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玺阁主在美國

不要介绍了,就是那个阁主
个人资料
梅玺阁主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下厨记 VII]手擀面

(2017-10-23 17:51:20) 下一个

最近颇有些时运不济的意思,连着去吃了好几家店,结果都是出品与图片大相径庭,将我吃到的实物照片,与“吃货小分队”的“定妆照”放在一起,网友们戏称简直就是淘宝买家秀与卖家秀。
有家店,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虽然在《寻味LA》中已经駡过一次了,但我想让《下厨记》的读者也知道一下,天下居然有人“敢”这么卖“咸浆”的。
咸浆,就是咸豆腐浆,是上海人的省略叫法。上海地处南北当中,所以不论豆浆、汤圆、粽子、月饼、年糕、春卷,都是有甜有咸平安无事还没有“两党之争”,一片详和景象。
上海的咸浆,大多数是安徽人山东人的大饼油条摊卖的,先于碗中置剪开的油条、虾皮、紫菜、榨菜粒、辣油、酱油和醋,然后冲入滚烫的淡豆腐浆,撒上葱花即成,是为上海咸浆,周围江浙城市亦都大同小异。台湾也有咸浆,区别是加肉松而不放醋,因此咸浆不会开花,我不喜欢,有时去台湾店吃咸浆,我还自己带着醋去,如何加醋可有讲究,以后告诉大家。
那次我去的是家卖杭州小笼的馆子,点了一份咸浆,店员特地关照说“我们的咸豆浆是加酱油的噢!”然后,就端了碗褐色的豆浆给我,一碗加了酱油的豆浆,一碗只加了酱油的豆浆,恨死我了。
文章登出来,有人评论说这家店的面条很好吃,说是“值得”再去一次。妈呀,连咸豆浆都“敢”这么卖,我才不会再去呢,不就是当场手擀的面条嘛,我也会。
上海人以前是不在家“做”面食的,下碗面下碗馄饨,其实不能叫“做面食”,只是把“做好的面食”煮熟罢了。上海的面食,是菜场直接买的,细面、粗面、扁面、圆面都有,还有馄饨皮子饺子皮子也都是在面摊卖的,后来更是多了烧卖皮子、春卷皮子乃至包好的小馄饨、年糕、米粉、河粉等各种米面“制”品。
上海的面条是机器做的,叫做机制面,是用搅拌机先和面,和面就是面粉加水搅拌啦,然后是压面,把面团放到压面机里,压成薄薄的一张出来。想要让面条更有嚼劲呢,就增加搅拌的时间,同时把面团多压几次,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让面团起筋,吃起来更有嚼头。
没有任何的资料显示机器做面条不如手擀的,那只是“古法手作”派的一个噱头罢了;硬要说手工面会比机制面好的话,那只是由于手工面在揉、擀、切这三个步骤中的不均匀性造成了一碗面条在厚薄、粗细、干湿上的细微区别,使得面条的口感也有细微的变化,而已。
那为什么南方的机制面普遍没有北方的手擀面好吃?因为有成本的考量,一斤面条只比一斤面粉多卖几个钱,还要人工和电,所以这搅拌的时间和压制的次数就被偷工减料了,你如果和摊主相熟又肯多出点钱,那同样可以买到好吃的机制面,哪怕北方,现在也越来越多的机制面了。
北方人过去为什么都吃手擀面?懒!懒得出门买面条,自己家里擀一下么好咧;同时商业的不发达也造成了“没面条可买”,家家户户只能自己擀面条吃。
为什么没有卖手擀面的?因为费时费力,一家几口吃吃还行,真要用手擀做成大宗商品卖,那一天可做不了多少。那种什么一天卖几百成千斤面条的,全是机制面,别信卖面的信誓旦旦“全手工”,真要手工面,他得壮得象大力水手啊!
手擀面,纯粹玩一下,还是挺好玩的,我们来慢慢聊。
手擀面要好吃,就是要让面团起筋,那么我们首先可以选用高筋面粉来制作。还记得吗?我们在做鲜肉月饼和小笼的时候,说到过要用开水烫面,目的是为了防止面粉起筋,那么很明显,要让它起筋的话,就不能用热水了。
除了面粉和水之外,还要盐,有句话叫做“盐是筋碱是骨”,就是说要起筋的话,得加盐和碱,盐是食用盐,碱是食用碱,只是南方人家中一般不会备碱,就省了吧。多少盐呢?一斤面粉一咖啡勺的盐,哎,难怪北方人盐的摄入量超标,连面条的本身都有这么多盐,而且还丝毫吃不出咸。
和面,把面粉堆在案板上,在当中挖个坑,往坑里倒水,面粉和水的比例,大致上是二比一,水越少越好吃,但揉面所需的力道也越大。我面粉往当中推,沾裹水,一点点地拌起来,手势是用手掌拢着面粉,用双手的拇指往前推面粉;然后用其余的手指往后扒还没有揉进去的干面粉。
这一步很快,熟手的话,一二分钟即成;再熟的手,此时也是湿湿地一团糟,干手湿面粉,总是如此的。然后开始揉面,有人说揉面是个体力活,是的,揉面是要用点体力,但为什么八十岁的老奶奶也能做出好吃的手擀面呢?因为,更多的是巧劲。
揉面,一团面放在案板上,用双手的掌肚抵住面团的后半部份,伸直双手,人往前倾,让身体的重量传到掌缘之上,这样才使得出力,才够力;如果你只是靠手臂的力量,那没几下就酸死了。这个道理和皮划艇是是一样的,摆好了架势靠腰部和上身的力量来划,要是靠手臂,那更是没几下就不行了。
记住,揉面的诀窍就在这里,不管做什么面点,但凡要揉起筋的面,就是这样揉,还非得这么揉,才会好吃。一下下揉,二三下后,面条变成个水滴形的饼,卷起来,换个方向揉,再卷,再揉。还有一种手势是一下压下去,把后面半块抓回来盖在面上,再压再抓。
揉到什么时候?揉到“三光”,面团光、案板光、手光,是的,很神奇的,随着你一下下地揉,你手上会一点点面粉都没有,而面团就象是涂了层油似的光滑。
以前是用湿毛巾把面团盖住,现在有保鲜膜了,反正,把面团盖起来包起来,都行。然后是让面团“醒发”,这是个烘焙术语,在我们中国话里,有个专门的字,叫做“饧”,读作“行”,发音是我查来的,因为上海人不“做”面食,我不知道到底怎么读。
饧的意思是“变软”,在半个小时后,你去摸那个面团,果然变软了,这时你就可以“擀面”了,但如果想要面条更好吃一点,可以再揉一次面,再“饧”个三十分钟。
揉二回已经很好了,没必要再揉第三回了,这时的面团很软了,在案板上撒上干面粉,在擀面杖上也撒上干面粉,用手抓一把面粉,握住擀面杖,来回套弄几下即可。
先把面团搓揉成一个方形的厚饼,然后直擀一下撗擀一下,慢慢地把一个面团擀成一大张方形的薄饼,注意擀大一点就撒点干面饼,你放心地擀好了,不会擀破的。
待面饼擀到大约一个硬币的厚度,就可以烧水了,要是你够熟练的话,在擀面时就可以烧水了,不过你要是真那么熟练的话,我估计你不会在这儿看我唠叨的。
在面饼上撒上干粉,把面饼折起来,每对折一下,都要撒一次干粉,据说考究的是擀面折面时用玉米面做手法,那样的面条下起来汤不会糊,不过那是进阶版了。
折多少层?折到寛度小于你的刀口。我想你们家是没有专门的切面刀的,和我一样,我就用普通的菜刀,切的时候,刀的方向要与折线垂直,那样切出来的面才是直的,否则是“zig zag”形的,中文叫什么来着?“之字形”。
切面条,要有节奏,一气呵成,保证每一刀的粗细方向都一样。切完的面条,迅速将之抖开,直接下到锅中,配上浇头,就可以吃了。
我把手擀面的道理都说出来了,变化可以是不用水而用鸡蛋或者鸭蛋,那样做出来的面是黄的;也可以是只用蛋清,那样的面会稍微硬一点,反正万变不离其宗吧。
真正难的是拉面,以后也会说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Susan71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好文分享,又长知?了,一直以为铴面是醒面。
双鱼城 回复 悄悄话 面很诱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