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中,节日承载著文化与信念,但若要从众多节日中选出最能触及心灵深处的一种,那一定是源自内心、跨越文化的“感恩”。
以美国的感恩节为例,它的意义远不止火鸡与南瓜派,而是提醒我们:要向那些改变过我们生命处境的力量,无条件地致谢。所以总统每年都在白宫赦免一只火鸡,相当一部分人家里的屋里屋外都装饰和火鸡相关的小玩意,或着装上有火鸡图案,唱感恩的歌,跳火鸡舞。
这种感恩并不是抽象的道德概念,而是一种可以被科学解释的生命智慧。当人心怀感恩、感到满足和愉悦时,身体会分泌有益的激素,增强免疫系统,如同替生命披上一层看不见的铠甲。相反,当悲伤、忧郁、愤怒占据心灵,生理防线随之脆弱,疾病更易趁虚而入。
因此,多想感恩之事、多看他人之长、多行善事——并不是伪道学,而是一种为自己积累好运、延长健康寿命的“明智哲学”。
回望感恩的起源,它总是伴随着“困境中的援助”。北美感恩节纪念的,是早期移民在饥寒中得到原住民的帮助,从而迎来丰收。它歌颂的是跨文化之间的援手,是在绝境中看见了人性最美的光。
放眼世界,地域虽异,这份“对生命与丰收的感谢”却处处存在,只是换了不同的节日外衣。
在亚洲——韩国的秋夕(Chuseok),人们以盛大的祭祖仪式感谢先人的耕耘与庇佑,它表达的是对生命根源的深深敬意。
在以色列——住棚节(Sukkot),人们搭起临时棚屋,纪念祖先在旷野漂泊的艰难岁月,提醒后人感恩神明在不确定中的庇护。
在欧洲——德国的收获感恩节(Erntedankfest),教堂以丰收作物装饰,人们感谢上苍让大地再次回馈食物与生命。
节日形式虽不同,但核心都指向人类最朴素的愿望:吃得饱、活得稳、生命有希望。一个社会能提供医疗保障,让餐桌上有食物,让人心有依靠——这正是所有丰收节、感恩节精神的现实落脚点。
更重要的是,感恩提醒我们,社会的前进不是靠索取,而是靠彼此的回馈与扶持。这种对大地、对祖先、对社区的感念,会潜移默化地提升年轻世代的归属感,并增强整个社会的凝聚力。
因此,感恩节从来不是西方独有的节日,而是一种跨越文化、跨越时代的生活哲学。它连接了个人的身心健康——免疫力,社会的稳定基础——食物与安全,以及人类精神层级的提升——奉献与回馈。在向前奔跑的脚步中,请不要忘记来处,不要忽略那些改变我们处境的人事物。
唯有如此,我相信人生的旅程才能走得更长、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