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乐文摘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
个人资料
正文

小论红楼人物之宝玉

(2006-12-28 00:37:36) 下一个
当~~~
bdba_sohu@sohu.com


“时代意识是作者从事创造的标向,同时,也是读者之美感”所在,不只如此,他更 是我们决定研究《红楼梦》的理由,但《红楼梦》不像内容简单的作品,只以主人翁或几 个重要人物的故事作纲领,就可叙述全书的大要。若只拿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 凤几位人物作分析的枢纽,不仅失掉这部书的伟大,而且分析的,也不过万分之一。所以 分成两部,一部为纵,一部为横。第一:以人物论是纵的研究,从四百四十八位人物里面 ,选出可以代表时代性的几位,叙述其生活、性格、及其在本书的地位与关系。第二:横 的研究是叙述这四百四十八位人物所组织的世界,他们的家庭制度、社会组织、法律行施
、经济情况、宗教信仰、婚姻现象,以及他们所受的教育。但内容实在过于广泛,在这里 我们仅以人物论,作纵的研究。这样,不敢说可以知道它的整个,但比较可以知道一些要 点。



01.贾宝玉

各个作家都有一位或几位重要人物,作为自己的代言人。如赛万帝思的《唐.吉柯德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歌德的《浮士德》,扥尔思太在《战争与和平》里的安耳 但柔可夫与昂都仑勿几康思基。《红楼梦》里曹雪芹的代言人,当然是贾宝玉。宝玉是一 位天生的哲学家,生来就有他的人生观,不像其他作品里主人翁的人生观是学而后知的。 然宝玉从生到出家,十九年间没有读什么书,但他知道很清楚应当怎样生活。看来似乎不 近人情,那有不读书,且没经过世故,就有人生观的道理。但知道的作者的用意,也就不 足为怪。《红楼梦》的开端,作者就说历经一番梦幻之后,藉“石头”的投胎入世,用第 三者的态度,叙述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再者,中国以往的社会基础为家庭,大家庭实际就 是范围较小的社会,一生下来就得与人接触,他要没有自己的个性,就显不出宝玉之为宝 玉。换言之,表现不出他的人生观与现实社会的冲突。因为要表现这种冲突,所以作者在 第三回介绍宝玉的时候,就用一首“西江月”词,表示说“行为偏僻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宝玉的人生观是什么呢?不了解他的人都以为他是糊涂,没目的,无事忙;其实不然 。他的人生观就是“爱”。得到了爱就是幸福;否则,就是苦痛。至于人生的贫贱富贵, 尊卑际遇,他毫不在意。但对付女子,却小心谨慎,一句话也不敢错说。他恨不得天下所 有的女子,都收到大观园里,尽自己一分对女性的天职。他被父亲苦打后,各个人都对他 怜惜悲感,尤其宝钗瞧他的时候,说错了话,以致姣羞怯怯,他心中愈发感动,将疼痛早 已去在九霄云外,且心里想道:“我不过挨了几个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之态,令 人可亲可近!假如我一时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戚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
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也无足叹惜了!”这是宝玉人生观的自白 。 贾宝玉之所以不朽,因为一方面他象征了中国数千年来绅士社会的爱情;另一方面, 他象征着人类的“情种”,我们相信古今中外,没有一个理想人物,在比宝玉更多情的。 关于宝玉的情,读花人有一段很妙的议论“宝玉之情,为天地古今男女所不能尽之情 ,而适为宝玉为林黛玉心中、目中、意中、念中、谈笑中、哭泣中、出思梦魂中、生生死 死中、悱恻缠绵固结莫解之情,次为天地古今男女之至情。惟圣人能为尽性,惟宝玉能尽 情,负情者多矣,惟宝玉其谁与归?孟子曰:‘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
惠圣之和者也’。我故曰:宝玉圣之情者也”。
(注一)宝玉一落胞胎,嘴里衔一块五 彩晶莹的玉,故起名“宝玉”。这“玉”是整部《红楼梦》的关键。照中国旧时的风俗, 凡男女儿童,偶然有同样玩具,都有成为夫妇的可能。黛玉忌妒宝钗,就为宝钗有东西可 配,而自己没有,偏偏宝玉又不信那些和尚道士的“金玉奇缘”。冲突与悲剧,就由这里 产生了。宝玉的几次砸玉,那一次不是为向黛玉表白心思?红楼梦的整个故事,由他们三 位作纲领,织成了一部人类心理的百科全书。宝玉之情,虽专于女性,而由专于黛玉。黛 玉虽知宝玉专情于己,然因宝钗的金锁与湘云的麟麒关系,总是疑信参半,终不放心。一 天,宝玉不得不向她明言,请她放心。之后,二位都心知神会,再无疑虑。可是故事也就 此转变了。黛玉妒的金锁,果不出他所妒,终于成为玉钗成婚的媒介。贾母也因宝钗的性 格温柔和平,黛玉性乖体弱,恐非长寿,结果,定了宝钗;这是宝玉不知道的事。宝玉因 许多事情已经悲凄哀苦,弄得情色若痴,后来又失玉。就在这种神智皆迷的当儿,贾姆设 法令他与宝钗成亲。他们结婚之时,也正是黛玉辞世之时。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出喝酒 回复 悄悄话 总觉得贾母还是看好黛玉而非宝钗。后40回是别人续的,所以做不得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