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着迷与感叹的一个女明星的选择
"她生如稗草,曾那么努力地在命运的罅隙里,伸展、向上,传递着生命的渴望,爱的渴望,但最后,零落成泥碾作尘,一抔黄土掩芳魂。"
选择,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选择。绝大多数普通的老百姓无权无势,在每次的历史大变革中,无从选择,只得听从命运的按排,随波逐流。然后,对于极少部分的特殊阶层的人来说,他们或有钱,或有势,或有影响,他们在某时某刻也许是有条件选择今后的人生和事业道路的,50年电影明星周璇选择了從香港回来,回到了她视为家的解放不久的上海。
我在囯内就是个电影迷,不是很夸张地说,那时候几乎每出来一部我感兴趣的电影我都会想方设法去看。译制片除非战争打仗片我更是部部不漏。妹妹与我每期不漏地买和看巜上影画报》巜大众电影》,我喜欢的中国女明星多不胜数,像王丹风,上官云珠,秦怡,王晓堂,陈冲,张瑜,何赛飞等等。出国后又喜欢上了邬君梅,孙俪,马伊琍,周迅等,但最最令我着迷喜欢并感慨万千的还是民国时期的上海双栖明星周璇,一个一提起老上海一一大家不能跃过去她的名字的上海老百姓家喻户晓的女明星。
曾几何时,上海的大街小巷都荡漾着她那如"金笛鸣,沁入人心"的美妙歌声,家家"花好月圆",处处"风凰于飞",她代表着老上海的一个经典符号。在短短的37年生命中,近23年的演藝生涯中她一共拍攝了43部影片,演唱了200多首歌曲。主演了巜馬路天使》,巜紅樓夢》等多部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片子,她的风姿与歌声曾经风靡了上海几代人。
很小的时候,还不曾懂事,但我还是记得家里曾经有过一台风琴,爸爸有事无事会弹上一会儿,家里还有一亇老式的留声机,想不到搞技术出身但喜欢音乐与戏曲的爸爸喜欢的是"糜糜之音"的周璇。家里好多周璇的唱片,记得其中一张还像敲坏了的,不完整的。有时一到礼拜天,爸爸不上班,他睡个懒觉起床后,刷好牙,洗好脸,很喜欢做的一件事是把周璇的唱片放在唱机上,美妙悠扬的歌声顿时沁入我的心间,世上竟有这么委婉动听的歌喉。
后来家里的好多旧东西诸如风琴,留声机,唱片等不知哪年哪遂日不见了,周璇在我的心里也沉寂了若干年。初高中时,那时好多二三流影院暑期都会按排放映学生专场,票价也是良心价。主要放些老电影,艺术片或已经放过一轮的译制片,电影巜马路天使》,我一见周璇出演的小红出来,立即就被她天真娇憨的表情,没有一矫柔造作的演技所折服,歌唱得好,戏也真会演,真是天生的明星。
周璇身份证????1945年〉
到了加拿大定居后,随着儿子们的日益长大,我有了些自己玩乐的时间,开始再度听起小时候喜欢听的周璇的老歌,一日,先生突然提起我喜欢的周璇就住在离他家不远的枕流公寓,那时他小学时同学轮流做东办小小班,这是他经常去的地方之一。以前还没有互联网,各路信息闭塞,大家追星也不似现在似的疯狂。先生说他还曾看见乔奇进进出出,他平易近人,一点也沒有架子。说来也巧,在华山路上的这桩公寓,我竟然经过路过多年而不知周璇竟曾居于此。此后,每年回上海,去先生家,我总会对枕流公寓仔细看上一眼,从心底里默默祭拜我那从小就迷恋的明星一一周璇,
枕流公寓一直被认为是周璇从1932一1957年居住二十五年的地方,但已有人提出疑问,作为上海西区规模最大、上海滩超一流的顶级公寓,1932年,周璇还是一个未成年的歌舞团学徒,不太可能去租住高档豪华的公寓。但是这是周璇从香港回到上海最后生活的地方,此点无疑。
小时候,被拐卖的周璇与养父母住在淮海路"尚贤坊",那也是郁达夫第一次遇见王映霞的地方,他们是否注意到弄堂里相隔几间有个爱唱歌的小姑娘?此图片摘自网络>
某年听说要拍周璇的电視剧,我充满了期待,但一待听到周璇将由张柏芝扮演,我一下子就像被人从头上浇了一盆大雨,导演,真的吗?后来是真的。张柏芝长得美,演技也不错,而且她还是个好妈妈,但她曾是一个"抽烟、喝酒、骂脏话,性格大大咧咧,带着一股子社会的粗糙感的"香港小太妹,既使她们都有相似的生活经历,又怎能演出上海弄堂天真无邪,毫无矫揉造作之态的歌女小红,后来这部电视剧我没看。
其实上海于1981年曾拍过关于周璇的电视剧,但那是沪剧,因是地方戏,只在上海地区流行过一阵,有一段时间,弄堂里曾经经常漂来过沪剧演员茅善玉唱的"金丝鸟在哪里"的唱段,此剧也捧红了现在是上海沪剧院院长的她,这段唱段也成了沪剧经典唱段之一。
周璇47年,49年二次应邀從上海去香港拍戏,香港大中華影業公司邀請當时名如中天的周璇拍戲,每一部戲差不多有100兩黃金,還有2000兩黃金版稅,短短二年,她人生中最后9部的電影7部都是在香港完成。47年還被訂為周璇年,在香港,她受到了當地群眾的喜愛,只要她一出现在摄影棚或公众场合,人們都竟向一睹其芳容,被其的风姿所倾倒。当时她的成就如日中天,无人能望其项背。
50年新中囯剛剛成立不久,為了扩大其在世界的影響力,文藝界方面,便向周璇張愛玲等知名人士召手致意及安抚。心思單純,缺乏政治敏感神经的周璇聽到祖国的声声呼唤,满怀希望回到上海。还在上海的張愛玲是如何精明洞察一切,她知道接下來的上海會發生什麼,因此1952年她毫无迟疑遠走高飛從此與上海永遠告別,再也不曾回来。
周璇甫回上海,感觉上海并不像当时香港人传说的那样可怕,不自由。她觉得生活还像以前那样,但蜜月期不大長,不久,上海影剧协会便找上门来,其中一位負責人便是黃宗英,就是那個周璇過逝后先后撫養其二個兒子的,也是八十年代被周璇小兒子周伟以侵吞其母親遺產告上法庭的"像風一樣"的那????厲害女人,他们欲对周璇进行重点“帮助和改造”,因为她是“从旧社会过来的身上具有很多缺点的女演员”。
51年的上海,群魔亂舞,各顯身手。周璇意识到了自己的艱難處境。"近日播音唱歌不知道得罪了什么人,报上挨骂,在任何事件中都有派别,将来拍戏,不知道怎么应付,太难了,孩子太小,身心俱疲。"
"良心在当中,我怕什么?我不说谎话,我周璇就不爱说谎,可是你们要强迫我,有意危害我,我能服你们的贴吗?太使人伤心,环境如此,自己小孩不能在身边、在一起"
"我觉得自己意志不定,心又太直,所以害了自己,到今天真是吃足了苦头,一言难尽,不说也罢。"
她络续写信给香港友人李厚襄诉苦道。
工作上不适应這個新時代,私人感情恋爱生活上又遭遇组织上的挡。周璇终于精神受不了,当年,在51年一次不情愿参加拍摄的电影《和平鸽》的拍摄现场上,她终于爆发了。伤员的一句台词触碰到摄演护士的周璇脆弱的神经与痛处,“你的血干净吗?”据当时在场的人说,周璇一下子情绪崩溃,推开众人,高喊着,“验血!是你的孩子!”、“我生孩子又碍着别人什么事了,再说了,他是有爸爸的呀,请走开,让我一个人孤独吧。"
后來,在枕流公寓住处,周璇失去控制,欲把一岁多的儿子周民从6楼扔出窗外,她真的瘋了。在刘琼,韩非的连哄带骗下将周璇送进了虹僑精神病院。世间的最后6年岁月,她都一个人呆在精神病院里,消失于公眾之视野。直到1957年感染急性脑炎,9月22日一代佳人,从此结束了她跌宕的一生。她去逝后留下的大量财产及后来由香港银行转至上海的保险箱至今下落不明,她的财产究竟有多少,只是一笔糊涂账。
一个劲抹泪,看得让人心疼的周璇,刚走出生活六年的精神病院,拍完此记录片一个月病逝。
周璇曾是那么努力过,辉煌过。她刚进明月社时,努力学好普通话,在别人休息娱乐的时候,她偷偷地溜进练功房,钢琴室,在名声雀起与荣誉面前又是那样戒骄戒躁。生活中,她脂粉不施,穿着简单朴素,过着低调的生活。1941年,当时的《上海日报》进行“电影皇后”的选举,经过各界人士的投票,栖身影坛和歌坛的“金嗓子”周璇,被推选为“影后”。第二天,周璇就在上海另外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顷阅报载,见某报主办1941年电影皇后选举揭晓广告内,附列贱名。自问学识技能,均极有限,对于影后名称,绝难接受,并祈勿将影后二字涉及贱名,则不胜感荷。敬希亮鉴。此启。”
周璇57年大病初癒,刚走出精神病院,在還未搬到湖南路,仍居住在武康大樓的趙丹與黃宗英家里,為配合政府的文藝界人士如何在新社會得到新生的宣傳,周璇拍了新闻记录片。當時有赵丹妇夫,郑君里妇夫,上官云珠等。在同事們的鼓動下,五味雜陳看似不太情願唱歌的周璇唱起了二十幾年前與趙丹合演的"天涯歌女"。二十年了,物是人非,她的聲音還是那樣清純,甜美,我腦海里情不自禁跳出那個天真無邪的小紅來,一旁着白色西裝,風流倜儻的趙丹充滿愛意地側身望著她,她唱歌時好几次用手抹著淚水并一直搓著雙手,她的焦躁,她的不安,她的辛酸,她的无助讓人看了猶见可憐,周璇唱畢,趙丹起身一把把周璇擁入懷中。
周璇的悲慘人生與她的從小就被拋棄的身世,情感婚姻,超负荷的工作压力,敏感脆弱的性格等諸多因素有关,但最後從港回滬而不得不獨自面對当时紧张的政治环境的不适應是否是把她推向徹底瘋狂毀灭的最後一擊?
當我們無重選擇的時候,我們無話可說,無事可做,但一旦我們有選擇權,我們是否能做到不听信谎言,不耳根软,只倾听自己的心声,聽從自己心灵的召喚,邁出我們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步伐。
去年與前年,我怀着崇敬与好奇之心走进楼里,寻觅是否还能感受周璇曾经留下的痕迹。
〈借用百度介绍里的一张俯拍图,看上去更有视觉印象〉
枕流公寓座落在华山路699一731号,是建于1930年当时西区规模最大,超一流有"海上名楼"之称西班牙式建筑。它原是英资泰兴银行大班1900年建造的花园住宅,不久便被李鸿章家族购去,业主是李鸿章的第三子李经迈。为了适应南京国民政府要员在上海设立小公馆和在上海“十里洋场”从商的外侨的需求。1930年,由美资哈沙德洋行设计,翻建成地上7层的八字型的装饰艺术为辅的西班牙地中海式为主的公寓大楼。
拉毛的米黄色墙,镂空钢窗,斜坡式西班牙铜瓦。
它建筑面积7970平方米,占地面积3944平方米,其中花园面积有2500平方米。大楼平面为曲尺形,主入口朝北。,与南门贯通,中间为门厅,内有电梯、信箱、服务台等。
南北貫通,從前門經過帶有信箱走廊通向花園。
電梯已重新換成自動電梯,因為以前的是手工電梯,費力且原材料全部進口不宜維修,以前有二道門,一道鐵門再加一道栏桿鐵門,控制楼層的不是按一下按扭,而是輪盤型操作杆,像大船的輪舵。
〈此圖摘自網絡〉
当时的卧室都是带有进口名牌的卫浴设备的套间,房子的窗棂用钢、门把手用铜,地板都是檀木铺就,每户客厅都有壁炉,餐厅和厨房之间必有一间备餐室相隔。为了适应外国人的生活习惯,整栋大楼集中供暖,安装了热水汀,并有顶楼平台向住户开放,地下室里则有公用室内游泳池。
大门镶嵌玻璃内有精美铸铁花饰。
镂空花钢窗
上下楼的栱形门框
花灯及墙面半圆形的墙面装饰。
枕流公寓的名字起得十分诗情画意,意境深长,它是先有英文名BrooksideApartment,才有中文名枕流公寓。据说原中文名为"溪边公寓",业主觉得直译得太一般,于是李经迈向社会公开征集公寓新名。记载"有一封应征信援引了南朝·宋《世说新语》中的一段典故:孙子荆年少时,欲隐。语王武子“当枕石漱流”,误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枕,石可漱乎?”孙子荆机敏过人,立即解释说:“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砺其齿。”这样“枕流漱石”就作为成语,成了隐居山林、居静思危、潜心磨练意志的意思。“枕流”还有归隐田园之意。陆游就有诗:“聊将枕流耳,静听属思蛙。”李经迈挑来挑去,觉得“枕流”与BrooksideApartments意义更近,比原来的还更富有诗意,于是这个公寓就取名为枕流公寓。"
解放前,枕流公寓是达官贵人与在华经商的洋人的寓所,解放后分给了文艺界诸多知名人士。例如:除了周璇居住在六楼一个4居室150平米的大套间外还有好多名人曾经或还居住于此。
例如,枕流公寓六楼 叶以群故居
叶以群,文艺理论家。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文学》和《收获》副主编,受“潘汉年冤案”,与文革期间跳楼自杀。
枕流公寓六楼 沈柔坚故居
沈柔坚,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中国版画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文联副主席,《辞海》美术科目主编
枕流公寓六楼 陶谋基故居
陶谋基,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同事、漫画家
枕流公寓六楼 乔奇故居
乔奇,国家一级演员、上海戏剧家协会会员、原上海人民艺术剧院团长、著名表演艺术家。
枕流公寓六楼四室 徐铸成故居
徐铸成,老报人,参与筹备《大公报》上海版创刊,《文汇报》创刊,出席开国大典,历任《文汇报》社长兼总编辑。
枕流公寓四楼 李国豪故居
李国豪,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同济大学校长,著名桥梁专家,参与建设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设的南京长江大桥。
其他住户,包括:越剧表演艺术家傅全香、范瑞娟、王文娟(孙道临妻);电影和话剧演员孙道临、孙景璐、徐辛;评弹表演艺术家余红仙;篆刻家吴朴堂;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著名导演朱端均;作家周而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工商界杰出代表胡厥文;著名画家韩安义等。
全上海乃至全中国也难以找到这么多高级人才与高级知识分子汇聚居住于同一个大楼的地方。
但文革期间,抄家、批斗之声打破了"枕石漱流"宁静的生活,一时间,死亡和暴力的阴影笼罩在枕流公寓的上空。许多名流不堪文革残酷在此殉难,1957年,徐铸成被打为右派,勒令搬出,又如1966年8月,叶以群不堪凌辱从六楼一跃而下,还有吴朴堂,也在文革中选择了自杀。
红卫兵小将拆除了两扇雕花大铁门和门厅上方的钢铸大吊顶,锯掉了冬暖夏凉的水汀管道,拆除壁炉的铁围栏。居住于这幢公寓里的人们所希望的能暂避喧嚣过上枕石漱流般的生活终成黄粱美梦,枕流公寓,曾经代表着老上海浪漫舒适情怀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哀伤的符号。
文革后,不少老的住户搬出,新的进来。有些住户为了增加住房面积,打掉壁炉,由于烟道被堵,影响了使用。还有革命小将的人为破坏加上3年经济困难时期,使得这幢曾经的"海上名楼"日趋衰落与落寞。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枕流公寓被定为了市级保护性建筑,虽也曾小修小补过,在我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出国前,这条我曾经走过多年的路,枕流公寓,稍不注意,你就会错过这幢曾经名闻上海的灰色建筑,终于有一日,人们重新意识到了这幢建筑的重要性以及楼里曾经居住过的那些名人赋与的的历史特色和文化内涵。
2007年10月27日上午在楼内草坪上举行“文化名人楼”的挂牌仪式,沪上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静安区文管会也表示要多方争取资金修葺枕流公寓,使之重放光彩。
2009年春,经过整修,枕流公寓面貌迎来了它的新生。门前景观熠熠生辉,卸除了原来破旧的与整幢西式大楼不相匹配的装盗门,重新换上了镂空的大铁门和古典式的照明灯,换上了原有的木质门框镶嵌玻璃的大门和新的门铃系统并修理平整了每层楼的走廊。
几十年风风雨雨,枕流公寓亦日渐老去,它己褪去了当年的浮华与光环。上海真是变得日新月异,眼花缭乱,与我儿时的印象越来越远,越来越模糊,但作为上海永不拓宽的华山路,我庆幸我每次回沪都有一个好去处,枕流公寓。它一直会在那静静地佇立,它在那无声地看着这纷纷扰扰的尘世,无言地告诉后人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如烟往事。
谢谢来访。
祝好。
祝福!
往事如烟,珍惜当下,祝疫期全家平顺!
据查,1952年,上海剧影协会专门成立了一个“周璇财产保管小组”,主要由剧影协会下属的妇女部负责人黄宗英、黄晨(导演郑君里的夫人)、吴茵(著名演员)三人管理。
王人美生前证实过一件事,她曾向他们汇报过周璇身边还藏有金条,结果这些金条也被搜去保管,成立这个小组的目的普遍的说法是因为周璇患了精神病,所以需要组织上派人对她的财产进行管理和保护。
周伟告诉记者:1983年他主动去问黄宗英关于周璇遗产的事情,万没想到遭来一场暴风雨般的袭击,黄宗英对他说:你那周璇妈妈,像她这样腐朽的人,要不是穷得一分没有,能从香港回大陆吗?告诉你,她当年住上影招待所和每天伙食两块钱都是我借给她的,如果像黄宗英说的,我妈妈从香港回来分文没有,为什么还要成立“财产保管小组”呢?这说明黄宗英当年的谎言多么拙劣可笑。
据载:"璇在香港拍片的最后两年,每拍一部电影,都是以几十根金条计算片酬的,据称香港永华影业公司以百两黄金的片酬才请到周璇拍摄《清宫秘史》,她同时还有几十张唱片,每年的版税就源源不断,当时的报刊称周璇为影坛歌坛上最富有的人,与她交往颇深的女明星王人美声称,京剧界梅兰芳的财产也不能与之相比。可在周璇逝世后,她生前积累下的那些版税、金条、股票、债券、现金等等,都到哪里去了?“周璇财产保管小组”到底管理了周璇多少财产,后来怎么处置这些财产的,目前仍不得而知。周伟还向记者透露:当年有一位姓张的处长和一位姓任的干部因为贪污周璇的财物,都曾经被判过刑。"
周璇的财产对我们来说是笔糊涂账,但也许有人知道它的来龙去脉。
周璇太令人心痛了。
而周旋的遗产,我前一阵正好看到一篇介绍黄宗英的文章,其中在说到周旋遗产时,她只轻描淡写归罪于她自己记忆力不好而一笔带过,当时我强烈感觉是她的推责之词,一位那么信任她的好友,将自己毕生奋斗积攒下来的财富全权托付给黄,好友去世,黄难道不更应该把这笔遗产罗列得清清楚楚转交给周的后代吗,怎可以那么马虎地以一句记忆力不好就敷衍了事的?知道记忆力不好你大可以不接受这份信任,你接受了还记忆力不好,那就把它们马上记下来也完全不是难事吧!虽然我不太清楚当年遗产案的来龙去脉,但作为一位替逝去的好友代管遗产的人,用记忆力不好去推责,黄宗英完全辜负了周旋身前对她的无限信任,为周旋难过,一位单纯的女子,却让她面对那些人性的黑暗。
真想可以去看看枕流公寓,我深信依旧可以从许多细节里品味到曾经的岁月。再赞叶子的文和照片!
谢谢鼓励。好喜欢你的头像照片,好调皮!
问好茜茜,夏安!
我们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关于周璇的报道网上很多,几乎很多人都了解知悉她一生的经历,我写也不会有啥新意,但因太喜欢她,还是用文字把她留在我的博客里。另外很谢谢你给我的建议,因考虑到博文不宜太长,只写某一点。所以我就注重于写她回沪以后的境况,大家也清楚周璇的一生经历。
我看了好多关于周璇的报导,有的说周璇32年住进枕流公寓,有的说45年,很奇怪,作为名人,为何没有确切年份。
那部记录片,我明天找来,周璇唱歌时不停搓手,试泪看得我心好痛,她声音还是那么甜美,但面容已老了好多,二十年前,笑廧如花,甜美可爱,唱着"天涯呀,海角,小妹妹唱歌郎奏琴",二十年后,被关在精神病院,孤独寂寞,命运多舛。
因为考虑到篇幅长大,我删了二段,听你的话,我加上去。
周璇曾是那么努力过,辉煌过。她刚进明月社时,努力学好普通话,在别人休息娱乐的时候,她偷偷地溜进练功房,钢琴室,在名声雀起与荣誉面前又是那样戒骄戒躁。生活中,她脂粉不施,穿着简单朴素,过着低调的生活。1941年,当时的《上海日报》进行“电影皇后”的选举,经过各界人士的投票,栖身影坛和歌坛的“金嗓子”周璇,被推选为“影后”。第二天,周璇就在上海另外一家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顷阅报载,见某报主办1941年电影皇后选举揭晓广告内,附列贱名。自问学识技能,均极有限,对于影后名称,绝难接受,并祈勿将影后二字涉及贱名,则不胜感荷。敬希亮鉴。此启。”
文革后,有些住户为了增加住房面积,打掉壁炉,由于烟道被堵,影响了使用。革命小将的人为破坏加上3年经济困难时期,使得这幢曾经的"海上名楼"日趋衰落与落寞。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枕流公寓被定为了市级保护性建筑,虽也曾小修小补过,在我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出国前,这条我曾经走过多年的路,枕流公寓,稍不注意,你就会错过这幢曾经名闻上海的灰色建筑,终于有一日,人们重新意识到了这幢建筑的重要性以及楼里曾经居住过的那些名人赋与的的历史特色和文化内涵。
2007年10月27日上午在楼内草坪上举行“文化名人楼”的挂牌仪式,沪上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静安区文管会也表示要多方争取资金修葺枕流公寓,使之重放光彩。
2009年春,经过整修,枕流公寓面貌迎来了它的新生。门前景观熠熠生辉,卸除了原来破旧的与整幢西式大楼不相匹配的装盗门,重新换上了镂空的大铁门和古典式的照明灯,换上了原有的木质门框镶嵌玻璃的大门和新的门铃系统。修理平整了每层楼的走廊
那张网上的航拍图我也是当日发文时现找的,因为我前一段时间,爱派与手机相继遇难,很多照片没及时救出来,前二年拍的枕流公寓正面照也在其中,故上网找,发现了它,不错,借来用了。
真的很感叹啊,一转身,一辈子,上了船,就下不来了。
再谢谢等等,不是你提醒,我真没耐心写,我现在觉得我的毅力不够,虎头蛇尾,我写文会越写越长,然后越到后面越粗糙,沒耐心,你看我的"一枝花"都变成干花了。
谢谢你对枕流公寓的详细介绍。这几年常回去,喜欢在附近走路,喜欢看老建筑。文中提到的尚贤坊,华山路,湖南路,武康路都常走过。枕流公寓路过没进去过,以后有机会去看看。
枕流公寓的航拍图选得真好,这些照片,无论是拍的还是网上选的都很赞,有种回到上海的亲切感,有几张更有恍然回到她那个时代和地点的穿越感。下次如果有机会回去,一定会按图索骥去探寻一下这座大家云集的枕流公寓。
张柏芝出演的电视剧我没看过,但我记得张柏芝在某几个角度和周旋那张古典照片相似度很高,当时看到张柏芝的一刹那还在想,怎么她和周旋长得很像,今天在叶子文里得到可能的答案了,或许导演是看到她们两个在长相上的相似吧。
周旋大起大落的一生真让人无比感叹。选择,无论是个人的人生还是家庭家族的命运,有时就真的是一念间变成了一生或者一个时代的人群的命运,突然就想到了龙应台那句直击我心的话,所有的颠沛流离最后都由大江走入大海,所有的生死离别,都发生在一个车站一个码头,上了船,便成了一生。
侬阿公阿婆家住在永嘉村,那里附近的房子有特色,好多也是西班牙建筑风格,昨天我做了个梦,乘飞机回上海,,在空中,看到下面好多红顶石库门老房子,我在梦里脑子也交关清爽,我梦里在想,这些老房子不要再拆了,再拆都建高楼,没有上海石库门,新式里弄门,上海还是上海吗?我这个离开上海20多年的人梦中也不好好困觉休息一歇还在为上海操心,真是操碎了心,也很难,石库门,百年左右的建筑不再符合现代人生活的要求,大修大整也许要比拆倒重建成本更高,难呀。还有有点私心,上海如果再変化,我们回去要"没记特了"迷路了,找不到家门了。以前有一年回沪,我从静安寺地铁出来,一下子头晕哏花,我以前熟悉的静安寺,只看见红都剧场建筑还在那里,(但改名叫百乐门,我又回到旧上海丿,静安寺庙金壁辉煌,闪瞎我双眼,别的都好陌生啊,上海味道不再。伐谈了。
很高兴与辣椒嗄嗄山糊,问倷太太好!
很开心猫咪的捧场,有你的鼓励,我会坚持写。
再次感谢好运猫咪。
我阿公阿婆(爷爷奶奶)的家在永嘉路“和平村”,49年前有不少艺术界的人士和白俄音乐艺人。
说到选择,有时真是一瞬间决定命运,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和人类。其实我们米国11月分的选举,又何偿不是香港和上海的选择呢?
谢谢你的好文,前一段一口气看了你很多的博文,谢谢分享!
经你这么一说,想想她们的特质真的好相同。如你所说,古典,娇媚,妖娆还有精灵,调皮孩儿气,可爱少女气,五官精致秀气,身材小巧珑珑。真的相似。命运也相似。
周璇在香港如日中升,可惜,还是想不穿,离开不了上海,她以为上海永远会是那个上海。唉!
对,加上了“古典”。我满意了。谢谢!
如果当初她选择留在香港,应该就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就像我有时想,李纳当初如果不离开唐纳,也应该是完全不同的人生。可人生没有如果,只有选择。而许多的选择又是多么迷茫!
问好蓝天姐,保重身体!
佩服您看了好多电视剧,我怎么瞎忙,就没时间,我时间管理也许出问题。
问好山韭菜。
我每年基本上回去一次,这次疫情打乱了我的计划,若明年回去,我回去拍照片给你看。
问好!
谢谢塞尚鼓励。问好!
谢谢小溪姐姐。夏安!
建国初期,很多艺人,科学家,朝鲜战场俘虏,被共产党忽悠,选择回国,最后绝大部分被政治运动整的家破人亡,选择道台湾,美国最后都能颐养天年。周旋即使留在香港,也不会如此下场。
我在想,人的命运到底取决于什么?个人的才华,能力再大也也拗不过社会大环境,别想改变社会,我们只能左右自己,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在那里生活。海外华人已经用脚做了选择,就不要拿什么爱国不爱国,汉奸不汉奸来自欺欺人,爱什么国?爱自己才是最正确的。
周旋很惨。
谢谢叶子用心分享!
最近一次去华山路是09年,尽管弄堂门口挂了大胜胡同/文物保护之类的牌坊,里外似乎粉刷翻新了,但魂没有了,伊人已逝。。。
还是怀念儿时的记忆。。。
周旋太过单纯,张爱玲是精明敏锐的,能看到骨子里。。。
我不大看小说,城里的更不看,但你的真吸引我,太会写了。我跟定你了。
侬也喜欢周璇,真好!
谢谢真言。
周璇不仅在上海出名,海外也有影响,她是中国流行音乐鼻祖,邓丽君,蔡琴,蔡幸娟唱腔发音深受其影响。很多歌也翻唱周璇的。
谢谢侬喜欢。
,
非常喜欢周旋,天真无邪,永远的金嗓子。。。
外公外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住华山路285弄24号。。。
无数童年的美好回忆。。。
我现在吸取教训,备份,备份,备份。有趣的是有几张照片,我因为文学城登过,我马上下载了,存了。文学城好帮忙。
拍摄影片《夜店》的时候周璇遇见了石挥。可惜好景不长,两人依旧无疾而终。据说石挥专业好,架子大,挺高傲,不太会放下姿态,甚至于对自己心爰的女人。小时候傻傻地想,赵丹与周璇成一对多好,后来才知道,他们不是一条路上的人。周璇是小小的女人,赵丹是大大的男人,二人我都喜欢。最厉害的电影明星是黄宗英,她是百折不挠,打不死的"小强"。有一种说法,若在电影界混,在挫折羞辱面前忍不住的就活成了蓝洁瑛,忍下了的就活成了刘嘉玲。以前是,现在是,将来也会是。
我也想过,凭周璇脆弱的性格,身边又没有强有力的人来保护她,她的命运会更惨,上管云珠比她有毅力坚强要强的人也过不下去。感叹她活得太短,一生都在寻找爱,父母的爱,爱人的爱,子女的爱,红颜薄命,让人心痛。
谢谢叶子的精彩介绍,身边的历史最感人。周璇这个女子总是让我想起“天妒红颜”这个说法。这样美丽而且有才华的人咋就成了人渣收割机?我很多次想,她和石挥没能走到一起,太遗憾了,两个人都对表演很有造诣,应该特别能够互相理解的。我也对赵丹在影片里对她充满爱意的那个镜头有非常深的印象。
补充一下周璇在上海曾经住过的地方。
三岁时,周璇就被送给淮海路尚贤坊的周家,淮海路陪伴她度过一段难忘的童年。
周璇和她的第一任丈夫严华分手后,曾住在她的干爹、国华影业公司老板柳中浩的蒲石路留园(今长乐路672号)
1943年夏,周璇加入了张善琨的“中华电影联合公司”,拍摄《渔家女》、《凤凰于飞》等影片,张善琨介绍她与养母搬进了林森路1820号(今淮海中路1754弄)最后一排的小楼里,她住在三楼。
林森路1820号的后弄堂通福开森路(今武康路),所以,周璇的这个故居地址,今天一般认为“武康路391弄1号三楼”。
周璇在林森路1820号里的小楼(武康路391弄1号三楼)住了三年后,因为跟石挥(电影演员、导演)的恋情无疾而终,她很伤心,决定到香港去发展。
1950年,周璇带着与朱怀德生的孩子回到上海,住进了华山路731号。
"枕流公寓"我去过多次,每次都会拍照片,但不巧,今年的事特多,不说大事,就说我自己不爽的小事,相隔不久,我喜欢用来拍照与写博的小爱派实然之间死机再也恢复不过来,写的文章无所谓,里面照片全部丢了,前二个月一天早上散步,急遇雷阵雨,手机也遇难,在它完全死机前,急忙救出一些照片。但爰派损失惨重,我近几年好多喜欢的照片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