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谁借了我的书? 快还给我!

(2005-10-19 07:48:16) 下一个
实在想不起是哪位高人,在他的书房门口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书与老婆恕不外借!”

看了虽然痛快,却不敢贸然效仿,在我的书架边写上一句“书与老公恕不外借!”谁都会以为我是半疯了。
 
可是我就敢说,声称不借老公和老婆的人不会成为众矢之的,顶多当个茶余饭后的笑话。声称书不外借,会有很多人不以为然,大摇其头。

我知道他们想说的是“不就是借本书吗,有什么了不起,那么小气!”
 
这些人中肯定有不少是借过别人的书,但没有还的,而且对此振振有词。
 
孔已己认为偷书不算偷,读书人的事吗!现在其实有很多人的逻辑还不如孔已己的顺当,借书当然算是借,但还不还,被借的人就无权过问了。
 
这是强盗逻辑,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偏不这么想。
 
强盗抢东西,自然不讲理,我们也不指望他们能讲出什么理来。借书的人当然是讲理的,可惜他们的理实在比强盗还要糟糕。
 
有人曾经这样跟我讲理:“嘿,那本书啊,我一百年前就还给你了,还跟我要?” 虽然他也常常说我的记忆力惊人,可这会儿,认定是我记错了。

那本书是钱钟书的<<围城>>和其他散文的全集,出版社倒也一般,难得的是装订和印刷都很精细。
 
也有人说:“不就是借了你一本书吗,跟黄世仁要账似的,至于吗!”

借给她的书永远没下文,没有一本是主动还给我的,总是一年半载后,我不停地要求回来的,真有点儿跟黄世仁似的。
 
还有人说:“放心,放心,你的书都好好地保管在我那里,不会有一本丢失或损坏!”

可是我为什么不能自己保管自己的书呢?

还有人说:“你急什么,我还没看完呢!” 我知道她是永远看不完的,因为她根本不看,或者以为自己会看,偶尔翻上两页。
 
还有人说:“马上就还你,等我有空就给你送去!” 说这话的,有些是在一年之前,有的是好几年以前。
 
还有人说:“什么,什么,你说这本书是你的?开什么国际玩笑!” 究竟是谁比窦娥还冤?
 
最不可思议的是有一位说:“我要是不还,你能把我怎么样?” 我能怎么样呢,又不能打她一顿,虽然我气得真想这么做。
 
当然还有人说………算了,反正他们永远有说法。

我是说不过他们的,第一,我不能证明有些书是我的,这让我决定以后每买一本书就赶紧跟图书馆似的,盖个章,或写上自己的大名。

第二,他们不讲理,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借书不还的人,极少是因为太爱那本书而舍不得还。偶尔遇到这种情况,我把书干脆送了,那是很高兴的事。
 
不过可别蒙我,说什么太喜欢某一本书,我会马上看穿,这么多年的书可不是白读的。

我有个朋友在我出国前送了我一套杨绛翻译的<<堂吉诃德>>,还有精美的插图。谁都知道,目前中国翻译的这套书,是杨绛译得最好。
 
她还特意让特快专递送到我家里。这套书是她多年前买的,也是她的珍藏之一。送给我后,却发现一时半会再买不到了,我有一年回国时看她有点儿后悔,就问她是不是想拿回去。

她说那也不是,不过幸亏送的是你,换了别人她会跑到人家里再抢回来。 不仅是我们的交情,更重要的是,她知道我不会亏待这套书。
 
借书不还,让我最心痛的并不仅仅是去而不返,最要紧的是我知道那些书会被辜负了,那么好的书!
 
对美人最残酷的,莫过于无视她的美丽。对书最残酷的,莫过于弃之角落,不去读它。
 
鲁迅说过他有些书是明珠暗投了,一点不错,我常常有同感。

我的每一本书都是我的朋友,是我神交古今的桥梁。我了解它们的每一页,每一个字里行间。有些是我节衣缩食买下来的,有些是沙里淘金找到的,有些是日思月想,踏破铁鞋买到的,有些是好朋友们送的,这是我最不愿意借出的,一旦拿不回来,感情上便有无限的歉疚。

借书的人不会知道这些,不会明白我对那些书的感情,甚至不懂那是多么好的书。他们借了,但并不珍惜,反而嘲笑我的珍惜,

“那不过是一本书!” 我不明白的是,如果不去读的话,为什么要借呢?
 
借的时候他们都说是读的,也不能说全是假的,借的那一刻大概确实有读的欲望。回家以后为什么不继续读下去呢?
 
有人会问我:“你怎么知道人家没有读呀?”
 
我当然知道了。首先,一般借出书后,出于于习惯,我会问问他们关于这本书的想法,三言两语我就知道他们没有读。
 
另外,他们自己说的呀,“还没怎么看呢!”或者“眼下没时间,没看几页!”………
 
我没有冤枉好人的。

我一直认为读书没时间是借口。因为没有人强迫我们每天必须读多少小时的书,如果真的想读的话,再忙的人也有几分钟的。

八年前父亲送过我一套精装版的<<史记>>,极厚的两大本,象两块砖头,根本不能捧在手上,只能放在桌上看,实在太沉了。
 
当时我也说,这得哪辈子看完啊,又不是字字都懂,还得查字典,我也没这么多时间。

父亲只是说:“慢慢来,想读总有时间的。每天看一页也是看。”

就是这样,基本上每天花上半个小时左右,有时多看一些,有时只看一节或一页,借助一本古汉语词典,两年后,我看完了这套书。
 
我不是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别人,而是想说,别告诉我你没时间读书,等你有时间了再来借,否则真是开玩笑了。

借书不还另有一个大麻烦,就是自己想看某本书时,或者急需在某本书中查些东西时,却发现不在手边,而借走的人却有可能翻都不翻的。那真是急死人,气死人。

说了这么多,我得承认,自己也有一次很想借书不还。那是多年前在北京的一个很特别的小图书馆里,借了一本<<说不完的故事>>,是德国作家Michael Ende的作品,台湾出版的,至今我还记得翻译者是廖世德。
 
爱不释手的原因一个是书写得太好,当时大陆还没有译本,其实直到现在我也没看到过大陆的译本。另一个原因是译得太好,那本<<默默>>就没有这么好。而且还是竖版繁体,也是我喜欢的。
 
想虽然是想,但还是还了,这些年都念念不忘。后来跟一个朋友说起来,他说图书馆里丢的一些书可能就是出于类似的原因。
 
我从不后悔还了书,因为雅贼也还是贼。不能忘的,是一本好书对人一刹那的冲击力,以后看到德文的原版都没有那么兴奋了。
 
这辈子读的第一本书,是八岁时借父亲的<<红楼梦>>,人民出版社最早的版本,三本一套,宋体字,可能因为这个原因,我后来最喜欢宋体字的版本。

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说是借给我,反正记得当时心里还有点儿急,赶着看完了再换下一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看红楼,可能是看着厚厚三大本,显得特多。从那时起,我就喜欢大部头的书,比如<<追忆逝水年华>>,看着真爽。
 
八岁的小孩读红楼,根本没读懂什么,记住了一些人名,比如黛玉,宝玉,宝钗,袭人……. 那时连黛字都不认识,去问父亲,他说是青黑色的颜料。长大后看过一个英文译本,把黛玉译成黑色的石头,当时就忍不住笑。

看了还,再借再看,终于有一天这套书让我给翻烂了,一页一页地掉下来,粘都粘不清。

父亲也没生气,就说了一句“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你可好,没看几本书,先读烂了我的<<红楼梦>>。”他又买了一套送我。
 
我借出过很多书,并不是都无下落。有不少是按时还给我的,细想起来,还书的大部分是和我一样对书有着强烈感情的人,他们懂得我的心。
 
今年初,我在书架上贴了一张小条“恕不外借!”

不出我所料,看到的人都觉得我太过分,甚至有人说我太不宽容。 可是谁能告诉我,为什么借书就有权利不还?
 
台湾作家柏杨说:“借书不还,天打雷劈!”

我没有这么狠,可是也想大喝一声:“谁借了我的书?快还给我!!!”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简宁宁的评论:

哈哈,我居然今天才看到你的这个留言,文学城博客的留言系统就是迷糊啊,没法子,看来轮到我问了,你是否能看到我的留言?

不过我们已经是朋友了,人生何处不相逢嘛,不是这篇文章,就是那篇文章,我很高兴能认识你:))
简宁宁 回复 悄悄话 IRIS,

不知你能不能看到这个留言。我是简宁宁。真喜欢看你的文章!我看的第一篇是《于无声处听惊雷》,痛快!

很想和你交个朋友!我会常来。

要是看到了我的留言,能否回一个?谢谢!

宁宁
艾丽思笔记 回复 悄悄话 胖心,你好!

这么晚才看到你的留言,抱歉。

我是非常喜欢那两本书,《说不完的故事》的一个台湾译本是很好的,但《默默》我还没见到很喜欢的。

希望有一天看到你的译本啊,好的翻译永远都需要的。

真翻译了,一定请告诉我:))
胖心 回复 悄悄话 你喜欢《说不完的故事》和《默默》?!那可真是好书。原文比翻译还要精彩。一直想把《默默》译成中文,一直觉得译不出原文深挚纯真的风格,一拖就过了这么多年。
海岛冰轮 回复 悄悄话 上小学的时候喜欢新学期发新书的时候。那时流行包书皮。我的课本用了不到半个学期书角就卷起来了,厚厚的一叠。我们班的班长(后来小学升中学,直接上的奥班,再后来又提前上了中科大少年班)(我是副班长:(。。),书用到最后,还是干净平整的,一个角都不卷。我当时就很气馁,想人不能优秀成这样。
海岛冰轮 回复 悄悄话 我读烂过的唯一一本书是《神雕侠侣〉,主要因为每次藏在衣服里带进厕所,或是睡着后书卷在打开的那一页在被窝里蹭了一夜。。。 是爸爸托人从香港买的明河社版本。我是那时读繁体字的。还常常很得意地问人家知不知道“牛也”是什么字。:)

高中时买了一本围城,后来发现是盗版的,有很多古怪的错字。可是书已经看旧了,舍不得扔掉。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