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成人学校注册一门课程,等待开门的时候,有两位越南裔中年女性走过来。
这间成人学校位于洛杉矶的迪士尼所在区域,是名副其实的多族裔混居地带。这是我语言启蒙的地方,也是我能够观察到不同人刚来美国时原生态表现的定点儿场所。所以,不管有没有课程都时常会光顾这里,在这里的自习室坐一坐。在这里,第一次接触到那么多的族裔和许多过去不曾接触到的人;在这里,第一次知道中东妇女可以如此憨态可掬,第一次感叹让人惊恐的叙利亚姑娘头巾下有那么漂亮的面孔;第一次紧张兮兮地与特殊人群同乘一部电梯;也第一次见到那么多盲人在一起学习;当然也看到许多社区的家长带着小孩来接受启蒙教育... ...。走进这里,无论工作人员还是老师,都会让你感觉到基础教育之普及和带给大众的关怀。当然,也有来混的学生和老师。但至少,公办成人学校存在本身即意味着给新移民和各种各样的人群以学习的机会,以便给大家创造融入社会的机会。这里是带给我许多感动的地方。成人学校、社区大学、大学之间衔接非常流畅,职业培训也与时俱进,是美国这个国家向移民敞开怀抱的特有文化。希望,当我能够在这个社会稳定生活,仍然记得和这些人一起成长的过往,而我的身上也带有移民社会特有的挣扎、探索转为淡定的人文气息。
走过来的两位女性一看之下就能辨别是越南裔。早上大家情绪都比较好,她们走过来与我攀谈。
“你是越南人吗?”
“不是。”
“是菲律宾人?”
“哈哈,不是。”
“那你一定是,韩国人?”
“不好意思,也不是。”
然后她们两位似乎就没兴趣再往下猜,自顾自聊天去了,也不问我来自哪里。
此时来了位非常有范儿的长者。她牛仔裤和深蓝色套头衫,五官小巧,妆容简单精致,头发扎了兔子尾巴一样的小丢丢,挎包并不名贵,但整体看起来非常得体有活力。
那两位又开始与她攀谈起来:
“你是越南人吗?”
“不是。”
“你是菲律宾人吗?”
“对,我来自菲律宾!”
听说她来自菲律宾,那两位好像中了什么奖,彼此点头肯定之后,又悻悻地不再搭话。气氛有点尴尬,微妙。
长者边回话边走到我身边,我从手机屏幕上抬头顺势和她搭话缓解气氛:
“您平时在运动吗,喜欢您的Style。”
“对呀,我平时会去健身房健身。你也喜欢运动吧?”
“对,我喜欢户外运动。”
“您做瑜伽吗,看起来不仅有律动感,还很有力量。”
“哈哈,我喜欢举重,不做瑜伽,但喜欢跳有节奏的舞蹈。”
看来我恭维得很到位,寒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开了话匣子。来美国这些年,我开始学乖,控制着自己始终没有问对方的年龄。
越南人被我们的对话吸引,从不可思议开始一点点介入话题,渐渐表示羡慕。
这期间有墨西哥人凑近我们的对话,一听在说健身的事,转身就走了。那位菲律宾阿姨,哈哈大笑。
“这就是墨西哥人!”
是什么可以在不开口的情况下一眼就能分辨是越南人。脚还有着装和饰品。因为其中一位生涩的头发和打着赤脚穿的凉鞋。一年四季,洛杉矶打赤脚的人都不少,但通常都会把脚打理好,不会太粗糙。还有就是刚来的越南人似乎有个习惯性动作,不分场所,无论男女老幼逮到功夫就会像搓泥一样搓脚。我甚至听说这一招,直接把原本对水灵灵的越南女孩颇有好感的华裔男给吓退了。
往往就是这种不易察觉的习惯性动作会带出一个人的许多信息。
过去对菲律宾人的印象停留在港剧里的菲佣,最近几年听说我国内也有朋友家里有菲佣做帮手,评价非常好。到了美国之后,对菲律宾人的印象大有改观,许多菲律宾孩子非常聪明,生活中各方面都有异军突起的例子。
说起来惭愧,同为来自亚洲的居民,早先对这些人都没有太多关注,当大家站在一起聚众寒暄才发现其实有许多值得玩味的细节。
这些对话实在简单,可能也不会被人重视,恰恰这就是交流的开始。因为我离开时,那位菲律宾阿姨特意出来和我打招呼。
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对话和内容会不会变得更加标准化。当大家都更加关注标准化和智慧的对话时,这种原生态的对话方式,及其流转的气氛会不会就不再存在。进而,有些人渐渐失去交流的机会,这是不是也意味着启动了新的淘汰机制。
人始终比机器有趣。
1/29/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