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乐文摘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
个人资料
正文

闲聊<红楼梦>影视制作的演员挑选、阵容搭配

(2004-10-28 20:18:24) 下一个
PUTI 2004-07-25 文学城 日前见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把“重拍<红楼梦>演员基本阵容”、“廿年之后重拍<红楼梦>,演员阵容强大”、“重拍<红楼梦>演员已定”。。。贴上互联网,每次还附带大量的中国影视明星照片,以吸引眼球。现在恐怕大家多少看过一二吧,好象这里也贴过。有不少评论,但点击率虽然颇高,却仍然称不上反映热烈,因为这毕竟是网上的“炒作”。纵然是“明虾炒爆肚”,吃过一次,下回也得换别的。 红楼梦拍过多少影视剧?以两岸三地的所有已发行的作品为限,回顾一下,挂一漏万、抛砖引玉罢。 电影<红楼梦>,黑白国语片,一九四七年出品(上海“昆仑”公司)。“金嗓子”周璇饰林黛玉,大美人王丹凤视薛宝钗。这部片子的卖点,就在于当时最负盛名的这两位“花旦”明星演员。如以当时的电影技术(特别是声响、音乐、剪辑等)评判,影片确属上乘之作。顺便提一句:好莱坞发奥斯卡奖,奖项中的技术类别对我们今天能看到象这样精美制作的影片绝对“有必要”。 解放前或大陆色变前(后者为对岸人士用语,这儿玩话一下不妨,何况正谈论老电影),拍的这部<红楼梦>,正所谓“大姑娘上轿 --- 头一回”,也得一鞠躬拜天地,二鞠躬拜高堂,三鞠躬小夫妻对拜,入洞房,呵呵呵。。。 这第一部红楼梦如同任何其他“第一”事物一样,常常对日后同类作品产生影响,昆仑版<红楼梦>对后人最大的影响,就是周璇、王丹凤组成的“美丽模式”和“美丽风格”。曹雪芹先生描述的黛玉、宝钗,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理解,甚至“憧憬”,现在好了,周璇、王丹凤将之具体化了。周璇、王丹凤都有美丽的容貌、身段、姿态。。。孰优孰劣,青菜萝卜也,但大体上符合曹雪芹先生原有意见。这就象树立了一个榜样一般,后来的黛钗选择都多少仿效之。 五十年代(似乎又应当是六十年代?),香港拍第二部<红楼梦>。(五十年代大陆拍的越剧红楼梦下面会提到)。香港拍的电影<红楼梦>(国语故事片),亦起用了非常漂亮的女演员饰黛钗。文革之后不久,俺看过此片,可是现在却吃不准谁饰黛玉谁饰宝钗的了(夏梦?石慧?)。查了一下,未果,暂放下。这部片子是彩色的,林妹妹、宝姐姐,还有湘云、四春姐妹们,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个个都漂亮,除了彩色片的视觉效果,这个观感与当时进入青春期的“观众”有联系罗,男孩子知道看漂亮妞啦。 越剧<红楼梦>(彩色戏剧片),王文娟饰林黛玉,金彩风饰薛宝钗。越剧特有的柔美唱腔、舞蹈等传神入画一般啊。“林妹妹,偶(发音:喔)来迟LIAO”,曾经是最广为流传的台词,年轻人常挂嘴边。。。王文娟、金彩凤继续着周璇、王丹凤模式。这布片子很适合给外国人看,他们听不懂,但他们看得懂,也还会鞠出共鸣的泪花呢! 京剧<红楼梦>的片名是<红楼二尤>(或<尤三姐>),彩色舞台剧片子。著名青衣童芷龄饰尤三姐。故事情节完全取之于曹雪芹的<红楼梦>,京剧唱腔的设计很美,“麒麟童”班子的童芷龄嗓音圆润高吭、刚柔相济,为这一<红楼梦>折子戏增色不少。京剧终于也能唱<红楼梦>了:。。。斤锵斤咣斤咣斤咣斤咣。。。咣令令令咣令令。。。尖尖的京胡声嘎然剧起。。。原来怎么也连不到<红楼梦>这样的故事上去,这下连上去了,还效果出奇的好。。。 八十年代,央视版<红楼梦>(连续剧国语片),是大家熟悉的。陈晓旭饰林黛玉,张闽饰薛宝钗,加一个欧阳什么的(勤奋?)饰贾宝玉。这是第一次将<红楼梦>故事整个地搬上银幕,充分展示了电视连续剧的特长。恐怕很多人还保持着该片子的磁带或CD盘,故不用作详细“胡言乱语”了。只想说:剧中读<西湘>的造型入了邮票,而且还是小型张,让人爱不释手。陈晓旭、张闽似乎没有能继续周璇、王丹凤模式,王扶林导演被批评的最多的就是“林妹妹不够漂亮”(可能俺这里是胡诌啊,各位别外播)。 不久前曾读到过“廿年后<红楼>人再聚央视”的报道(网上),照片里的“老林妹妹”与其他演员站在一起,俺不得不承认:陈晓旭最有气质!嗨,当年王导演眼光不错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可是回头再看那连续剧CD盘,却还是“希望”林妹妹(陈晓旭)更漂亮一点呵,没救了!一滴水可以见太阳,这件事上足见“人要战胜自己最难”。陈晓旭,毕竟是最为大众记得的央视版<红楼梦>人物(见有关统计数字),反过来又似乎证实,王扶林导演是成功的。。。 八十年代,北影版<红楼梦>(一上下集、二上下集、三上下集、四上下集。。。一共八集,彩色国语片)。这是迄今中国花钱最多的一部电影。许多大牌的红学家参加了电影的制作,充任影片的顾问,导演谢铁骊不仅圆了自己拍红楼梦的梦,还当了一回子红学家,大把大把的花银子,爽快极了。。。谢导演选择陶慧敏饰林黛玉,傅艺伟饰薛宝钗,倒仍有周璇、王丹凤模式的影子,起用女孩夏钦饰贾宝玉,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用大牌是北影版<红楼梦>的另一特色:已故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在此片中饰刘姥姥,赵女士有出彩表演,可以与她多次在央视春节晚会上出的“风头”相媲美。著名电影演员刘晓庆饰王熙凤,也是有“晓庆特色”D。著名电影演员李秀明饰元春娘娘、著名电影演员林默予饰贾母老祖宗。。。连已故著名演员李媛媛也在此片中出任剪辑(吃不准这是不是演<围城>的那位李媛媛,同名同姓之误?)。。。 北影版<红楼梦>还带动和培养了演员,饰林黛玉的陶慧敏一举成名,饰紫娟的陈红、饰妙玉的何赛飞、饰尤三姐的李玲玉。。。等人,由此进入导演们的视野,日后活跃在银幕、舞台(<杨乃武与小白菜>等。。。) 用了那么多大牌演员,其他演职员,北影也是倾巢出动,无不用之最强的,可是电影并没有取得好的票房成绩,甚至可以说票房很惨!这给后人选演员、演员阵容怎样才算真正强大等一个警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是说说而已的道理,而是应当运用、实践的正确方法。 上面一开始提到的网上炒作,据说在用大牌上更“骇人听闻”。因为对许多演员不甚熟悉(听说他们都是时下的大牌演员,并无看过他们多数人的作品),不敢妄加评说了。只说一点:大牌演员用的多了,制作成本就高。演员们恐怕喜欢进入<红楼梦>剧组D,谁都与银子无仇啊,况且是名利双收,诱人的很呐。 九十年代,台湾拍过台北版<红楼梦>(彩色国语电视连续剧)。这部片子特长,八十多集,是所有两岸三地制作的<红楼梦>之最,俺看过,而且还是在互联网上看D,上班时间,安排好活,避开可能会引起麻烦的时段,每星期看四五集,居然通看了一遍。演员名字记大不清了,好象不是很有名的人饰黛玉、宝钗,但维持周璇、王丹凤模式却是最好的,因为按我的审美情趣,台北版的林妹妹比宝姐姐还漂亮,至少一点不差。这一点很值得接手拍大陆第二版本<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导演借鉴,哈哈。。。另外,台北版的<红楼梦>,男性人物的选择有特色,好象是用了大牌的。如贾政、贾琏、贾蓉等,所以有许多戏是为他们设计的。八十多集啊,故事讲的很细很长了,许多<红楼梦>的细节都得挖掘出来才行,曹雪芹的前八十回与高程续作 之优劣比较,暴露得更加清晰。相信台北版<红楼梦>是吸取央视版、北影版以及所有以前的<红楼梦>影视作品得失,而为“争取自己的一席之地”的结果。 台北版<红楼梦>的片头歌很好听,抄录歌词如下: 。。。问流水,/春风得意何处是尽头?/问白云,/得意春风人生几个秋?/趁未凋残夕阳时,/再看红楼花更瘦。 。。。问流水,/风流人间何处有情缘?/问白云,/人间风流你痴我也颠?/前生今世相逢时,/红楼梦里寻红楼。 象<红楼梦>、<战争与和平>。。。这样的史诗巨作,隔二三十年拍一次,是可行的。 时间是魔术师,魔术大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