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乐文摘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
个人资料
正文

袭人名字的出典

(2008-10-26 16:14:30) 下一个

《红楼梦》真是一部奇书,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和命意,大多相互关联和照应。作者手下的笔,就是一枚针,把情节的布块,用文字的线密密勾连,缝制成合意的衣裳。读者看到了布,也看到了线,此谓明联。


  还有一种写法——暗合。作者别藏心思,巧加掩饰,用字面上铺陈的情节,刻意转移或遮蔽人们的视线。读者看到了布,却看不到缝缀的布块背后还有一根无形的线。如若仔细阅读,运乎想像,意外找见了有形的布与无形的线之间的那层联系,便会获得美妙的艺术享受。


  此种写法,我称之为障眼法。曹雪芹在《红楼梦》里用此法,骗过了不少读者的眼睛。


  举一例,袭人名字的出典。
  书中,提到袭人的名字来自何处,有两次。


  一次是第三回。袭人首度出场,“宝玉知他姓花,又曾见旧人诗句上有‘花气袭人’之句,遂回明贾母,更名袭人。”


  另一次是第二十三回。这次更明确指出,袭人的名字是从陆游诗句“花气袭人知骤(昼)暖”而来。
  粗看,我们似乎可以判定,袭人的名字就出于此。曹公自己都在书中作了交代,难道还会有错?


  《红楼梦》第五回,是全书的纲,纲举方能目张。此回写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所见的“金陵十二钗之副册”,也是探索书中除十二钗外其他重要人物走向和命运的重要一环,不可轻轻放过。其中,属于袭人的那首判词说:
      “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
       堪怜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这四句,“温柔和顺”,指袭人在宝玉身边的作派;“优伶有福”和“公子无缘”,指她最终离开宝玉,出嫁戏子蒋玉菡的结局。前八十回中,虽然还未写到结局,在袭人嫁蒋这条线上,高续没有违背曹公的原意。


  然而,第二句“空云似桂如兰”,提到带香气的桂花和兰花,却十分费解。是否别有所指呢?
  且抄陆游原诗《村居书喜》如下:
       红楼桥市晓山横,白塔樊江春水生。
       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
       坊场酒贱贫犹醉,原野泥深老亦耕。
       最喜先期官赋足,经年无吏叩柴门。


  诗中写出了村居怡然自得,和陆游对不能报效国家的一种无可奈何的自遣情怀,却压根没有提到桂花和兰花,与袭人的形象没有关系。应该说,这首诗所涉意境与袭人性格、身世、命运以及最后归宿都不相合。


  有人或许会说,曹公“设计”宝玉为袭人起名的情节,只不过是信手拈来,随意取陆诗的“花气袭人”,安在袭人身上,他不会考虑得那么复杂,那么周全。


  一般的作家如此写,我们可以理解,他是灵感乍现,随手写下,“萝卜快了不洗泥”。顶多认为谋局布篇有失精当罢了。但文学大师曹雪芹应该不会如此,《红楼梦》是他穷尽一生的呕心沥血之作,他写红楼,精细至极,几乎到了无一处不妥贴无一处有闲笔的地步,更遑论他对大观园里的首席大丫头袭人的起名了!


  我觉得曹公在对袭人这个人物名字的起名上,煞费苦心,他玩的是障眼法。他是故意借宝玉之口,道出袭人名字的出处,看似明联,其实暗合。读红,如仅限于字面上的理解,以为这就是唯一的答案,那就上了曹公的当了!


  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引用某文某诗,平庸者止于“信手拈来”,高明者则让其与具体的文境诗境契合。判词中“空云似桂如兰”,应该落到实处才对。


  林冠夫先生认为:引屈原《九歌·少司命》中“秋兰兮蘼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予。……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可以对袭人的这句判词作部分的落实。


  这里,秋兰蘼芜,香气袭予,隐含兰与袭人之间的联系。袭人与宝玉关系非同一般,“初试云雨情”,不言而喻;“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便是指的袭人。


  再来看桂。初唐诗人卢照邻的《长安古意》诗结尾两句“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裙”,这里把桂花与袭人的关系,直截了当指明了,再作部分的落实。


  把《九歌·少司命》和《长安古意》两诗来与袭人的判词“空云似桂如兰”句对应,在袭人身上,“桂”和“兰”才真正落到了实处。


  细考袭人的身世,先是“兰”,秋兰蘼芜,香气袭予,她有过一段美好的岁月.;后是“桂”,她前后伺候贾母、湘云和宝玉,“飞来飞去”倒也贴合。她的归宿是出嫁蒋玉菡,“空云似桂如兰”,非本愿,实无奈!


  第二十八回的行酒令,蒋玉菡是拿起一朵木樨念出“花气袭人知骤(昼)暖”的。木樨即桂花,曹公在此用桂花,而不是用其它花,绝非随随便便“信手拈来”。他借此情节为袭人的判词设下一个注脚。


  还要说一点。第二十三回,宝玉提到给袭人起名的事,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场合,“特殊”的情景里出现的:
  王夫人要宝玉每天晚上按时服丸药,说到了袭人。贾政听了问:“袭人是何人?”王夫人答是丫头。贾政又问:“丫头不管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这么刁钻,起这样的名字?”宝玉先是推给老太太,搪塞不过去,才说:“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一句诗云:‘花气袭人知骤(昼)暖’,因这个丫头姓花,便随口起了这个名字。”


  如此看来,宝玉为了应付贾政,先推脱,推脱不了,在“搪塞不过去”的情况下,才“随口”起了这个名字。于是,贾政照例骂了一句“作孽的畜生”了事。


  贾政糊涂,被骗过,“了事”了,我们可不能“了事”。袭人的名字表面看是出自陆游诗句,实则是有作者更深层面考虑的。曹公对袭人的身世命运寄予深切同情,为八十回后袭人最终不得不与宝玉分手嫁蒋,“空云似桂如兰”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什么叫“天衣无缝”?大概是说缝制一件美丽的衣裳,让人看不到线,也看不到“针脚”,巧裁缝所为也!曹雪芹即是这样一位“巧裁缝”!他写《红楼梦》,穿针引线本领之高超,我再次领教。


  这个判断,是否有一点道理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