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我爱丁二酸钠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们这里正幸福

(2025-07-05 12:54:59) 下一个

小时候在老家,最幸福的夏天是坐在堂屋里的小板凳上吹着过堂风,吃着水涝饭(高粱米做的粥,用冷井水捞过两次)、就着酱拌西红柿黄瓜;或者是改善生活,吃水涝面,卤里面用个鸡蛋就是天堂般日子了。

可是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盖房子同时有前后门的估计就我们老家那里的几个县。这个现象,我专门留心观察过,近二十年下来,我去过中国60%以上的县区市。所以,住平房的能够享受过堂风的并不多,住楼房的有前后或左右窗的除外。

美东纽新地区现在每天青天白日,偶尔蓝天上飘着白云。未来七天白天最高温度28~33摄氏度(82~91华氏度),晚上最低温度14~21摄氏度(57~70华氏度)。

晚上20:00~早晨6:00期间,上下楼各有一扇窗打开,靠空气密度差形成对流,让更冷的空气钻进来,较热的空气飘出去。

如此一来,白天只要是把所有的窗帘拉上,楼上房间始终处于20~26摄氏度(68~79华氏度),楼下温度始终处于20~25摄氏度(68~77华氏度),在家里短打扮就不需要开空调,反而晚上睡觉需要盖被子。

如此一来,房间相对湿度始终在50~65%,感觉很舒服。

地下室的温度几乎不随日夜交替而变化,目前的最高值是19摄氏度(66华氏度),这是从初夏一直缓慢升到现在的结果,年最高温度也不会超过21度(70华氏度)。

美东纽新地区的海拔是0~100米,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日温差如此大?当然了,在NYC没有这么舒服。

在中国大陆,这么舒服的地方起码海拔要在1400米以上,其纬度并不重要。

我要经常性的告诫那些晚上开窗、白天开窗的人们:你们做反了。

传统习惯思维,没辙的。

其实,纽新地区的日温差大、风速小是其特征,这种情况下若想节能,不妨用一个卡窗式通风扇。晚上采取让冷空气扇进来的模式,当然房屋内还要有一个房间开着窗户,这样才能空气有进有出。

我们家那个卡窗式排风扇,还是1997年买的,随我搬了三回家,偶尔还在用。

如此操作,我们家,如果白天室外温度不超过33度,晚上室外温度不超过23度,就不需要空调,偶尔晚上需要排风扇。

当然了,如果白天最高温度在33度以上,我们家就干脆整天关上门窗,用空调系统,嫌开窗关窗费事。

阴霾天、花粉季,万幸都不是在夏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我爱丁二酸钠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海风随意吹' 的评论 : 夕照阳的考虑更多一些吧。
东南西北风,没准的。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所以上海人买房子都喜欢买南北面都由窗的,为的是夏天的穿堂风吧。
old-beijing 回复 悄悄话 美国的房子纵向深度比中国深, 几乎没有两个窗户在同一方向上。 所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过堂风。
我爱丁二酸钠 回复 悄悄话 我们家房院是串字型的,即前后是两层正房,都有后门,那过堂风是可以先后穿两堂屋而过。
穿过街道,斜对门的就是我姥姥家,她们家房子多,是两个串字的叠加,最前面的叫门房、第二层叫围房、然后是正房、后房。
小时候我总想象用一只箭从南射到北,穿堂而过。
那时候一大家子过日子的情景:爷爷奶奶住在北房的东卧室、三叔两口子住西卧室,我们一家住南房。夏天中午或晚上开饭时间,差不多是同时。都享受着过堂风捞水饭。只听我爸爸喊一句“妈,有蒜吗?”。如果奶奶回一句有,爸爸就会遣我或弟弟“去,去你奶奶哪儿给爸拿瓣儿蒜来”。紧接着准是我妈说一句“你就不会自个儿去拿,非得喜欢使唤别人?”。我爸的标准回复是“养儿子就是为了使唤的”。
我爱丁二酸钠 回复 悄悄话 刚数了一下,一共有26扇窗户,还不算阁楼和地下室的。四个方向都有窗户,但是就没有真正享受过过去意义上的过堂风。
我爱丁二酸钠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您这住的是洋房吧,至少两面有窗户。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起,我老家盖房子时卧室也有留后窗户的。
这样一来,除了中间的堂屋有过堂风,两侧的两个或四个卧室也就都有过堂风了。
过堂风、过堂风,名字应该就是因为过去只有堂屋有。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小时候在上海住的房子也有穿堂风,很舒服。:)
越live越精彩 回复 悄悄话 我婆婆家在农村,家里的房子就是像你说的那样有前后门,的确夏天堂屋里前后门一开,很凉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