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扫叶

生在江南,长在水乡。饱受小桥流水的熏陶,唯少大江东去的志向。自幼喜好在杂书中寻梦,最喜欢的诗人:杜甫,最喜欢的词家:辛弃疾,最喜欢的外国作家:雨果,最喜欢的中国作家:沈从文。
正文

养生随笔门外谈(九. 食阴以为动强,吸气以为精明)

(2016-02-29 15:36:06) 下一个
九.食阴以为动强,吸气以为精明
马王堆辛追随葬养生书简的读后感(下)
 
马王堆书简中的养生书简现在已经可以在网上看到其中大部分的原文。从文章的写作方式来看比较简约易懂,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科普”文章。不过究竟是2000多年前的作品,加上原文既无书名又无标点符号,所以提纲挈领也罢,声入心通也罢,都是不太容易的。看看现在各种版本的现代白话文译本,就知道大家对文章的解读是千人千面。
 
尽管如此,总体的意思还是八九不离十的。主要是将男女之间的那点事描写得十分生动详细,除了平时要遵循“七损八益”的原则之外,还提出了“人有善者,不失女人”的观点。为了达到“句(苟)能迟久,女乃大喜”的境地,给出了“五欲、十动、十茚(节)、十惰(修)、八动、十已”等等的具体指引。所有的这一切从表面看就是达到性和谐,这也是后人们很容易就将它们归在“房中术”里的原因。但是读书只读这些抓眼球的东西,得出结论一定是断章取义。其实所有这些文章想通过性和谐来探索人的陶情适性,最终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除了“民以食为天”外,两性就是人最关心的“人之大欲”了。如果说饮食是经济基础的话,两性可以说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结合的部分。看看现在的娱乐八卦,就是最好的注解。如果说某个明星在顶级餐馆里饕餮大餐的话,没有多少人会感兴趣。其实美食如果要上到头条,一定是天价鱼天价虾什么的,那是因为到了人的支付能力遇到挑战。但是如果发现某个明星在一条幽暗小街上和异性牵手的话,那是绝对的大新闻。因为这个可以雅俗共赏,各有各的延伸联想。
 
好莱坞拍摄的影片成千上万,里面有一些以美食为题材的片子。大家能想起来的有吗?可是以爱情为题材的片子就数不胜数了,而且谁都可以如数家珍。国外就不说了,看看中国的《红楼梦》,里面写了多少家宴和菜谱。可是红学家们没有几个人去着墨这个,争论来考证去的净是贾宝玉的那点事,不仅仅是林黛玉和薛宝钗,连袭人、静雯、秦可卿、妙玉等等等等,明的暗的都成了红学大家们津津乐道的课题。“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鲁迅说《红楼梦》的精辟之言,列出的人中五分之三想到的居然都是和男女那点事有关,还需要再说什么?
 
其实在西汉以前,老祖宗们没有将男女之事看得如此诡异。读完马王堆那些所谓的房中术以后,除非自己过分遐想,不然不会有读无删节版《金瓶梅》的感觉。老祖宗们觉得男女之事有太多生命的奥秘,看到了繁衍生息,所以就联想“万物之能始”;看到了男女寿命的差距,所以就联想到了“采阴补阳”;看到了男女和谐的美满,所以就联想到了“先戏两乐”;看到了纵欲的祸害,所以就联想到了“凡彼治身,务在积精”;看到了男女衍生的疾病,所以就联想到了“五十二方”......
 
应该说那时候的养生学问已经达到自成一体难忘项背的境地,可惜的是西汉独尊儒术之后就难以为继。其实不能全怪孔夫子,在老夫子的思想体系中原来并没有完全排斥男女这档子的事,不然《诗经》中的那些精华不可能流传下来。要怪还是应该怪他的弟子们的不开窍。
 
记得孔子见南子的那一段吗?南子是宋国卫灵公的夫人,史书记载是一位俏丽佳人,也是唯一一位对孔子一见倾心的夫人。这位夫人其实也是当时宋国的实际掌权人,她说过:“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她还对孔子说:“寡小君原见。”前面告诉大家的是,南子在宋国的地位;后面告诉大家的是,她是孔子的fans。
 
于是孔子去见她隔着帘子拜来拜去的,搞得南子身上的玉佩叮当作响。孔夫子正在天马行空之际,不想身边带的是子路。这个得意弟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被老师洗脑以后一直是一根筋,见到这样的场景顿时不乐意起来:这和老师一直提倡的将女人赶进厨房的思想不合拍了。孔夫子毫无准备地被子路点到痛处,慌神之下居然赌咒发誓起来:“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从此孔夫子彻底得罪了半边天,再也没有出路了,只好在“食不厌精”这一条道上走到黑。
 
弟子们倒是很会发扬光大老师的思想,坚持不渝地搞厨房革命。用“君子远庖厨”的理论,引诱着自己的夫人们抓住自己的胃。女人们总是比较心软的,杀鸡剖鱼远没有杀人那么残酷,更何况至亲对厨艺的点赞从来不会吝啬。一来二去的,中国成就了美食,更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吃货。脑满肠肥的,再也没有了祖宗们的睿智。
 
再看看辛追花了毕生精力建立起来家族辉煌,全是过眼云烟。三十不到丈夫撒手西去,当娘的又努力培养儿子。谁知道儿子尽管很努力,却让老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相信那个时候辛追一定是心灰意冷,所以才会将那么多的经典书简全让儿子带走。老太太虽然保住了家族最后的荣光,只可惜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仿佛冥冥之中印证了养生之道的盛极而衰。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