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開心

尽兴无遗憾,幸福事业家
个人资料
尤其开心USA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多语种习得者是新文化的创造者

(2017-08-06 21:32:17) 下一个

这是我写给本地一家中文学校的文案题目。基于这两年每年给7、80位非华裔家庭小朋友教授中文的经验,这方面的心得也会直接一些。中文是那些孩子的第二~第四种语言,我的教法当然也会很特别,不过收效很大,是非常棒的多语种教学体验。

我们有个中文为母语的多语种习得者群,后来发现在中文为母语的人群里,真正具备双语思维的人是极少的。我们不是什么语言机构,只是开心中文故事会的几位年轻妈妈在育儿途中一时兴起组建的群,后来还真发现不少问题。到后来一个个赛选,发现母语为中文的真正的双语习得者是及其稀有的。普通话和粤语双语习得者较多,但粤语本身用的仍然是汉字。中日英习得者不少,中英(欧洲语言)者有一些,但通常欧洲语言的熟练度不够。

我本人是母语为中文的双语长大的孩子,而且出自双语学校,我的同学都通双语或者三语,都有接触第三或者第四语种的经验,大部分可以用双语来工作。精通双语文化和熟练应用者粗略估计三分之二,但从阅读量和工作方式考虑,真正的双语思维者可能达不到1/3。基于年龄和经历所限,未来的财富增长还很难判断,但就目前而言,家庭和工作都比较稳定,整体幸福指数比较高。最近高中那批同学正在组织同学会,我这篇文稿也算是一份送给同学会的总结性文案了。

母语为中文的多语种习得者是指在咿呀学语阶段和学龄前已经可以熟练用中文和第二种语言来表达,经过学习可以熟练用双语听说读写,不需要思维切换的语言习得者。这里有个关键点是要有所区分的。后天当做外语来学习的语言习得者不具备双语思维,但阅读量超常的部分幼儿外语习得者是双语思维的潜力股。幼儿外语习得者生活中如果有机会大量应用,在语言爆发期会埋下双语思维的种子。一般初中以后大量习得外语的人潜意识里自我挣扎很厉害,但很难笃定的成为彻底的双语习得者。中文或者说母语的强势思维是很难被改变的,尤其习得的母语文化和思想不够包容,后天就会有强烈的挣扎。很聪明,但双语思维的走向不会太柔和。

双语以及多语种习得者通常有几个特点。

1. 大部分人个性平衡感比较好,自控能力较强,较为乐观。这和原生家庭和后天教育当然有关系,但从后天习惯的养成来看,因为一直处在自我平衡思维中,所以不需要外界刺激,自己潜意识里就会有所考量。

2. 有主见,有思考,但不会太固执,比较容易通过综合考量寻找平衡方案,一般都会积极主动去想办法。

3.应用和习得时间要分配给双语,所以对某一种语言的掌握不如单一语种来的彻底。可以说单一语言根基相对弱,换个角度也可以说对语言的应用比较灵活。心理学上,人都要扬长避短,所以自然会选择自己比较容易表达的方式和思维去表达,会忽略艰涩难懂的表达方式,表达的相对简单明了,也不会太执着艰涩的文化。除非个人兴趣所致,或者学术所需,一般不会太追求既定的古老而艰涩的文化。郭沫若先生说林语堂先生“东方既未通,西方也未懂”,明白他的意思,但位高权重者,如果通识多语种,万万不会这样去表达。

4. 习惯多维思维,思维的空间比对感比较强,容易在比对中寻找到自己的优势。熟悉双语,尤其互联网社会,获取信息的渠道就会更加丰富。不同语种带来的信息差,加上活跃的思维,一定会促使人更加积极的探索。掌控好语言优势的人通常都很自信,乐观。

5. 现在社会可替代的语言很多,比如计算机语言。用于语言转换的翻译软件很多,但基于文化创造和不同语言思维模式的不同,双语习得者后天发展的优势还是相当鲜明的,而且无法取代。自如切换,不用翻译软件本身就很省时间。

6. 多语种习得者和后天学习者的鲜明不同是双语或者多语种思维并轨,因此思维上不会循规蹈矩,往往会基于两种文化的交叉,提出出其不意的思路。而且也比较能够坚定的执行自己的主张。这和后天双语学习者总有一种语言表达不够好,自己总感觉表达差强人意有些不一样。因为独特,所以活跃的习得者往往会非常渴望表达,都比较擅长某种形式的表达,比如写作、演讲、艺术...总有一些表达途径。

欧洲的文化活跃,和多语种习得者众多这一现象是有直接关系的。传统犹太人的教育,目前活跃在美国的印度裔高管层的教育(双语言系统),中国新文化的主导阶层,任何文化活跃地区的语种应用都会很活跃。中国的方言众多,尤其南方,众多方言与普通话相差甚远,但官方认可的方言比较有限。但我们不难发现历代历史中文化的爆发期也是方言交错较为活跃的时期。严格的多语种习得者不仅语言和思维要并行,也要通文字。许多方言没有文字,而且近普通话,暂且算半个语言。我们会发现不仅双语、多语种习得者思维活跃,多种方言习得者的思维也相当活跃。

活跃的思维会产生许多奇异的想法,这会增添许多生活乐趣,更加富有创造性,最终会创造出不同于任何一种文化的新的文化和新的语言表达方式。

多语种习得者也是非常棒的文化解读者和传播者。只有从一个文化的熟识中感受到另一个文化的不同,才会自然而然准确地表达不同文化的特质。

中文为母语的先天双语或者多语种习得者对中华文化圈儿的贡献将无法预估。并非我重文轻商,而是通过文化的感知力所获取的幸福感远远超过财富累计带来的成就感。这是相当有趣的话题,希望有机会能多些深入探讨。

多语种并行长大的孩子通常称为TCK, TCK文化现象早在五、六十年前欧美社会学术圈中就已经有所成就,华语圈还没有得到足够的认知。希望中文为母语的多语种成长背景的孩子们能够用自己的优势把根植文化应用到未来创造中。 

8/6/2017  尤其开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0)
评论
尤其开心US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为写而写' 的评论 : 华裔移民在美国属少数民族,与其他民族相比,传播到母国的持续性信息其实很有限,互联网会改变很多,系统的传播需要量的积累,总的来说需要在内容上多下功夫,才能体现海外华裔在国内外的优势
尤其开心US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这一世' 的评论 : 这个问题非常好,也有学者研究过,可以找文献查一下。首先要看有无独立文字,其次看传播力度。东南亚一代因气候宜人,自然物产相对丰富,人们生活也比较安逸,个性相对平和,相对缺少创造和游走的动力
这一世 回复 悄悄话 东南亚地区的华裔一般都会说5种以上语言,怎么没发现他们才创造力有提升呢?
为写而写 回复 悄悄话 哦,原来是这样。谢谢答疑啊。会去了解一下那本书。
尤其开心US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典型的如孙中山,奥巴马,
宋氏家族,民国时期才子才女如张爱玲,后来创办学科的梁思成大都有这个背景。

其实国内现在的环境,从很多人对时事的评论看是在谋变法,但并无系统对策。来美国学习后很多人都会感受到,其实与时俱进包括学科的创立,但高楼林立,文化和思考相对落后,这时候需要一种突破性思维引领。但在经济诱惑下,文人缺少魄力。才会促使我从这个角度去思考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为写而写' 的评论 : 也是第一次听这个说法,谢谢开心科普。
尤其开心US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大号蚂蚁' 的评论 : Sorry,那是墨迹思维,不愿意加“之一”。老鹰展翅高飞的时候还要顾及蚂蚁今天搬了几颗大米?这和谦虚与否也没有关系。新文化的出现当然不简单,需要平台,政策,环境,交通,传播方式...但最终也脱离不了内容提供者,多语言习得者就是思维的牵引者,思维丰富的排列组合会刺激新的内容出现。习得哦,还得是成功的习得,不只是学习而已。
大号蚂蚁 回复 悄悄话 还是加上之一比较妥贴。回顾历史,新文化的出现和发展都不是那么简单的。
尤其开心USA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为写而写' 的评论 :《Third Culture Kids》有这样一本书,出自1950年,之后第三文化的小孩被称为TCK。理解这个概念之后,对二代小孩和TCK的成长会更有帮助,与这种成长背景的人打交道也自然会有更多思考
为写而写 回复 悄悄话 请教TCK的全称是什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