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家园

多伦多的朋友来联系了
正文

更换管理公司是业主的权力,不需要理由

(2016-05-25 08:31:10) 下一个

Condo的体制实际上是民主选举在基层的体现。每个住户都拥有Condo Corporation的一部分share,业主大会类似于股东大会,除了听取财政审计报告外,最重要的就是选举,Board在业主大会中产生,也可以在业主大会中被Remove。业主的主要权力就是选举产生这个Board,之后Board将拥有基本绝对的权力来行使决议职责。

业主在平时仍然有索要查阅小区资料的权力,但即使对Board的决定有任何不满,基本上没有权力去否决Board的决定。因此选择谁来当Board至关重要。

管理公司和Condo之间属于合同关系,签订协议后基本上代表Board进行全部的管理职能,同时收取极少量的管理费用,一般只占到住户上缴的管理费的百分之几。

因此更换管理公司只是接触合同关系而已,很多管理公司会在合同里写上各种解约条款,试图维系这种合约关系,比如有些会写Board的决议必须是全体成员一致通过才有效,否则有一个人反对也不能解约,再比如有些合同里会写上解约必须有正当理由,如果因为管理公司有失误行为,那么在一定期限内改正就不能节约,诸如此类。这里我可以严肃地说,所有这些条款都无效,Condo Act规定只要Condo Corporation给出提前60天的通知,那么管理合同就无条件解除。

所以难度并不在于解除合约,而是在于如何能让Board下这个决心。

如果一个小区的住户对管理公司不满意,他、她首先要做的就是争取和Board联系上。一般管理公司会试图隔绝Board和普通业主的接触,对Board一方,他们会以保护Board避免骚扰为名,把Board成员的信息不予公开,这在法律上是合法的。对业主一方,他们则会极力扩大自己的权威,让业主以为他们代表法律,神圣不可侵犯。

业主一定要参加年度大会,这基本是唯一的可以了解到小区运作情况的一次机会,也是认识左邻右舍和Board成员的机会。能够和Board沟通的话,那么就可以以聊天的方式来了解Board是真心代表业主一方,还是与管理公司一丘之貉。

法律赋予业主的另一个权力就是要求旁听Board Meeting,一般管理公司会以各种理由来阻挠,比如说Board meeting是Confidential的等等理由。那么至少住户有权力在开会当时先陈述一下自己的申述或者意见,不论Board或者管理公司都必须听取并做记录。

住户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放弃自己的权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参加选举的权力,与其看Board眼色仰人鼻息,不如自己参与进去。绝大多数的小区都找不到足够的业主来进入Board,所以有年度大会通知,就要多留意看是否有空缺,然后把自己的名字提交上去,平时多和邻居沟通,准备好一个几分钟的演讲,介绍一下自己的职业背景,为争取尽量多的选票做准备。如果能和现有成员沟通最为理想,这样被选入Board的机会就很大。

不论是强势还是弱势的Board,大家都希望找自己中意的人选进来,这样至少开会时候能和和气气的,尤其对华人来说,更善于韬光养晦,审时度势,先和Board成员处好关系,然后找机会再提出自己的主张。

如果万里有一碰上了一个专横跋扈目中无人的Board,那么业主还有权力把这个Board 换掉。首先写一个Requisition Letter找到15%以上的业主签字,提交给管理公司之后35天之内必须安排特殊业主大会,否则业主有权力在45天之内自行安排会议,这个权力同样是有法律保障的权力,在这个大会上,要争取得到50%+1的业主支持,就可以把现有Board全部移除,同时选举出新的成员。选举不仅在参加会议的人员中进行,不论能否有时间参加会议,住户都可以挨家挨户去游说并收取代理信(Proxy)。

为了避免管理公司或者旧的Board钻空子阻挠业主大会的移除和选举,业主可以找一个律师作为代表在大会中与对方进行周旋,虽然平时律师是按分钟收费的,但是这种时候我一般都会帮业主找一个Flat Rate的资深律师,以免业主有费用失控的担忧。

开Requisition Meeting的关键,是充分发动群众,这是一个需要韧性和耐力的工作,一般需要找到十来个住户一起来完成。而期间拥护Board的一方必然也会以各种办法进行干扰,比如恫吓住户说这是不合法行为等等。具体细节,我一般都会及时给予支持和解答。我能够踏入这个行当,当初就是有机会参与过这样一次行动,才了解到其中的很多内幕。因此到现在我在帮业主更换Board或管理公司的时候,还是义务帮助。

法律还是赋予了业主很多的权力来了解和把握小区的动向,业主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权力,同时善用和把握有利的机会来参与其中,且行且珍惜,不断充实自己,用专业知识来武装自己,就不容易轻易被欺负。

参与到Board里,就能了解到很多不为人知的信息,就不必等到储备金被挥霍一空或者某天睁眼起来发现管理费暴涨了60%才采取行动。

后面有机会再说说一个印度老头的故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