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126)
2023 (4)
如果说,第一篇我们探讨了《围城》中人性本身的困境,第二篇我们审视了这种困境在太平洋彼岸如何与“身份”和“文化”叠加,那么,此刻,我们必须直抵核心,探寻那个能将“围城”真正转化为“港湾”的终极力量——人格的独立与健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健全的人格?网络上健全人格的定义主要来自心理学领域,指人格在各个维度上发展和谐,心理健康。主要表现:情绪稳定、责任感强、能够独立思考,但不是孤立的,而是能够与外界建立健康的联系。
所以只有当婚姻中的每个人都完成了人格的独立,不再把伴侣视作逃避孤独的工具,这份关系才能升华为“共同成长的契约”。说白了婚姻就是男女双方签订的一个合同,但它却包含着最坚实的自我建设。因为,婚姻的质量是双方共同维护的。
第一是情感的独立。而真正情感独立的人,拥有自我安抚和肯定的能力,懂得为自己的情绪负责,不会将伴侣视为“情绪垃圾桶”。会进行理性的沟通,而不是启动攻击或防御机制。
其次,是精神的独立。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底线在哪里。方鸿渐的悲剧,就在于他缺乏内在的自信。当我们在异地面对文化差异、三观冲突时,我们大多数会为了和睦而放弃自我,较少有平等的对话。男女之间理想的关系是“我尊重你的经验,但我的看法依然有价值”,“我选择与你分享”。
这时的婚姻,双方共同努力,让彼此都成为比昨天更好的自己。我想这才是解开《围城》魔咒的唯一钥匙。我们建立了家庭,我们搭起的城墙,不是困住自己的围城,而是可以安心睡觉的地方。
(FYI文字给予的是力量,也是自我认知提升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