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那天窝在家里看了一部2020年新拍摄的电影Hillbilly Elegy。这是根据一本畅销书改编的电影,据说书比电影好看。好奇心驱使我上图书馆网站排队预约了这本书,等了近两个月,才于一个星期前姗姗而来。借到的这本字体很大,一共370页,语言浅显易懂,前后只花了一星期不到就读完了。
这是一本自传体的回忆录,曾荣获2016年纽约时报最佳畅销书。作者J.D. Vance讲述了自己跟随母亲和祖父母走出了横貫在肯塔基州的Appalachia大山,举家移居到Ohio Middletown的故事。J.D.生长于一个单亲家庭,母亲离婚后,像走马灯一样的换男朋友,又结婚再离婚(在他高中毕业离家前一共换了五任)。小小年纪的J.D. 无奈地跟着不停变换住处 (两年内换四个家),与陌生的继父和继父的孩子同住一个屋檐下。母亲脾气暴躁,常常摔锅子摔盆,还曾经毒打J.D.。后来母亲又染上毒瘾,更是无暇照顾J.D.了。J. D.与姐姐相依为命度过了一段时期。姐姐出嫁后,寄人篱下的他因为漂泊无定,无法安心上学。是老祖母的最后收留让他结束了这样担惊受怕的日子,能继续他的高中学习。高中毕业后,J.D.选择了去当兵,四年满期后,他回到Ohio州,申请去了Ohio State University读书,两年后又考入耶鲁大学的法学院。从一名曾经的高中D学生,到赫赫有名的耶鲁法学院学生,他的成长、成熟、成功离不开老祖母的鞭策,部队的锻炼和他自身的觉醒和努力。但是,这本回忆录不只是一个一家三代人的故事,穿插其中的,更多的是作者对很多社会现象的思考。作者将焦点聚集在低收入白人这样一个群体,揭示他们每况愈下的生活,从自身经历出发,从他所亲眼目睹和感受到的真实体验,来剖析问题的根源。我想把书中提到的一些问题和现象做如下的陈列、归纳和引申:
1.美国福利制度的不合理 作者读高中期间在一家商店打工,亲眼看见那些领食物劵(food stamp)吃福利的人到商店里购物,一边结账一边打手机电话,那时估计是九十年代末二十世纪初,在不是人人拥有手机的年代,领食物劵的人却买得起酒喝,买得起手机,有能力支付每个月的手机话费。还有些人用食物券买两打苏打饮料,然后折价买掉换现金,这种现象让作者不解。联想到他认识的身边有些人,一辈子不工作,整日游手好闲,靠吃福利过日子,他们不以吃福利为耻,反而以此为荣,讥笑那些整日埋头工作的人,这让那些日日上班却依然生活窘迫的人十分愤愤不平。因为这些吃福利的人挥霍的是纳税人的钱,作者在书中把这些人称之为寄生虫(moucher),他们就想像是依附在劳动人民身上的蚂蟥,是整个社会的包袱。
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碰巧断断续续地在看正在热播的中文连续剧《山海情》。这是一部反映大西部宁夏地区脱贫致富的故事,其中有个片段里说到,政府为了鼓励村民自食其力,出台了无息贷款的政策。影片里说到,这钱不是白白送给村民的,这钱是要还的,因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想道理是相通的,美国这种福利制度只能是养懒人,鼓励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社会流动性的利弊
从Appalachia山走到俄亥俄州中部的平原,从偏僻的农场走向大型钢厂(祖父),从一个平民百姓的孩子跻身到藤校法学院,这无疑都是一个向上向前的流动。它开拓了人的视野,给人注入新能量,新信息,从而激发了人的潜能。但是,这些被大山养育的人群虽然离开了家乡,身上又带着那里的烙印 (You can take the boy out of Kentucky, but you can’t take Kentucky out of the boy. (P. 41))。他们游离于两种文化间,在他们一只脚踏入新领域,新环境时,另一只脚却停留在旧文化旧观念旧习俗里。 书中提到,这些来自Appalachia山脉的居民,他们怀念家乡的风土人情,抱团生活在自己小圈子里,固守着自己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很难融入或彻底投身到当地居民的生活中,是当地人眼中的异类。这种难以割舍的情怀让他们频繁地奔波在连接他乡和故乡的高速公路上,他们在得到经济状况改善的同时,又是有失落,迷茫的。这种剥离蜕变,破茧成蝶的过程或许很痛苦,但是社会不就是在一次次的阵痛中向前的吗?
提到移居,人们联想到的词或许是uproot, 连根拔起。但是作者书中用的是transplant这个词,这个词好,从字面上就说明,移居它不应该是断根,应该是一种移植,是移植于更肥沃的土壤,为了更好地生长和繁衍。
3.一个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远的
这个话题看似没有新意,但是从作者口中再次讲述又是很让人深思的。作者的母亲自控力差,动辄打他,骂他,作者曾经一度心怀怨恨。直到有一天他看清楚了问题的症结:母亲的这种个性是源于她的家庭背景。外祖母生养了三个孩子,期间却遭遇九次流产。外祖母也是一个性格刚烈的女子,12岁就知道拿枪摆平纠纷,诉诸于暴力。书中的外祖父一度酗酒,劝告无效后的外祖母一气之下居然往外祖父身上浇汽油,点燃了火柴要烧死他。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母亲其实性格上是有缺陷的,这也导致了她在教育自己孩子上的粗暴,给作者幼小心灵留下的一道很长很深的伤口疤,久久不能愈合。成年后的作者在组建家庭后,从妻子的眼中看到自己个性上的冲动,不完美,而这些不完美来自于原生家庭,他在不自觉中沿袭着他从小就耳濡目染的家庭作风。家庭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又不容忽视。
4. 这个社会是有阶级之分的,贫富之间有着无法逾越的鸿沟
富人和普通老百姓之间是存在着屏障和沟堑的。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我们普通人找工作是上网看招聘广告,递交简历,等待面试等等这样一个过程。但这不是那些富人,高级管理阶层找工作的方式。他们是通过关系,通过network,朋友间的,家族中的,这些长期积累下来的人脉资源,为自己打开一条通道的。作者在书中称之为social capital, 社会资本,一种隐形却很有价值的资本。
富人与贫民百姓的区别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权势上,这种差异还存在于文化上,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上。作者接触到的一位耶鲁法学院的教授就曾说过,"不应该招收非名校大学毕业的学生"。虽然不知道这样的态度观点是否有代表性,但是它一定代表了一部分人的立场。像作者这样一个州立大学毕业的学生,入学耶鲁法学院,不会如鱼得水,反而会觉得自己是那个文化环境的异类(alien)。在富家子弟云集的耶鲁法学院,他这样一位平民子弟,一个靠奖学金才能读得起书的人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在作者看来,普通的工薪阶层是很难爬上社会经济的阶梯,即使爬上了也会掉下来,因为其中的差距沟堑太大太难逾越。
5. 谁是导致这群人--白人-红脖子-低收入者贫穷的原凶?
是全球化吗? 移居Ohio州后,很多Kentucky来的山里人很长一段时间在当地大企业Armcos工作, 可后来工厂效益不好,最后被一家日本企业收购合并(如果没有日本企业的收购,Armcos会面临倒闭)。现在很多人把美国经济的不景气归咎于全球化,制造业的外移。如果说当年提倡的open free market错了,要重新去全球化(deglobalization), 把制造业都搬回来,那么他们有没有想过,未来制造业的自动化,机器人AI的广泛使用,这些靠双手吃饭的体力劳动者一样会面临失业,陷入失去经济保障的困境中。
所以,同意作者的观点,认为造成这些人贫穷的主要责任不在政府,在个人自身。是这些人的懒惰,文化上的劣根性导致他们的贫穷,堕落。联想起《山海情》里的画面,同样是山里人,九十年代宁夏山区的贫穷只会比九十年代Appalachia山里人的经济状况有过之无不及。《山海情》里的山里人最终走出了一条致富之路,而一部分Appalachia山里人离开了大山却还在挣扎中。或许你会说,这没有可比性的。那好,那就比一比他们自己的祖先。他们有没有第一代Scots- Irish千里迢迢移民北美,开拓疆土时的那种精神? 他们有没有当年先辈们从东岸直闯西部的勇气? 他们有没有利用社会给他们提供的很多机会,他们自身努力奋斗了吗?
当然,政府、社会和决策人到底应该承担多少责任,是不是像作者这里说的只负一小部分责任呢?现如今,阶级固化的严重性,贫富差距的加大,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让越来越多底层低收入者看不到希望,他们的悲哀又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作者在书里提到,很多时候山里人就等同于穷人(Jackson taught me that “hill people” and “poor people” usually meant the same thing.)像作者这么成功的人士在他的人群里是少数,大多数山里人,即便走出了大山,依然挣扎在社会边缘。他们没有工作,吸毒成瘾,犯法,孩子辍学在外游荡,未真正成年就是好几个孩子的父母。这些问题的解决非一朝一日,任重而道远。如果说这本传记《山里人的挽歌》是作者对孩提时代大山生活的一种纪念,是献给外祖父外祖母和那个群体的一曲挽歌,那么他自身的故事,经历和成功又何尝不是在传递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给挣扎中的人们带来挑战命运的信心呢?
最近学唱了一首歌《陪你一起看草原》,附在下面,感谢来听我唱歌的朋友!
书的摘抄:
- It is full of drug addicts and at least one man who can find the time to make eight children but can’t find the time to support them. P35
- They always had one foot in the new life and one foot in the old one.
- Your will make its living with their minds, not their hands.
- You can walk through a town where 30 percent of the young men work fewer than twenty hours a week and find not a single person aware of his own laziness. (p86)
- To them, the American Dream required forward momentum. Manual labor was honorable work, but it was their generation’s work—we had to do something different. To move up was to move on. That required going to college.
- For my entire life, I had oscillated between fear at my worst moments and a sense of safety and stability at my best.
- Working as a cashier turned me into an amateur sociologist. A frenetic stress animated so many of our customers. One of our neighbors would walk in and yell at me for the smallest of transgressions—not smiling at her, or bagging the groceries too heavy one day or too light the next. Some came into the store in a hurry, pacing between aisles, looking frantically for a particular item. But others waded through the aisles deliberately, carefully marking each item off of their list.
- Political scientists have spent millions of words trying to explain how Appalachia and the South went from staunchly Democratic to staunchly Republican in less than a generation. … government was “payin” people who are on welfare today doin’ nothin’! They’re laughin’ at our society! And we’re all hardworkin’ people and we’re getting’ laughed at for workin’ every day! (p204)
- “I can’t understand why people who’ve worked all their lives scrape by while these deadbeats buy liquor and cell phone coverage with our tax money.” (p205)
- The problems of our community hit close to home. Mom’s s struggles weren’t some isolated incident. They were replicated, replayed, and relived by many of the people who, like us, had moved hundreds of miles in search of a better life. There was no end in sight. Mamaw had thought she escaped the poverty of the hills, but the poverty—emotional, if not financial—had followed her. Something had made her later years eerily similar to her earliest ones. (p207)
- As millions migrated north to factory jobs, the communities that sprouted up around those factories were vibrant but fragile: When the factories shut their doors, the people left behind were trapped in towns and cities that could no longer support such large populations with high-quality work. Those who could—generally the well educated, wealthy, or well connected—left, leaving behind communities of poor people. These remaining folks were the “truly disadvantaged”—unable to find good jobs on their own and surrounded by communities that offered little in the way of connections or social support.
- Wilson’s book spoke to me. I wanted to write him a letter and tell him that he had described my home perfectly. That it resonated so personally is odd, however, because he wasn’t writing about the hillbilly transplants from Appalachia—he was writing about black people in the inner cities….. – which addressed the way our government encouraged social decay through the welfare state. (p210)
- It would be years before I learned that no single book, or expert, or field could fully explain the problems of hillbillies in modern America. Our elegy is a sociological one, yes, but it is also about psychology and community and culture and faith. (p210)
- Like my professor who suggested that Yale Law School shouldn’t accept applicants from non-prestigious state schools. There’s no way to quantify how these attitudes affect the working class. We do know that working class Americans aren’t just less likely to climb the economic ladder, they’re also more likely to fall off even after they’ve reached the top. (P297)
- Though we sing the praises of social mobility, it has it downsides. The term necessarily implies a sort of movement—to a theoretically better life, yes, but also away from something. And you can’t always control the parts of your old life from which you drift. (p298)
- At the same time, they’ve shown me that social mobility isn’t just about money and economics; it’s about a lifestyle change. The wealthy and the powerful aren’t just wealthy and powerful; they follow a different set of norms and mores. (p298)
-
很高兴等等来,来跟我探讨这个问题,你比我知道的多,也理解的更深刻。再次感谢你的临帖留言!新周愉快!
我这是快四年前读的,都忘了很多内容了,其中你讲的宿舍里的打扫卫生一事没有印象了:)连当时自己怎么看待全球化的都忘了,刚刚找了一下,找到了:)
克林顿自传里也讲到全球化,事实上主要是他在政时创导的。我想,他们最初的宗旨是想让美国最大利益化,没想到最后也影响到制造业,工人的失业。当然很多发展中国家是受益的,包括中国,中国开发市场的同时提出以市场换技术,所以有了这些年的发展。美国有美国的问题,比如严格的劳工法保护和其他因素,导致美国的蓝领工人在与全球范围的劳动力竞争中出于劣势,以致最终产业工人断层。现在degrobalization了,但是制造业却回不来了,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因为这种low margin的制造业美国工人已经不愿意做了,或是竞争不过中国越南等国家了。
等等,我只是在说我认识到或看到的,我们求同存异吧。再说现在已经去全球化了,我们拭目以待这个政策带来的变化。
谢谢等等的认真和真诚!周末快乐!
1. 非常同意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观点,我删掉的内容里也提到这点,一定要有自己的努力在,你提到的电视剧《山海情》里宁夏扶贫的方式才是促人自立自强的好办法。
2. 社会流动性让我想到书里还有一个细节令人感慨,所有万斯的同龄人在有能力离开铁锈带后,没有一个再回去的,这是遗憾却也是现实。如果当地的发展前景和政策有让他们回去的动力,相信至少会有少数人愿意去尝试的。
3. 老实说,我对他母亲是心怀愤怒的,如果她做不到,就应该让万斯的父亲拿监护权,父亲那里的生活至少是安稳的,始终记得他第一次去父亲家,在山坡上跑啊跑,跑累了,就地躺下仰望蓝天,天空的白云看着他,身边的狗狗依偎着他,一切是那么宁静祥和,万斯说那是他想要的生活,简单的要求对他而言却是那时的奢望,让人难过。
4. 我对耶鲁的一幕不得其解,有一天晚上十几个同学出去吃饭,吃的鸡骨头乱飞饮料倒地一片狼藉,万斯不想让服务生处理这么糟糕的残局,于是自愿留下来清理,唯一一个留下来帮他的是同样来自贫困家庭的朋友,而其他人,应该都是富家子弟都扬长而去。虽然年轻人有时不爱墨守成规,但总以为基本礼仪还是有的,所以我对那一幕很吃惊也失望,因为那是一个群体对人生和社会的态度缩影。
5.这点我和暖冬的想法不太一样了,万斯所说到的诸多原因我完全同意,铁锈带存在时日已久,不是全球化造成铁锈带,而是铁锈带自身的许多问题先造成了铁锈带,然后近三十年大规模全球化对整个美国的制造业冲击巨大包括铁锈带。全球化有益处,但不利的一面也明显,全球化快速席卷全球,失去工作的人群失去的不单是工作更是对人生的信心,猝不及防间一切就变了。虽然未来AI会取代一部份人类,但那是相对漫长的过程,从知道到真正发生会有缓冲,在那个阶段,人群可以有自救办法。全球化对美国的伤害很大,疫情时期各种短缺是一个实例。不好意思啊暖冬,我就直抒己见啦!
读你的书评,就如再次看一遍他的自传简述,谢谢你深刻细致的读后感,特别喜欢对同一本书不同角度和层面的探讨,这样的机会在当下越来越少了。
祝维兄股市发达,也希望我们都能早日实现财务自由(维兄已经实现了,so I mean, 更大的自由:)!
这些天就在想,留给我们自己真正有质量的时间并不多,到底要怎么样过才好?做自己想做的事,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一鳞半爪或许是其中一个答案,我想,这里包括留下文字,声音。维兄笔头这么好,多写啊,歌也试着唱试着录制一些,这样就有了视觉听觉上的记忆,更完美了。
维兄还花时间读我这么长的读后感,我自己都忘了写什么。谢谢维兄!祝开心快乐每一天!
别再提俺唱歌这件事了。一提就气馁。有一次,俺在上面唱歌,本以为台下会掌声雷动,可是唱完了之后,看看台下人写在脸上的表情,知道自己的歌唱生涯彻底画上句号喽。那表情十有八九是在控诉俺这不争气的:非得在这里享受你的折磨吗?
我其实对政治也没任何兴趣的,直到这次大选,流露出的很多奇葩,让我好奇,才去特别关注甚至去了解各种所谓的阴谋论和传说,随着真相若隐若现的出现,才越来越意识到,我们生活着的世界完全不是表面上所看见的,真实的世界被某些人通过某种手段给掩盖了,所以,这本书传递的正是某些人希望传递的,让人看似很有说服力和信服的信息,比如,贫穷的主要责任不在政府,在个人自身等,其实很多原因都会使得一个人贫穷,比如,高房价,高教育费用,高医药费等等。暖冬,我坚信,你会很快看得我们真实的世界是怎样的了,耐心等待 :))
谢谢遐西临帖,我也是想尽量减少看网,一个对眼睛真是有损害,二来也是费时,所以也是错过一些好帖。不多说了,祝遐西一家新春快乐,心想事成!
这首歌特别适合暖冬的声线,悠扬潇洒,好听!还有一首《遇上你是我的缘》,很喜欢,但我的声音唱这歌不行。你的音域广,声音醇厚,你唱一定好听。我曾读过一篇散文是听这歌的感想。
忙时进城就少,错过不少好博文。给暖冬拜年,春节快乐,牛年吉祥,好声音多唱歌!
再次谢谢大漠来看我,祝大漠新春快乐,牛年平安吉祥!
这首草原之歌唱得深情而大气,听着让人荡气回肠。你介绍的王琪和可可托海的牧羊人上了春晚,的确是一首好作品。这篇书评写得有深度,谢谢分享。原来你也看了山海情,这是我最近唯一没用1.25或1.5倍速看完的剧,个中的感动,自不必多说了。
我目前没有意识到你这里说的,我虽然不喜欢川普,但是民主党的一些做法真是不得人心的,不过我们这样的老百姓又能如何呢? 美国在走下坡路,低收入的白人状态也比较糟糕。我其实平时并不关心政治。等着有一天明白你这里说的,或是等着你的明鉴。
谢谢Grace,祝你们全家牛年吉祥,安康!
歌曲听了,越唱越好听了,继续啊:)),我最近一直在关注大选的事,从各个层面一种非常细致的关注和了解,从而让我对美国和整个世界有了颠覆性的认识,你对 Hillbilly Elegy的《山里人的挽歌》书评和介绍都写得非常好,如果在几个月前,我一定会赞美这本书写得很真实有理,但现在的看法就有些保留了,甚至觉得这本书之所以能这么畅销是因为它巧妙地掩盖和误导了不少普通美国人落魄的真正原因,让很多事看上去变得非常合理,而其实并非如此。也许过段时间以后,你会明白我说的 :))
哈哈哈,咱俩一起哎呀!我哎呀的时候可真没有看到你也哎呀了:)))
谢谢亲爱的又甜又润的汤圆,一起唱又甜又润的歌儿:)暖冬好运连连,好梦成真!:)
哎呀,真是暖暖的春风迎面吹,春天到了呢:)是暖冬暖冬暖冬!暖冬春节好!:))
今天过年了,祝牛年吉祥如意!
现在读不动书,时间全用来刷手机了,欲罢不能啊。。
周末快乐!
想改变生活,还是要靠自己,至理名言。
暖冬这里的讨论真热烈!
几十年来,我们的商学院也不停地给几代管理者们灌输说经商的目标就是“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公司的*社*会*责*任*至多是个装饰性的脚注。当公司们看到另有运营成本低廉(不仅是劳力成本,更有环境成本!)的地方,自然是要从运营了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地方迁走。
美国各级政府机构也或糊涂或装糊涂地任凭华尔街欺骗了它们。依照华尔街描绘的美好前景,“低端产业”迁走后,美国工人们会转而升级从事高价值、低劳动强度的“高端产业”。然而,没有人考虑过、提起过,这种“升级”的可能性和成本(比如相当长时间的培训)。华尔街没有提,各级政府机构也没有问。于是一两代美国工人的生机就被华尔街在政府的绿灯中一夜之间被牺牲掉了。
其实人的本性是懒惰的,贪婪的,所以谁不喜欢坐享其成,不劳而获啊。这就需要制度来约束。这个福利制度是个大话题,刚刚看到C学者的留言,我准备去读一读。谢谢你的留言,新周快乐!
现在大选结束了,我这样经常发横眉立目式文章的博主也应该降降温了,就回帖蹭你的人气吧。关于福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是放在政策上有很多实际的问题在考验政策的制定者。我4年前写过一文,希望对你会有启发: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1475/201701/2949.html
这是一篇认认真真的有感情的读书笔记,还有大量文字摘抄,这不仅是读书报流水账,更有自己的思考,体会和感悟,文字也日趋老练,在这个浮躁的城里尤为难能可贵,祝贺暖冬新年又进步了。
关于福利, 中国也有。我有亲戚在省民政厅工作,就负责这块。 有好多贫困县,由于地理位置和环境差,穷。也是政府直接给钱发粮。 有次看电视剧说是有的贫困县都不愿意被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因为一旦被摘掉这个帽子,就没钱发了。 所以,福利这个事,不容易说得清。
所以舒兄想说的是globalization的冲击无疑是负主要责任的。也就是说,美国人的相对高劳动力,低效率在全球是没有太多竞争力的。不过这个话题也是很大。你说对了,这些铁锈带的人从支持民主党到支持共和党,其中与他们自身利益的变化有关。谢谢舒兄临帖和你的看法,周末快乐!
“I can’t understand why people who’ve worked all their lives scrape by while these deadbeats buy liquor and cell phone coverage with our tax money". 这样的福利制度,不但养了懒人,更是害了本来可以靠努力而脱贫的人。所以我也更敬佩那些挣着最低工资却努力工作的人,要拒绝随手可及的福利而选择辛苦又收入低的工作,需要多大的勇气呀!
读完书评如同刚看完电影一样,心情是沉重的。但暖冬美丽的歌声把我带到了草原,顿觉心胸开阔许多。谢谢分享!
讲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吧。有一对中国老夫妻,因为儿子在美国,就来此定居了。他们住在老年公寓,打听到有一个政府开设的地方,每天早上给拿福利的人供应免费早餐,两个人很高兴,天天都去。美国人的早餐,他们很多都不习惯,不爱吃怎么办?就带回家来,放垃圾桶里丢掉,因为他们不能让发放食物的人知道他们不吃,如果知道了,他们以后就领不到食物了。这两夫妇,在国内,一个是小学校长,一个是医学院教授,退休金每月每人拿9千到1万,每月每人还拿美国政府给的700多块美金,他们去超市买东西,从来不看价钱,喜欢就买,也不检查收据里花钱的数目。他们根本不缺这顿早餐,可是为什么还要去呢?还有另外一个老太太更精明,装聋,骗到了残疾人福利,骗到了美国公民。迪儿说得好,再厚的家底,照这么折腾下去,也不行啊。
不排除人懒惰的因素。然而很难讲究竟比重多少。曾有位来自“铁锈区”的学生在讨论"全球化“时对我讲起,他父母一生勤劳。近五十时,他父亲工作二十多年的工厂关闭,迁往国外。这个工厂基本支撑了整个镇子的生计。工厂关闭后,全镇的经济一下子瘫痪。拥有那家工厂的大公司告诉大家随着社会发展他们会有更高级的、少辛苦的工作之后扬长而去。各级政府也没有提供任何帮助。很快,母亲工作的商店也倒闭。那个年龄,无法要求他们重新学习工作技能。按学生的说法:“他们不可能一夜之间变成程序员"。他们的家庭、亲友、教会等等纽带均在当地,很难搬迁。镇上经济垮掉后,他们的房子一文不值,不可能成为搬迁的资本。更何况,以他们所有的工作技能,搬到哪里能够有机会呢?
坐在冬儿身边,《陪你一起看草原》,嗓音圆润又清亮,余音袅袅,所有的情缘都在流淌中,一连听了两遍。读了书评又听了歌,心中装的是满怀,谢谢辣冬儿!
我眼睛视力也下降比较厉害,所以现在上网比较少了,偶尔来玩玩,细水长流~~~,暖冬,千万别戒网啊,眼睛累了就少上网,跟贴回帖也缓缓的,不急,以身体健康为第一,大家互相之间都理解的:))
我的一位墨西哥同事就说,他的一些靠吃福利的朋友比他钱还多,我问他为什么不在家吃福利?他说他与那些吃福利的人观念不同,有工作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不愿做一个好吃懒做的人,的确,美国的一些福利政策养了一大批懒人。
社会阶层,贫富之间的确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就一般人而言,是的!菲儿举的例子是有,的确是有少数人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打拼成功。
。。。。。。。。。。。
晚了,就此打住:))
暖冬的新歌唱的很棒,悠扬动听,有大草原的味道!周末快乐!:))
我也是刚刚看完《山海情》,特别感慨。今天女儿来电话,我给她推荐,向她灌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女儿属于极左,有点话不投机,为了不伤和气,赶紧聊别的了。
美国的事情不容易呀,照这么折腾下去,再厚的家底也没用。
看完觉得所谓的底层白人群体有个问题 因为各种原因沦落到吃福利的地步 但是还是要面子 自尊心强 不能接受自己和曾经低自己族裔一等的黑人或移民到一个层面 所以有很多精神颓废 毒品滥用的问题 社会的问题是靠福利去养人 其实是一种摧毁穷人自尊的方式 脸皮厚的好一点 要面子的确实不能承受这种心理压力。 当社会这部分人精神不太健康的时候 选出一些乱七八糟的政客也就不足为奇
但难道因为这些问题就可以不提供福利么 那更糟 很多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穷人发奋图强云云 连饭也吃不饱 还图啥强 所以此问题暂时无解 等着更有智慧的改革者打破僵局吧
阿巴拉契亚山就是美国的“革命老区”,穷山沟,交通不便,教育落后,人民愚昧嗑药(四川的川陕老革命根据地,也是大部人男人都吸鸦片,持家和下地干活都是女人包圆儿),这个很难改变。
对于你所归纳的作者的主要观点,我都比较认同。制度的缺陷和人类的劣根性共同造成了巨大的社会问题。更可怕的是,很多手握权力的人无意于解决问题,而是想方设法去掩盖,本该中立的媒体也把“利益”而非“真相”放在首位。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沦为温水中的青蛙。
美国铁锈带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变化造成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生如此,地区也是如此,有发达兴旺的地区,就有被淘汰的地区。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072/201702/3059.html
The word 'moucher' was new to me. The system condones mouchers and I don't have
a cow with them. The tax-payers are willing accomplices, in a sense.
Transplanted or uprooted, there is an edge to the first-gen immigrants in their
plight. Me? I feel so lucky that I prospered in the adopted land.
It's more often that people grow old without wisdom. Not many look back and try
to understand how the past has shaped the present. As some say, "the past is not
dead; it's not even past."
Social capital is a useful handle.
The root of poverty (for the poor) might as well be the capitalism model itself.
谢谢暖冬分享!书评写得很好,很受启发。
歌唱的好听。
再来跟着暖冬读书看电影:)暖冬周末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