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之声

这里是一些个人的读经分享。知识就是力量,我们生命的力量是从认识真理开始。
个人资料
正文

在恩典中回应恩典

(2018-07-21 09:43:24) 下一个

《以西结书》第18章讲的是以色列人要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经文首先拒绝了当时在以色列地一句流行的俗语:“父亲吃了酸葡萄,儿子的牙酸倒了。”(18:2)经文指出,无论是善是恶,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当一个人谨守遵行神的律例典章,按诚实行事的时候,他必定得以存活。这是神给每一个人的标准。在这个基础上,经文给出了实际的应用。如果一个人行恶,即便他的父代是行善的,他也要死亡;但如果一个人行善,即便他的父代是行恶的,他也要存活。同时,在这个基础上,经文也引入一个动态的应用,也就是人自身的转变。如果一个人原本是行恶的,当他离开恶行,一心向善的时候,必定因所行的义存活;但如果一个人原本是行善的,可是如果他转离义行而行恶的时候,就必定因所犯的罪而死亡。

整段经文所反对的乃是那种类似于“父债子还”的思想。这种思想似乎有其一定的神学基础。神在律法书上曾经写过:“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出20:5)同时,这种想法也有其一定的历史依据。例如神对犹大国末代君王的审判,是因为玛拿西犯罪的缘故(王下23:26;24:3)。然而,这样的思想是错解了圣经,也误读了神的心意。神要追讨人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强调的乃是神对罪的厌恶,以及对犯罪之人的严重警告,强调他们要受的刑罚之大,而不是牵连无辜。同时,神刑罚没落的犹大,乃是因为他们都犯了和玛拿西一样的罪,甚至更甚,所以他们是咎由自取,而不是因为玛拿西的缘故而无辜受牵连。约西亚也在玛拿西之后,但却没有跟随玛拿西的道路,而是带领全国归向神,得蒙神的喜悦,就是最好的例证。

经文预料会引起一些人的抗议(18:19,25)。这些人之所以坚持“父债子还”的原因可能有几种。一种就是自义,认为自己是行义的,所以这样的牵连不会对自己的家族造成伤害;另一种就是苦毒,对别人有仇视,希望看到他们的后代受到咒诅;再有一种就是不愿意承担自己的罪与责任,想把问题都归在别人身上。然而,神是公义的,要审判一切罪恶;但神也是慈爱的,要救一切相信的。神说到:“你们要将所犯的一切罪过尽行抛弃,自作一个新心和新灵。以色列家啊,你们何必死亡呢?主耶和华说:我不喜悦那死人之死,所以你们当回头而存活。”(18:31-32)我们会说,神不是说祂要赐给我们新心和新灵吗?(11:19;36:26),怎么这里又要求我们自己来作新心和新灵呢?其实,神的话并不矛盾。这显明的乃是神的恩典与我们的责任之间的关系。神要更新我们,这是神的恩典;但是我们也要努力回应,这是我们的责任。从此以后,我们不能再埋怨是别人的罪连累了自己,我们也不能再抱怨是神没有拯救自己。我们既要看到自己的罪,也要看到神的恩典。我们既是被动地进入神的恩典,但同时也要主动地回应神的恩典。

默想经文:“你们要将所犯的一切罪过尽行抛弃,自作一个新心和新灵。以色列家啊,你们何必死亡呢?主耶和华说:我不喜悦那死人之死,所以你们当回头而存活。”(18:31-32)

静默思想:细细思想这句话,让自己慢慢被里面所包含的神的公义、慈爱,以及对我们的呼召所浸淫,以至于发自内心地乐意去回应神的呼召,负起自己的责任去离弃罪恶,也负起自己的责任去领受恩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