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llelujah 是Leonard Cohen在1984年发表的歌曲。那时候他50岁,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经历了人生的高峰低谷,饱含着对生命的深情,Leonard Cohen写出这首经典。有人评价说“这是一首即使被过度传播,变得平凡,仍然抱有某种崇高气质的罕见歌曲”。2022 年,有一部纪录片,“ Hallelujah, Leornard Cohen, A Journey, A song“,讲诉了Leonard Cohen创造这首歌曲的过程。里面说”这首歌是美国音乐史上最扣人心弦,最多变,也最常被演绎的歌曲之一。“这是对这首歌极高的评价,也揭示了它为什么能穿越时空,每一个唱它或者听到它的人,都能从中唱出/听到自己心里的一声哈利路亚。
Leonard Cohen是加拿大的一位歌手,诗人,作家。 他15岁就出诗集了,三十多岁才转向音乐创作。他的母亲是犹太拉比的女儿,他从小就受到家庭浓厚的宗教气氛熏陶。在他摸索创造的许多年,他也饱受抑郁症的折磨。后来他转向佛教禅宗,跟一位日本和尚学习冥想,拯救了他的抑郁症。哥伦比亚大学教授Lisa Miller说,抑郁症是开启灵性的一道门。宗教学习,抑郁症,灵性转变,这些大概都是让他的作品融合宗教、爱情、欲望;充满灵魂的挣扎的原因吧。这样的挣扎深深打动了同行在灵魂路上的人们。
那句话“ 万物皆有裂缝,裂缝中有光” ,“There are cracks in everything, but there is light in the cracks”也是Cohen 的歌Anthem。
因为这首歌的名字”哈利路亚“,总会有人讨论这是不是写给上帝的歌。哈利路亚是圣经中用来表示欢呼的感叹词”赞美上帝“。 他也确实在这首歌里引用了圣经故事。每个人理解不同。与其是唱给上帝,我更认为,这是给平凡人的温柔颂歌。
哈利路亚这首歌,引用圣经故事和音乐术语,探讨了人类在爱情、信仰与生活中的挣扎与追求。每一节都充满了深刻的象征意义,表达了在破碎与困惑中仍然发出的“哈利路亚”——对生命的赞美与接受。是给在人生旅途游子的温柔呼唤和祝福。人生并不完美,爱情会带来伤害,信仰不总是坚定无疑,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愿意发出一声颤抖而真实的 Hallelujah。这首歌里有无奈的叹息,有质疑的激昂,有被欺骗背叛的破碎苍凉。当我们走过很多路,犯过很多错,宇宙依然温柔的说,哈利路亚,我们可以从头开始。那是游子经过漫长山路找到家的欣喜,是经历灵魂暗夜找到无条件的爱的释然。原来不管经历了什么,我们依然值得被爱。原来失望之后不是绝望,而是绝地重生的希望。
Leonard Cohen创造这首歌,经过了一个痛苦的阶段,多番修改。即使发表以后,他也不断更新歌词,仿佛把人生的体会不断融入歌中。我最喜欢他2010 年在伦敦的演唱的版本,是我听过最长最完整的。这首歌是一个76岁老人, 不再愤世嫉俗,平和地把人生所得娓娓道来。即使人生的激烈情绪,迷茫愤懑,他也唱得非常克制。我觉得这更贴近他的歌曲的本意:哈利路亚,哪怕我曾跌倒、愤怒、迷失,我依然值得被温柔呼唤。他唱出了那种又苦又甜的酸涩。
Susan Cane有本书《Bittersweet: How Sorrow and Longing Make Us Whole》,这本书深入探讨了 “苦乐参半”(bittersweet) 的情感状态,以及这种状态如何成为一种深层的人类经验与灵魂转化的入口。Bittersweet 是一种苦中带甜的感受,是面对失落、孤独、遗憾时,依然选择温柔面对的能力。它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深层的感知力,是灵魂觉醒的重要入口。Susan Cain 说:“Bittersweet is the hidden source of our compassion, our creativity, and even our longing for the divine.”“苦甜交织,是我们同理心、创造力,甚至对神圣渴望的隐秘源头。”
在书中,Susan Cain 提到了《Hallelujah》这首歌,她说:“Leonard Cohen’s ‘Hallelujah’ may be the ultimate bittersweet anthem.”“科恩的《哈利路亚》也许是终极的苦乐交织赞歌。”
YouTube上有很多这首歌的版本。过去四十多年,无数歌手翻唱过它。很神奇的是女歌手都唱得比较激昂,仿佛从这首歌里汲取了力量。男歌手的歌则更低沉温柔。
我最喜欢是Leonard Cohen 2010 年的那首,时长七分。很多歌手都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了几个小节,一般时长就三四分钟。
另外广为流传的是Jeff Buckley的版本。配上了电视剧“荆棘鸟“的剧情,forbidden love with priest, 应景。
我也喜欢Air Force Band这个版本, 军人的阳刚给这首歌赋予了不同的含义。那是勇敢,倔强,不放弃的歌声,他们仿佛在说不管怎样,我也对信仰忠贞坚定。
Bon Jovi的版本,他唱哈利路亚,最后两个字的拐弯和别人不一样,有点别扭。但是我最喜欢他用了Viola,viola低沉丰富的声音和这首歌是绝配。
哈利路亚的歌词如下,用CHatGPT翻译的。
开篇就引用了圣经中大卫王用琴弹奏取悦上帝的故事,象征着音乐与神性的联系,以及人类通过艺术与神沟通的可能。但是对方对音乐(或者灵性追求)冷漠。而曲调的变化象征着情感的低谷与高峰,人生的悲喜交加。大卫王在困惑中创作赞美诗,象征着在混乱中寻求信仰和意义。
第二节. Your faith was strong but you needed proof
你的信仰曾坚定,但你需要证据,你看见她在屋顶沐浴。你被她的美丽与月光征服。
她把你绑在厨房的椅子上。她打破你的王座,剪去了你的头发。她从你唇间引出了哈利路亚
你曾相信爱、信仰、人生有秩序,但你渴望真实的感受与体验,哪怕这会带来试探或危险。引用圣经典故:大卫王站在宫殿屋顶,看见美丽的拔示巴洗澡,欲望油然而生,最终引发了通奸与谋杀的悲剧。这句象征一个人在神圣信仰与肉体欲望之间的动摇与下坠。
另一个圣经故事——参孙与大利拉。参孙因爱被背叛,力量的象征(头发)被剪掉,丧失神赋予的力量。性、屈服、羞辱、迷失的画面感强烈,描述的是爱或欲望让你失去掌控,甚至放弃自尊。即使你在屈辱、欲望、失落中,她仍让你呼喊“哈利路亚”。有时候,我们是在跌落的那一刻,才真正喊出属于我们自己的“哈利路亚”。它不是圣洁的,却也是最真实的。
I’ll stand before the Lord of Song
这段表达了对宗教信仰的质疑和对神圣事物的反思。但是经过这些怀疑,我还是坚定送出祝福哈利路亚。我的话语中有我的真心,无论它多么粗粝。你可以听见苦涩,也可以听见信仰,但它们都是真实的,都是人性的一部分
曾经你愿意告诉我,你内心真正的感受。但现在你从不再让我知道了,不是吗?还记得我走进你身体的那一刻吗?那时神圣的鸽子也在其中飞翔。我们呼吸的每一口气,都是哈利路亚。也许天上真有神。但我从爱中学到的唯一事情,是如何开枪射杀比你快的人。夜里你听到的,不是哭泣。也不是那个已得启示的人,这是一声冷漠而破碎的哈利路亚。
那时候,我们有亲密,有理解。我们曾经灵魂交汇刻,我们的结合仿佛获得了神圣认可—爱、灵、肉融为一体时的至高体验。我曾以为爱是救赎,爱也教会我竞争、背叛、恐惧。这不是胜利者的赞歌。爱有时是疼痛的,但依旧值得发出这一声祷告。
他还有一节,很多歌手选这节
I have been to this room,
I have walked on this floor
I was living alone before I knew you
I’ve seen your flag on the marble arch,
Love is not a victory march,
It’s a cold and it’s a very lonely Hallelujah.”
我曾在大理石拱门上看到你的旗帜。爱并不是一场胜利的游行。它是一声寒冷而孤独的哈利路亚。
所以爱是什么? 不是圆满,爱是在破碎和孤独后,仍然有一种深沉的赞美和接受。那就是无条件的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