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我在芝加哥当代课老师 (三)Social 究竟有多重要?

(2018-07-19 19:09:35) 下一个

Social 究竟有多重要?

美国四五年级的小学生里流行一本书,也拍成了电影,名字叫Wonder。讲述一个天生畸形,动了23次手术的男孩,在五年级才第一次到正规学校上学所经历的故事。开学第一天,非常明白学校里社交压力的姐姐在他耳边说了这样一句话:If you were born to be stand out, you can never blend in.

作为一个华裔母亲,知道我们的孩子的种族,肤色,文化,习惯乃至社会关系,即使是二代三代移民,仍然使得他们最终被归属为少数族裔。这是个很大的话题,姑且不提。Social 究竟有多重要?应该说,Social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但我想用我的观察告诉其他父母的是:你所更该关注的其实不是孩子能不能blend in, 而是孩子能不能stand out.

前一段时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Judith Rich Harris的文章被普遍转载,大意就是:父母给孩子的影响其实很小,孩子最终是被同龄社交伙伴塑造的。如此看来,社交才是最重要的事情。我们中国老祖宗也早就说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you are who you are with。 可是,作为一个母亲,我在芝加哥大公立学区各个学校教室里观察到那一个个小社会,所的出来的结论恰恰是: 不要那么重视社交。

先来看,怎样的孩子在美国学校里受欢迎呢?家里有钱的,父母有地位的,金发碧眼的,拉帮结伙的,尤其在中产富裕的郊区。是不是一下子就想起了电影Mean Girl里的情形?不错,那就是在芝加哥北郊Evanston Township高中拍的。女主人公也曾进入了popular的小圈子,失去了朋友,失去了自我,最后还是选择参加了号称social suicide的数学俱乐部,重新找回不popular的真正的朋友,找回了自我和快乐。

作为代课老师,最能看到真实的情景。尤其是对初中生,五到八年级的孩子,这是一个孩子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最重要的年龄。我不是他们的老师,只是一个被要求在老师缺席时需要出现的成年人,虽然我会隔一段时间就出现一次。但是在我面前,他们不必怕也不必装。

有空,我就观察这些孩子。在我看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说得还不够分量,无论是怎样的孩子,和一群什么样的人在一起最后就会变成什么样。比如本来想好好做功课的孩子和一群无心向学只顾聊天的朋友在一起,几经挣扎,最后肯定还是要彻底放下所做的功课。经常倒是那不积极参与社交躲在一边的孩子,能专心和出成果。

也许你会说,我这是典型的中国父母,就知道以学业为重。我要说,学校里的社交并不是一个productive的过程。学校虽然是社会的缩影,但聚在一起的孩子并不是在一起做事,也无复杂的利益关系。在学校里,和怎样的群体在一起,改变不了你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文化种族和肤色。而最终决定一个人的是他的能力。能力需要有意识地,目标坚定地去习得。固然,拉帮结伙也是一种能力,只是学校里这点社交太小儿科。

一边观察,我也一边在想,到底是什么把这些青少年分成组。最开始,基本是文化种族分的,小学低年级吧,逐渐再往上到八年级和高中,我觉得,最后是按价值观分的。不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父母从小坚定地给孩子确立的价值观,才是最后决定你的孩子会和什么样的群体在一起。换句话说,我所看到的,最终不是群体决定个体,而是个体选择了群体。

举个例子,有一次在一个以西裔为主的charter school八年级教室里的选修课上,学生分组做project。在这样的学校里,一个不是西裔的瘦弱的男孩本来不是最受欢迎的,但组里其他人都怕难,犯懒,不怎么动手,这个男孩很有责任心,一直干到最后把卫生都打扫干净,也没有任何怨言。但是很明显,最后组里其他人已经自觉地开始听从他的指令了。

再比如,某个classical school六年级教室里,几个白人女孩子很要好,其中两个开始欺负一个男生,第三个女孩没出声,第四个女孩底气十足地做了正义的反应。后来第三个女孩和被欺负的男生都跟这个女孩表示友好。

这个男孩子的责任心是哪里培养的?家里。这个女孩的正义感呢?还是家里。所以中国古代有这样的文字:“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

话说价值观也有两方面给的,家庭的,和社会的。而来自社会的也有两方面给的,媒体的宣传,和现实的教育。纵观美国青少年电影, Hunger Game, A Wrinkle in time , Frozen, Coco, Incredible 都是以爱为动力,以抗争为途径,以胜利和成长为结果,都是非常积极正面的。现实生活中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这时候就要父母多和孩子谈心,鼓励支持正面的价值观,言传身教,家庭还是起到作用的。

至于Social media,其中 实际上微妙地隐藏了一些负面的东西,虚荣,炫富,炫popular, 炫这炫那。我不是说青少年不该接触社交媒体,恰好相反,可以尽情接触,但是在孩子把父母锁在社交媒体以外之前,家庭应该给他一个坚定的价值观的基础,就是《箴言》里所说的:“教导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eeee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bebe2014' 的评论 : 谢谢,算是另一种分享吧。
eeee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时光不老' 的评论 : 其实我一直不敢以老师自居。谢谢鼓励。
eeeet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gladys' 的评论 : 谢谢,马后炮而已,孩子已经长大了。
bebe2014 回复 悄悄话 为你点赞
eeeet 回复 悄悄话 谢谢7979797979喜欢。
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气氛好的图书馆,定期带孩子去,每次借一批书,同时自己也看。如果别人说那本书好,硬塞给孩子,他/她一般不会看。
79797979 回复 悄悄话 could you post articles more often? like them so much. do you have any book recommend to 6th grader? thanks.
时光不老 回复 悄悄话 果然是一位有爱心懂教育的好老师。为你点赞
gladys 回复 悄悄话 “个体选择了群体”
“父母多和孩子谈心,鼓励支持正面的价值观”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