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扫叶

生在江南,长在水乡。饱受小桥流水的熏陶,唯少大江东去的志向。自幼喜好在杂书中寻梦,最喜欢的诗人:杜甫,最喜欢的词家:辛弃疾,最喜欢的外国作家:雨果,最喜欢的中国作家:沈从文。
正文

养生随笔门外谈(五. 修阴阳之从,而道天地之常)

(2016-02-13 12:30:39) 下一个
五.修阴阳之从,而道天地之常
《管子》一书中有关道家学说和养生方法的阐述(中)
 
《管子》给道家带来的不仅仅是对老子的《道德经》做了深入浅出的注解,更重要的是给了道家立山头的饭碗。
 
尽管道家将老子尊为鼻祖,又将庄子尊为南华真人。山头可以有,道观也可以有,可是弟子们还得有饭碗。老子的五千言讲得是从宇宙到天下的大事,玄妙至极却不能当饭碗用;庄子的十万字讲的是从修身到养性的小事,明哲保身却也当不得饭碗用。
 
看看老子当年,是周天子家的守藏史。看到周王朝日渐衰落,拍拍屁股回家吃自己,总还是有点积蓄的,估计到老没饿肚子。但是身边一定养不起弟子和食客的,所以是孤孤单单地走,尽管名气极大,就是连个生卒年岁都无法考证。
 
再看看庄子当年,祖上系楚国贵族,算是个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可是造化弄人,吴起一变法要革庄子祖上的命,只好仓皇出逃到了宋国。尽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更何况离乡背井的,再富也过不了三代。所以小时候书是读了不少,只是长大后又找不到挣钱的饭碗,加上自由散漫惯了无意仕途。所以一生潦倒,住在破落的小巷中,靠编草鞋养家,常常衣衫褴褛借米度日。
 
道家弟子们很聪明,知道单靠老庄会连饭都吃不上,于是就找管仲来做自己的衣食父母,不对是衣食父亲。管仲年轻的时候也穷过,老占铁杆好友鲍叔牙的小便宜。所以被孔夫子曾经不屑为:“管仲之器小哉”,但是又不得不狂赞: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其实孔子被称为圣人也不是浪得虚名的。现代的学者专家们将管仲称之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和经济学家”,这是哪里跟哪里啊。连管仲自己都说:“吾尝三战三走”,领兵打了三次仗,每次都当逃跑将军。要不是齐桓公大人大量,管仲这个从开始就跟错队的谋臣,早就给杀了,可见得政治远见比较差。哲学家就更别谈了,不然也不会连老子的四大弟子都排不上。所以说,现代的学者专家们的智慧实在不可恭维,听听孔子说得多透彻:管仲的大能耐就是极大地提升了齐国的经济实力,使得齐恒公可以兵不血刃地让诸侯俯首称臣。
 
要做到民富国强,一定要让百姓们齐心合力。要想齐心合力,就必须有一套实用主义的洗脑谋略。制定这样一套策略的人本身并不需要是学富五车,但是一定是要懂得当时的高新学识和技术,并可以融会贯通地应用在自己的谋略中。
 
 
管仲就是这方面的大家。他明白当时的前卫哲学是“道”,他也明白当时的高科技之源是数学,这个数学就是到现在大家不管懂不懂都必须用的二进制。
 
《管子》的“修阴阳之从”,其中的阴阳就是二进制的起源。老祖先那个年代还没有真正的钱币,所以海里精美的贝壳就成了最值钱的东西,“宝贝”就是这么来的。宝贝用来做流通货币的时候,也会延伸出其他用途,例如赌博啦抵押啦等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延伸是爻卦。
 
人这一辈子最不容易掌握的是未来,最希望知道的也是未来,于是爻卦的事情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最好使的就是用带在身边的“宝贝”,贝壳正好有两个面,阴阳二字由此应运而生。两块贝壳向上一扔,掉下来就有三种可能,对所求之事自然可以有好、尚好和不好的解释。而将来发生的事情当然也就是三种可能性,于是猜中的几率就在三分之一强。随着人的不知足对爻卦的要求就更高,于是三爻成了基本数,三爻相对的是八种组合,于是就有了流传到今的八卦。
 
从商到周,阴阳主要作用还是在占卜问卦上,数字的作用依旧有限。可是到了管仲这里就不同了:“修阴阳之从,而道天地之常,赢赢缩缩,因而为当”,“阴阳”和“道”遥相呼应。“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夏者,阳气毕上,故万物长。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冬者,阴气毕下,故万物藏”,阴阳和四季密切相连。至此阴阳这个二进制不但与“道”相通达,更重要的是还与百姓们的生活戚戚相关。
 
这下道家的底气有点足了,有“道”可以闲来高谈阔论,有“阴阳”可以为百姓的日常起居答疑解惑,顺带着收取咨询费和劳务费。活得如此有滋有味,能不拜管仲当大将军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