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87)
2018 (61)
2019 (73)
2020 (85)
2021 (67)
2022 (99)
2023 (159)
2024 (115)
谢谢石头分享,你的文字很真诚很用心,很多段落读起来让人会心一笑。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6925/202507/17340.html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6925/202507/18842.html
https://blog.wenxuecity.com/myblog/76925/202507/21709.html
“不过这也正好解释了老红卫兵这一代人的暴虐。一个人若从不读书,或许能坚持本性。最怕就是书没读通,半吊子水,却自以为掌握了真理,为祸世人。其实这也适用于当今众多的所谓知识分子。” 很多所谓的知识分子不读书不思考,还自认高人一等。
我比石头幸运一点,成长年代有书读。家父喜欢读书,他还有一帮书友,也利用工作之便订阅了收获,十月,小说月刊……家里总有他带回来的书。他反对我和我弟看他看的小说,我们只能趁他不在家的时候读。又不能让他知道,更怕他在我们没读完之前书被换了。所以练就了我和我弟读书超快的习惯。
现在读书买书还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超过我跑步种花的时间。 额觉得真正shape我的,是大量的阅读。
我刚好读过“亮出你的舌苔,或者空空荡荡”, 至今任然记得读时的生理不适,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开卷有益。
这一篇里面提到的作家诗人大部分都有涉猎。这些人的作品个人最喜欢沈从文的文字和情怀,后来发现他从军出身,还是个帅哥,喜欢就更没商量了。
那个时候容易被煽情的文字吸引,曾经被河殇感动。但是现在再读这样的文字,会起鸡皮疙瘩。
有一点可以肯定,石头曾经是个不折不扣的文艺青年。很好奇你的转变。
初读柏杨,被他的犀利和深度折服。
49年之后大陆出版的文学作品文字,能够让人喜欢的没几个。读完围城,买了管锥篇,我的天,完完全全读不下去。
伤痕文学里,张贤亮的还可以,太写实了。灵山读起来很费劲儿,跟百年孤独似的。贾平凹在废都之前的文字尚可读,废都一出,他被我打入下流作家之列。
你提到的那些诗人们,海子是个巨大的悲剧,顾城更是。一度怀疑是不是只有不是正常人才能成为诗人,或者诗人们都非正常人。
写文革能够跳出受害者视角,描述当时荒唐荒谬的人性之不堪,王小波当推首。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里黄金时代写得最好,他的其他短篇比如三十而立也很不错。现在再读,咂摸出来的味道跟小年轻时代的感受完全不同。
因为饭王小波,顺带搂了她老婆的所有著作来读。西蒙波伏娃算是另外一个启蒙,额这样一个妥妥的左派文艺青年,现在成了保守右派,简直不晓得是哪里出了问题。
英美文学的好处是不需要借助翻译作品,原汁原味,读起来更有滋味。法语的也可以,法兰西文学太过发散和浪漫,很能反应其民族性特征是真的。
人生幸事是能够在想读书的时候有一隅安静的角落,沉浸在一个完完全全不同的世界里。
悲悯和人文精神,其实是共党以后整个文艺创作最缺乏的。莫言的文字值得一读,陈忠实也算本色创作。
三毛琼瑶张爱玲亦舒李碧华席慕容,金庸梁羽生都是快餐糖水片儿一样的文字,大家读的可能都差不多。
我高一的语文老师是个妥妥的文艺青年,收藏了很多翻译名著,从小说到哲学书籍。从他那里借了很多书,为了偷看这些书,上化学课的时候书还被化学老师收走,只好去跟语文老师说,让他去要回来。 很奇葩!如果不是读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书,也许我能考更好的大学。人生没有如果和也许,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老X同学是自己被自己感动的左派知道分子, 是个好同学,这样的左派知识分子很多,而且占据了很多媒体专栏。常常把自己的opinions 当成客观存在和事实,与真实世界相差十万八千里。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不辩真理,到底是糊涂的人事。不过这世界上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己认知的世界,所以才有无限多的惊喜美好与希望。
而作为个人,需要警惕的是被自己的认知围墙围住而不自知,这个墙看不见摸不着但真实存在。
当然读到好书还是很高兴的事情。
确实可以看出我们的阅读其实还是颇有差别的。我对女性文学基本上没什么兴致,其实看来看去真没有一个打动我的女作家,我的兴趣其实比较男性化。可能野夫,阿城之类的作家很难得到女读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