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亲密的距离

(2006-07-10 10:20:01) 下一个

我一直有个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成为一种向往,一个不太可能实现的梦想,缠绕在心底,挥之不去。

我想要一个自己的房间。

几乎每个听到这愿望的人,反映都是嘲笑,善意的,还有讽刺的,他们觉得我不可理喻。

“什么是自己的房间?”

终于有一天,一个人问了我这个问题。他的下一个问题是,“从小到大,你不是一直有自己的房间吗?”他以为我想要的,是女人的闺房。

闺房这个词,在十八世纪,源于法语的动词“愠怒”。这个空间,是女人可以避开家人,仆人,可以从事一切女性活动的地方,比如她们可以阅读,写作,刺绣,烤点心,喝茶,说悄悄话。

英国的Virginia Woolf写过<<自己的房间>>,她探讨的是女性精神发展的空间,为什么女性的成就会小于男性。

我看那本书的时候,不由得走神想起“闺房”,想知道是不是可以不断地有人进来,不断地打断她们的活动,那些相干的,不相干的人,倒不一定非得是男人。

后来Woolf写道:“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片原始森林,甚至飞鸟的足迹都是闻所未闻……”

这时我的心砰砰地跳,是啊,就是这个,我想要的,自己的房间。

没有我的允许,谁也不能进来,拼命地敲门我也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开,即使外面等待的是我最亲近的人,最爱的人。

因为这是我自己的房间。我不时地需要这样一个地方。

“你的愿望,对别人来说,只传达了一个信息,你不愿意和他们相处,你要逃离。他们只能嘲笑你,因为谁也不愿意被背叛,被亲密的感觉所背叛。当别人都在的时候,你不能选择走开。”

我一字不差地记录了另一个朋友的话,因为他说的都是事实,我努力反对的事实。

再后来我看了一个人的亲密所写的文章,他的名字让我想到自己的愿望。可是,我不知道他阐述的那种“和谐而丰富的亲密感”在哪里,对我来说,“一个人的亲密与开放的亲密”,始终是一个“亲密的困境”。那里面有我,有很多人。

他最新的一首诗中说:“有一种亲密一见如故,有一种温暖一见情钟”。

亲密感有时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无可解说。

记得我上初三的那年,每天早晨上学要走过一条窄窄的马路,每天都能看见一个男孩子从马路对面朝我迎面走过去,从未打过招呼,从未越过马路,这样风雨无阻地走了一年。

等我考上高中,去报到的那天,很多新同学排着长队。我偶然一回头,发现身后就是那个男孩,他有点儿紧张地朝我一笑,我也赶紧转过身去,那一刹那,心里有一种很亲密的感觉。

在土耳其旅行时,第一站是卡帕多西亚,那里最著名的景观是蘑菇状的岩石堡。我一个人捧着相机走来走去,一边拍照一边看当地人所卖的纪念品。忽然有个男孩对我说:“想看看这里最深的隧道吗?我带你去看!”他的样子不会超过二十岁,微笑时黑黑的眼睛眯起来。

我跟着他来到一条狭小的隧道,越走越窄,越走越黑,到最后他不得不拉着我的胳膊往前走。走了半天,一下子阳光照了进来,我伸出头去,发现自己居然站在一个制高点上,眼前的风光美不胜收。

男孩看着我,“我以前爱上一个来旅行的女孩,也是亚洲人,但我不知道她是哪个国家的,她只说英语。我也带她来看这里的景色,她就象你一样高兴。而且,你也是长长的黑头发。我知道,你也不会再回来。我们的国家离得那么远。”

我本来想和他多聊聊,后来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他把我当成一个回忆的影子,有点儿甜,有点儿苦,更多的是快乐。我对于他,是一个短暂的亲密的感觉,不需要多说。

一个人的亲密还写道:“有一种遥远注定亲近,有一种相聚通往分离。”

他写的是情诗,我看见的,是心心相印的不可能。

个人的神秘很渺小,因为世界的神秘太大。我们要找到自己的时候,往往不得不失去他人。

加缪说:“每个人都生来孤独,人与人之间没有相互了解的可能。”

杜拉斯更近一步,她说:“爱情的本质是背叛。”

当然,他们都是偏激的人,因为大多数的人不认同。

一个人的亲密相信还是有一种和解的可能性,他甚至相信在最遥远的地方也有一个闪闪发光的点,亮得你我都能看得到。因此,他写的一切,尽管透彻,总还有温暖。开个玩笑吧,他的乐观,让我几乎忘记了萨冈的话,“你好,忧愁!”

但他也是对的。我曾经跟一个女朋友说:“相对于女人,我更喜欢男人。”她点头,“是,就是这样。”

只有她明白我在说什么。因为懂得,她不会说,那当然啦,你是女人嘛!或者问,女人有什么不好?她知道我根本不是那个意思。

对我而言,真正的亲密,就是这样的理解。

理解能够到达哪个层次,亲密就能到达哪个层次。

我最喜欢米兰昆德拉的<<不朽>>,因为里面写了一个渴望出走的人,阿格尼丝。她有一句话我会终生难忘,“独处,甜蜜地摆脱一切目光。”

她有一个表面上人人羡慕的家庭,丈夫,孩子,一个女人能有的一切她都有。但是,她想离开,一个人到瑞士去生活。也许除了她的父亲,没有人能理解她的心情,没有人知道她每天所忍受的煎熬。

昆德拉试图说明,世界处于一个危险的交界点,人们或者捧着鲜花走上街头,或者互相残杀。可怕的是,没有人来把关,甚至没有人意识到还有一个界限的存在。

阿格尼丝终于走了,但她没有到达终点,死在路上。我觉得昆德拉在告诉我们,出走的不可能,离开的不可能。

最后濒临死亡的瞬间,阿格尼丝还在和时间赛跑,不愿再看见匆匆赶来的丈夫,她跟自己说:“快点死吧,我死得快,还是他来得快?”

我看了最觉得难受的,是她的一个想法。她要离开丈夫和孩子,但愿意知道他们的消息,知道他们过得还很好。对有些人来说,这天真得可笑,她都要背叛他们了,却仍然想了解他们的日子会怎么样。这样的想法,根本不能说出来。

因为对众所周知的亲密的背叛,她的死比活着的时候,更孤独。

一个人能不能活得自由?不是别人给予的,也不是环境所期待的,而是自己想要的自由?这个自由和亲密相互违背,势不两立吗?

也许只有萨特一针见血,他在自己的哲理剧<<密室>>(Huis-clos)中说:“他人即地狱。”

这个剧名在国内还被翻译成“禁闭”,或者“间隔”,英文的更是一目了然,No Exit。从内容看,我觉得“密室”最直接,因为故事就发生在地狱的密室里,“禁闭”和“间隔”,都是从意义上说出了“密室”的状态。

密室里没有镜子,三个有罪的人不得不把他人当作镜子,通过他人的目光来认识自我,并因此获得自我存在的证据。

刑罚是不需要的,因为他人已经是地狱的烈火。密室中唯一的折磨,是他们的相互关系。

一个人的亲密所谈到的,那种人与人之间互助,理解,关怀的关系,在这里没有地位,这里充斥的是他翻开的反面,控制,操纵,限制,而且以最粗暴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果亲密变成一种开放的恐怖,逃无可逃。阿格尼丝不是就到不了瑞士吗?能继续生活下去的,是她的丈夫和她的妹妹,在一切的目光中,在酒精中,忘掉自己的不安。

开放的是心灵,被禁闭的也是心灵。

大学里选听哲学课,挤得最满的是存在主义那门,写论文的人也很多,似乎大家都对存在这个命题有兴趣。有一次教授在黑板上写了一些词,作为这门课的重点,要我们下去看书。

我抄下那些词,忽然有些明白为什么同学们喜欢选这门课了。看啊,“存在”,“本质”,“自由”,“选择”,“负责”,“荒谬”,“束缚”……哪一个不是我们生存的姿态?

在地狱的密室里,有罪的人寻求解脱的努力是徒劳的,原因在于,一个紧闭的环境下,他们不可能无视其他人的存在。

只有人的活动不受任何现存的约定俗成的人性,道德,伦理,舆论等等的束缚,他才可能是自由的。如果在意他人眼中的自己,就会象在没有镜子的密室里,他人的判断便成为一种限制。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样子,也许别人以为你是什么样子,你也以为自己就那样了。

所以,自由,说穿了,就是一种选择。

个人的选择,决定你的自由界限。这个边界,其实只存在于你自己对自己的判断中。

萨特认为人们误解了他的想法,“他人即地狱”,并不是说你和其他人的关系糟糕透了,而是说,人如果寄希望于他人,哪怕是他人的救赎,不能通过自我选择来决定自己的存在,其结果只能是地狱。

人只有先把自己变成了地狱,才会觉得别人也同样是地狱。

我们想要亲密的结果,得到的不过是疏离。别人很陌生,我们自己对自己难道很熟悉吗?

我住的地方,窗外的视野很远,能看到远处的山峦,大片的树林和草地,还有德国人喜欢种的菜地。看书累了,我常常向窗外眺望。近的地方,有星星点点的几家灯火和晃来晃去的车灯,远的地方,也许雨后能看见彩虹,主场踢赢了球赛,还有人放了焰火。

没有人知道我眺望时的快乐,一个人,面对如此丰富的自然,内心的感觉只有亲密可以形容。
自然不会抛弃我们,它只是永远在那里,等我们和它亲近。

真的在大自然中旅行,也有危险发生,要时时小心。但我记得一个专门徒步旅行的人对我说:“大自然不会真的伤害你,我们的危险很多都来自对它的不了解。在野外,见到一个陌生人,才有可能是最危险的。”他坚持着一个人走过很多地方,最后死在罗布泊。

距离产生美,伟大的箴言,荒诞的悖论。

我们什么时候前进,什么时候又该后退呢?

不过,我依然相信这句话的真实性。也许就是因为Tertullian说过的话,“正因为荒谬,我才相信。”

一个人的亲密对我说:“就因为永远是陌生人,也才能真正的永远亲密,守望着这道距离。”

他说的对。天哪,真可惜,他说的是对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下面的话是我给"一个人的亲密"的回贴:


一:
"看到你的第一篇时,我觉得和你的感觉很近,对亲密的感觉,但看了这一篇,我突然发现,也许不是的.

我理解你所说的,人与人的更近,心与心的更近...但我不能相信.

可能我们在思考是"亲密"的两个方向吧,你关注它的"如何走进",我在眺望它的"如何分离".

亲密对我来说,是一种内在的和谐,首先来自自己,其次来自对方,然后是这两种和谐的彼此需要.

亲密,就是在黑暗中行走,一个人,但握着另一个人的一只手.看不到他的存在,但可以感受到他的温暖. "

二:
"和谐的价值,对我而言,是相对于疏离.

而你说的"修炼",才是一条道路.

一个人的亲密,的确是一个人内在的和谐.但两个人的亲密,并不开放.我是说,无法真的限定那个可以使亲密不变质的距离.

是不是能以人弘道,我不知道,我所看到的,不过是道路中的人,经常迷失了自己.

我特别想知道,你的乐观,是从哪里来的呢?

是你看到的,感受到的,还是希望中的呢? "


三:
"距离在一个什么程度,才能保持和谐与丰富呢?

这些是自己所感受到的,还是双方都可以感觉到呢?

同意你说的,"亲密不是自恋,也不是占有".因为它的内核里不仅仅有自己.我是说,即使一个人面对天地和人群的时候,他的心灵必须是敞开的,否则一切都将在禁锢当中.

我有点儿明白,我们的不同在哪里了. "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BY: 没心没肺厨房

Iris,网恋是不是可能的、甚至唯一的“亲密之路”?Seriously?

I am always thinking that in real world, you should never be able to find out that way. But 网恋 might provide people a virtual way to be 亲密. Otherwise,
it's never going to happen.

"亲密,就是在黑暗中行走,一个人,但握著另一个人的一只手.看不到他的存在,但可以感受到他的温暖"

That is definitely 网恋.
阿里的画廊 回复 悄悄话 邪乎了,昨天真的留了言,就是没发上去。

其实也没写啥,就是想说俺比较简单,琢磨不透这种亲密,觉得人生简单快乐真诚就是好。想得太多,会很累。

不过你不同,你要是像我这般,对你的写作不好。 继续努力,还记得我以前对你说的那个目标没有?我可是一直都期待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