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晚妆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要是当初不出国(1)

(2023-04-20 09:03:45) 下一个

润学盛行, 勾起了我对前尘往事的回忆。当初要是不润, 生活是不是比现在好。以我这个年龄写回忆录, 似乎还早点,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再说写出来怕被人指责我爱攀比, 可不写不回忆, 也泯灭不了我时常冒出比较的念头, 虽然那念头只是一闪而过, 但有就是有, 坦然面对比不承认强。爱攀比就爱攀比呗, 只要比的时候不引发高血压或者抑郁症。其实我敢说不仅我, 世人就爱攀比, 不然这里为何总出现国内的生活又如何如何了的博文呢,回国见闻的文章点击率总是很高, 多少年不变。"这点上比不了国内…那里比国外强…" 不论写的还是看的人, 自然而然就产生这种比较, 自己可能都没意识到。

其实对个人来说这是无从比较的, 因为一个人出国了就不能拥有国内的体验, 没人能同时走两条路, 可通过与我智力背景学历差不多的同学们目前的状态, 也能推算出如果我不出国, 国内(具体是北京)的风景是怎样的。有一至三套房, 每套单元不超过120平米实际面积不超过100平米, 都没房贷, 有也早还完了。等了N年摇上号的国产车, 上下班基本不开, 那也得买。孩子基本不带, 爸妈是免费保姆, 大了送出国留学, 以孩子最终能在国外站稳脚跟为荣。每年一次出国游多次国内游 , 因为别人都游了我也得游。出境游只能跟团, 因为外语不好。50岁了基本上没单位要了, 可距离领国家发的退休金还有五六年, 不过不用愁, 靠遣散费和存款就能过日子, 只要没把钱投到P2P, 没被各种花式理财坑骗。钱花光了也没事, 还有以前置办的房产。每天搓麻追剧跳广场舞。遛狗, 和小区里的住户为了狗吵架。严防死守自家老公, 守不住人守住钱也行。这就是我错过的风景。这是和我出身背景差不多的大学女同学们现在过的日子。没有发财的(倒有不少发胖的), 也没有沦为底层的。男同学里有发小财的, 可也有进去的。进去的比发财的还多一个。我不跟男同学比, 因为在国内, 男女地位相差太大, 女人在事业发展上所面临的境遇更无法和男人相比。

10多年前这里冲上热搜的话题是海归, 持续了很多年, 天天看到有人问, 我到底该不该海归, 或者我认识的谁谁早两年海归了, 事业有成, 随便一个项目几千万, 上亿的资金在手里玩着…我看了一直疑惑, 这些人凭什么觉得同学能发财, 自己回去也发财呢? 就因为是同学, 智商人脉背景大家都差不多? 有飞黄腾达的, 那不是也有进去的么?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剩下的过的都差不多, 就是我上面描述的那样, 出不了圈。

我没有兄弟姐妹, 有也不会和他们比, 因为年龄不同。以国内政策日新月异的变化, 差一年能差出好多去, 无论入学毕业还是分配工作提干入党。经常看到同一家庭的姐妹,就差一岁, 也都在同一城市发展, 人到中年后相差迥异。我是九十年代中期毕业的, 我前一年的还是国家包分配呢。到我们这儿全是自谋出路了, 不过谋不到的还是有国家分配的给垫底, 再后来的国家就完全不管了。我念书不灵, 到中学才稍微好一点, 那也上不了国内的藤校, 勉强够一类本科的, 我们学校隶属中央某部, 毕业生supposedly都该进那个部 , 从最基层干起, 某乡的机电站, 某渠的农机厂, 计划经济时代都是这样的, 现在50岁以上的人应该都有印象。每天喝茶看报聊大天, 而我毕业那两年正是计划经济转向商品经济的过渡期,  我们这届只有极少数是国家分配的工作 , 剩下的都成了大神, 各显神通干什么的都有。我们别的系一个女生就卖房子去了, 还没毕业呢,王石的楼盘, 底薪500, 加提成每月至少2500, 那可是90年代中期, 我们班公认的找的最好工作的女生, 没下基层直接进中央大机关坐办公室, 每月工资380。也有别的系女生刚一毕业就嫁人了, 做了一个7岁孩子的后母。还有个女生去天上人间了, 大家聊起来也没觉得这有多奇怪, 觉得那是条傍大款的捷径。, 只不过这条捷径不好走, 象我们这样的进去活不过半集。美貌才艺酒量见识学历谈吐都是次要的, 你得有手段, 让那些大款金山银山给你花钱还能让人连你的手都没碰过, 没有王熙凤的心眼数量最好别想, 那些达官显贵能成为达官显贵, 也不是傻子冤大头。靠这条路傍上有钱人, 没戏。

那时候全民皆商, 全社会追求钱的疯狂程度现在无法想象。所有人都在谈钱, 所有人都在琢磨怎么赚钱, 报纸上新闻里, 提到最多的词是下海。北大把南墙推了开公司, 任何一个清水衙门都在搞三产, 现代人可能都不知道这词了。随便一个街道居委会都在办企业, 开小旅馆啥的, 没人再看的上那每月三四百的工资。可就这样, 国家机关的工作也是抢破头的好工作, 没过硬的关系根本进不去。我们班只有10人进去了 , 其中9个直接下基层, 然后一点一点的熬, 年头到了自然就上来了。唯一没下基层的就是前面提到的月薪380的女生, 父亲是师级, 北京生源。

我们班40人来自8个省市, 北京生源包括我5个, 剩下的有23个原来是农村户口, 鲤鱼跳过了龙门从此永远摆脱了贱民身份, 子孙后代都吃上商品粮, 据说转户口的时候好几个哭的泣不成声, 乡里村里敲锣打鼓欢送他们到北京上学。的确不容易啊, 那时考大学挺难的, 即使北京这种公认的政策优惠区, 每8个高中生里才有1个考上本科的。那些肩负着几代人重托的农村同学, 在来到北京那一刻起, 就没打算回去。我还记得到北京站接新生, 那同学出了站以后嘴巴张了好大, 半天才小声冒出一句话, 俺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的楼, 脸红红的, 挺自卑。其实那楼不高, 贵友大厦。

后来为了能留京这些同学也是拼了。十七八岁的人能有这样的心机能力恒心, 比不了。我们是同龄人, 可艰苦的出身磨炼出的本事令我自叹不如。学习上刻苦努力, 政治上积极踊跃, 一入学就写入党申请书, 大会小会上发言, 官场上到处活动, 极耐心的一点一点织起关系网。因为是部位院校, 前多少届的毕业生都在机关也就是官场里。我们北京的还在八卦明星绯闻呢, 他们已经在给校友的岳母搬煤气罐了, 尽管那校友只是个副主任科员, 可他所在的科是人事科。还有的每晚睡觉前大声朗读诗词, 改口音, 让自己的普通话更标准, 更快融入关系网。这么折腾四年下来成绩斐然, 本来每班只有两个留京指标实际留在北京的28个, 除了前面提到的9个进了体制内, 户口留北京, 剩下的户口发原籍, 人当北漂。仅有几个毕业后人和户口都回了原籍, 但一去就进体制内, 而且都是省会。其中有个男生回去后就结婚了, 距离我们吃散伙饭才5个月。那男生的长相实在不敢恭维, 身材矮小瘦弱, 为争取表现机会积极要求献血, 血站一看他那样儿说您还是回去吧, 不, 一定要献, 抽完了站起身一下子晕倒, 我排他后面吓一大跳, 怎么都拉不起来, 腿软的跟面条似的, 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家境贫寒长期营养不良, 晕倒了也买不起麦乳精, 大家凑钱给他买的补品。他结婚的消息是毕业后同学聚会上得知的, 当时我惊呼这么早就结婚了, 他同寝室当北漂的男生说象他这样的回去就是香饽饽, 漂亮女孩子抢着要。你想想, 大学毕业, 省会城市工作,  一结婚就分大三居, 党员, 事业编, 仕途平坦官运亨通…那男生说这话时眼神瞟向我, 挺唏嘘地说你们北京女孩看不上我们, 可有这些条件的男的在我们那儿是很稀缺的。上学期间班里男生都觉得我们北京女孩挺傲的, 不敢高攀。其实我不觉得我有看不起他们的心态, 但他们总这么认为。我们有什么可高傲的呢,论本事真不如他们, 不然本该是我们北京学生的工作怎么会被外地生源的给占了。学校管毕业生分配的老师也明确对我们讲, 你们本地的,家里关系铁, 自谋多好, 就别再和外地学生争了。可我们北京的除了一个家里有背景, 剩下都是老百姓, 但老师这么一开口, 我们不好意思再要求什么了, 再说我们四年下来也没给老师送过一条万宝路。结果是本该给我的接收指标给了一个原籍山西的女生, 那工作是门头沟一个乡的农基地, 工作职责是设计农业自动化流程, 实际是喂鸡, 女生欢天喜地报道去了。因为都知道基层工作只是过渡, 干两年就往上升了。现在这女生的工作地点在东直门, 每月账面工资2万多, 实际不知道, 机关工作很清闲, 每天的工作餐好到外界无法想象, 她自己说比手大的对虾是吃腻了。午休时间2-3小时, 天气好就去河边散步,喂喂小鸭子, 那边有条北护城河, 环境幽雅绿树成荫, 鸭子戏水。她女儿去年也大学毕业了, 一毕业就进体制内, 当然是她们两口子的关系, 每月工资一万三, 女儿的工作地点在西郊, 也有条小河, 午休也常去喂小鸭子。我妈至今唠叨, 说我当初如果不出国, 现在也是这位女同学的幸福日子, 比蜜都甜! 我开始还不服, 后来没那个力气了。还是那个问题, 我妈凭什么觉得我在国内就能如何如何呢? 就因为我们是同学? 当初喂鸡都没争过她, 凭什么现在就能和她一样地喂鸭子呢? 况且我们班现在混的这么好的女同学,一共也才两个, 全在体制内, 没进体制的过了45就没人要了, 就是我前面说的靠房产和投资回报生活, 我要是在国内也一样, 因为我也进不了体制内, 既没背景, 也没能力。

中国这个'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差异可是太大了。这个我从小就知道, 因为北京盛产'体制内'。账面收入少的可怜, 实际高出N倍, 还都是合法的, 因为什么都发, 用不上自己的钱。有人开玩笑说除了老婆不发什么都发, 其实有些地方连女人也是发的。我从小看惯了这些, 要是能进半夜做梦都要笑醒。去年在网上看到过一个人, 国内的, 说谷爱凌要是以后留在中国的话, 我可以考虑当他男友。底下人嘲笑'你是谁啊人家谷爱凌看上你做什么梦呢", 这人回答"我是事业编"。事业编这三个字光芒一闪亮, 令江河失色日月无光。但其实体制内事业编的人员, 是不事生产的。

我当初没进体制内, 也不能赖别人, 我自己本身三心二意, 没有一门心思追求。虽然体制内一直是热门, 但我毕业那几年是相对比较冷的, 因为那时候工作太好找了。随便哪个工作, 账面收入都比体制内公务员高。北京的又没有户口限制, 每一次去招聘会都收获颇丰, 最后我们北京没背景的这4个的档案各自进了工商银行, 北京商业局, 北京旅游局, 还有一个哪都没去, 当起了国际倒爷, 跑东欧倒腾服装。人事关系进去了不代表人也进去了。进银行的工作是柜台点钱, 商业局的是双安商场卖围巾, 旅游局的是某四星级饭店前台接待, 就是我。做倒爷的不算, 剩下三个起点工资就800, 比那唯一进体制内的北京女生高一倍还多, 而且体制内你且得熬呢, 每回评行政级别都是一场展览人性的大战, 熬到副处级也退休了, 那年头市场经济商业大潮那么火爆, 太多坐办公室的熬不住下海了, 我们这位女生就是, 10年后辞职移民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0)
评论
海风随意吹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实事求是。
亦缘 回复 悄悄话 大才女写得真实幽默。
“当初喂鸡都没争过她, 凭什么现在就能和她一样地喂鸭子呢? ” 呵呵,人的性格在大学时差不多定形了,大学里的表现和以后的差不多
6ba6 回复 悄悄话 写得实在,觉得国家和个人的发展都不是直线式的,有个点就突然爆富了,厉害国炒房,美丽国炒股
mikecwu 回复 悄悄话 这两句话精辟幽默,让我大笑不已:
1, 没有发财的(倒有不少发胖的),
2,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剩下的过的都差不多,

另外,“以孩子最终能在国外站稳脚跟为荣。”光是这句话,就说明你已经远远走在你国内同学朋友的前面了。你孩子在美国出生,是美国人,从小就在美国站稳脚跟了。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哈,大才女写得有意思。我从来没有想过如果我不出国会怎样,因为那没有一点可能性。像我这种不肯受管束的人只能在国外混,在国内决不可能活得更好。
三州之麋 回复 悄悄话 作者的回忆把我带回了九十年代的北京,那时因房子分配不公,拿着中级职称决定下海搞高层建筑设计,私营青岛老板一月给5千外加奖金,我有次还羡慕原部里设计院提高工的,被老板剋了一顿,但学东西还得是在国家单位,后来出了国才觉得脑子不闷了,自己比较适合在国外,毕竟到了年节不用费脑筋送礼了
pujing 回复 悄悄话 原来在双安对面上班,常去双安,没觉得那里会有大学生在柜台。
BananaeEggs 回复 悄悄话 好笑的是,早期出國自費留學的,要賠「國家」一筆錢。這是基於一項假設,「風蕭蕭兮易水寒,知青一去兮不復返」。如果中共的社會主義優越,豈會如此地不自信?
diaoerlang 回复 悄悄话 写得一气呵成!说到出国无论是移民还是留学,大家几乎都选择G7为首的奉行人权普世价值的西方国家,尽管官家喉舌对西方概念的人权普世价值向来是嗤之以鼻:)最魔幻的是不少人剑走偏锋,千辛万苦甚至挑战生命极限走线偷渡美国,用了各种羞辱党和政府的理由申请政庇,等到身份到手一个华丽转身成了爱国不分先后的侨领大咖,衣锦还乡坐上了主席台:)

无言无语无声 回复 悄悄话 写得真好。 仔细一想真是这么回事。
smithmaella 回复 悄悄话 第一段废话、其它的段一句话。不好意思,个人感受。另外语言干巴巴。
心之初 回复 悄悄话 "以国内政策日新月异的变化, 差一年能差出好多去," leileilei
土豆-禾苗 回复 悄悄话 这可不是“攀比”,而是比较,心平气和的比较;
除了同国内的比,还有同不同年代出来的人比,前几天和一朋友聊天,聊到:
过去老华侨的辛酸史 VS 8/90年代的留学移民者的“开始难” VS 最近10年出来的小留移民们的阔气霸气
Firefox01 回复 悄悄话 如果能够自我安慰,平衡心理,这种比较就有意义:否则,没有任何意义。
MoatCity 回复 悄悄话 围城现象:即使你不出来,看周围同学朋友蹭蹭往外跑,你的心态也不会好,日子也不会安稳。你在国外的不如意,处于边缘文化里的不充实,国内的朋友也不知道。我们出国的决定,有多少是自己理智冷静的决定,又有多少是随大流(看别人做,我也应该做)。国外的生活冷暖,只有你自己知道。只有在死床是,你回顾一生,觉得很幸福充实 - 就行了。没什么可比较的。如果在国外生活还感到有缺憾,退休后拿美元在回去体验体验,去第二次证明自己当初决定的正确,或去弥补一下国外生活的缺憾 --充实自己的余生。
iask 回复 悄悄话 写的很真实。 国内就是这么一副浮世绘,也难得作者知道自己有所不能
dong140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感受。我也是从北京1993年出来的。在美国生了俩儿一女,逃过了北京的一孩政策。不后悔。钱财上当然不一定比留在北京好。
五湖以北 回复 悄悄话 我们八十年代的,个个都进了体制内,羨慕你们九十年代机会多
回复 悄悄话 其实就是出错了也不是失败者,前题是不要怨天尤人。
MoatCity 回复 悄悄话 有点啰嗦(这只是1),一句话:这个国出对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