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我的博客复制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于数据量较大,请您耐心等待复制完成
复制
正文
金融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史新解读19
(2016-05-04 06:02:41)
下一个
这样叙述下来可以引出两个问题。一,中国永远被债务套牢了,成了以汇丰为首的银行团的提款机,你不想当这个提款机还不行。当经济和国际接轨,成了那个体制里的一分子之后,想退都退不回去。政府成了经济的人质,必须借债。不然自有别人来做这个政府。庚子赔款后,中国士大夫心里很怕,怕这个债子子孙孙都还不清。所以拒绝再借债,咬着牙自己还,一年5500万两地失血,最终还是撑不下去了,1910年要和美国商量着来一笔“币制改革大借款”。 钱还没到,国已亡了。袁世凯被迫接盘,来了笔2500万镑的“善后大借款”,折合2亿两白银。那你把历年庚子赔款数加起来到1911年就是2.18亿。这2.18亿积聚在银行团的库房里,不放出去怎么了得![1]而且还有2700万镑的外汇空仓, 不借款,如何收拾?到了这个份上,债务变成了自我循环,不断疯长的利维坦,它最终会吸掉你每一分收入,你还不能甩了它,不是因为炮舰,那上海对内地也没有炮舰,不也形成了永久债权?关键还是贸易不平衡,逆差方不靠债务根本就没有持续发展的可能性。天长日久,债务慢慢地植入你的身体,成了你的血液,你的心脏,你经济的发动机,一刻都不能停止。到了这时,你拥抱债务都来不及,哪里还能想到摆脱它?那,的确有一些天生的舍我其谁的异类,比如俄国,日本曾经努力想挣脱外债的束缚,搞得世界遍地苦难,至今还没成功。世界上成功摆脱了外债的国家只有一个-美国。嗯?或许还有中国??
我一直说中国近代史里充满了神奇,外债就是一个。当中国民族主义者痛心疾首于债务缠身,国格沦丧时,外国的债权人对中国的违约同样气愤不已,叫嚣不止。这到底是谁占了便宜谁吃了亏?看数据好了。历年的外债和我们还本付息的数据就不罗列了。只说总账吧,从1895年开始到1936年为止,中国外债实收共15亿两。[2]还本付息共15亿两。抗战后,中国止付了外债,从此再也没续付过,当初担心子子孙孙还不清的债,事实上两厢结清,中国只付还了个本金。嗯?谁占便宜谁吃亏了?那些占了便宜还要卖乖的出来说说!中国真正吃亏的是二次大的赔款,马关条约赔款和庚子赔款。
马关条约2.4亿两转成了债务。庚子赔款从1902年到1936年一共赔出6.36亿关平两,8.83亿元。这个过程可以分成三部分:1917年前的16年是第一部分。这段时间内各国都是赔足的。一共赔出5亿元。这笔钱各国是实收的。中国参战后,德,俄,奥三国就不再支付了。这三家是大头,占50%的赔款。1917年中国参战,列国与中国有约,愿意让中国缓赔。所以1918年到1924年这7年里只赔了3540万元。这笔钱各国政府也是实收的,新情况是美国认为多收了,从1909年起每年退出原来应收本息的一半,举办清华,1909-1917,9年间共退还600万美元左右,折合银元1175万元。所以1924年之前实际支付出去的庚款本息总额大概5.23亿元。1925年到1936年这12年里,中国政府共赔出3.48亿元。这段时间内各国改变了接收这笔款项的方式,不再将钱汇出中国,而是留在中国,建立基金会控制它的使用。其使用方向主要是向各自本国购买教育,及为中国的工矿,铁路建设提供出口信贷。所谓庚子退款,大多就是指着最后的3.48亿元。这个并不是各国放弃了债权,而是将赔偿所得用于中国,但是也不是做慈善,是做有利于本国的战略投资,如留学生。或者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同时又重新确立起干净的,不被指责的债权。中国近代史上被千夫所指,丧权辱国的外债赔款问题,最终丧失的大头就是庚子的5.23亿元,合3.76亿关平两,加上马关条约的2.4亿两,总共6.16亿两。不妨将它视为12.6亿外债的利息,[3]1895年到1936年41年,平均年息1.19%, 这样好的deal.哪里去找?这个债使中国建成了几条大的铁路干线,建成了一些工业基础设施,建立了一支半现代化的军队,一个半现代化的政府。使中国有了抵抗日本侵略的基本的物质基础。至于中国是怎么做到借钱只付本金不付利息,或者付息不足的,这个要去问日本人了。我再扯下去就离题太远了。我还是这个观点,中国在20世纪初的30年里实际上是吃了外部世界的补助的。把它解释成丧权辱国,起码在学术上有视角偏颇之失。
[1]1902年之前,白银都是净输入的。之后,则为净输出。文献上也显示白银由上海道缴付银行团后装船出运。但是目的地应该不是欧美各国。我想大部分白银还是存放在汇丰香港,新加坡的银库里。总之一直在汇丰的控制之下。俄国将一部分白银转成了道胜银行的准备金。各国实收的还是外汇。
卜凯教授知道的人不多,但是知道他的太太赛珍珠的人就多了,
做农业经济的,想出名也难;当作家的,想不出名也难:—)。
看过三十年代的人就中国农村问题进行论战的介绍,
还有人专门下乡去做田野调查,
卜教授属于右派认为是生产力低下所致,
左派则认为是因为生产关系落后对农民剥削太重和洋货入侵所致。
说到贸易不与政治挂钩是不行的;-)
当时的人追求工业化目的应该是所谓的富国强兵,
当时的战败赔款割地,
和严复所说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话,
对当时士人应该还是刺激蛮大的。
再说中国自古以天朝自居,
突然要低头做大英帝国体系的一份子,
估计士人阶层也是心不甘情不愿的。
汇丰给政府的放债怎么再注入中国经济呢,
似乎转换成官僚资本再投资于各种工商实业?
可是进口增加得更快,这个和工业化有直接关系,日本也是这样,大规模工业化的国家都是这条路,我还是这句话,刻意追求工业化实际上是你放弃了你的比较优势,在刻意追求你的比较劣势。这样自由贸易的假设前提不成立了。贸易自动平衡的可能性也不存在了。看得见的手一掌撩过来,看不见的手只能后退。这样贸易怎么平衡,只能依靠债务嘛!随着工业化的深入,贸易逆差会越来越大,债务会越来越多。
贸易是民间的,随逆差而来的债务也是民间的。拆票就是民间债务呀。怎么会变成政府债务了?这个和辛亥革命有关,革命后汇丰放弃了向民间发放贷款的政策,转而向政府放债,它认为这样最保险。从此后,民间的逆差以白银支付给外国银行,外国银行再用向中国政府放债的形式将这些白银重新注入中国经济。
中国白银外流,也就是出口多进口少,
出口的多是农产品原材料手工艺品,进口的是机器和工业品
出口商是各家行号,进口商是各洋行买办,
出口的最终买家是洋商,进口的最终买家是工厂和消费者,
这些买家可以说是有从银行借款维持运转,这个不难理解,
贸易不平衡的结果,为什么最终最大的债务人是政府呢,
是否在贸易不平衡的过程中,
政府流失大量税源,或者是丧失前人常说的“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