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202)
2010 (1)
2011 (1)
2015 (3)
2016 (1)
今天, 在论坛里有坛友比较三国和莎士比亚。本不想插言。因为朋友的车还没来,想了一下还是与之过了两招。
对于莎翁的戏剧和诗篇我并没有进行过细统大规模的分析,尤是戏剧。就我个人经验而言,莎翁作品的阅读并不是一件易事。这里的不易是指对作品完全透澈理解,不是快速的吞读就够了,不仅要看懂他的剧作,还须看懂作品后面的观点,情感,风格和思想。
去年回oxford上课开会,遇到北师大的一位博导,他说到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的最大差异是对知识不肯仔细钻研推敲,只求过了考试拿到学位即可,对所学的知识体系并不求彻底精确的了解。
声音与意义的欣合无间是莎翁著作的微妙之处。
就第二语言的学习(Learning)和习得(Acquisition)来说, 学习者是通过阅读和聆听两种信息处理的途径。
聆听接收到的信号是声音
阅读接收到的信号是文字
阅读的理解除了原有知识体系的互动,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还和一个人的grammatical sensitivity(语法灵敏感)有关。
文字除义还有音,声音就强调了Phonetic sensitivity(语音敏感度),即有一个灵敏的耳度(a good ear)。莎翁戏剧的节奏感是其作品传神的妙点,声音的缓急,轻重,长短就出现思想情感的变化和转展。如抓不住声音节奏,就不免失掉精华的玩味。
而对声音的强调并非要作不善意的评论,对此只是从个人professional,personal的经验所感,不当之处还请见谅。
由于语言输入是通过声音,字符两条路线到达神经中枢,学习者在对语法和语音的敏感度上有强弱之差。
创造只中都寓有思想和情感。莎翁的著作在情思上是节制与静穆,也就是我们说的弦外之声,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莎的文字是受思想熔铸的,也就是情感和思想经过沉淀,回味,再通过语言传达,莎翁作品的深永也就体现在这情尽乎辞,而不是溢。
所以,要欣赏莎翁的著作,最好从意和声两点着眼。
By≠Pale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