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丽人

旅行足迹,健康生活,饮食营养
个人资料
白水之鱼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国ICU病房见闻 (完): 一路好走

(2017-02-02 07:56:12) 下一个

医院为了创收赚钱发奖金,进行过度治疗是个老话题,博文《中国ICU病房见闻 (3):感受医患关系 》里分享了对中国医患关系的个人感受。我们这次在中国ICU病房的经历对“过度治疗”也有一些体会,同时还感受了“模范单位”的优良服务。

算不算过度治疗?

讲到老人家进了ICU做“肺活检”,有人说不必要,是医院为了赚钱,这个我不确定。我更愿意相信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周主任是为了搞科研,为晋升获取资本。退一步讲,只要对医学研究,科学进步有益也值得。我们很多人不都在自己的驾照上表明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

但医院单纯为了钱,为了奖金,故意大量用进口药或做不必要的重复检查,特别是违反病人或家属的意愿,进行过度的“治疗”和“抢救”就太过分和不人道了。

老人家做完“活检”的当天(结果要4-5天后才能出来),我们跟王大夫和周主任正式对话后(见《中国ICU病房见闻:八卦与真相 》,我们才知到老人家四分之三以上肺已经坏损,我们不得不面对“回天乏术”这个现实了。

那天从医院回家,大家几乎一夜无眠,商讨接下来的事。一致同意,既然已经无望,那就让老人安静地走,不要让她再经历其它任何无谓的痛苦。正是基于这个想法,我们没有坚持让老人家醒过来的要求。

第二天一大早医院来电话通知说,老人很危急,快带“衣服”来医院,还说病人已经没有血压了,问要不要继续抢救? 我们表示,既然如此就不要做所谓的“抢救”了。来到医院,一个医生告诉我们,看到病人血压有一点点好转,我们给她做了“血液透析”。

自己不是医生,不懂这个透析该不该做,当时也没有纠结为什么要做透析,因为我们本能地相信医生在做最后的努力。但有一点不明白,我们不是说好了吗,怎么又做透析了?紧接着不多时,我们就被告知老人家走了。

缴费与结账

前文提到一个“属友”来ICU病房“结账”,结账应该在收费处,为什么来病房?其实就是人走了,来病房拿死亡证明,没有这个证明,就不能回去报销医药费。医院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你先要到交费处缴清所有的医院费用,拿着缴费清单来病房换这个“证明”。这些都是后来才知道的,为此,我们在病房外白白耗了2个多小时。

ICU病房跟老太太告别后,护士给我们一张单据让去交费,妹夫去交费,护士让我们在病房外等候。左等右等,没人理,我耐不住,按门铃,护士探头,我问什么时候可以拿到那个“证明”?她返回病房,不一会回来说,你们还没结账呢。我们不是刚交完费吗? 再问才知道妹夫刚才交得是ICU的费用,还需要去了结总账。看来我们的中文没学好,原来交费跟结账不是一回事啊…… 除非人家里经常发生这样的事,有谁会知道要多次结账啊。既然让我们在外面等,为什么不提醒我们去“结账”?姐妹俩眼角边依然挂着泪水,我们起身一起去结账。

来到另一座建筑物大厅,专门问了边上的工作人员排哪条队,排了一会不放心,跟后面的人打个招呼,来到窗口问是不是这里?不是!果然排错了队,再排另一条队…

交完费(结了账),再次回到ICU病房,用我们手里的“兔子” 交费单,终于看见了“鹰”- 拿到了死亡证明,泪水再次涌出。

人没了,跟医院打交道的最后一步就剩下太平间了。我和妹夫来到太平间,确认了遗体,要在医院进行临时冷藏保存,12个小时之内会被运往殡仪馆。

签完字,工作人员问,要不要接下来的“服务”,就是所谓的“一条龙”服务,因为家里已经决定了“一切从简”,我就问最简单的服务费用,说5000元,还告诉我们,这是医院提供的服务,你如果自己到外面找,费用会高很多。我半信半疑,问包括那些服务内容,她说,帮你们安排时间,联系用车(要额外费用),殡仪馆排队等。我觉得这些不应该是问题,就自作主张说,谢谢不需要了。说完之后,心里也在打鼓,不知道接下来再会遇到什么“意外”。

模范单位

第二天清晨,我们家里的几个人先行来到广州天河殡仪馆。

这里占地面积很大,绿色的草坪修的整整齐齐, 四周青松挺拔,绿树成荫,是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让人感觉清新和放松了许多。大树下面,有很多供人休息的椅子和大理石凳子,显得很人性化。

办事大厅很宽敞,周围摆放了各种鲜花。里面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人。从自动发号机上拿了号,马上就被接待服务,我们之前担心手续出问题,准备了所有可能的证件。结果只问了几个简单问题,复核了证明,说很快就可以安排遗体告别。因为来之前没想到会这么快,一些亲近的朋友还未到,只好对工作人员说,能不能晚些时候办?回答说可以,材料暂时放在一边。

等待期间,看到墙上有办事程序说明,简单明了,非常醒目,坐在一二十米远的椅子上都可以看清楚,一切显得井然有序。

等朋友们都到了,按计划举行遗体告别,然后是火葬。老岳父非常开明,要求一切从简。工作人员的悉心安排让整个程序和仪式进行的有条不紊。全部费用一次交齐就几百块钱 (医院那边要5000元)。

以前不知道广州天河殡仪馆是一家国家级“先进模范单位”,有很多类似“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班组”的荣誉和称号,这些从悬挂在墙上的各种匾额和奖状可以看到。这里,从环境布置到工作人员面貌,随时随地都能看到和感受到“模范单位”和“先进工作者”的身影,虽然这种感觉越来越遥远,好像只能从很久以前的记忆里找到。

先进工作者

广州天河殡仪馆是个模范单位,想必里面有很多“先进工作者”。这几个字现今好像已经不再被人提起了,但我还是要说,其实岳母也曾是一名先进工作者。不管是单位里的老同事,还是小区里的邻居,提起她没有一个不交口称赞的。为什么?因为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老人家天生性格开朗,有一颗快乐的心,从来没见过她有叹气发愁的时候,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永远充满“正能量”。她最大的特点是“助人为乐”,所以周围的人都喜欢和她在一起。

以前丽人经常向我抱怨说,小的时候,母亲天天不着家,从早到晚忙别人家的事,父亲又经常出差不在家。自奶奶去世后,小小十来岁就开始持家务,做饭,照顾妹妹。我说,你从小造就的独立自信和你现在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要感谢你老妈小时候“不管你”。

退休后,老太太先后在中国的几个城市居住过,也来北美住过一段时间。每到一个新地方,用不了多久,她的周围就会聚集一群“老姐妹”,这应该与她的另一个特点“乐善好施”有关。我们经常从美国带回去一些营养保健品,等下次再回去,发现全没了,问这么快就吃完了?她说一些送给她的“闺蜜”了。她还认了几个“干闺女”,基本都是来自外地在小区附近的打工妹,经常邀请他们来家里吃饭聊天,还把自己的衣服送给她们。

也许因为老太太退休前一直是幼教工作者,特别的有童心,不仅两个孙女喜欢她,邻居的孩子也都愿意跟她“玩”,玩的她自己仿佛也成了孩子。

丽人在整理她的房间时,发现很多大小不一的盒子,都是些不知来路的“营养品”,大多数没有开封,盒子上有价格,每个几百元不等,岳父说都是小区里的“医药代表”拿来的。这些营养品估计几年也吃不完。听说国内有很多所谓的“医药代表”专门拿老年人开刀,也许正是老太太这种像小孩子一样善良开朗的性格,医药代表才把她发展成了“老主顾”,不晓得她在上面花了多少钱。

可以说老人家就是她那个时代,一个典型的代表。

这次回国,在医院,在ICU病房虽然经历了很多不解和无奈,但看到老人家最后能在这样一个祥和安宁的地方,面带微笑地离开这个世界,作为家属感到无限的释怀和安慰。

期盼中国的医院都能有这种让人放松人性化的环境,希望医院的病房里也能有这样真正为民着想的“先进工作者”,这样老百姓就有福了。

原创博文推荐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白水之鱼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注册很麻烦' 的评论 : 谢谢留言。
注册很麻烦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得到很多信息,节哀顺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