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东南的博客

记性不好,写得很慢,所忆所思,存下一点点
个人资料
西北东南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一个当年大学毕业生的饥饿经历纪实(摘录自唯一2005博客《父亲的自传》第五章)

(2018-02-13 01:33:30) 下一个

一个当年大学毕业生的饥饿经历纪实

(摘录自文学城博主唯一2005博客《父亲的自传》第五章  天降姻缘  )

 

非常时期,河南之苦,开封之苦,如今还历历在目。到单位报到第一天,看到马路两旁的槐树,全是白杆,起先以为是北方的槐树与南方的品种不同,可走近细看,天哪!!没有树皮!!!都被人们剥光,吃了。

我要去的新厂尚在基建,基建是由一个农机厂承担的,所以我们住在老农机厂里。条件之差,简直无法想象。食堂是草棚,办公室也是草棚,图板是放在两张单人床床架上的。这个农机厂,除了几个破车间里有点水泥地面外,厂里其它地方,几乎没有一点硬化的水泥面,全是下雨水泥路,刮风扬灰路。住的宿舍四面通风,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到了冬天,屋里没有暖气,要是晚上洗脚水不倒掉,第二天早晨准是一盆冰。城市小,设施落后,自来水不多,我们还用的是深井水呢。这就是我要为之服务的新工作岗位吗?!!看到现实,年青人的一腔抱负,似乎受到了愚弄,好像一盆冰水,从头浇到脚下,全身透谅。

最不习惯的,要算厕所在室外了,离住房有20米远,下雨下雪天,半夜起来,就更加难以承受了,试想,从热乎乎的被子里出来,穿上衣服,走20米,寒风刺骨,上完厕所,回到房间,已经冷了的被窝和身体,半天才能暖和过来啊,吃不饱,肚子咕咕直叫,又睡不着,深深感觉到黑夜特别长,冬天的夜更长。

开封市的春天,风沙很大,一夜风沙,第二天起床,被子上,头发里,脸上,鼻子里,嘴里全是沙土,放在桌子上的报纸,经一夜吹刮,被沙土盖得一字不见,变成一张“黄纸”。

新厂区在城市东郊,离市中心比较远,在一大片农田里,圈起了围墙,两条铁路专用线已经建成,整个厂区的道路,还只是坑坑洼洼的路基而已,在荒凉的农田里,还有两个建得半半拉拉的车间,四周围绕着用毛竹搭起的脚手架,显得十分不协调,有点孤苦伶仃的感觉,倒是随处可见的施工机械和诺大的吊车,施工人群,给人们以生机。

国家处于非常时期,每人每月的口粮是定死的,工种不同,定粮也不同,我们是科室干部,每月定粮23斤。都以餐票形式发给个人,每天早,中,晚三张,每餐用一张,印有日期,不能提前,只能错后,不能寅吃卯粮。除每天三顿外,其余粮食就折合成窝窝头数量,1个1张或2个1张,发给机动饭票。

为什么要如此小心繁琐?主要怕有些人饿得控制不住,接受有人一月定粮,十天吃光的教训,才规定用餐票,由食堂给于强行控制的。就这样,还有很多人,月初1--2天后,就吃光机动粮了。每天吃的是蚕豆面或杂面窝窝头,每顿一个窝头,加上一碗没有一滴油花,只有几片南瓜和叫不出名字的野菜,用点杂面搅和的稀水清汤。

平时最盼的是改善生活,每月一次,炸油香(油饼),炸馒头片,每人两个白面馒头的量,每人任选一种, 或选两种,一样一个馒头的量,加上一碗清汤,水煮野菜加点盐。不够,自己添窝头的机动饭票。人人好像过年一样高兴。因为实在太饿,月底我曾一顿吃九个窝头!

记得我大哥,因建党外调,路过开封看我,住在一个不大的小旅店里,他带了从农村哪里弄来的两块牛肉,因为加工问题,性味异常,我还是如获珠宝,饱餐了几顿,舍不得吃啊!。

我这里就没有吃的了,我买了棵白菜,在空旷的工地上,哥俩支起一个钢精锅,从工地里拣了点木头,白水煮白菜,无一丁点儿油花,只能放点盐,这是我一辈子请大哥吃的最差的一顿晚饭,现在回想起来,还实在过意不去呢!

因为粮食困难,大家都吃不饱,工作时间也缩短到一天5个小时,停止了一切文娱体育活动。对于我这个1.8米的年轻汉子,又是刚从南方学校第一次来到北方(当时学校里是能吃饱的),体重从刚到时的124斤减到110斤,饿得我整天头昏眼花,四肢无力,实在没有办法了,就吃了树皮草根。2个月后我得了夜盲,浮肿,虽没有躺倒在床上,但这是营养不良导致的疾病,面黄饥瘦,走路喘气,混身肿胀。逐步有人离汴回家了。

为了安定自己,鼓励自己,既来之则安之,当初曾写了一首小诗:‘学青松精神:
分到灾区不怨天,
熬过苦端尽甘甜;
学习山石缝中松,
神奇大树日后现”。

古人云:“五岳回来不看山,黄山回来不看岳”,说的是黄山风景绝美;你看那些迎客松,长在似有似无土壤的地方,似有似无水份的地方,似有似无养份的山石缝中,年年风吹,雨淋,霜打,雪压,冰雹摧残,首当其冲,可它神奇般的鹤立鸡群,生命力极强,茁壮成长,一枝独秀,照样枝繁叶茂,苍翠欲滴,人人仰慕啊。环境能造就人哪,人也可以改变环境,一切全在于自己的努力。“梅花香自苦寒来”。

虽然当初国家困难,但也还是力所能及的照顾了我们这些病号的。每月补助半斤猪(或羊)肉,2两食油,一斤水豆腐,1斤鲜红薯。领到病号补助那天,我就会提了东西,步行40分钟到开封化肥厂,与我同窗好友老陶一起,在他们正在基建的车间里,支个锅,拾点柴禾,哥俩就像“过年”一样,吃顿饱饭,高兴一整天。

 

摘录、转贴后记:

在文学城博主唯一2005的博客中,读到她父亲写的自传《父亲的自传》和博主写的后记,自传作者是浙江大学1961届大学毕业生,分配到河南开封某工厂工作。七十多岁时,在重病中开始写作自传性回忆录,包括序及正文十一章,约十万字,历时两个多月。完成后仅两星期,即于2012年1月辞世。向他致敬,愿他安息!

1959-1961年,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但据了解,大学生、城镇居民感觉最困难的时段,是在1960年以后。那时北京的大学生,如北大、清华、北农大的学生、西安、兰州的大学生,。。。。都经历过一段不短时间的饥饿,男生尤甚,有不少人得浮肿病。学校也采取相应措施,少上课,多休息,。。。;还给病号发一点白糖、黄豆粉之类。

其时,自传作者在浙江大学读最后一年,文中说,“当时学校里是能吃饱的”,说明当时浙江大学的伙食安排得相当不错,可见大学生有饥饿感的情况因地区而异,不知道是否南方学校的情况都要好一些。1961年夏天,他被分配到河南开封以后,经历了饥饿。

摘录、转贴部分的标题《一个当年大学毕业生的饥饿经历纪实》是西北东南加的。

 

原文链接:

第五章 天降姻缘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2897/201205/2261.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Alabama 回复 悄悄话 最最困难时, 我正好念大学。 供应31斤粮, 我的胃口不大, 刚好够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