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乐文摘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惘然.
个人资料
正文

《红楼梦》是怎样写成的

(2004-10-28 20:15:03) 下一个
北夜 2004-08-19 文学城 我在写这个段子时,就能看到那个苍凉凋敝的书斋。秋夕之风飘忽不定,落叶如雨。偶尔有几片吹进窗来,在案上零落漂摆。雪青色的墙壁冷冷耸立在四面。叶声如涛。在我想象中,曹雪芹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写出《红楼梦》的。 曹雪芹开始想写这个段子,是有一天在街上走时,看到一个姑娘,美若天仙,就让他想起往昔庭院深深之中楼高不见章台路的岁月。每一个人受了刺激都要写回忆录。对大多数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而言,写回忆录就上升为一种意淫--曹雪芹在写小说第七回时忽然想到这词,就给加上了。从此世上就有了意淫俩字。 在我设想的第一个故事中,曹雪芹认识的几个书局的人听说了他要写回忆录。有一个哥们卖盗版金瓶梅卖得风生水起,听说曹雪芹要写一个回忆自己往昔金粉年华的段子,就觉得其中大有利可图。于是就写了封信给曹雪芹,说到久仰先生高才,得悉先生大作正在写作,深为欣慰云云。言下之意,不外是要出版的优先权而已。曹雪芹拿到了信,在家徒四壁的景况中忽然得到这般待遇,当然感激啼零。回信言要士为知己者死。双方本着协同友好的方式进行了交谈,谈定了以版税形式支付,首印一千册,等等。那时节是乾隆爷盛世,人民富庶,路不拾遗。大家都有闲钱买几本淫书看看以资调剂。曹雪芹的小说在几个书局做着连载,群众都很爱看,以至于开谈不说红楼梦,说尽群书也惘然的地步。但是大家都知道,乾隆爷和隋炀帝一个毛病,见不得人比自己写的好。当场就把这书给禁了。曹老师非常悲痛,怀着对专制主义的不满愤慨辞世。 在这个故事中,一切听上去都是很符合知识分子的口味的。知人善任的书商,品位典雅的大众,太平盛世。唯一的美中不足是还有一个暴虐的君王。我们要记住,大多数时候,当我们说某个人的悲惨经历时,都会说是君王暴虐所至。比如袁崇涣大帅被杀,就是被明皇帝杀了,责任在崇祯爷。而那些在刑场上抢吃他的肉的人民,就没什么大责任。 我写完这个故事看后,觉得很满意。然后我就扔掉它,继续给长篇写后记。但写着写着我的胃就开始疼起来了。出于怨气,我放弃了原先厚道的揣测,开始想一个很邪恶的主意。 我编的另一个故事中,曹雪芹还是家徒四壁。他家道中落,带着一腔子才情,又找不到歌女肯让自己当专职制作人,于是就只能老老实实在家写小说聊以自娱。在写了几十回后,他又找到自己的朋友们--一群自由分子--大家一起评说这小说的好坏。这群人就象巴黎塞纳左岸联盟一样搞秘密集会,抽大麻烟,然后就说了很多反党反国家的言论。终而至于被秘密警察发现--我们知道大清的皇帝养了许多血滴子--大家一起被杀了。手稿被交到和绅大爷那里。和大爷很有才学,就在内部流通了这本书。到后来专制主义取消了,这书也就出版了。 在这个故事中,曹雪芹成为了居心叵测的分子。这种人在历史上不胜枚举,区别仅仅在于其他人的文字都湮没无闻,而曹雪芹的文字得以留存--当然,和大人的功劳是最大的。我们要记得,我们的书能出版,都是领导的作用最大。 在我谈论的第三个故事中,曹雪芹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他安静的写书,历经十年,增删五次,写完了一百二十回的小说。结果某一天,家里人因为柴火不够用,撕了后头四十回就去烧火了。曹雪芹回来看了大病一场,就死了。 这样一个故事是非常古典化的怀才不遇。会让我们想到凡高和苏秦。知识分子在中国历代都被看不起。国外亦然。苏秦和凡高为何下场不同,只因为苏秦后来去从了政。不再是知识分子了。如此而已。 在我谈论的最后一个故事中,曹雪芹是这样的:书商认定一个亡家公子的书有销路,跟他约了稿,让他出长篇小说。版税5%。印数是惊人的一万册(乾隆年间)然后为了赶档期,就又让他写快些。为了凑字数,又要他写后记。曹雪芹在这样兴奋的刺激下非常迅疾的马不停蹄,为自己的艺术成就而欣喜。结果就活活累死了。他不知道5%的版税是国家法定的最低。他也不知道他死后,他的书被画上几个性感美女做封面,用粉红色的包装上市,然后做为色情小说出版。他死了。也许是幸运的。 在写这几个故事时,我带着极大的恶意。我想我本来可以写下一些歌舞升平暖人心肺的故事,但我还是写下这样几个段子。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我缺乏一个知识分子生存的最大法宝:识趣。我就是一个非常不识趣的人。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曹雪芹就是前车之鉴。我们就这样站在《红楼梦》前,以为那是辉煌。一如既往的看不清这世界的本相。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