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冬cool夏

这里一年四季温暖如春,没有酷暑没有严寒......
个人资料
暖冬cool夏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城南往事

(2016-03-18 17:25:54) 下一个
近日因为有事,打了好几个电话到二十年前的工作地广州。接电话的女士先生一律都非常友好,很职业地告诉我应该找那个部门,打什么电话号码。这让我想起往事,对广州,广东人的记忆和印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前期,我懵懵懂懂来到这座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第一反映是不习惯,不习惯潮湿的气候。三四月刚到广州,分配到半间一楼的宿舍,又暗又潮湿,地上墙上都似冒着水珠。不明事理地我手洗了羊毛衫(那时还没买洗衣机),挂在那儿越挂越湿,一股水臭气,久久不散。第二不习惯是语言。广东话,那比英语还难懂难学。虽然校园里大多讲普通话,然而一上街,一买菜,一逛小商品市场, 连一二三四五六七都搞不清。有一次去银行办事,排队等着叫名字,叫到我,浑然不知。我的名字用粤语一发音面目全非。再则,就是嘈杂,繁华中的混乱,鱼龙混杂。自行车只敢骑破旧的,二手的,否则新的得天天盯着,一不小心就不翼而飞了。老公当时的研究所位置很偏僻,没有公交车,离我的学校骑自行车单程就要一个多小时。结婚后,他每天骑着破自行车,风吹日晒,哐当哐当地穿过灰蒙蒙的城市,从江的这一边骑到江那边。最沮丧的是,自行车胎常常在某个桥头上被扎破,桥下就蹲着修车胎的人,让人不得不怀疑是不是他们故意在桥上撒了钉子。老公一气之下后来自己学会了修补车胎。那时,偷窃风甚行,住在校园内,也不能幸免,有时连好一点的鞋子放在家门口,第二天起来发现鞋子不见了。大街上,偷窃风更甚。有一年,LG所里发了500块的年终奖,上街,感觉屁股后面的钱夹有人动,一摸,钱包没了,就一秒钟,偷的人就应该在边上,可你巡视四周,找不出偷的人,也别指望看见的人会告诉你,帮你。还有一次, 坐车从广州去深圳看朋友,右肩背的布包里层的口袋被刀划破,钱自然是被取走了,留下困惑的我努力在回忆,包是什么时候被割破,钱可能是什么时候被偷走的。
 
 
然而广东又处处充满着生机活力。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忙碌的人群,来来往往的车辆、摩托车、自行车在流动,在穿行。大街上,三步一菠萝摊,五步一卖甘蔗的,小贩的动作极其娴熟。布匹市场铺天盖地的花色布料,小商品市场各种档次的衣服琳琅满目。夜间的广州城更是个霓虹闪烁的不夜城。街边热闹的大排档、酒楼,活鱼生猛海鲜随处可见,吸引和招待着忙碌了一天的人们。人人都忙着赚钱。那时学校也鼓励老师创收,办班,兼课,校内校外都不受限制。学院创收的一部分钱,又在过年过节给教职员工发米,发油,发钱。身处其中,我也被浪潮身不由己地带动着,去兼课,从后校门坐渡轮去市中心的学校上课。但终究体力精力有限,没能给自己挣下一砖半瓦。真心佩服那些拼命上课的老师,用赚的钱集资买了第一套房子,那时的5万多,今日价值上百万。
 
 
广东人的勤奋给他们带来了财富。一时间,广东阔佬的财大气粗打垮了一直养尊处优得天独厚的上海人、北京人,让他们实实在在地挣足了脸面,赢得了地位。广东话连同粤语歌曲一时风靡全国。然而广东人留给我的印象还不止这些。除去新闻中的买东西被骗被诈,普通广东人在我眼里却是敦厚朴实大气的。那时学校里面有个菜场,卖菜的都是一些当地的小商贩或临近的农民。记得有一次去菜场买猪肉,让卖肉的切了一块,随后我把钱递给他,他瞟了一眼,说没零的,找不开。这要在老家,小贩会动作极快地多切一块肉,或是边角的,凑个整数,趁机多赚点钱。然而,那卖肉的,毫不犹豫地说,你下次再给我。我就是这样拎着一块没付钱(或是未付清)的肉回家的。那种信任,那种大气,让我触动,无法忘怀。而当你第二天或是第三天去还钱时,他的表情也是很平静的,眼神里也很淡然,淡然到让我怀疑他还记得没有。在我,我希望他记得,记得我已经还他钱了。这种事情不止发生一次,而我也不觉得他认识我(每天来来往往买肉的人这么多,他不可能都记得住的)。那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大气和豁达。
 
 
多少年后,在网上看到一部以广东改革开放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里面写一家人下海,从内地到广东,发迹挫折再重振,顿时想起自己曾经那么幸运地近距离看到、感触到改革中的广东,它的繁荣,它的富有,和深处其中的广东人。虽然我们那时不能面对面地接触到什么大款,然而他们的气息,他们的气势,却不是校园这样的象牙塔能阻隔的。他们象巨浪席卷推动着我们向前,又象春风吹遍每个角落,不管你是身在塔里还是塔外,心中的一池春水不再平静,发财之梦随之荡漾而来。      
 
                  
2008年回国,一家三口回国一起去了一趟那座我曾经生活了四年多的城市。除了原来住的两层的楼房已不见了踪影,被高楼所取代外,校园的变化不大。女儿上的托儿所依旧在原处,只是不知道她还记不记得,曾经在那里度过的短短几个月,记不记得里面的滑滑梯,和她临走之前念念不忘的邓老师。在那个重访的清晨,我们一起匆匆走过校园,走到北校门外的滨江大道,面对江岸的高楼,江面上的徐徐清风,气派的校门,还有校园内早锻炼的大妈大叔们,我感慨万千--如果自己当年没有出来,生活一样美好,而那支广场舞或舞剑队伍里一定有我的身影。
 
感谢命运曾把我带到那里,让我多了一段可回忆的往事,多了一段不同的经历。而这些经历在岁月渐渐流失后,却沉淀了下来,成为了我的财富和生命的一部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wan' 的评论 : 第一代“五毛”,幽默!
暖冬cool夏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awan' 的评论 :
我不是那儿毕业的,是在那儿工作,外语学院的。
cawan 回复 悄悄话 小时候在中山大学的家里也养鸡, 但学校规定只能关笼中, 路上走的一律充公。小学的时候伙同小朋友把游走在路上的鸡扭送卫生所,可以获奖励五毛钱 ---- 所以我们自诩为第一代的“五毛”。
cawan 回复 悄悄话 原来是校友呢。 我90年从中大毕业, 化学系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