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枫叶国

丁丁四岁那年,我们全家搬到了加拿大,而我就没有了自己的名字,成了丁丁妈
正文

No touching - 学校的禁止碰触原则

(2016-03-21 16:51:06) 下一个

上周讲了丁丁在幼儿园里因为受到小朋友欺负,害怕上学,然后老师帮助他适应新学校的故事。

他在幼儿园大班那一年无论是在语言、阅读还是和小朋友相处上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整个精神状态都放松多了,晚饭后喜欢去学校操场骑车,和小朋友玩儿滑梯,也逐渐愿意参加给他安排的课外活动。除了滑冰、游泳、童子军,我们也给他报了机器人和足球。第一堂机器人课做了起重机,下课的时候听说不让把“作品”拿走,放声大哭,老师给送出来抱歉了半天,给了几个贴画儿才好了。第二次上课起他知道那个汽车不能拿走,也就不闹了。足球不喜欢,但他通过滑冰的事知道事先说好的我不会允许他退出(好奇我是怎么做的妈妈们可以去看丁丁要求打冰球的那个小故事,这里就不重复了),于是擦着防晒霜沿着场子溜达了一个夏天,虽说没什么收获,倒是也没闹我。那时总的说来他还是娇气,遇到不满意的事情不会交流,觉着哭是最好的武器。估计那时候他一哭,老师、家长就过来解决问题了,所以觉着哭特别好使。因为他爱哭,小朋友们经常笑话他,一起玩儿的时候起外号的事情也有。

一次童子军活动,做游戏的时候,边儿上的小朋友和他逗着玩儿,一错眼珠儿的功夫,看见他伸手打了那个小朋友。丁丁身材随他爸,瘦,但比同龄的小朋友高差不多半头。他一动手那个小孩儿都吓傻了,连哭都不知道。我看见也是吓坏了,马上冲上去把他拉到外面吼了一通,问他知道学校规定的no touching(不许触碰)不,问他记不记得从小教他的“己不所欲勿施于人”,问他如果比他高大的小朋友打他自己愿意不愿意。他懂事了以后可能很少看见我发那么大的脾气,也吓的够呛,一个劲儿哭着说知道错了。我拉他过来给阿姨道了歉(阿姨心大的,说压根儿没看见),又给小朋友道了歉才回去继续活动的。那时候儿周围小朋友们的课外活动都不算多,放学在一起玩儿的机会挺多。没几天我又碰上他抬手要打那个小朋友,被我喝住了,拉到一边儿告诉他再发生一次以后就不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儿了。那以后小朋友们一起玩儿,冲他唱歌儿、叫他crying baby(哭宝宝),他不高兴哭起来也没发现他再动手的现象了。这件事让我了解到,针对孩子的暴力倾向,只要大人积极响应,及时制止,多数情况还是能够在初始阶段比较容易地遏制住的。

一年级开始老师就教他管理情绪了,发现他情绪激动的时候让他深呼吸,从一数到十。每天接他回家的时候我也问他今天在学校哭了没有。如果没哭就好好表扬一下。有的时候他说哭了,但是是因为手破了,疼的。我就说因为疼哭一小会儿不算,当然以后能忍着不哭就更好了。

到了一年级结束的暑假,丁丁和村儿里的小朋友一起拼车去中文学校的夏令营。路上三个小男孩儿在后面座位上你一句我一句地闹着玩儿,丁丁好像说着说着又哭了,其中一个突然就抡起来给了丁丁肚子一拳。我当然是大声要求他们保持安静,不许动手。现在回想起来,应该把车停下,和几个孩子好好谈谈再继续上路。

放学的时候是另外的家长接回来的,说是早上动手的孩子在中文学校把丁丁打了,老师把他们拉开然后那个孩子把老师也打了。中间校长把打人孩子的妈妈叫去接回家了。我想了想,觉着老师没中间打电话给我,那个孩子的妈妈也没打电话给我,应该是小冲突,不严重。我不在现场,现在事情过去了也没必要再提了。

丁丁和那个打他的小朋友之前是特别好的朋友,两个都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经常一起在村儿里骑车,去社区中心游泳,只是丁丁更内向一点儿。那时候学琴也要在一起,丁丁后来要打冰球儿还是因为看见人家挂着奖牌的照片自己才也要去的。他们俩身高差不多,但那个男孩运动上要协调的多,上面有两个十几岁的哥哥,估计经常闹着玩儿,所以和其他小朋友玩儿的时候儿动作比较大。

转过天来是周末,是我们邻居们约好去湖边宿营的日子。小朋友们都很高兴,跑来跑去。我扎了帐篷一抬头,看见头天打人的孩子举着个球冲着丁丁的脑袋,当时把我吓坏了,大声喊了他,他随即把球放下了。再后来有一段时间孩子们在一起玩儿的就少了,丁丁也忽然像是记事儿了,不闹着非要和那个小朋友一起玩儿了。那段时间之后两个孩子也没再出现过肢体上的冲突。二年级以后他们在聚会上见到玩儿的还是很好很开心。

二年级开始丁丁就开打冰球了,整个赛季下来他的体能也上来了,技术上的进步对他的自信心建设和与小朋友们的交往能力都有极大的促进。细节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好奇的妈妈们可以去看我前面写的关于他打冰球的两个小故事。

一天从钢琴课上回来,我们俩在车上聊天儿,不知怎么说起白天一个小朋友把他推倒了的事情。他说自己正和一个小朋友说话,另外一个小朋友上来就推他,还踢他。我说不会没有理由吧,他说可能是那个小朋友不愿意他和自己的好朋友说话。我问他告诉老师没有,他说没有,现在这种小事不能老是告诉老师,没有必要。我问他那怎么办,他说没办法,no touching(不许触碰),那个小朋友不遵守规定,是他的错。我说你大了,既然决定小事不告诉老师,就要学着保护自己。妈妈听到你受了小朋友欺负会很难过的。当然你绝对不能欺负人,因为你自己也不喜欢被人欺负,但别人动手你要说“不”,一定要把冲上来打人的小朋友推开。他问要是之后他还过来打我呢?我说如果你告诉他自己不喜欢这样还是推不开,那你就揍他。这个事情说完我也没觉着会有用,思量着他也没法领悟这其中的分寸。如果再发生这样的事情,他能把其他孩子推开就不错了,估计最后还是自己哭一场了事。

上个月我们在童子军每周例行的游戏时间有个小朋友来告状,说丁丁打他了。那个孩子又高又壮,经常没轻没重把其他孩子推倒。我一边儿觉着意外一边儿告诉他我这就会和丁丁“好好谈谈”。这时候儿另一个志愿者冲我眨眼睛,悄悄过来说让我别管,说是那个孩子先动手的。跟我一起作志愿者的这位是个小学的校长。于是我暂时没有找孩子“谈谈”。回家路上我问他是不是打人了,他说没有啊,我们玩儿呢,他把我推倒,我爬起来踢他屁股了。我没责备他,就告诉他玩儿的时候要有分寸,不能让对方觉着已经不是游戏了,这样大家都不会得到乐趣。

啰里啰唆讲了这么多,把孩子从小到大如何处理和小朋友之间的肢体冲突的过程彻头彻尾唠叨了一遍,大家看着有点儿絮叨有点儿乱吧?下面给妈妈总结一下哈。

先说说丁丁。

年幼孩子的心智水平发展差别很大。具体到他,四岁以前基本上不能良好地表达,敏感又内向,遇到事情应该是挺害怕的,除了哭没有什么办法,父母和他的交流要非常耐心,听一半儿,猜一半儿,再和他印证自己的猜测。五岁左右他已经能够比较完整地描述和表达了,但还是没有独自面对冲突的能力。整个幼儿园阶段父母都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孩子多交流,也要积极干预孩子碰到的问题,并且尽力提供解决方案。认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能够“自己解决”是不现实也不负责任的态度。

孩子六岁以后我们明显能够观察到他在认知和体能上有大的飞跃。虽然遇到问题的时候还不是全部能够独自处理,但基本的是非观已经有了,也有了相对长期的记忆和决断能力。这个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运动中技能上的进步对孩子自信心的提高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而积极的团队氛围又能帮助小朋友学习合作,是建立人际交往能力的良好开始。

再说说社会环境。

前面反复提及了加拿大对孩子的要求是彼此之间要禁止碰触。这一点我对学校的做法非常赞同。孩子在幼年的时候体能水平发展差距都很大,即使同年龄的小孩也表现各异,同一个孩子往往也在几个月内就会有非常大的进步和变化。这个时候的孩子还没有是非观,他们的行为多是从别人如何对待自己,或是观察周围的成人、小朋友们如何相处模仿来的。严禁肢体冲撞会极大程度上减少对小朋友的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伤害,保护他们的自信心。

随着小朋友们的成长,他们已经逐渐在运动和社交中获得了足够的智力和体能,要更多地学习保护自己了。有的孩子在幼年已经形成动手的习惯,成年人也不能随时监管。再有,孩子们中间形成的peer pressure(来自朋友圈儿的压力)也不允许孩子动不动就告状,况且长期看告状也不是好习惯。这个时候家长要注意增加孩子的大运动能力,也要学会逐渐放手,培养孩子自己的决断能力。他的肢体协调性、自信心上来了,又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性格也会逐渐坚强开朗,受欺负的事情也自然就少了。

从《第一次冰球巡回赛》开始,我写了三个丁丁的小故事详细描述了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遇到排挤和肢体冲突的体验以及在这些过程中我是如何处理的,到此也终于告一段落了。花了这么多笔墨,实在是因为自己在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中感触颇深,并且切实体会到作为成年人可以起到的积极作用。希望爸爸妈妈们更加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需求,为小朋友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氛围。

欢迎大家留言互动。也欢迎新的读者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丁丁成长过程中我们如何相处的小故事。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