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255)
2018 (258)
2019 (192)
2020 (200)
2021 (199)
2022 (190)
第35段记载的是彼得回到耶路撒冷回答那里门徒所提出的质疑。当彼得将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成列在众人面前的时候,大家就不再言语,只归荣耀与神,说:“这样看来,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11:18)
看起来,彼得这次向耶路撒冷教会的报告似乎很顺利,他只需将事情的经过说出来,大家就被说服了。可是,从经文当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当时彼得所面临的挑战是很大的,这挑战来自于犹太信徒对于律法的死守,以及对外邦人的抗拒。他们一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一定要按照律法行事,不能越雷池半步,不能和外邦人相交,另一方面对于外邦人持抗拒的心,无法接受外邦人也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即神的子民。因着这样的观念,所以虽然他们已经听说了外邦人也领受了神的道,但心里还是非常抵触、不满、抗拒。很有意思的是,当彼得回到耶路撒冷的时候,众人对彼得的争辩不是关于神的道怎么会传给外邦人的,不是想弄清楚这当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而是质疑彼得进入未受隔离之人的家和他们一同吃饭了(11:3)。所以,看起来他们所关心的不是神的道如何被外邦人领受了,而是关心彼得怎么违反了犹太人的律法传统。很可能,他们因着心里对外邦人领受神的道的抗拒,于是就迁怒于彼得违反规定去外邦人的家中吃饭的举动,认为都是因为彼得的个人错误造成了现在这个整个教会都要面临的被动的、不可接受的局面。
面对这样的质疑,彼得的压力可想而知,弄不好他甚至有可能因为违反了犹太人的规矩,而且还拒不认错的话,就会被清除出教会。从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扭转整个事情走向的,不是彼得的高言大智或演讲技巧,也不是彼得作为大使徒的个人地位或人脉,而是他如实地将神在整个过程之中的引导、作为,以及最后圣灵降临的明证所应验的耶稣基督的话讲给众人听(11:16)。当看到外邦人也领受了圣灵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他们接受了圣灵的洗;而当外邦人接受了圣灵的洗,也就意味着他们被神接纳成为祂的子民,加入到教会了。既然这样,神接纳的,谁还能拒绝呢?神开了门,谁还想要关上呢?彼得的这番陈述带来了美好的果效,将众人的注意力从一开始针对他个人行为的质疑转移到观看神的作为,从而扭转了众人的心,明白这不是彼得个人的行为造成的,而是神的工作的展开,从而顺服在神的心意面前。
在彼得的陈述中众人思想的转变过程给了我们很好的提醒。我们有时候也会好像他们一开始的样子,只留意别人做了什么,却没有留意神在当中的作为和要显明的心意。甚至是当我们想反对某些事情的时候,我们就更容易犯这样的毛病。我们都会从人的身上找原因,为我们的反对找理由,例如违反了教会的传统或规定、不是按着既定的方案行事,没有兼顾众人的意见,等等。有时候我们这样做是合理的,因为可以将事情放在教会的整体框架下来考量,减少许多出错、走歪、偏行己路、我行我素的机会。可是我们同时也需要留意不要墨守成规,要放眼看神在当中的作为,敏锐圣灵合乎圣经教导的引导。这样,我们才可以不断按照神的心意取得突破,不是将福音及其传递局限在我们所掌控的舒适区和有条不紊中,而是愿意敞开自己,更乐意看到福音被更广大的人群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接受;更乐意看到众人悔改得生命,神的名被高举。
默想经文:“神既然给他们恩赐,像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样,我是谁,能拦阻神呢?”(11:17)
静默思想:默想这句话,学习将眼光定睛在神的作为上面,让自己去顺应,而不是拦阻神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