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拾玉镯

(2008-07-08 14:32:59) 下一个

这篇文章的名字是借来的,凡是喜爱京剧的戏迷们,都知道有一出好戏是《拾玉镯》。当年张爱玲写过一篇名为《借银灯》的影评,因为觉得这名字实在风韵天然,尽可拿来洞观世事。 

可是我也这么借用就很俗气了,不过呢,《拾玉镯》和《借银灯》从字面上看倒是很搭配呀,简直可入《声律启蒙》。 

虽然我是京剧迷,却不爱看《拾玉镯》,没觉得那故事有什么好,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孙玉姣,一个轻浮的富家子弟傅朋,再加上一个贪财好事的媒婆,通场是邻里家常的插科打诨,看不出有什么好玩的。 

尤其搞不懂的是,傅朋一个大男人,号称也知书达礼的,居然随身揣着一只玉镯到处溜达,无意中见到漂亮的小姑娘,便扔于地上,然后眼瞄着人家偷偷拾起来才放心走开。 

更莫名其妙的是,一只玉镯引来几条人命的血案,傅朋稀里糊涂地被抓进牢里,要不是他的未婚妻宋巧姣胆大心细,毅然上告,他的小命都没了。到最后被太后赐婚玉姣,巧姣两个美女,得了两份妆奁,还有一个前程,天上的馅饼都掉在他的头上了。这辈子除了秉性风流之外,也没瞧出别的什么好处来,一定是前生烧够了高香。 

傅朋的故事告诉大家,倒霉的时候如洪水泛滥,开闸都不管事儿,而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下巴都要乐掉了。 

我之所以每次都坚持着看《拾玉镯》,全是因为后面的《法门寺》太好看了,说它讽刺都不甚贴切,因为极少有讽刺是这么圆熟入骨,极少有讽刺是这么让人开心的。 

《法门寺》里的九千岁太监刘谨在历史上绝对是个人物,罪恶昭彰,这里就不说了。在戏里,他也不是好人,尽管歪打正着地判对了傅朋的冤案。 

张爱玲曾说京剧的可爱,在于它的浑朴含蓄,我觉得这是很公道的评价。在戏台上,自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故事再悲切,人物再奸恶,也不易使观众气得要跳起来,反而转弯抹角地,有一种人性上的共鸣。 

人情上的打圆场,也许太没原则了,但也能说成是厚道,无论观众赞同还是反对,在一点上是有共识的------不如此这般,戏就唱不下去了。 

所谓“庸史纪事,良史诛意”,重要的是看官心地明晰,而唱戏的只管唱,听戏的只管听,发牢骚是回家以后的事。 

比如我吧,喜欢看小太监贾桂的插科打诨,跟主子陪笑,和知县绷脸,把奴才的奴才做的十分兴头,淋漓尽致。 

刘谨说:“咱们爷们儿够瞧的了吧?”

贾桂说:“敢情!够瞧好大半天的啦!您这会儿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谁还比得了咱们爷们儿呀!” 

更别提那句最著名的,人家请他坐下,他说:“您倒甭让,我站惯了!” 

这话说的,几乎让听的人特不好意思点拨他两句大道理,还别说,我就是自打看了《法门寺》之后,才知道什么算是没脸没皮得登峰造极,到了那个境界,只有他说话干事儿的份儿。 

台下的人也不会脸红,哈哈,都笑着呢,想不笑都难。 

这出戏的台词真是好,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有好多。

又比如刘谨数落傅朋道:“年轻轻的,不说好好念书,弄这么只镯子,满处胡擩咕(这词儿什么意思我至今不知),幸亏是只玉的,这要是硬面儿的-------”,贾桂立马说:“我就给啃啦!”,刘瑾大不以为然,“饿嗝!” 

每看到此处时,我就不敢喝水,怕听完了他们的对话后喷出来。 

后头刘瑾又数落孙玉姣,“一个闺阁幼女,不好好学习针黹,满街上找便宜,这幸亏是只玉镯,这要是只金镯子,你们还不得闹到金銮宝殿上去呀?”

估计要不是戏台给撑着,孙玉姣当时晕菜。

一只不知价值几何的玉镯,断掉了三条性命,撮合了一男二女的姻缘,平白送了傅朋一个官帽,连糊涂县太爷都高升了知府。谁说的人生如戏,其实人生比戏热闹多了。 

金镯子,玉镯子,放在人生这出戏里,就是一个巧劲儿寸劲儿,谁遇上了,算他赶趟,弄不好呢,也可以算是倒霉。 

都说玉可以挡灾,我听到很多关于玉镯救主的故事,大致的内容都是人忽然摔了一跤,爬起来后竟然没伤没损的,可是腕上的玉镯不是碎了,就是裂了。 

这些故事听多了,我就想啊,如果我手上有个好玉镯,哪天迷糊了不小心摔个鼻青脸肿的,而玉镯没事儿,是不是它对我不够好呢,还是我还没有好到让它为了我而奋不顾身? 

摔了,已经够倒霉了,还得反省一下么?又或者我说不定庆幸玉镯完好无损,要不又要心疼坏了。 

这些事儿就是不能多想,反正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的,何苦自寻烦恼。 

还有很多故事就更吓人了,说玉镯有血痕的,长期戴着可以吸取人的血,慢慢地变红,更说古玉镯要经历脱胎,否则无法清除它的前世记忆,又说古玉都有怨灵,会给后来者带来不祥。 

从没见过象人这么自惊自扰的动物,这么喜欢自己吓唬自己,玉若有灵,说不定也会晕菜。 

有意思的是,很多故事写到古玉作怪的时候,都是玉镯,尤其是血玉镯,就好像他们见过似的,说的比真的还真。 

《红楼梦》里的黛玉是自愿下凡的小仙女,她的前身是绛珠仙草,但她自己只说是个“草木之人罢了”,而宝玉不仅出生时自带一块美玉,他原本就是一块经过炼化的美玉,但他也坚称不过是一块石头而已。 

对他们来说,一场梦,做完了就完了,该回到哪里就是哪里,从此了无牵挂。真正的痴人,是那些在梦中沉溺的人,永远不愿意醒来的人,因为除了梦,什么都没有了。 

玉镯,也就是玉做的镯子,它不为自己烦恼,那么戴它的人为什么想不开呢? 

孙玉姣拾到一只玉镯,她总想不到会牵连那么多人和事的发生,不信命运的人,说那仅仅是巧合,巧合到可以入戏了,而信命的看到这个故事,也许会仔细瞅瞅自己的玉镯,想想它的灵性。

我也想起生命里的第一只玉镯,从来没有戴到我的手腕上,可是永远记得。

那时我还是小女孩,认识一家珠宝店,有空就去看一圈,主要是看里面的一只玉镯,别的东西都没什么印象了。 

好像是翡翠的吧,绿得不满,但很清透,圆滚滚的,也许我对圆条手镯的热爱就是从它开始的。没敢问过价,不过听说它一直卖不出去,是因为圈口比较小,很多人来试过,都戴不进去。 

我经常偷偷地对比自己的手腕,当时还是比镯子要小多了,于是暗暗地想要是我长大了,它还没有卖出去的话,我就来买走它。 

忽然有一天,那个店搬家了,反正是一个暑假以后就空了,我再也没见过那只玉镯。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它好不好,是不是正在谁的手腕上滑动? 

我倒是希望这个玉镯有记忆,就象我还没有忘了它。 

乐府诗云,“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 

跳脱,就是手镯,金的,银的,玉的,木头的,玛瑙的,象牙的...... 

跳脱,真的,跳脱的还有女人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4)
评论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艾丽恩笔记的评论:

啊?

晕了~~~
艾丽恩笔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chaojiang的评论:

嘿嘿,武戏比较吵闹,唱功戏就好多了。

喜欢京剧似乎要经过熏陶的过程,我是从小被父母影响的。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chaojiang的评论:

嘿嘿,武戏比较吵闹,唱功戏就好多了。

喜欢京剧似乎要经过熏陶的过程,我是从小被父母影响的。
chaojiang 回复 悄悄话 彻底完蛋,面对一帮讨厌京戏的粉丝!我也不喜欢,嫌它闹得慌。:)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简宁宁的评论:

哈,赶紧握爪,咱这是第几次握手啦?知音啊!

京剧的舞台人生是非常厚道的,总是留有余地---“话又说回来了”--这样的感觉,很可爱。

宁宁有个值钱的翡翠手镯啊,严重羡慕中~~~鸡肚啊鸭肚!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思瓜的评论:

有些事儿就是信则灵,也好呀,心里有那个信念,戴着玉就觉得安心。

穿金缕玉衣那位,估计是想达到埃及法老的效果,嘿嘿,不过从照片上看,那玉似乎很一般啊。
简宁宁 回复 悄悄话 这个《法门寺》是我的最爱!那个幽默感放到现在也不过时。很多京剧都给我这种感觉,有一份看透世道人情的豁达的嘲讽,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句话在京剧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一个一招一式都要按既定程式来走的艺术居然能传递出如此细微的感情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京剧让我觉得非常非常的奇妙。

小艾的文章也好看得很!我有一只还算值钱的翡翠手镯,是结婚礼物。我和这镯子的关系可不是玉护人,完全是我护着它,头摔破了,腿摔破了都不要紧,镯子摔坏了才真要命。所以我就不戴了。其实想想玉也不过就是石头的一种,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给它加上那么多的意思。
思瓜 回复 悄悄话 京剧我可不喜欢,只要是戏,我都没耐心听。

玉我相信是能挡灾的,但是金缕玉衣的作用更多的不是为了挡灾吧?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thunder_bird的评论:

别的京戏你看不懂啊,法门寺肯定可以,都是白话念白,逗死人,你一定要看看。

贾桂的奴才形象,是登峰造极之作。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憨豆的评论:

玉挡灾这事儿传的特神乎,我是不太信。特别是玉镯挡灾,你想啊,人摔倒的时候,手臂会下意识地伸出去,为的是保护自己,这样一来,戴在手腕上的玉镯自然是首当其冲地遭到磕碰了,所以人没事儿,而玉镯碎裂的情况是很自然的。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啊扑的评论:

瞧这孩子饿的,连牙都顾不上了。

赶明儿我蒸了鸡蛋大的小馒头,多给你送几个吃吧。
thunder_bird 回复 悄悄话 晕,这些戏里面的对话看都看不大懂,更不用说听了,难怪我欣赏不了京剧:(

手镯如果跳脱,那是手臂太细了,得增肥。
憨豆 回复 悄悄话 你说到玉器帮人挡灾的事
我就想到,不是出土过金缕玉衣吗?
那个想出要做这么一件玉衣穿的人,该是造了多少孽有多么沉重的心理压力呀,怕是把玉穿满身都挡不住吧。
啊扑 回复 悄悄话 "硬面儿———饽饽?!”,“我就给啃啦!”,俺饿。

不过,俺牙不好,被撞倒了几颗。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