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一个痛字了得(五)

(2016-01-22 12:40:46) 下一个

怎一个痛字了得(五)

 

     没有人对抑郁症自然免疫。26%的美国成年人在有生之年患过抑郁症。美国每年有超过3.8万人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自杀是这个国家第十大死因。抑郁症是多么普遍,并且可以影响到任何人。抑郁症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甚至包括儿童),任何种族,民族和社会阶层。它是一种常见病,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有的人承认自己得了抑郁,但是认为靠自己的意志可以对抗过去。错!轻微的疼痛你可以靠意志对抗,但是失眠是从来就没有靠意志可以对抗过去的。睡眠从来就不会听你的意志的使唤。

    睡眠被剥夺是很多抑郁的人迈不过去的一个坎。当迈克尔·杰克逊的死讯传来的时候,我的一个朋友说出这样一句话:我早都觉得这个人活不长。我当时惊讶极了,因为我觉得他说出了我同样的感觉,只是我不敢说。相由心生,他后来的照片上的眼神空洞空虚的象一个“梦游神”, 总让人联想到可怕的东西。他的演唱会,场场爆满,场场人声鼎沸。可以想象,他在台上有多high,他的睡眠质量就有多low。在台上有多精彩,在台下就有多抑郁;在台上有多辉煌,在台下就有多黯淡。长此以往,身体就有多虚脱。他从小受他父亲虐待,有着璀璨的演唱生涯,临终前官司缠身,活到50岁,可以说抑郁症几乎伴随着他一生。一开始他的医生被指控为谋杀罪,一点儿不能让人相信,他为什么要谋杀他,作为一个医生,多一个“财神爷”病人不好吗?最后判为“过失杀人罪”,也还是有点冤,因为迈克尔后来已经完全依赖安眠药睡觉,口服已经不起作用,得用静脉注射。谁知道他服用过多少镇静剂,谁知道他有多少耐药性,谁知道他有多高的阈值。病人只要求那么一丁点儿的“人造睡眠”,真是可怜得很。也没有临床实验证明安定类药物和异丙酚用多久达到极限,换一个医生可能是同一个结果。失眠和抑郁,谁是原因?谁是结果?或者可以说互为因果,恶性循环。

    大部分心理疾病其实都是“脑”病。哮喘源于气管,糖尿病源于胰岛,甲亢源于甲状腺,抑郁源于某个器官——大脑。科学家尚未搞清楚大脑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从而导致诸多抑郁症状。最为广为研究地地一种理论认为,一个原因是大脑中发送信号的化学物质出现失调。并不清楚化学物质失调和大脑区域大小的差异是抑郁症的起因还是结果。大脑是一种极为复杂的器官,就抑郁而言,它不仅事关脑部的某个特定区域。实际上,某些关键区域通过一个网络共同其作用。这种病会让患者经历燥狂和抑郁这两种极端情绪的变化。躁郁症患者大脑中化学物质的运作方式跟健康人不同。药物也是一把双刃剑,不适当的服药和停药都会使抑郁转为躁狂,更危险。

     不是他们想不开,不是他们不坚强,不是他们不明事理,不是他们“作”,是他们的大脑让他们不能够,他们的大脑让他们无法忍受,一根稻草也足以把他们压垮。

    并不是所有的抑郁症病人都会自杀,也并不是所有自杀的人都是抑郁症。佛罗伦斯·南丁格尔17岁开始患抑郁症,有时候严重到卧床不起,气若游丝,在绝望和痛苦中度过她四分之三的生命。这些并没有阻止她成为一个救死扶伤的勇士,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护士学校的奠基人。她活到90岁,并未有自杀记录。她用亲身经历告诉世人,勇气和耐力是多么重要。世界上最令人仰慕的女科学家居里夫人也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传说她曾两次自杀未遂。67岁时她死于放射造成的白血病,并非死于抑郁症。

    抑郁症是慢性病,可以反复发作,但它一定不是不治之症,它一定不是象某些癌症一样束手无策,坐以待毙,非死不可。自杀的人是因为无法找到最合适的治疗方法和治疗环境,因绝望而放弃生命。象大多数疾病一样,它暂时是不能curable, 但是可以treatable.

    是什么决定生命的长度?如果你说性格决定命运,我要说激素决定性格,生老病死,喜怒哀乐,一直是激素在调控,人的一生其实是激素变化的一生。

    如果你不理解抑郁的人为什么会自杀,恭喜你,你还未曾抑郁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绛珠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EMANUELA' 的评论 : 其实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一直在摸索中。
EMANUELA 回复 悄悄话 那该怎么办呢?
绛珠草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hongjieyang' 的评论 : 谢谢你的关注和理解。
hongjieyang 回复 悄悄话 写的非常好!客观,理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