罪”,它更像是她生活的仪式感。她不是虚荣,她是讲究。她照镜子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要确认自己“有个样子”。她说:“女人年纪大了更要照,照一照,别让自己混成了邋遢老太太,这张脸,别人不看,我自己得看。”
以前,除了衣橱一半面,梳妆台一面,洗手间一面,现在老了连夜乌箱旁边也放着一面小镜子,她自己说得妙:“人老了不照镜子,就容易信了别人的话——你老了,你看不动了,你不行了。照一照,艾玛,原来我还行嘛。”
小时候我常被她拉着照镜子。她摸着我的不太聪明的大脑袋说:“小姑娘,要精神一点,立挺刮。”那时候我不懂,觉得照镜子只是“臭美”。可如今,我自己也开始习惯了出门前对着镜子多看一眼。不是想证明什么,只是想告诉自己,你是你,不管你长得高与矮,胖与瘦,处在什么年纪,你都可以美,只要你不放弃自己,心里有光,你就会照亮你自己,你就自然会性感。
我妈的“美学”,不是浮夸的。她是讲究的,哪怕改革开放前压抑美的年代,她也有办法“打扮得体”。我记得我妈有一件银灰色的缎子棉袄,但她一出门她外头还要罩一件旧外套。一到屋里脱了外套,那件棉袄便光彩照人,像是藏着的花火绽放出来,她说就要自己看着舒服,看着开心。
她爱干净,家里不整理清爽,,她整个人就像浮在半空里坐不下去。“屋里厢乱七八糟难过伐。”她常这么说。她不仅收拾,还要收拾得“美”:花瓶插花要对称,连鞋柜上的拖鞋也要排得跟站队一样。
妈妈爱花,,人家去小菜场的目的是买菜,她经常忘了买菜去买花,人家小胖子的妈妈经常左手一个鸡右手一个鸭,我妈回来经常左手拿着一盆花,右手也拿一盆花,菜全忘了。我问她:“妈妈,你不是说去买鱼的吗?我是猫,我两天不吃心发慌。”她笑嘻嘻地说:“咯两盆花老灵额,等歇再去买鱼去"。等歇再去只好买别人剩下的小猫鱼了。
我妈爱花,但她不是什么“花痴”,她是讲究人,连花都得讲规矩,讲式,讲体面。
她养的花不是铺天盖地的那种,也没什么高贵难养的,她养的花草,大多是家常款但别小看这些花,她一盆盆都养得“有神气”。
“花和人一样,没精神就别往外面放。”她说。哪盆长歪了,哪叶子蔫了,她都看得出。每次浇水,她都笑容满面地和花聊天像是在鼓励小朋友又像是教训表现不佳的员工,:“好好较长,侬快要开花伐?我看侬再不开,侬就不能占C位了。”花是懂人心的。
她最得意的,是那盆富贵竹,养在玻璃花瓶里,水面总有几块白色鹅卵石垫底,根根竖直,像站岗放哨的士兵。有次我随手把它搬了个方向,她回来第一眼就发现:“侬动过她?”妈妈真是老奸巨滑,我问道:“侬哪能晓得啊?”她一指说:“原来咯个高的在右边,现在跑左边了。”那语气就像老师发现了学生改了她的黑板字。
妈妈对花,对花的“家当”有一点极为挑剔,那就是花和花瓶都不能用塑料的,塑料的东西看上去再美再好看,也是假的,拿出来不上台面。养花的瓷盆要素净,太花的盆会跟花打架,水不能用自来水直接浇,要接头晚的凉水,晾一夜才行,喝冰水会伤根。
她讲究得连花草都被她讲出规矩来,像老上海女人对待自己嫁妆一样,不为浮华,只为合眼。
后来我变成了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而且是去老远老远的地方。我妈也要申请国外签证买好机票来看查查我的家,我的花。一下飞机一进门妈妈熟门熟路先照了照大门的镜子,为迎接妈妈的到来,我特地去买了一幅大镜子放在大门边,然后她走进去,第一句话不是“房子蛮大的",而是“你那盆虎皮兰怎么无精打采,像没吃早饭。”她把花换了方向,浇了点水,站在那儿盯了一会儿,然后说:“侬讲侬,一个小姑娘,家里花草也要养得精神点。”她接着讲"花是门面。你屋里有花气,人家一进门就知道你活得讲究。”
我开博的第一篇就是写我的妈妈,我的头像的发型是武康大楼紫罗兰理发店盘的,我妈以前一直给我做盘头,不收费的。
我妈是这样一个人,连对花草都认真得像在教人做事。她不光养花,也是在养日子。她用花养眼,也用眼养心。她的花草,她的讲究,其实是她对生活深深的执念,活得要有样子,哪怕日子清淡,也不能寡淡。
65
小时候我常听我妈说:“做女人,要得体,不是得空。”我那时不懂,以为她说的是空不空闲 ,后来才知道,她说的是“得体”才是根本,“得空”是借口。她总能把“美”说得那么有理有据,让人无法反驳。
那会儿生活并不富裕,但她从不在“体面”上将就。她买花,不是炫耀,是自我安抚。那些花摆在我们家的老饭桌上,和味精、酱油、炒菜锅一起活着,像是生活里偷偷溜进来的一点仙气。我妈教我一件事:女人要美,不是为了让别人看,而是让自己活得有一点盼头,一点意思。
小时候我不懂,总以为她是在“臭美”。但如今,我也在出门前会前后照左右照照照镜子才出门,我也在换季时收拾好后园的花草,也在洗碗后把桌子抹干净,顺手还去采支花放在花瓶里,我开始懂了:她教我的“美”,不是化妆品的美,是骨子里愿意为生活负责的体面。
受她影响,我也变得“以貌取物”。摆桌子、挂画、选一把椅子,第一反应就是:“好不好看?”为这事我老公没少揶揄我:“你啊,咯里咯嗒,什么都要好看。”我笑他没风情。是啊,我妈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哪怕日子紧巴巴,也要过得像样,像花
我慢慢明白,爱美,从来不是奢侈虚荣,是生活里的一点倔强,一点讲究,一点对“不能将就”的执着,就像我妈说的那句老话:“不管到了啥年记,侬做人都要有个样子。”
是的,美,不是一种先天而来的一种资本,而是一种态度。美,还是一种选择,一种在生活的细碎缝隙里,选择不放弃自己的方式。就算是去买菜,也得照照镜子买得有风度,看得有样子。
我爱种花,但种得不太好,三年多了,还没长进,闺蜜实话实说,不咋地,我怎么觉得好看呢,原来懒俐头儿子,自己的,看啥都好看,主要是留个记念,留个心情,也留下当时的我,虽然肥头大耳。
六月底后院一角落,我是个不太会养花的人,但爱花,学养花,但学得慢。
妈妈其实教给我一种自我尊重、一种生活态度,她让我明白,优雅并不是年纪决定的。
女人爱美是天性,但是爱美是为别人远不如爱美是为自己。爱美是对自己的尊重。你母亲很美,年轻时有让人羡慕的长发,老了有我喜欢的慈眉善目。
问好!
她,她,她,还有那个他,都曾对别人的外貌与身材评头论足,语带轻蔑、字字不留情。可细想一下,就像你说的,他们却没有一个敢展示他们自己长得如何。哪怕他们真长得端正,也未必有资格嘲讽他人;何况明知自己不占优势,还要靠恶毒的语气,去评断他人的身体与打扮,只能问,他们的优越感来自何处?
他们谈善良,谈骗子,谈点击的真实性,俨然一副道德裁判的姿态。可他们自己,难道不曾做过或者不曾知晓那些他们口中最唾弃的事?我曾在“谈善良”那篇博文刚发时留了一段话,当时点击数不过百,送出留言不到十五分钟,突然蹿到一千多。我不想冤枉人,就算阎润涛在世,就算以前文学城盛期在短时间内猛涨1000多,也是令人侧目的,我以前达到万次点击的文章我观察过几次基本上需要一小时是4,5百的点击。
点击异动,她们闷声发大财也就罢了,还要出来一本正在指责别人假点击,贼喊捉贼,"自摸",用滤镜用照片骗他们,双标啊。
我不在意她画什么,也不在意她画的女人性感与否,真正令人难堪的,是一个人嘴上讲高冷,不争,背地里却借着正义名义,对别人生活穷追猛打。人品的高低,不在于她画了多美的女人,而在于她能否尊重一个她看不惯的人,也拥有表达的权利。
谢谢你,66。幸好,文学城还有一些人,愿意说真话、守住真实。
赞文采飞扬,侠肝义胆的叶子,直接挑破某些人虚伪的面纱!
当我看到文城里许多博主大方地展现自己的风采,无论岁月几何,我都由衷地佩服他们的勇气和自信,他们给人间增添了鲜活的色彩,值得鼓励和称赞!
然而,一些人,出于某种不可告人的动机,自己不敢/羞于出镜,却暗戳戳地讥讽别人的年龄,容貌,体态。要我说:“您长得那么闭月羞花的,亮出来给大伙瞧瞧呗!何必扔出一张手描“自幻像”鱼目混珠呢?”
关于双标和“魔法点击量”的问题,我当时就在这个博文下面留言,有幸被她删除了:)
My points are still relevant so I repost the comment here. 谢谢叶子博主提供一方宝地!
xyz66 发表评论于 2025-07-01 12:01:58
博主以下这番话好像有些自相矛盾哦:
“说到最高级别的推荐,拥有者肯定是有受到尊重和拥戴的感觉的,这种感觉,充满了爱与温暖。但是,如果每一次为了获得这种感觉,在发有自己图片的那篇文,用最热的标题,提供最吸引人的内容,对许多人大加大加赞誉,如此努力获得自己最嗨的感觉,我觉得不是我想要的,也不是我写博的初心,而且好辛苦哦。“
自相矛盾的是:博主好像云淡风轻地“各扫门前雪“,不问名利,不屑于用抓眼球的标题来吸引流量。可是,前两天文城里才爆出关于闺蜜伉俪的山水风光人物摄影热文,无论从文字到图片都是一流,思想深邃,天人合一,一时间褒奖无数,成为文城一道亮丽的风景。您不也上赶地端上“我的闺蜜都比我美“的作品吗?
可惜啊,内容“赶不上趟“,in my opinion, 在思想深度和广度上,在认知水平上,较难引起海外华人热烈的反响。从博文下面的评论区就可以看出来。
奇怪的是,这点击率就跟“着了魔似的“,蹭蹭地火箭般上升到“今日热点“榜上第一,这番“操纵“也是厉害了!令无数博主叹为观止,自叹弗如啊!
这也太不符合常识了,为什么呢?建议文学城小编帮忙解惑;)
是搭上了什么“魔法扫帚“快车了吗?
这位博主在批评别人"拼凑青春",但自己笔下的红唇媚眼,高耸胸脯比自拍还直接。
这位博主原文""用了美颜,用了滤镜,用了摄影技术处理过后,的确可以有一点混淆,但是,一眼就能看出那是拼拼凑凑出来的暮色青春,唉,这又何苦呢。
为什么一定要在同龄人面前证明自己还比较年轻,腰还比较细,奶子比较大,腿比较长,身材比较好呢,真正让人看到了一种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拼劲。
难道,让人看出自己真实的年龄就不美了么?!我看一些女性和家人在一起,随意在山水间拍的片片美得很哪,一点都看不出拼凑的暮年青春,也没有那种较劲的感觉。人家就是火红的那么灿烂可爱,又有亲和力。
岁月不会把幸运单独留给任何人的,女人到了一定的年纪,真实永远比拼凑装嫩可爱。"
我想说,从表达观点角度来看,可以说没问题。但从她说话的语气与分寸上,不够宽容,容易伤人,引起反感。一些女博主包括我喜欢晒自拍的照片,她可以选择不理解,她可以选择不那样活,但不一定要说得这么“痛下评语”。
对她,我还是有点纳闷,她说她不放自己照片。可却经常画性感女人的图,这个最有意思。有一次一网友问她,这画像是不是画她自己,她没肯定也没否定"反正没人认识我"。这回答得高明。"不晒自己,但画性感女性"的确高明。
这位博主曾说过"有人说,女人喜欢发性感照片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性幻想,我不知道这个说法对不对,但是我不想让人对我存有任何幻想"。还是高明,从自己嘴里吐出的却甩锅给有人了。
她画的女人我可以说是我在城里看到的最妖,最媚,最性感的女人,当然可惜是假的,画出来的,像是她用画笔构造的“欲望替身”。
她在问别人为什么要证明"奶子还比较大"(我本不愿重复她那句“奶子还比较大”,因为那句字眼本身就自带轻蔑的腔调,可偏偏是她自己写下的)自己却在这篇文里画了个烈火红唇胸脯高耸的性感女人,这样的对照,实在太明显。
但当别的女人发一张穿吊带裙,或白色裙子时,她却在字里行间里表示不屑,“,“女人发性感照片是不是也是在满足自己的幻想?”甚至总结出一句令人肃然的箴言:我不想让人对我存有任何幻想"。
这话,说得好像性感是一种罪。她说自己不想让人幻想,却又画出烈火红唇、胸脯高耸的女人,这到底是谁在幻想?”说穿了,她不是不性感。她只是想掌握性感的解释权。她不愿让别人对“真实的自己”产生幻想,所以不发自拍;但她又想释放自己的审美与身体想象,于是换了个载体。她画别人,用“艺术”的壳,表达“身体的事”。
如果别人穿吊带拍照是“求关注”,她画性感女子就是“自由表达”?如果别人露肩是“肉欲”,她笔下露背就是“女性美的隐喻”?这逻辑,未免太轻飘,也太双标。性感不是问题,问题是双标。她说“我不想让人对我幻想”,这句话乍听有种冷峻的自律感。
我想对她说,你既然在表达,就永远无法控制别人看你、想你、解读你的方式。真正的自由,也许不是你画什么、发什么,而是你是否能容许别人以另一种方式,不画画、不写文,只是发一张吊带裙照片,表达同样的美、同样的身体认同。
真正的善良,不在于你是否拒绝被幻想,而是你是否能不羞辱别人的方式。不是只有你画的性感才是“高级的”,别人的自拍,也许恰恰是真实的,自信的和解放的,也不要管人家多大年记,每个年纪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感。
你最近写了一篇文关于防止骗子行骗的,提醒他人是好事,但你的博文有时点击有巨大异动。虽然没用美颜,没带滤镜,没用摄影技术处理,也许也不是你主动所为,当然,不止是你,还有若干,这个异常与网友有关,因为有时好的文章会被埋没
这位博主在批评别人"拼凑青春",但自己笔下的红唇媚眼,高耸胸脯比自拍还直接,双标。
赞赏博主爱美的生活态度。
那片奇文通篇高呼“骗子!骗子!”看得我头皮发麻,仿佛回到了清朝末年,哪里有人戴副眼镜就能被打成洋鬼子,哪里谁穿得漂亮就是“不守本分”。只不过这回,不是打洋人,是打滤镜,是打美颜,是打女人。技术进步了,审美升级了,但某些人的心态,依旧停留在“女人年纪大了就该老实在角落里叠衣服”的时代。
有人在文中一整段对年长女性用词刻薄得令人发指:什么“拼凑的暮色青春”“显得不那么有水准”——请问您是从哪本《讽刺女性的500种方法》里背出来的? 一个女人到中年了还想漂亮点,就是罪?还想拍照、发朋友圈,就是在“斗争”?用了美颜,就是“装嫩”?
拜托,现在都2025年了,女性不再是你乡下祠堂里摆着祭拜的“贞节牌坊”,人家活得明亮、自在、修图、自拍、爱穿吊带裙又怎样?她们是骗你了,还是打你了?哦,没有,只是没按你内心设定的“上年纪就要隐退、闭嘴、穿宽衣服”的标准活着罢了。
你的头像我太喜欢了,穿衣风格就是我喜欢的那种松弛又有质感的感觉。要是我年轻个十岁,说不定就照着拍一张了,太有范儿了!
但如果说到“爱打扮”、“讲究穿着打扮”、“懂得为自己精致生活”的那种平均水平,上海女人确实可以说是名列前茅的。我也是哪怕只是去趟菜场,也会照照镜子,不为别的,就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态度。现在在加拿大,我就有点随便,帽子太阳眼镜一戴,逛超市。
我特别喜欢网友悉采心在你的一篇展示闺蜜绝美照的博文里的留言:"都知道有一句对美人的网络神评,叫做“美到没朋友”。然而反过来琢磨琢磨,那就是美到没朋友之后还不离不弃的那位朋友,会不会更有魅力?刚好今天我在这组大片中,就看到了发帖者沈香把这种shining 时刻让给闺蜜的虚已美"。
我与我妈与妹妹比,我真是个懒婆娘,有时讲究得要命,有时就马马虎虎,又要找理由了,我很忙。:)
谢谢沈香,谢谢沈香的夸奖,我们一起保持健康,打扮自己,开心生活。
像我这次把我妈照镜子的习惯写得那么夸张,要是我回国时我妹妹一告状,我怕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
还是要谢谢你喜欢这篇文。我自己也特别喜欢写这种轻松点的文字,写起来心情真的特别愉快。
我们母親她们那代好像比我们讲究、有样子。我们一代虽然也继承了一些,但总感觉打了点折扣。特别是在海外的,有些人干脆把那些老规矩全忘了。我自己就是。
我写我妈的那些事情,基本上都是真人真事。只有“照镜子”那部分有点夸张了。要是让我妈看到,恐怕她要请我“吃生活”了,对大人呒规呒距。其实照镜子那段100%写的是我自己,我是不放过一切机会来照的,吃饭时,调更,锅盖都可以拿来照一照,不过写自家人嘛,稍微夸张点也无妨,反正是带着爱写的,我妈应该不会生气。
那两个“饭米碎”事件是真实发生的,笑点也真实。我妈正是因为跟我们讲了这个故事,我才真正明白了照镜子的重要性。
我也很欣赏菲儿说的那句话。说来也妙,我总觉得,越是长得美的人,越不吝啬夸奖别人。菲儿身上就有这股大气、温柔,让人喜欢。
看到叶子给妈妈旧照片涂颜色,我也想到了儿时也给老照片涂颜色,不是给妈妈,是给我哥哥,有一天跟哥哥“吵架”,吵不赢,就把他的照片乱涂…:)
叶子遗传了妈妈爱美的基因,也是一个爱美、懂得美、懂得欣赏美的精致女人,长发叶子的视频很漂亮,花园里的花花照顾得好,叶子做的蛋糕也美。
叶子文笔了得,里面的上海方言很接地气,我也非常喜欢美菲儿这句评语:“ 叶子妈妈,真是永远美丽的典范。一个女人,若能优雅地老去,是一种难得的能力,也是一种深厚的修养。欣赏那些不仅懂得自我美丽,更懂得欣赏、赞美他人的女性——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光芒。”
谢谢叶子为我们送上唯美的大帖。祝叶子永远健康美丽。
我妈妈虽然很小就失去了亲妈,但她的生活习惯真是好得没话说。可惜我没能完全继承。我妹妹倒是继承得多,无论是外貌、性格,还是生活讲究、待人处事,都像我妈。她有次竟然嘲笑我“糙女”,我回想了半天,觉得羞愧极了。说到底,我也算继承了一些,只是到了加拿大,慢慢有些习惯没有保持,唉,不好,得反省。虽然理由是太忙,但不能老靠这个当挡箭牌。
66,听你说你妈妈也梳着大辫子,抱着个假小子,在那灿烂如云的桃林中,你描述的画面真是叫人心都化了。这样的文笔与情感,不写写博客实在太可惜了。
上回我和你说过,我回国前原本想完成点东西,看来是来不及了。这篇其实是计划之外的,因为看到城里有些叽里咕噜,乌里麻里的内容,实在忍不住了。
再次谢谢你的体谅和鼓励。接下来可能会整理一些关于“特务窟”、“进贤路”或“乍浦路”的内容,太多资料与视频,我会慢慢来。以后我会写我的母亲一辈的人对我的生活影响。
刚有空看了视频,叶子真是一个爱花,懂生活,有品味的美女!
"女人出门不照镜子,跟打仗不带枪一样。""人就像浮在半空里坐不下去""挼挼头发、查查面孔、理理衣领,慢慢吞吞,然后还要前看看、侧看看、转过身再后看看,仔仔细细,才拎起她的黑包, 关门后一转身又回来再照一照。"叶子的神来之笔,把可爱的妈妈描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我可没那本事,只有乖乖听讲的份。哈哈哈。
叶子妈妈那张黑白照拍得真好!五官清秀,聪明伶俐,老了依然衣着端庄,慈祥安宁,真是爱美的人生,更是美丽的人生。喜欢菲儿的那句留评,"欣赏那些不仅懂得自我美丽,更懂得欣赏、赞美他人的女性——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光芒。"再赞叶子的美文!
人说“相由心生“,叶子母亲对美的追求即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也像“藏着的花火绽放出来“,熠熠闪光。她用自律和爱心对自己对家人的言传身教,在叶子身上发扬光大。我以为,也许妈妈的“身体记忆“通过强大的遗传力量变成叶子的“细胞记忆“,将叶子雕塑成如今才貌双全的lady :)
叶子提到母亲喜欢梳着漂亮的大辫子,不由得想起家里一张黑白老照片:我母亲也梳着一双浓密的大辫子,抱着婴儿期像个假小子的我,在灿烂如云的桃林中,岁月静好,温柔欢喜。。。母亲对桃花林的情有独钟,好像也悄悄遗传给我,一看到大片开花的树林,简直就是忘乎所以,欢喜雀跃。。。
也好喜欢叶子脆生生的“小巴剌子开讲了“,金句连连:
“上班就要迟到了啦,年终奖又要扣特了,评先进也呒没戏了"。
“(母亲)她的眼睛就像装了自动搜索系统,路上只要有玻璃、瓷砖、不锈钢,她都能精准发现反光面,我爸的电瓶车后视镜更不放过。“
“女人出门不照镜子,跟打仗不带枪一样。”她说这话时气定神闲,一点不觉得自己夸张。但我妈的镜子不只是用来“打击不美之罪”,它更像是她生活的仪式感。她不是虚荣,她是讲究。她照镜子不是为了讨好谁,而是要确认自己“有个样子”。她说:“女人年纪大了更要照,照一照,别让自己混成了邋遢老太太,这张脸,别人不看,我自己得看。”
“女人要美,不是为了让别人看,而是让自己活得有一点盼头,一点意思。”
点赞的同时,咱们好好学习啦!:) 期待你的下篇关于母亲在上海的“朴素但讲究的细生活“大作。不着急,慢慢来:)
菲儿好,谢谢你的提醒,我放了我妈年轻的照片,虽然那张已贴了100次了。我小时候记得妈妈有很多照片,大多是奶油包头。后来,不知她放哪,
"叶子妈妈,真是永远美丽的典范。一个女人,若能优雅地老去,是一种难得的能力,也是一种深厚的修养。欣赏那些不仅懂得自我美丽,更懂得欣赏、赞美他人的女性——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光芒。"
菲儿说得太好,人各有活法,你活你的,她活她的,为何有人要对别人的穿着打扮,生活娱乐方式说三道四呢,别人又没请你来,请你看,走开就是了,假正经,马列主义老太太,虽然也许她只有五十几岁,甚至"四十几岁"。以后我有空,我要多写写我们母親这一辈虽然朴素但还是讲究的细生活。
“我妈教我一件事:女人要美,不是为了让别人看,而是让自己活得有一点盼头,一点意思。”
“我慢慢明白,爱美,从来不是奢侈虚荣,是生活里的一点倔强,一点讲究,一点对“不能将就”的执着,就像我妈说的那句老话:“不管到了啥年记,侬做人都要有个样子。”
“是的,美,不是一种先天而来的一种资本,而是一种态度。美,还是一种选择,一种在生活的细碎缝隙里,选择不放弃自己的方式。就算是去买菜,也得照照镜子买得有风度,看得有样子。”
叶子妈妈,真是永远美丽的典范。一个女人,若能优雅地老去,是一种难得的能力,也是一种深厚的修养。欣赏那些不仅懂得自我美丽,更懂得欣赏、赞美他人的女性——那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