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两个例子:
我和我妹妹作为村里人,都靠自己的本领下了西洋和南洋。而我们的弟弟,还是在村里。
作为文革中生人,他先天不足、后天不良,所以全家对他照顾很多。他长得帅,按我媳妇儿他嫂子的话说,简直是帅呆了。我说哪那是帅呆了,是真呆。
别人考大学考一年,顶多复课一年。而这个弟弟的口号是“给我3000元买参考书,复习三年肯定能够考上大学”。
我实在是忍不住了,说“爸一个月工资是34.5元(老爸是1961年的中等师范学校毕业生),难道你要我们全家不吃不喝把脖儿扎起来,7年不吃不喝,就为供你复课考大学?”。
八十年代末,房子盖起来了,是我姥姥给了几百块大洋换了5000元人民币买的砖瓦木料。
九十年代初,弟弟结了婚,当然用的是爸爸节衣缩食省下来的钱。
九十年代到现在,我和妹妹给他几十万总算有了吧。差不多就是以雪填井。
他女儿上高中上大学,都需要我觍着老脸求人照应。
他女儿上大学的学杂费是我全额提供的。
作为我唯一的亲侄女、作为我妈妈唯一的在国内的第三代,他女儿的嫁妆是我和妈妈、妹妹出的,近八十岁的老妈还拿出来2万元给心爱的孙女呢。去年我和妹妹还专门回去参加婚礼。侄女怀孕期间我和妈妈妹妹出了不少钱给侄女补充营养,生产后又以加强营养的名义给了不少。
就这样一个好弟弟,在清明节回家时,知道他又把春节给他的5000元(妈妈不让多给,知道他会糟了它)全数投入到农业生产上了。
端午节回家,问起花5000元种温室韭菜的情况,我弟弟不讲话了。妈妈私下告诉我,就不要问他韭菜的事情了,他连地面都没有平整整齐,韭菜苗出的就和秃疮(鬼剃头)似的,结果他一赌气又全部翻掉了,管我要了300块钱买了玉米种种上玉米了。
中午吃饭,有皮皮虾、生蚝(牡蛎)、海蟹(半斤多一只)、还有竹蛏(管蛏),再加一条大海鲈鱼、猪肉炖粉条。老弟吃着真是高兴。
借此机会,我问他,“在咱们庄,你佩服谁?”。我弟弟把眼一翻,“x庄,我哪也不佩服”。
要知道,我们村的那些农民,一年种温室蔬菜,净收入应该在每年10万左右,这些农民的儿女,都供儿女上大学了,起码给没有考上大学的儿女在县城里面买了楼房住。
当然了,我弟弟现在还是那样的帅,头发还是那样浓密,那样的天然黑。我当然比不了的。
另一个例子:
我的一个合作伙伴投资几个亿在国内做海水淡化及资源综合利用。这个项目是世界上第一个讲究海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有着一个强大的顾问团队。
就在前几天,一个民间专利申请者毛遂自荐:“我的一个发明专利在申请中,可以把从海水里生产一吨淡水的成本降低到2元人民币”。我问他研究海水淡化几年了,他没有回答。我问他作为内陆四川省的居民做过海水淡化实验吗,他回答没有。我问“您参观过海水淡化厂吗”,他保持沉默。
我说“我们这些人平均研究了30年海水淡化了,掌握这个领域的最新信息,我们认为海水淡化的成本一定是超过4元/吨,你怎么就可以降到2元/吨?”,他说就是能,我说你做过基本技术经济计算吗,他说做过。
我问“用您的技术生产一吨淡水需要多少吨蒸汽?”,他说需要0.05吨。我说蒸汽按100元一吨计算的话,您生产一吨淡水也需要5元钱的蒸汽成本,还要考虑设备折旧和电消耗。
他说我用废热,不花钱。我说一天生产10万吨淡水,就需要5000吨蒸汽,上那里找5000吨蒸汽/天。
他说能。
我说在中国捡破烂都是一个大行业,哪有一天白送你5000吨蒸汽的。
一个同门师兄弟,号称是中国海水淡化界前五名的叫兽,赶紧用眼神制止我再问下去了。
我问他:您知道饱和食盐水的上面的空气的相对湿度是多少吗?他沉默。我又问你知道饱和食盐水的常压沸点是多少吗?我又问他“你知道海水浓缩到多少倍时有硫酸钙沉淀吗,你知道如何从海水淡化设备中除垢吗?”他仍然保持沉默。
我心里说“您啊,作为他山之玉,就别来攻石了”。
送走了这位砖家,我们师兄弟说,你忘了咱们导师每年都收到好几封“业余海水淡化专家”的信件?
是啊!有一个广西的退休厅长,临终前众儿女还专门来拜访我的导师,就是期望我导师给他们爹的idea于肯定,好让他们爹死而瞑目。忘记我导师如何对付过去的了。
自1979年,中国充斥着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所以也有大量的民间科学家涌现出来。
民间科学家的特点之一是把他的想法形成专利(申请专利),然后说需要巨量投资来做研发和演示。
他们受着阿基米德的鼓励,“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支起地球”。问题就在于这个杠杆向那里寻,支点向那里选,这个地球支起来又有什么用?
民间发明家的特征:在自己的本职工作或本专业上非常失败,在几个旁不相干的领域多有专利申请(我可没有说多有建树),或者说叫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自己的生活安排的一团糟(一般是贫泊潦倒),一般被离婚,一般年龄比较大,一般一生觉得怀才不遇,一般都说有人如果给我10个亿,我能让你挣100个亿。
实际上这是一种性格偏激,你说我不行,我就要飞行不可,不惜代价的要显出来我行。有的人,一生就是这样一事无成的过去了。
这样的人,按我老家话说就是魔怔了。作为家人、作为朋友,还真的是很难办。
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创新型人才可以识别同类。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一个人才,他的导师是一个化学领域的开山鼻祖,特欣赏他,把自己做不出的一个难题让他去做。但他没有论文,找不到工作,老婆离婚。社会对这样的人需求太少,发简历没人理。好在他在焦头烂耳的时候,一个有一面之交的大老找上门来高薪诚聘了。
美国因为经济发达,这类科研更多。看看xprize的太空飞行和汽车比赛就知道了,绝大部分是不靠谱的。
常规的项目评估是不行的。
我想这个问题很久了,结论是建议成立专门的发明实验室,从评估项目改为评估人。每年$25 million的经费,作为现有体制的一个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