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1. 珠穆朗玛:真实的人生故事比电影更精彩 (序)

(2015-12-23 20:42:32) 下一个

 

2015年九月发行的电影Everest ,是以1996 年发生在珠穆朗玛峰上的真实山难为基础,卡斯阵容强大,上映后口碑票房也不错。影片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珠峰的美与残酷都如此真实。 这场事故在一天内夺走8个人生命,是珠峰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难,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2014 年的雪崩事件。攀登珠峰的成就与荣耀背后,死亡一直如影随形。1996 年以前攀登珠峰的死亡率是1:4。而1996 年,即使有如此大的灾难,死亡率是1:7。记者Jon用数据说明1996 年是相对安全的一年。安全与否,过去二十年来,1996 年的山难一直是长盛不衰的话题。

这一事件的广泛传播或者要归功于对于珠峰攀登商业化有强烈兴趣的媒体。自从1992 年Rob Hall和朋友成立公司帮助客人攀登珠峰以来,他在四年间成功送39 位客人冲顶。而这些人很多是weekend climber,意即业余人士。 这打破了珠峰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征服的刻板印象。 1996年还在大本营的时候,几位资深的向导已经被记者密集采访。有几家媒体参与或者赞助了一些队员的攀登。灾难发生后,这些幸存者回到大本营,又被蜂拥而至的媒体包围。 点了最旺一把火的是杂志记者Jon Krakeuer。 作为幸存之一,他1997 年出书“ Into thin air”, 把这场发生在遥远8000 米死亡线的生死故事揭示在世人面前,连续52 周名列纽约畅销书榜。 随后被他在书中指责的俄国导游Anatoli Boukreev出书为自己辩护。几个幸存者也纷纷出书讲述自己的故事。

IMAX当时也有一支队伍在附近拍摄电影,参与了救援工作,1998 年大屏幕电影“Everest(珠穆朗玛)” 在美国公开发行,提及这一事件。 导演当时拒绝拍摄任何灾难场面,这也是一种操守吧,不想发灾难财。几年后他专门制作了纪录片“Storm over Everest 1996”。 纪录片非常多,大家都试图揭示自己的真相,幸存者纷纷出镜,国家地理频道2003年发行了纪录片The dark side of Everest,结合了几次惨剧,讨论在高海拔的困境面前,登山者的动机,道义,与挑战。对于这一事件有更全面的还原。 媒体的热议,和事件本身的强烈故事性,都是20 年来1996 年珠峰山难的话题从未被遗忘的原因。

20年以后,好莱坞拍了电影,好像又要拿出来炒一次冷饭。好在这部电影还算成功,场面比较真实。 不管多么真实,争论永远不休,Jon指责电影制作方没有跟他协商就取得版权。而电影团队方面简单回应说,Jon的故事也不是真相,电影不是根据任何一本书改编。言外之意,他们才握有真相。吵嚷了20年,其实所有人都承认,在高峰上面,缺氧的大脑已经不能正常运转,每个人言之凿凿的记忆,也都不见得真实。真相已经不可追。 。

看了众多的资料,我们也来分享一下远比电影更精彩的“真实”人生故事。 这篇文章是给对1996年故事感兴趣的人。简单总结一下,1996 年由于人为错误和自然风暴,导致从南部上山的两支队伍中有五人死亡。我们来看看这些经历者和幸存者的动机,道义,和经历的感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