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是我在公司的第一个老板,和我关系一直不错。虽然很多年不在一起工作,在餐厅拥挤的人群中还会交换一下目光,微笑着点个头;在路上遇见了,也会停下来聊几句。
无独有偶,我最要好的闺蜜也和迈克有些渊源。她自己和迈克同过事,女儿又是迈克女儿的同学,于是和闺蜜凑在一起时,迈克有时就成了我们闲言碎语八卦的对象。从闺蜜口中,我得知迈克的两个女儿都容貌秀丽,身材修长,有一种端庄贤淑的气质;前年迈克的大女儿高中毕业时,进了附近的圣塔克拉拉大学。也不住校,就住在家里;前几天跟闺蜜一起吃饭,又听说迈克的二女儿也高中毕业了,也学了姐姐的样。
闺蜜还告诉我,她前不久去Costco买东西,遇见了迈克一家,“女儿还挽着爸爸的手,”闺蜜羡慕地说。于是我也告诉她,女儿上大学后不久,我独自去逛商店,也在商店遇到了迈克一家。但我只是远远地打招呼,没有走过去跟他们多聊,因为我的心灵还很脆弱,不愿看到他们其乐融融的场面。
我和闺蜜的女儿都在很远的地方上大学。我们都是典型的中国父母,都争先恐后地要把孩子送进最好的学校。事实上,我们什么都要给孩子最好的,从来不愿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为孩子掏钱付学费,我们自然是二话不说;孩子要出远门,我们也假装满不在乎,生怕羁绊了孩子,限制了她的发展,给她自由的心灵加上了桎梏。
这一切当然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我们相信高层次的追求需要牺牲。为了更好的未来,我们愿意付出代价,放弃一些朴实的常人的欲望。
但我想迈克对女儿的爱一点也不比我们少。他肯定也希望女儿将来有一份好的生活。迈克自己聪明绝顶,工作兢兢业业,他对女儿的期望也不至于低得不像话。
而且我和闺蜜都在想,迈克女儿的未来难道一定比不上我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女儿吗?圣塔克拉拉大学在当地也小有名气,毕业后在硅谷找个工作应该不成问题。以后再找个好小伙子结婚,住在四季如春的加州,又能经常跟父母在一起,她们的生活可能会很顺利。我们的女儿如果能有一份这样的生活,我们其实也很满意。
这些年里,有两个话题因为跟自己特别近的缘故,很让我入迷,一个是印度人为什么比中国人成功那么多,另一个就是中国人的名校情结为什么这么重。我觉得中国人的名校情结并不全是因为中国人重视教育,爱孩子。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名牌效应、虚荣、面子、好胜心、不安全感等,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探讨中国人的名校情结,主要是为了自省,因为我自己的名校情结也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说其中有些居高临下的嘲讽意味,不是因为我没有名校情结,而是因为我看到了名校情结中非理性的一面,而很多人对这一点则完全没有意识到。
所以,每次看到迈克这样的例子时,这个问题就又冒出来:他们怎么就没有名校情结呢?我们对孩子和自己都高标准,严要求,当然没错。我们华人重视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也确实很优秀。但有时候也羡慕人家这份笃定。或许在一个平和富足的地方住久了,心自然会平和下来,对自己就不会那么逼得那么紧,活得也就没有那么累。很多第三代、第四代的华人子弟都不像我们的孩子那么刻苦努力的。也就是所谓的融入主流吧。但主流不见得比非主流好。主流只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而大多数人的选择往往是平庸浮浅的。所以,我们到底是否希望那一天早早到来,还真是一件纠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