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68)
2017 (136)
2018 (148)
2019 (185)
2020 (305)
2021 (215)
2022 (127)
2023 (142)
2024 (142)
2025 (6)
有一年父亲节,我五岁的儿子和同学在吃早餐时唱了一首有关父亲的歌,哼唱着“我的爸爸又高又壮”和“拿起锤子就是修理匠”,最重要的是还有一句“真的很酷”。
好吧,这些品质中的大部分本身没有问题。但当这些歌词被当作男性身份的典型特点传承时,我们不仅限制了孩子对作为一个父亲意味着什么的理解,也限制了他们对作为一个男人和一个男孩意味着什么的理解。
出现在孩子画册里的父亲不是在逗笑,就是在带着儿子冒险,或是展示体力或坚韧的独立。在孩子的画册中,父亲不加掩饰地表现——没有象征性的举动——对儿子的爱是少有的例外(出现这种例外的是《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和《Oh, Oh, Baby Boy!”》)。就在女性的研究课题长期研究这种有性别区分的语言对女性和女孩的不利影响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老套的言论对男孩同样有害。
《儿科学》(Pediatrics)在2014年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母亲和女婴的语言互动频率高于和男婴的互动。在另一项研究中,一批英国研究人员发现,西班牙的母亲在与四岁大的女儿说话时使用带情绪的词汇和话题的可能性,比她们和四岁大的儿子说话时高。有趣的是,这项研究还表明,在说到过去的经历时,女儿和父亲谈论自己情感的可能性比儿子高。
此外,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2017年领导的一项研究发现的结果包括,父亲给女儿唱歌,朝她们微笑的时候更多,使用的语言比对儿子的更具“分析特点”,表现出的悲伤也多得多。他们对儿子的用词更注重成就,比如“获胜”和“骄傲”。研究人员认为,父亲的语言中表现出的这些差异,也许是“女孩在学习成绩上胜过男孩这个一致结论”的原因之一。
在去过意外伤害急诊室多次后,另一项研究发现,父母对儿子和对女儿的说话方式不同。他们让女儿在下次做同一件事情时要更加小心的可能性,是对儿子这么说的四倍。这项研究还提到了早前的一项研究。那项研究发现,父母在教两到四岁的儿子怎么从游乐场的杆子上爬下来时会使用“命令”,对女儿则会给出大量“解释”。
甚至男孩的读写能力,似乎也受我们希望他们具备的沉默寡言的说话方式的影响。在《美国的男子气概》(Manhood in America)一书中,研究男子气概的研究人员兼作家迈克尔·基梅尔(Michael Kimmel)坚称,“男孩认为传统的人文科学课程女性化”。这一点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得最为真实。正如我在执教20多年里亲眼看到的那样,当其他人对文学或创造性写作任务表现出公开的兴趣时,男孩和年轻男性会相互监督。通常,非虚构阅读和写作还过得去,因为它几乎不会对男孩构成威胁。但文学虚构,尤其是诗歌令人害怕。为什么?因为它们是表露情感,暴露所谓女性的“软弱”的语言。正是我们的脚本教育他们最好是避免,最不济也要克制这种语言。
女人们经常说,她们希望男人能够更加坦诚透明地对她们表达感情。但是,研究人类脆弱与耻辱感的专家布莱内·布朗(Brené Brown)在她的书《勇敢挑战》(Daring Greatly)中指出,如果男人接受她们这个意见,许多女人反而会感到不安,甚至是退缩。
事实上,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发现,大学生年龄的女性受访者认为,沉默寡言、使用较短的单词和句子的男性更有吸引力。这一发现似乎和布朗博士的研究成果相不谋而合,表明男人越是不愿意冒险用语言表达感情,他们的魅力就越大。
这种带有压抑色彩的信息是违背男人天性的,事实证明:在感情方面,男孩天生比女孩更敏感。
爱德华·特朗尼克(Edward Tronick)30年来一直在研究母婴之间的互动。他和他在哈佛医学院新生儿部门的同事们发现,母亲与男婴之间下意识的互动要比和女婴之间的下意识互动更为专注和警觉,因为男婴需要更多的帮助才能控制情绪。他们的一些研究发现,男孩的情绪反应最终“受到限制,同女孩相比,他们的反应被认为更应当改变”,特朗尼克博士在电子邮件中指出。母亲撤回身体接触,从而开始了这种限制或改变。
“所以,早在典型的母婴互动之时,早在语言发挥作用之前,“拿出男人样”的教育就已经开始了,”特朗尼克博士说。
人类生物学家朱迪·朱(Judy Chu)对四岁和五岁的男孩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研究,发现他们在理解他人情感,以及培育亲密、有意义的友谊时,是和女孩一样敏锐的。她在《当男孩成为男孩》(When Boys Become Boys)一书中认为,男孩们到了上一年级的时候(有时更早),就会把天生的同理心换成后天习得的沉默坚忍,并与朋友之间保持更大的情感距离。有趣的是,他们只会在公共场合采取这种新的行为模式,但在家里、在父母身边时却不会这样。
为什么我们限制男孩的情感表达词汇?
我们告诉自己,我们是在帮儿子们备战(从字面的意义上和比喻的意义上来说都是如此),在野蛮无情的世界与经济之中竞争。我们越早帮他们为这个反乌托邦式的未来做好准备,他们将来就会过得越好。但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苏珊·戴维(Susan David)坚持相反的观点:“研究表明,抑制情绪的人适应能力和情绪健康都比较差。”
我们该怎么改正?戴维博士说,我们可以从让男孩体验自己的情绪开始,让他们体验自己的所有情绪,父母不要从旁做出评价,或是提供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帮助他们学到重要的一课:“情绪是不分好坏的”,以及“情绪就是情绪而已。不要对这些情绪感到害怕。”
对男孩说:“我看出你很不高兴”,或问他们,“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或“你现在觉得怎么样?” 戴维博士说,这样就够了,用不着制定什么大计划。“你只需出现在他们身边。让他们说话。表示你想听他们所说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