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刚刚来到枫叶国的时候,和许多初来乍到的留学生们一样,对周遭的一切既好奇又忐忑,对未来的前景既向往又不安。那时候,我们每当遇到在这里生活了有些年头,已经摆脱了"生存焦虑"的华人,都会很羡慕很恭敬地招呼一声:"那您可算是老华侨了哇!敬佩!"
我从前遇到过的老华侨,都有各自用命运谱写出的移民故事,或悲怆,或凄凉,或丰盛,或恩典。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如今我也成了后来源源不断登陆枫叶国度的新移民眼里的"老华侨"。而频频回首自己三十年足迹的时候,我通过不停地给自己熬制无数锅的心灵鸡汤,终于把过去的眼泪委屈都炖成了精神大餐。
我所知道的最早的老华侨,是听另一位被我称呼为伯母的老华侨亲口诉说的。伯母是上海人,1949年去了香港定居,那时她还年轻。到了六十年代,中国大陆闹起了文革。伯母一家虽在香港,还是感受到了不安。在那个时间段, 一大批试图远离恐惧,渴望长居久安的香港人,选择了移民,伯母一家随波其中。伯母说,其实我们在香港是舒适的,家里都有菲佣。人到中年,移民加国,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当伯母拖着采购的食品迎着风雪走在回家的路上时,也曾问过自己:"我们究竟为什么来到这里?!"
"然而,"伯母接着说,"我遇到了一些老华侨,他们却非常羡慕我们这些新移民,因为我们后来者再也不用经历他们早年被歧视被排斥的苦难。一些老人拉着我讲述他们的故事,我才知道中国广东有这么贫苦的地方,我才知道台山人即使不背井离乡也活不下去,我才知道加拿大对华工曾经多么残忍。"伯母说她当时一边听一边哭,尤其当听到华人千辛万苦修完铁路后真的是被白人往海里赶...有人被逼到活活淹死。
听了最早的华工老人的心酸故事,伯母开始积极面对新时代的赐予,并很快在银行找到工作,一直干到退休。伯母的一双儿女,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后,一个做了医生,一个做了工程师,各自婚姻美满。伯母和伯伯实现了移民梦,双双提早退休,全心回报社区,做义工,传福音。他们生活朴素,心灵丰厚。
我当年作为初来者曾经在伯母家暂住过几天。前途未卜的我看着伯母坐在阳光普照的客厅沙发上悠然地给孙女编织毛衣当作消遣,不由发问: 我哪一天能够活成伯母的境界呢?结果伯母笑着安慰我:"你们这代人会比我们更强,不是猛龙不过海,能够出国留学的,都不是等闲之辈。不要担心,将来会好起来的。"
接下来,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出国门的一批人,开始被我们后几年到来的留学生们戏称为"老华侨"。因为他们早到了十年,八年,甚至只是早了五,六年,有些家庭就已经创出了相当稳定踏实的生活。教授我统计学的老师,就是来自上海的"老华侨"。她仅比我先来六年,就已经顺利拿到博士,被聘为我所就读院系的助理教授了。我叫她Q老师。Q老师作为过来人,十分明白我的"孤苦伶仃",节假日她请我去她的公寓吃饭,完了还让我打包带回家。上海菜,多么合乎我的口味啊!老师当时还未结婚,但是她那温馨雅致的单身公寓,就让穷学生我望尘莫及了。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老华侨们拥有的岁月静好,曾经在我这个初到者眼里如同九天揽月一般遥不可及。然而当我埋着头扑腾完了学位,扑腾完了移民,扑腾完了工作后,抬起眼来环顾四方的时候,惊奇地发现,自己也成了静好一族。如果心无旁骛,坚定扎根的话,新生活的建立,总比想象的更快,更好。
再后来,中国人开始跳过留学,直接以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的方式来到加国。这些移民好像一扇扇窗口,让我看到了大洋彼岸的腾飞发展,让久未归去的我惊奇不已。许多新移民们在国内都是人龙人凤,来到加国还是经历过重新定位的磨合过程。但是毕竟不同于我们当年赤手空拳的老留学生,他们的起点和期待都高了很多。我爱听他们的故事,在开阔眼界,感受时代的同时,我更深深地体会到上帝的公平:我的起始虽然卑微,我曾经的困苦在后来人看几乎不可思议,但是这一路跋涉到现在,我经历了多少喜极而泣啊。为着这样的精神财富,我也要感恩自己的时代自己的足迹。
近几年来,办公室里新添了不少年轻孩子。一聊,原来都是新一代留学生,学成之后顺利上岗。她们管我叫"姐",其实我比她们大了有一辈了。年轻人都很有职业规划,该考什么专业证书,门道清楚得很。不过她们对今后是归是留似乎还没完全拿定主意,毕竟,时代不同了,中国人越来越有底气去衡量适合自己的取和舍。我这个三十年不挪窝的老华侨,在孩子们看来,真是恐龙级别了。而我看着孩子们,由衷地喜欢他们的洒脱,却并不羡慕他们的所谓"选择的自由"。我不由地回想起自己的艰难岁月,我们困苦中的老留一代,都有过共识:我们的身后就是太平洋,我们没有退路。这份绝境中的誓言,如今多么让我自豪啊!
"谁都有变老的那一天", 这句话,原本是提醒年轻人不要忘记体谅老人。不过我觉得,把这句话改成"谁都有熬成老华侨的那一天"来送给新移民,也非常合适。
新移民和老华侨的互动也有一些有趣的规律。比如新移民初来还没有摸清门道的时候,会很羡慕和佩服老华侨。等到他们站稳了脚跟并且青出于蓝的时候,又会觉得老华侨也就那么回事。那多半是移民自我感觉最好的阶段。等到渐渐适应下来的新移民们开始学得像加拿大人那样淡定悠闲的时候,又有更新的移民们浩浩荡荡地涌了进来,带着更鼓胀的腰包,更高规格的期望,来与前人们"讨教"。
有人相信,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移民会在新大陆更加昂首挺胸。腰包鼓胀能够带来的方便和舒适自不必说,但要说这与赢得尊重和融入主流有什么必然联系,我好像并没有看出来。我是从艰难的起始一步步过来的。我深刻明白贫穷的钳制和心酸。庆幸的是,加拿大本土文化里,势利的东西并不多。我遇到过的加拿大人,既不媚富也不仇富。他们具有丰富的同情,乐于相助。我一路上得到过的关照和扶持,可以数算成书。
在从新移民到老华侨的路上,有人欢喜有人失望。我发现移民的初衷不同,期望也不同。比如有人厌倦宗祖国人情网罗的纠缠束缚,追求简单自然的人际关系,那他就能更加适应好山好水好寂寞的生活。比如有人对制度与个人的关系特别敏感,于是他们用脚投票,决绝而坚定,像出走美国自我隔绝的张爱玲女士,还有声称"我没有乡愁"的余英时先生。对我来说,我真是非常感谢当年申请出国时在各个衙门遇到的阻拦,没有这些痛苦,我不会这么懂得珍惜加拿大的一切。
移民的初衷,大致都一样: For Better Life 。只是每个人对什么才是更好的生活,理解各有不同。其实圣经里充满了各样的"移民"故事,每个故事对我们今天依然都是震撼都是启发。比如上帝示意亚伯拉罕离开故土,去到祂应许的地方; 比如上帝吩咐罗得带领家眷离开索多玛,永不回头; 而最恢弘的篇章,应该是摩西率众浩浩荡荡出埃及了。因为当今世道纷乱,我有感重读了"出埃及记"。当读到以色列人在移民路上反悔抱怨,嫌弃辛苦; 读到他们吵闹说在埃及虽然身为奴隶,但是吃香喝辣,有啥不好?! 我仿佛有似曾相识之感。这,或许就是一个典型的关于移民初衷的实例: 对于什么是好的生活,每个人的理解可以如此千差万别。
最近因为疫情防控,据说国人的移民意愿大大高涨,而枫叶国又一次成了移民目的地首选。看来,移民将永远是后浪推前浪,千帆竟驶过。"出埃及记"告诉我们,离开故土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抵达"流奶与蜜"的地方,还需要经过旷野的跋涉,信心的考验。只有上帝眼里"配得"的人,才能走完这样的旅程。当初与摩西一起走出埃及的浩众,全部迷失在路上。是他们的子孙后代,才终于进到迦南之地。
我过去做新移民的时候,并不喜欢唐人街,中国城,认为那些属于"过去"的故事,与现代又西化的我不再相干。今天当我自己"熬"成了老华侨,我的心态完全变了。甚至,当我在墓园读着一个个华夏名字,我的心里都有莫名的感动。是他们的卑微开创,他们的隐忍坚持,他们的平权努力,让后代如我,有幸生活在更包容更平等的加拿大。是的,是这些苦难的老华侨,而不是越来越强悍,越来越富豪的"祖国",让我们昂首挺胸。
三十年了,我也曾在困苦孤单的时候频频回首张望,"缅怀"从前,质疑过未来。我也常常软弱。今写下这篇,留作自勉,不断提醒自己,路,永远在前方,也只能在前方。
祝思韵长周末快乐,请你和朋友们吃南京美食!:)
今非昔比,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代又一代移民有着他们自己的经历与故事!
问好思韵,母亲节快乐!:))
预祝思韵和朋友们母亲节快乐!
我们的确都是生活在前人打造的世界里的,而我们也在为后来者打造一个世界。
我先生嘲笑自己成了“金山阿伯”,让我大笑了一场。想想看,也真的是老华侨了LOL
【我们的世界正在被糖衣炮弹所攻击,而且攻击者对人性的软弱了如指掌……】对自由的威胁不仅来自糖衣炮弹,还有病毒和炸弹,这两年的国际现实冷酷地证明了马放南山、颠倒对错的所谓“多元主义”有多离谱。
在文学城博友们的园地里留言评论,一喜赛博空间有同道知音,惺惺相惜;二来思想即力量,朋友们相互交流,批评指正,共同提高;三者,有力的文字就如大卫投石器里发出的石子,可以击败邪恶的巨人。
有此三点,见贤心喜,见贤技痒,信笔涂来。胡言与妙语齐出,真知共拙见同享。劳烦俗务之间,得一大乐!
所以第一阶层的追求是自由平等,然后第二层才是扩大家族人口和土地。再往后,才是更高一层的追求: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等。个人生命短暂,能做出的科技创新有限,所以需要后代一步步往前走。教育好后代,让他们比上一辈走得更远,才是人类发展的必须。
----------------------------------------------------------------------
“不过我觉得你对发展的理解仅仅圈限在了物质的层面,比如孩子,土地,房屋,金钱等等。所以你会认为只要这些满足了,移民便是没有意义。而我这里来访的朋友们,已经都能够把人生的追求上升到自由,平等,尊严,文化体验等等上层建筑的领域了。无论自己的故国已经多么富豪,对于把自由当作呼吸一样不可缺少的人而言,移民依然不会停止。”
不敢当如此大礼!我一个散漫的人,到处乱逛,差点错过思韵好文。其实我觉得这个“熬”字改成“炼”更为恰当。千锤百炼,百炼成钢,老成炼达,真金不怕火炼,总是一个不断验证提升自己的过程。人生能有跳出百年思想窠臼,见识文明之光的机会,大幸莫过于此。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以。应该就是指这个境界。
谢谢你的留言,你的已经实现了的美国梦已经羡煞旁人,孩子们都很可爱。
理会了这一段,就获得了脱胎换骨的个人新生,而不再是三饱一倒,和光同尘的浑浑噩噩。
“把你们的那些人给我吧,
那些穷苦的人,
那些疲惫的人,
那些蜷缩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人,
那些被你们富饶的彼岸抛弃的,
无家可归,颠簸流离的人,
把他们交给我,
我在这金门之侧,
举灯相迎。”
但中国目前还是有大量人希望移民,因为中国并没有发展起来。钱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如果一个人的“高收入”并不能买到实际的物质,工资再高也买不起房子,养不起孩子,其实是个书面上的“富人”,实际上仍然是穷人。
除了赚钱方面的发展,还有其它方面,比如空间和家庭的发展。日本虽然是发达国家,平均工资高于美国,但仍然很多日本人愿意移民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原因是日本空间小,房屋小。在美国澳洲等国家,同样的收入可以购买大面积的房屋,住着舒服很多。在美洲澳洲等抚养孩子的费用很低,多养孩子不困难,容易扩大家族。
不断发展进步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
蓝天白云915LQB 发表评论于 2023-04-19 11:09:40
回复 'Armweak' 的评论 : 我读过你很多的留言,特别是这篇文章的留言,你对中华文明一概称谓酱缸文化有很深的印象,觉得你缺乏对历史的认知。的确,现在,西方文明确实比你说的酱缸国好多了,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移民的原因,
酱缸国四九年以前的人,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偷渡客,一点不比你说的高等白人差,是共产党把人变成了鬼,我的父母都是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还有大量的归国华侨,这些中华民族的精英被历次政治运动打断脊梁,现如今的国人已经完全成长为小粉红,以致老粉红,不过你可以看看台湾,这里对中华文明是有延续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芯片大部分是这里生产的,你有什么理由贬低自己的民族呢?
酱缸国四九年以前的人,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偷渡客,一点不比你说的高等白人差,是共产党把人变成了鬼,我的父母都是那个时期的知识分子,还有大量的归国华侨,这些中华民族的精英被历次政治运动打断脊梁,现如今的国人已经完全成长为小粉红,以致老粉红,不过你可以看看台湾,这里对中华文明是有延续的,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芯片大部分是这里生产的,你有什么理由贬低自己的民族呢?
https://www.wenxuecity.com/blog/202304/79658/15385.html
新屯堡王家博友这么说:
“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美国梦就是过上好生活。什么是好生活,就是有车子,有房子,有自由。有房有车是物质追求,有自由是精神追求。这个自由比较抽象,也许每个人对自由的理解和要求有所差别。我也说不来,无法解释,但有感觉。因为我曾经很不自由过,许多做人的基本权利享受不到,比如上大学,找对象,找工作,不敢随便说话,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受到的欺负,遭受的白眼很多,只能委屈着,于是限制了自己的发展。一直被一些道德并不比我高尚,能力并不比我强的人领导者,管理着。”
也许越来越多的新移民腰包更鼓,学历更高,但是却未必有王家博友对“自由”的领悟。而个人观点,假如没有了对“自由”的精神追求,加拿大和美国的衰败也就是早晚的事。
The New Colossus
Not like the brazen giant of Greek fame,
With conquering limbs astride from land to land;
Here at our sea-washed, sunset gates shall stand
A mighty woman with a torch, whose flame
Is the imprisoned lightning, and her name
Mother of Exiles. From her beacon-hand
Glows world-wide welcome; her mild eyes command
The air-bridged harbor that twin cities frame.
"Keep, ancient lands, your storied pomp!" cries she
With silent lips. "Give me your tired, your poor,
Your huddled masses yearning to breathe free,
The wretched refuse of your teeming shore.
Send these, the homeless, tempest-tost to me,
I lift my lamp beside the golden door!"
和美国一样,加国在接收更多移民的同时,绝对不要忘了让这个国家文明发达的思想、文化和制度之源。
谢谢您阅读了我写的回忆陈瑶的文章,也谢谢您对阿瑶的赞美。在您方便的时候,如果能在该文下留下您的赞美或评判之词,我将喜出望外并感激不尽。我把对陈瑶的全部记忆用文字基本完整地表达出来了,现在,奢望能碰到当年生活在陈瑶身边的人,和我分享我离开南京后陈瑶去世前,那些年里她的生活工作片段。我在南京读书工作生活13年,自认为半个南京人,对南京很有好感,对南京老乡也感到很亲切。:)
谢谢!
================
思韵如蓝 发表评论于 2023-04-19 09:50:27
回复 'Armweak' 的评论 : 这位弱臂大哥说话怎的这么不地道呢?你崇尚西方文明我能理解,那也不能爱到了恨不得把人家自己都承认了的错误一并抹消的地步吧。:)还有,你多次强调过西方文明里的人之生而平等,那么,请你不要贬损早年的华人先辈。他们的祖国没能给予他们一份生活,他们下南洋闯世界,各种心酸唯有自知。美国的骆家辉,加国的前总督Andrea Clarkson都是这样先人的后代,不比你所谓受过强国正统教育的高等人差吧?
至于爱国华侨,而且是爱国老左华侨,更是浑身浸透了酱缸气质的老左爱国华侨,当然有,但是也不值得你去怀疑所有的前辈。比如说我文中的伯母,一个受过民国文化熏陶的前辈,肯定是比你这个强国出来的,更有气质。不要生气哦,我实话实说。:)
弱臂大哥批判华夏文化糟粕,我还是有相当认同的。不过,你对政治和历史缺乏系统的了解,说话不成体系,只是停留在单打独斗发泄情绪的层面上,还是有点遗憾的。我觉得弱臂大哥还是继续风花雪月吧,真的,写的挺感人的,您的暗恋陈瑶,确实漂亮。而且这段暗恋发生在我的故乡,读着格外亲切。:)
我办公室的Marlyn, 圭亚那的非裔,是最虔诚的基督徒,也是我见过的最英国范儿的人。:)
至于爱国华侨,而且是爱国老左华侨,更是浑身浸透了酱缸气质的老左爱国华侨,当然有,但是也不值得你去怀疑所有的前辈。比如说我文中的伯母,一个受过民国文化熏陶的前辈,肯定是比你这个强国出来的,更有气质。不要生气哦,我实话实说。:)
弱臂大哥批判华夏文化糟粕,我还是有相当认同的。不过,你对政治和历史缺乏系统的了解,说话不成体系,只是停留在单打独斗发泄情绪的层面上,还是有点遗憾的。我觉得弱臂大哥还是继续风花雪月吧,真的,写的挺感人的,您的暗恋陈瑶,确实漂亮。而且这段暗恋发生在我的故乡,读着格外亲切。:)
就像我刚跟冬日说的,我也同样想念王妃的文,求回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6fTNv_waV0
俺十分怀疑“伯母“说的话。这种天朝人最习惯的以讹传讹的方式,俺以前当作笑话。现在,俺根本不相信,所有这样的谣言都stop于我。
"甚至,当我在墓园读着一个个华夏名字,我的心里都有莫名的感动。是他们的卑微开创,他们的隐忍坚持,他们的平权努力,让后代如我,有幸生活在更包容更平等的加拿大。是的,是这些苦难的老华侨,而不是越来越强悍,越来越富豪的"祖国",让我们昂首挺胸。"
80年代末开始的大批中国学人出国到西方留学以前,海外绝大多数老“老华侨”最原始的身份应是”偷渡客“,undocumented immigrants。 如果西方现在的平等公平和公正社会,是来自他们的奋斗,俺根本不相信。如果区区几个“偷渡客”移民就能把加拿大打造或改造成公平平等正义的社会,那么世界文明太好推动了。天朝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独裁社会,从秦始皇到现在的土共习近平,改变了多少? 这篇文章主要是那些“爱国老华侨”的观点罢了。
蘑菇说的对,移民路上我们也在不断更深地理解奋斗的意义。我觉得在天命之年,回首往事,觉得无怨无悔,这就是最值得欣慰的感受了。蘑菇有两个优秀的孩子,前面的世界是宽阔的。让我们都多保重,对未来怀有期待。
你看人家奥斯汀笔下的女性,即使是乡村女性,都在与男性的交流中势均力敌,奇虎相当。这种强强联手的男女关系,才是我想给女儿们熏陶的啊!而且从语言修养的角度,我也希望她们好好说话,好好用词,学会Queen‘s English. :)
家家经历三十几年的移民生涯,如今也走了大半旅程,接下来的旅行是感恩之旅、宁静之旅和幸福之旅。祝福家家的前方充满阳光和诗意!
之所以戏称老华侨,是因为后移民来的朋友们的确是这么开玩笑叫我的。:)
对了,松松写的“只有芸知道”,我查了查,这个真人故事,其实是发生在我们枫叶国。我猜电影选了新西兰做背景,是想借美景增添唯美气氛吧。
“经历是财富”,我不甘心不去经历。这点我俩是一样的。谢谢美禾儿,想像你的笑靥如花,那可是怎样明艳的花啊!
伯母和伯伯是我格外敬重的人。他们移民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期。三十年后,又一大批香港移民因为97回归涌入加拿大,他们比起三十年前的老移民,又富有了许多。伯伯,伯母告诉我:他们从不后悔当初的移民选择。三十年的时间在加拿大,在安静中坚定了信仰,比什么都强。他们是我的榜样。
据说马斯克将在29年推出星链发射火星殖民。我这个顽固保守派,对此将信将疑……:)
您是新博主,又有了退休的闲暇,欢迎您常常来城里串门,祝写博快乐!
万语千言,感慨非常!
感谢分享!
上个周末,我先生突然对我说,总画明星没意思,你看画画这张照片怎么样?他手里拿着的是一张风景照片:照片里,我和先生坐在学校河边的一张石头长凳上,向着对面曼哈顿的帝国大厦眺望。春天明媚的阳光温柔地倾洒在脸上,刚过25岁生日的我笑靥如花。
这张照片瞬间将我带回到刚来美国头几年的岁月:开的是老旧的破车,花钱精打细算,省钱交学费。买来一磅大虾,红烧后,谁也不肯多吃一个,所以只好,你吃一个,我吃一个,数着吃。过春节,去唐人街买菜,舍不得花钱吃餐馆,就吃了两根新鲜油条。妈妈知道后,直掉眼泪。
但是,我们真不觉得苦,因为精神上富足!因为精神上富足,所以特别开心,所以才能笑靥如花!
回头看,留在国内是安逸舒适,但也是人生的遗憾,缺失人生经历的平平淡淡的遗憾。
这篇留学断供有点长,不过可以跳着看,刚好呼应你的博文。
如蓝文中提到了至少四代移民,最感叹本已经移到香港的伯母,又从零开始移到加拿大,其中的各种艰辛,对某种东西的恐惧,我想我能理解。
还有你说和摩西一起出埃及的浩众中,竟无一人抵达,震撼到我了。那可能是有记录的最早的移民。
和你一样,我也有三十年的移民路,是得回望一下,也算一个新的开始,是到了感恩和回报的阶段。
如蓝的文章让我沉思。
制度能让人向善,环境能让人心安。自由是找到自我的最佳捷径。而这些在国内不管多富裕也很难达到。
其实我觉得落地生根才是勇气,落叶归根只是心理惯性。我真是、常常感叹五月花的那帮人,到蛮荒之地去,就这么着了,他们心中一定是有根的(上帝?)。
在出国前,我也不觉得有根,出国后,我也是多年没感到有根,而且惊讶于有些人落地生根的勇气和心安。直到最近,才慢慢觉得,人要活成“我就是根,心安就是有根”了,所谓好雪片片不落别处,似有若无。心里把那些所谓的伟大人物过一遍,笑问客从何处来,你别问我到哪里去,还是我问你从哪里来吧。呵呵。
=========
说到火星,确实是跟我对生命的关注一直相连。人类就是漂浮在宇宙星辰大海里的一个飞船,周围都是漆黑的夜空。
记得看电影《Passangers》,就觉得很震撼。他们的星际旅行,就是一条有去无回的路。虽然觉得他们还没有找到有关生命的真正解决方案,但是对生命意义的发掘深度和对孤独的表现力都很好。
新世界对于第二代可能很平常,觉得这就是她的家。第一代的心理?想象五月花的人,就决定到一个完全没人的地方生活了,还有以后第一代决心定居火星的。觉得很神奇。
想起一句话,无根而活着,需要勇气。
感谢分享圣经故事。。。
老前辈张爱玲,余英时 - 吾辈楷模也。。。
看华人世界,是很唏嘘的。我妈妈公寓楼里还有老挝华人,丈夫被红色高棉活埋的;还有越南华人,靠塞金条打通路障,怒海投奔而来的。再到现在,大陆华人现金买豪宅,小粉红开豪车骂港人,你说唏嘘不唏嘘?这色谱也太五光十色了吧!:)
楼下阿牛说的好:感恩的心,奉献的心才会带给我们满足和幸福。
每次回上海,一踏入中国国土是激动。每次回加拿大,一踏上加拿大国土是踏实。这里会是我永远的家。
我们一起在这"熬"。
God bless the new comers.
展望今后,相信人生还会充满挑战,那是因为我依然会有新的追求。我对自己说,有了过去从无到有的经历,我还怕吗?
又见思韵的美文,深刻又感人,很好的诠释了移民的心路历程,大赞!
後來移民是在追尋,不光追尋自由,追富裕、追幸福感、追平安、追陽光、追事業、追歸宿 ……
今後移民要乾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