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 一 篇 】
By ≠ Paleink
@2005-03-09
浴在静黄的灯光里 , 书页在心页里沉浸,在时间里沉积。一层水烟自桌边的壶儿冒出弥散,一枚茶叶缓缓地滑入软软的心,岁月逝帆聚拢行过心湖。所有的一切,一切的动静在指间滑动。 缠绵的眼帘一回回开阖着流年的帘。倚着夏夜清凉的背, 挑灯夜读,岁月飞过千山万水,无数先哲的话语拂面扑来,牵着我的手,走过一片时空窜起来的天涯与流年,搁浅在心田的窗台上。 凛冽之现实内, 以书调心,用心经营着昨日,今日,还有更美好的明日,又何惧红尘中的曲终人散。
交友和读书情竟相同 ,文字因[缘] 【 共证同心 】 。 读书的功用在于‘储知蓄理,扩充眼界,改变气质,自我完善。(韩愈《进学解》)。 ’读的书越广,知识愈丰富,灵魂愈自由,思力愈敏锐深刻,胸襟也愈宽阔。 在交友和在读书一样,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可以学 习的对象不仅限诙潦?SPAN lang=ZH-CN>看报的一阵思想和印象的流动。与友人十字街头的一阵心灵的涌动,灯下的一番宁静的谈话,烟雨中一场醒脑的角智,都可以授我以精神之食粮,供我学习,探索,玩味。
交友,读书最重要的功夫在于 【 选择 】 。书要精选,切忌 ' 烂读书 ',不要浪费时间精力于无用之书。时髦的作品总是"Last In, First Out',其实只是热闹一阵而已。 也切不可 ' 烂交友 ' 。 古语云: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故世上有 “ 益友 ” 与 “ 损友 ” 之分。孔子在《论语 · 季氏》篇(第十六)曾说: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这段话的意思说交友要[慎]重。
孔子曰:「 | 孔子说:「 |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 使人受益的朋友有三种,使人受损的朋友也有三种: |
友直, | 正直的朋友, |
友諒, | 真诚而可信赖的朋友, |
友多 闻 , | 博学而见多识广的朋友, |
益矣; | 可以让我们受益良多; |
友便辟, | 善于摆威仪、作姿态,而事实上并不正直的朋友, |
友善柔, | 善于迎合別人、讨好別人,而欠缺招诺呐笥眩?/SPAN> |
友便佞, | 善 于 隨口胡 说 卻沒有真正 学识 的朋友, |
損矣。」 | (結交这些人不但沒有幫助,)只会让我们受到伤害。」 |
好书 , 好友当珍藏, 如影相随,陪我思伴我长。反之, 不健康的书可以酿成思想糊涂,不健康的朋友势必造成人生迷离。
有些书是吞读 , 有些是慢慢玩味 , 恰似人生中碰到的朋友。
言为心声 , 文如其人。文学作品为人的思想情感的出口,思想情感又是嵌在性情品格里看的。文学作品的风格可各不相同 , 有的豪放 , 有的婉约 , 有的清爽 , 有的诙谐 , 有的纯朴 , 有些雄辩 , 有些绚烂 .... 各有独到,不宜刻舟求剑 ; 人的性情品格亦如此。
对于某一项你最钟情的 , 我们通常称为 ' 性之所近 ', 交友亦然。一个人可以在趣味异同上选择欣赏文学作品,朋友上的选择,赏识与其相同,所以我们说 ‘物以类聚’。
到底能不能见帖如见人?很多人否定了它。有人认为文字可掩盖思想( disguise )。比如经过‘苦思’ (consciousness) 选择,酝酿后的作品,这种作品往往给人养成错误的观念;而这种存在只是短暂的,迟早会被‘潜意识 ’ (unconsciousness/subconsicousness) 突然涌现的冲动,流出给揭穿。比如,醉后呓语,触景生情等,就把这些无意识的话语倾泻到他们的文字里去。心曲出现了前后不一,我称之为心之流产(Miscarriage of the Heart)。
在实际人生中,很多商人政客成为阶下囚的收场,并不是他们思想上的疏懈导致心里的鬼胎流出,相反的往往出乱子的是他们身边的女人(通常不是正室),因为她们的虚荣;她们的‘诚实’,没有 ‘思想’的人常会 ‘实话实说’,使执法者听见了‘良心’的腹语。。。 头脑里的意识与潜意识,是连带而不是割裂的关系,所以
结论是我们可以相信言为心声,【言】如何,可观【心】如何。
真正的文学作品要忠实地【表现】人生 , ‘记录’,‘机械’扯出的人生并不一定是文学。
一个人的社会圈子( Social Circle ) , 即周围常接触的人物,朋友都会很自然地影响一个人的读书趣味,人生态度。正确的趣味是在这个圈子里时时发现新的境界。有活的支源在静静地流。一同上升,永远更生。
囤死在这个狭窄的圈子里,不求变化;转来转去,只是‘坐井观天’;真是可悲。
读书,交友是一门裁剪的艺术,要懂得选择。
待续〈〈〈〈
【 第 二 篇 】 西洋科学与文学
预告
身处现世,小墨水不得不在西洋科技里不停地转,那里属于谨严的思考和丰富的学识,那里,情感被努力隔离着,那里,流年的使命,日月的紧迫,总让我从‘梦’中惊醒,那里 居住着一个现实的 生命 。
。。。。。。
另一个现实与理想之间的世界里,小墨水的心脏在这里鼓荡。。。。。。
我是学化学出身,现在仍吃的"化学饭",所以自称化学键(Chemical Bond)。也含化学剑之意,取之"十年磨一剑"。来美已八年,仍念故国和家园,盼一两年后能有机会真正回家 ...... 多谢尊称 :-) 今年也已三十有二,大概可以被称为兄吧。不过,老觉得还是没有长大,常常还是一副孩童心态,好奇地打量着这大千世界。
你说的很在理,只是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乃至对人生的感悟有别。
我觉得知己不在于寻觅,皆缘分也。正如爱情,也无地久天长之说。不过,但凡大家都以诚相待,并竭力戒除私心与杂念,哪怕只是讯间,也是永恒之美。所以,我也曾对太太说,要是哪天我们真的要分手,让我们一定不要在争吵中或者怨恨中分手,让我们也一直成为朋友......
我的窝居是敞开的,是open的而不是大门深锁的,欢迎随时光临与交流。P。S。这里是Free,是不设门票的:)。
对于您的见解。窃以为,我们不能把朋友归于一个固定的概念。大凡交朋友,往往出于三个动机。或出于欣赏,尊敬,像同行的共事人或熟人。或出于利用,例如生意场上的酒肉朋友,逢场作戏有所企图的假朋友。因利益而和我们交朋友的人,一定不是我们真正的朋友。
现代生活因为‘生存竞争‘,过分的注重竞争的成功导致,利益产生戒心,戒心又成为人交朋友的主要妨碍。
同样,竞争习惯使人读书的目的也复杂化。人们仅仅挑选能给自己带来‘利处‘的书。美好的文学知识在渐萎,诗歌和戏剧的全球边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当头棒。
读书,交友以‘经济’计,对于多数人而言,导致买书且能有时间去读书成为一种梦想而非实践。所以读万卷书并不是一件易事。
不停地读,或读书太多却没思考,就像穿梭于太多的‘应酬‘却食而不化,浅薄没有生根,如梦花泡影。那样的过程里产生的‘朋友’亦然。读书要咀嚼,要慢慢的玩味。
并不是所有的书都能带来益处,许多人会走错门,读错书,交错朋友。
您说的读书可与友人进行评论,你向那人作倾吐,就已假定他/她是可与言的契友。你传达给他/她的思想,哀乐,就是在‘同此心’里取‘同此理’。
“恰似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就把友谊所带来的身心愉悦,极清楚地指示出来。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此种境界。因为志同,所以心相契。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所以我们感叹:知交零落。友谊总是去留无意,恰似花开花落。
由于人生成长的阶段性,生活的漂泊,我们会在不同的时段和不同的心灵共通。
而我们接受愉悦的精神又是通过文字和与友人的交流感管获得。真真切切的言语和文字是由心流出来的,又流回于心。而一些文字和话语是用手和嘴拉扯出来的,所以我们的心灵不能与共,不能有所体会。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知音少,鞋断有谁怜,’我说。这种感慨,确实地反映人孤独的心理。
但是,我很幸运,我在芒芒人海中找到了我的知己。
知己不仅有缘相识,更要用心守护。
最后,您无需道歉,这里不用戴着面具,just feel free to write in…
一个精心设计的多维的世界,背后一定有个丰富的思想......
可是还是不太认同你的说法。读书和交友实在相差甚远。书可读万卷,可博古览今,可以随便评说,可以和他人讨论,不满意时,更可以自己来写一部...
好书易求,而知己难觅。
-Chemical Bond
PS: 不过,两者还是有相似处,可能是我一见面就吹毛求疵,先道个歉。
的朋友一定会落下来,但你也会遇见新的同路人....
但是,曾经的友谊,曾经的美好时光还在沉年的心底藏着,是忘不掉的
读书看报不是唯一的标准 ,网络上的互动也是一种读书,一种学习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盛阴
我佛慈悲你回头是岸苦海无边你积德成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