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梦千年话湾区
之三 太液池
建炎衣冠南渡,中原文化走到了东南沿海,河湖港汊离不开船,四海通商离不开航海,南宋行在临安一百五十年。元朝近百年,南粮北调,仰仗海漕;与中东波斯湾伊尔汗国交往贸易,促进了远洋航运。宋元时期的中国海运与造船业,达到了巅峰。朱元璋欲统一中国,必须建立强大的海(水)军,打赢海战,齐江南而后才可以平天下。
元朝至正年间的后期,明玉珍称帝,控制了四川;方国珍起义于庆元(宁波),控制了浙东地区;张士诚起兵江北,在镇江渡江后控制了富庶的苏杭地区;陈友定盘踞福州,效忠元朝;实力最强的,当数在武昌称汉王的陈友谅。朱元璋的根据地在应天(南京),西陈东张处夹缝之中。朱元璋分析张士诚专意保守,不足为虑;而陈友谅正在扩张,轻骄喜功。先攻张士诚,陈友谅必全力来救,将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境地。 因此,决定集中主力先打陈友谅,而对张士诚则采取守势,阻止张军向西发展,并拉拢方国珍,借以牵制张士诚,减少东顾之忧。正当朱元璋准备攻打陈友谅之际,陈友谅也在积极筹划消灭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
龙湾之战
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初一,陈友谅率水军10万越过朱军占据的池州(贵池),攻占太平,夺取采石,并派人和张士诚联系,企图上下夹击,一举吞灭朱元璋。朱元璋决定利用应天城池坚固、地形复杂的有利条件,防止张士诚乘机袭击、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又针对陈友谅求战心切、骄傲轻敌的心理,采取诱敌深入、设伏聚歼的方针,诱使陈军巨舰由大江深入较狭窄的新河,舍舟登岸,以扬己之长,迫使陈军舍长用短。
为了诱使陈军速来,朱元璋让康茂才写信诈降,约定在江东桥(南京江东门附近)会合做内应,以呼“老康”为暗号。 轻敌的陈友谅信以为真,不待张士诚答复,便于五月初十率军自采石进抵大胜港。待到江东桥连呼“老康”不应,方知受骗,仓促派万人登陆立栅。朱元璋看到陈军进入伏击圈,乘其登岸立足未稳之际,发出信号,伏兵四起,水陆夹击,陈军大乱,争相登舟而逃。时值退潮,陈军巨舰搁浅,士卒被杀和落水而死者甚多,另有2万余人被俘。陈友谅遗弃巨舰100余艘,乘小舟逃回江州(九江)。朱元璋挥军乘胜追击,夺回安庆、太平,又继续取得信州、袁州(宜春)等地。 陈友谅自应天之战失败后,内部矛盾激化,朱元璋乘其内顾不暇,不断向西推进,仅仅一年间,就攻占了蕲州、黄州、兴国、黄梅、广济、乐平、抚州等地,收编龙兴(南昌)守军,连下瑞州、吉安和临江(清江县),实力大大增强,控制区迅速扩展。
鄱阳湖大战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四月,陈友谅再出兵围攻江西洪都(南昌),水陆两军号称60万人,展开两栖作战。水船使用高大但是迟缓的楼船,却围攻不下。七月,朱元璋亲率20万人驰援,出身水师的陈友谅撤围,在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以其最擅长的水军决战朱元璋。
至正二十三年(1363)七月二十日,两军在鄱阳湖湖面遭遇。陈军巨舰联结布阵数十里,“望之如山”,气势夺人。 朱元璋针对其巨舰首尾连接,不利进退,将己方舰船分为20队,每队都配备大小火炮、火铳、火箭、火蒺藜、大小火枪、神机箭和弓弩,下令各队接近敌舰时,先发火器,次用弓弩,靠近敌舰时再用短兵器进行格斗。
二十一日激战,大将徐达身先士卒,率舰队勇猛冲击,击败陈军前锋,毙敌1500人,缴获巨舰一艘。 俞通海乘风发炮,焚毁陈军20余艘舰船,陈军被杀和淹死者甚众。但朱军伤亡也不少,尤其是朱元璋座舰搁浅被围,险遭不测,战斗呈胶着状态。
二十二日,朱元璋亲自率领水师出战。但陈舰巨大,朱军舰小不能仰攻,接连受挫。这时朱元璋及时采纳了郭兴建议,决定改用火攻破敌。黄昏时分湖面上吹起东北风,朱元璋选择勇士驾驶7艘渔船,船上装满火药柴薪,迫近敌舰,顺风放火,风急火烈,迅速蔓延。一时烈焰飞腾,湖水尽赤,转瞬之间烧毁陈军数百艘巨舰,陈军死伤过半,陈友谅的两个兄弟及大将陈普略均被烧死。朱元璋挥军乘势发起猛攻,又毙敌2000余人。
二十三日,双方又有交锋,陈友谅瞅准朱元璋旗舰展开猛攻。朱元璋刚刚移往他舰,原舰便被陈军击碎。
二十四日,俞通海等人率领6舰突入陈军舰队,勇敢驰骋,势如游龙入无人之境。朱军士气大振,发起猛烈攻击。最后,陈军不支败退,遗弃的旗鼓器仗,浮蔽湖面。陈友谅收拢残部,转为防御,不敢再战。当天晚上,朱元璋乘胜进扼左蠡(今江西都昌西北),控制江水上游,陈友谅亦退保诸矶(今江西星子南)。两军相持3天,陈军屡战屡败,形势不利。陈友谅两员大将见大势已去,于是投降了朱元璋,陈军内部军心动摇,力量更加削弱。陈友谅又气又恼,下令把抓到的俘虏全部杀掉以泄愤。 而朱元璋却反其道而行之,将俘虏全部送还,并悼死医伤,瓦解陈军士气,从而大得人心。陈军分崩离析,士气低落。朱元璋判断陈军可能突围退入长江,乃移军湖口,在长江南北两岸设置木栅,置大舟火筏于江中,又派兵夺取蕲州、兴国,控制长江上游,堵敌归路,待机歼敌。
经过1个多月的对峙,陈友谅被困湖中,军粮殆尽,计穷力竭。于是孤注一掷,冒死突围。
八月二十六日,由南湖嘴突围,企图进入长江退回武昌。行至江西湖口时,朱军以舟师、火筏四面猛攻,陈军无法前进,复走泾江,又遭傅友德伏兵阻击,左冲右突,打不开生路,陈友谅中箭而死,军队溃败,5万余人投降。
1363年鄱阳湖水战,从七月二十日到八月二十六日,前后历时37天,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舰只之多、战斗之激烈,在中国乃至世界海(水)军战史上,是空前绝后的。龙湾战役和鄱阳湖战役是立国之战,朱元璋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初称吴王,六月灭了张士诚,年底派出徐达北伐军,问鼎元大都。第二年(1368)面南称孤,纪元洪武。海盗出身的方明珍一度避走海岛,后摄于明军强大的海军实力,不得不投降,终老于南京。效命元朝的福州陈友定,在明军强大的海陆两栖攻势下,土崩瓦解。朱元璋以水陆两军,奠定国之根本。
太液池里的天子鲁班
朱元璋以海(水)军立国,平定了江南,随即命徐达北伐,统一全中国。徐达大军北渡长江之后,先淮南而山东,后进入河南。河南,原来中原政权的京畿之地,官道上野草蔽日,野兽窜突,一片荒芜。而住在北京(大都)的元朝皇帝,不仅有着曲折的身世与登基故事,本人还正忙着在造船。
天子鲁班,元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Toghon Temür,蒙古语意为“铁锅”,1320—1370),元朝第十一位皇帝,蒙古帝国第十五位大汗。也是元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元明宗长子,生母是回族迈来迪,延祐七年(1320年)四月十七日生于察合台汗国境内。南宋皇帝度宗赵禥于咸淳十年(1374)年去世,遗三幼子先后称帝。度宗嫡子赵显继位称恭帝,随后不久即奉太皇太后谢道清旨意投降伯颜,献国玺,忽必烈先封其为瀛国公,住北京。度宗长子赵昰于福州受丞相陈宜中等众臣拥立为皇,史称端帝,病死于流亡途中。度宗幼子赵昺,崖山之战由陆秀夫背负蹈海殉国,宋室血脉至此再无人继嗣宗祧。不料,居北京的恭帝赵显,少不更事,竟奉忽必烈之命出面劝降文天祥。及至赵显成年,“两袖宽大惹西风,抖落一地旧山河”,他要求出家,彻底忘记前身之事,获安排在青海做喇嘛,从此汉文史料的记载告罄。却说那年赵王去看望他,俨然已是老汉一个,在喇嘛寺庙潜心佛学,藏文著述等身。赵王临别,留下回族姑娘迈来迪照顾他生活。迈来迪怀孕不久,被一位蒙古王爷看中收走。此蒙古王爷,既是后来的元明宗。妥懽帖睦尔生于蒙古王爷府,实为宋恭帝骨血。(3)
天历二年(1329年)元明宗继位后回到元朝,立妥懽帖睦尔为皇太子。不久后元文宗毒死了元明宗,废皇太子妥懽帖睦尔,将他流放到高丽大青岛(济州)与广西静江(桂林)。元文宗、元宁宗相继驾崩后,妥懽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初八即位于上都,史称元惠帝,后被明太祖封为元顺帝。元至元六年(1340年),妥懽帖睦尔扳倒权臣伯颜而亲政。亲政初期,他勤于政事,任用脱脱等人,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以挽救元朝的统治危机,史称“至正新政”,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积弊已久的社会问题,在至正十一年(1351年)爆发了元末农民起义。政治上失意,造就了这位中国造船工业史上独一无二的工程师。
元顺帝在建筑工艺、机械工程等方面是天才,顺帝自画屋样,亲自削木建造宫殿,让工匠按他的图纸来搭建。元顺帝亲自绘制样本,亲自施工建造的龙船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
元顺帝龙船 |
郑和宝船 (2) |
总长 |
33.96 米 (一百二十尺) |
125.652 米(44丈)(1) |
两柱间长 (估计) |
|
102.00 米 |
总宽 |
5.66 米 (广二十尺) |
54.94 米(18丈) |
型宽 (估计) |
5.66 米 |
48.056 米 |
型深 (估计) |
2.264 (宽深比2.50) |
16.00 米 (宽深比3.00) |
吃水 (估计) |
1.50 米 |
8.0 米 |
排水量(估计方形系数) |
350 吨 (0.88) |
16,488.15 吨 (0.41) |
动力装置 |
竹篙24根 |
9桅12帆,纵帆布局 |
输出功率 |
24 人力水手,身衣紫衫金荔枝带、四带头巾,于船旁执篙 |
硬帆,旋转橹
|
船外栖装 |
龙身殿宇五彩金妆,前有两爪 |
|
上层建筑 |
瓦帘棚穿廊两暖阁,吾殿楼子 |
二层首楼三层艉楼 |
适用航区 |
太液池 |
无限航区 |
适用规范 |
《御批木制湖船建造规范》 |
福建长乐福船建造标准 |
龙船建好后,顺帝坐着船自后宫至前宫山下海子内往来游戏,船行驶时,其龙首眼口爪尾皆动。 元顺帝在机械工程与造船方面有杰出成就,享有“鲁班天子”的美誉。
明军攻入大都时,曾缴获元顺帝自制的宫漏,作为战利品献给明太祖,朱元璋却说:“废万几之务,而用心于此,所谓作无益、害有益也。使移此心以治天下,岂至亡灭?”命左右将其捣毁。至正三十年(1370)四月廿八日,妥懽帖睦尔驾崩于应昌,享年五十一岁。庙号惠宗 ,蒙古汗号为“乌哈噶图汗”。明朝为其上尊号为“顺帝”,民间又称其为至正帝、庚申帝、庚申君。
明代后期对琉球王的册封舟比元顺帝龙舟略大 1389年编制《大明混一图》,台湾的偏差惊人
洪武年间,明太祖从恢复农桑的根本出发,对全国人口分布做了大的调整,中原的农业生产得到很好的恢复,再不像元朝时仰仗依赖海漕。一度航海业沉寂,直到永乐与宣德年间,郑和七下西洋,创造世界航海史的巅峰。客观地说,这离不开宋,元的航海与造船业基础。
郑和船队出海,云帆蔽日,浩浩荡荡,实质上却是孤帆远影,对民间海商的船队厉行“片板不许下海”。在停止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同时,海洋也被封闭起来了。从明朝开国到第七次航行结束,明朝的海洋政策存在着一个十分突出的奇怪现象,明成祖继位后,一方面大张旗鼓屡下西洋,另一方面却是下令不许沿海军民“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一方面是国家花费巨资打造庞大的舰队,三十年间七下西洋,另一方面则是严厉的禁海措施,一再下令“海道可以通外邦”,“严禁绝之”。《论南洋事宜书》评论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窍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
太液池里,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争权夺利、以郑和为代表的宦官集团失败等因素也被认为可能与下西洋的终止有关。其结果却是明朝海洋政策的彻底失败,集中主要在对民众海上活动的禁锢(海禁)。皇权的无限和绝对垄断海洋权益,导致中国失去海洋数百年,造成了在世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的缺位。世界最强最大的郑和舰队大航海,比之欧洲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早了整整将近一百年,可最后郑和舰队辉煌的航海成果,却以一种滑稽的形式被彻底毁灭了,中国和人类社会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擦身而过。
郑和以后无郑和,虽然明朝后期有册封琉球王的“册封舟”出海,主尺度与元顺帝的龙舟像仿,明朝整体海洋政策是闭关自守。却不料,在灭亡之际的福建东南沿海,响起隆隆海战炮声,泛起道道滔天白浪。
郑成功是抗清名将,先蒙南明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又蒙南明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以明州(厦门)为基地的抗清根据地,一再受到南下清军的挤压,郑成功受客家人何斌启发,决定攻打荷兰人盘踞的台湾,建立巩固的抗清根据地。
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人从其殖民地印度尼西亚扩张,占据了中国的宝岛台湾。
1661年(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后,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他们集中军队在东平地区台湾城和赤嵌(今台南)的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荷兰人投降。
向郑成功投降的荷兰军队
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中国台湾的经营,开启了明郑政权对台湾的统治,直到清康熙年间由郑成功原来的部将施琅,带舰队攻陷台湾,实现国家的统一。
纵览明朝前前后后近三百年,以海战立国,以郑和航海著称于世,以郑成功海战收复台湾,随后落下了中国灿烂造船与航海史的帷幕,进入了放弃海权而陆权无保的清朝。
注释:
(1)2004年,南京龙江造船厂出土了一把古代工匠木尺——“魏家琴记”。这根木尺,证明了明代造船实用一尺等于现在的31. 3厘米。笔者作为“相对小船派”,认为郑和宝船是“福船”,并不是在南京建造,而是在福建长乐建造,使用福建南宋端平年间的雕花木尺,一尺=0.283米。
(2)南京市博物馆抢救性考古发掘了郑和下西洋船队的副使太监洪保墓,里面发现了非常完整的墓志铭文。铭文中提到:“永乐纪元,授内承运库副使,蒙赐前名。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洪保作为郑和船队的二把手,应该乘坐的就是郑和62艘宝船之一,五千料大号福船。如果以一料木材160-450公斤排水量估算,宝船排水量仅仅800-2,250吨,显然就推翻了关于主尺度的历史文献,不足轻信,笔者宁愿采用母校老师们的研究成果。
摘自《大型郑和宝船复原研究》作者董元胜 龚昌奇
料,造船用木料的单位,一尺见方长七米的木料称一料。笔者计算,1料木材可开10块厚28.3毫米宽283毫米长7米板材,以船体各处板厚均以一寸(283毫米)估算5000料用途:
总长125.652米,5米间距设横向水密隔舱壁,27道加首艉,共29道横舱壁板,耗料5278块,即530料。
总宽54.94米,5米间距设纵向水密隔舱壁,10道加两旁板,共12道纵壁板,耗料5292块,即530料。
吃水8米,预留1米干舷,型深16.0米。双层底高度1.00米,以上2.00米隔舱,主甲板及以下六层甲板,耗料21516块,即2152料。
总计船体耗板3212料,其余约1788料,以各种型材,用在结构加强,内外栖装和上层建筑,部分船外板双层。
(3)此种传言,最早从元宫廷内传出,作为元文宗废皇太子妥懽帖睦尔的一个理由。明太祖审核太庙肖像,发觉元顺帝像汉族而不像蒙古族,正巧宋恭帝的画像也恭呈御览,比对之下似乎更像父子,遂后更有了天意安排宋恭帝之后妥懽帖睦尔断送了元室江山的传言。另据网络消息,近年的一次宋赵后人和蒙古黄金家族博尔只斤.妥懽帖睦尔嫡系后人血脉的遗传因子比对,彻底否定了此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