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晚妆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莫奈印象 (三)

(2019-06-21 13:29:16) 下一个

从巴黎到莫奈花园也是没有直达车,和去枫丹白露、尚蒂伊城堡等巴黎周围的景点一样,出了最近的火车站还要坐一段公交或者班车(Shuttle)。莫奈花园每年三月底开放,11月闭门谢客,门票9,50 € ;它旁边有个印象派美术馆,两个联票的话是17 €;和巴黎市内那个马蒙坦博物馆的联票是20,50 €。这是今年的价格,每年都涨。想去的话从巴黎Saint Lazare 车站,就是马蒙坦里看到的莫奈画的那个车站,

坐INTERCITÉS 到Vernon - Giverny,单程€14.70,买票时竟然要看ID。在巴黎坐了很多次火车,还是头一回买票要ID的。我没带护照,给他驾照也要了,登记在册。

45分钟后到达Vernon镇,有个小伙子在出站口兜售班车的生意。他这种是类似小火车的观光车,一节一节的,慢慢悠悠逛到Giverny,来回票价8欧;还有一种就是大BUS,价钱也差不多8-10欧的样子,但是那个快几分钟到达。我们选了观光小火车。

 我手机里竟然还保存着当时查大BUS 时刻表的截屏。小火车那种的也是同样的时刻表。

小火车的好处是能观赏沿途风光,司机小伙兼导游,到什么值得看的地方了给你介绍几句,虽然口音很重。这篇文里所有关于VERNON的介绍,均出自于那小伙子的口。

五月十二号天公作美,连着几天的阴风冷雨终于停了,天晴气爽,碧空如洗,小伙子指的很远的景点也能看得到。

VERNON是个老城镇,虽小但古迹不少。从SNCF车站开出去几分钟,小伙一指左边"VERNON圣母院,建于11世纪。"

再一指右边"VERNON游客咨询中心,那所木房子是Vernon最古老的房子,建于15世纪,现在是个Inn。Vernon现有233座这样的老木头房子。"

就是那种外墙装饰的跟斑马似的房子。是不少,随处可见。这种斜道交叉的外装饰是典型中世纪的审美风。

小火车叮叮当当上了桥。"塞纳河,过河就是吉维尼啦,"

这桥被命名为Clemenceau bridge ,名字来源于莫奈30多年的老朋友,也是一战时期的法国首相,Georges Clemenceau。莫奈自搬到GIVERNY后,Georges Clemenceau常要从巴黎来拜访他,每回都走VERNON这座唯一的塞纳河上的桥,每回他一出现,路人们就说,Clemenceau 在桥上呢。说着说着这桥就变成Clemenceau 桥了,原来的名字倒被遗忘了。

左边那位就是Georges Clemenceau,与莫奈在他家里那个著名的日本桥上。

桥还没完全过完,小伙子一指远处一所架在河上的小木屋,"老磨坊。用塞纳河水带动水车发力的。水车早没了,只剩磨坊所在的木屋。"

转到近处看。磨坊貌似由几个石桥墩架在空中,可惜树影太过茂盛,没看清。小伙子说那是错觉,其实那几个桥墩在磨坊的前面,原来的桥身已经被洪水冲垮了,只剩废弃的墩,磨坊是被桥墩后面一块巨石支撑着,和桥墩没关系。

当时就在车里上网找图,果然小伙子没瞎说。

The Tourelles CASTLE。建于1196年,是菲利普奥古斯都为了保卫VERNON城,这个位于法国和诺曼底公国边境的重镇,而修建的桥头堡。

菲利普奥古斯都,又叫腓力二世,法国卡佩王朝国王,1180年—1223年在位。诺曼底公国,是西法兰克王查理三世在十世纪封给诺曼人首领罗伦的一大片土地,首都鲁昂。这个公国到现在还存在,只不过就剩零星海岛了。百年战争后,诺曼底公国的陆地领土并入法国,岛屿部分还是诺曼底公国,公爵就是现任英女王,兼任。

VERNON存档案的塔楼,所以叫THE ARCHIVES TOWER。也是腓力二世时期修建的,不知道当时是干什么用的。从19世纪起,这个塔楼用于存放VERNON这个镇的历史档案。每年的Heritage Day那天对外开放,可以爬里面的100级台阶,登到顶上观赏风景。

过河以后进入Giverny,就是田野乡村了,不再有教堂城镇。到了停车场,很多旅行社的大巴。和我们的小火车一同出发的大bus比我们早几分钟到。下车后穿过地下隧道,进入村庄。矮墙、石道、小屋、蔓箩、鸢尾花、爬藤玫瑰,和梵高小镇巴比松以及卢瓦河谷那些小镇的风景十分类似的小村落,每个都是画家创作的灵感来源。

售票处。也是挺不起眼的。这是个人售票处,团体的在花园后门。

进去以后可不一样了。豁然明朗,目及之所在,到处花团锦簇,雄鸡嘹亮不绝于耳。但这不是莫奈画睡莲的日本花园,而是他在屋门前自己开辟的一畦春韭绿,当时是他用来种花种菜的,如今已是十里稻花香。政府接手后越扩越大,花草树木品种也越来越多,现在由年青的志愿者来维护。

比花果园更优先进入眼帘的是鸡窝,还不止一个。我们围着探头探脑,那些鸡的体型很是独特,又矮又肥胖,但行动极其灵活,不知是何珍稀品种。琢磨着给妈妈和珍稀品种来张合影,可是鸡动来动去的,合个影很费劲的说(鸡在最左边,就照着个PG)。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不仅是陶渊明所向往的,很显然也是莫奈的理想所在。所以他才从大都市巴黎搬到这么僻静的乡下来。1883年,莫奈坐火车经过这里时,无意间被此处的田园风光所吸引,于是决定到这里来租房子,先住段时间看看。然而最终他在这里住了43年,刚好一半的人生时光。1879年,莫奈元配Camille病逝,留下两个幼子。这对夫妇的好友Alice Hoschede搬来与莫奈同住,帮助莫奈抚养两个孩子。现在好多人说Alice 其实是小三,莫奈是渣男,在Camille活着的时候就出轨了。我总觉着这结论是宅斗宫斗剧看多了的结果。反正不管怎样Alice 和莫奈及两个孩子住在Poissy,巴黎西北30多公里的一个区,但莫奈不喜欢那里。在他无意中发现了Giverny后,他在这里大兴土木,开辟菜园果园养鸡场,而他种花的习惯和法国传统花圃的方式大不相同。法式花圃就象我上回提到的,讲究给花草剃头,一眼望去跟地毯似的。而英式花园就零乱的多,莫奈就类似这种,把各种花草从最普通的到最稀有的零乱混在一起种。法国高尚园艺,那是要让一个品种的所有植物都长成一个模样才够意思。

我们进的这个口离莫奈的Maison很近,过了鸡窝和厕所就是,门口早已排大队限制人数。我们来不及在美丽的花园里照相,赶快先参观室内,不然越往后越进不去。

木地板嘎嘎想,让我担心它能不能支撑这么多人。这幢木屋如今贴满了他在吉维尼这43年所画的复制品,原作大多收藏在马蒙坦或者奥塞。

比如最上方那两个打洋伞的,原作就在奥赛,两幅都很大,一个朝左一个朝右。画的是同一个女孩,就是他的继女---第二任太太Alice的女儿Suzanne Monet,站在吉维尼的草地上。这时的莫奈已经患了白内障,作品与他十多年前,同样是打伞女子那幅,手法变化很大。莫奈这三幅打洋伞的女子,很多人弄混。那一幅是莫奈第一任妻子和他们的儿子,在巴黎郊区的阿让特伊散步时的情景,莫奈夫人的脸上有五官,虽然蒙着面纱。而用继女当模特的这两幅,仅画出了身形,脸部是模糊的。

从窗子向外望,花园景色真的和莫奈画的一样。

实际上直到参观那天,我还以为莫奈的名作《罂粟田》(Coquelicots)是在这幢房子里画的,因为那画的视角很象是从某个窗口或阳台上向外望的结果,和我爸笑侃是不是当时这园子里都是莫奈种的罂粟,他说什么啊,那幅画是莫奈在巴黎的写生,那时他才30出头,画里面有两对母子,其实是同一对,就是他的妻子和儿子。刚开始照着他们画时,母子还在远处,莫奈低着头画,等再抬头时,俩人已经走近了,莫奈索性把走近时的景象也画进去了,使得前景的母子和背景的母子形成一个斜线对称的效果。其实是同一对母子。

回家后过了一个月,爸想起了这幅画,来了兴致,画了个山寨版的,自娱自乐。

似乎这趟艺术之旅让我爸又提起了兴趣,以前他对莫奈不怎么感冒的。画完了罂粟兴致不减,这两天又开始临摹莫奈的雪景,搞的到处乱七八糟。

莫奈后期画风渐变,除了眼疾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受了日本浮世绘的影响。莫奈的这幢房子里挂的更多的是他收藏的大量的浮世绘。很多橱、柜、桌、镜子框也是东瀛风,竹质的。

浮世绘由于是木版画,可以大量制作印刷,部分折绘在1870年代后传到了欧洲,带给欧洲绘画尤其是印象派极大的震撼和冲击。画家们开始思索,这种跟平面印刷品似的画,是否值得更深入的探索吸收。不可否认的是他的装饰效果非常强。浮世绘乃至整个东方,包括中国画,与西画最大一个区别是前者是平面的。在二维平面上,画二维平面效果的画,而后者是在二维平面上画出三维立体效果,所以他必须有科学透视,画家首先要懂定点透视的理论,这样画出的画才符合人的视觉真实性,否则所画的物体就变形了。然而那个时代摄影已经出现,摄影就属于单一焦点透视,它的出现对追求“物体不能变形”的古典绘画形成了挑战,因为拍照远比绘画更写实。而东方绘画从来不用定点透视,他们采用的是没有科学的散点透视法,什么'近大远小',不用那一套,画面没有固定的焦点,中国工笔画大多是散点透视,把景物和人物都放在一个画面上追求完整的装饰效果。

所以浮世绘的出现对于当时的欧洲印象派绘画是很大的冲击,使他们耳目一新的是这种平面的构图方式一样可以表现透视关系、远近关系。线条和无阴影的平涂一样可以带来立体效果和体积感,鲜明的色彩更具装饰效果。多视点、非单一主体,使画面能容纳更广泛的内容。

接受了浮世绘的画家们开始用线条表现线条。这话听着费解,那是因为在浮世绘到来之前,西方绘画是不允许你一笔拉的特别长去画线条的。假如画里出现一条线,这个画家会遭到嘲笑,说你根本不会画画。要表现出边界,只能通过高潮的技巧,把阴影抹得光滑过度到看不出边界线条。印象派画家在接受了浮世绘以后,率先打破了这些固化的规则。比如最具代表性的,马奈的《吹笛少年》,少年裤子上的粗黑线条。(摄于奥赛)

几乎没有影子的平面人物画法,对比明显、艳丽的色彩,以及让人物悬浮在画面上无空间感,很不符合传统绘画精神,明显是受了浮世绘的影响。于是在刚面世的时候也是受到了抨击,"勾勒线条然后往里添大块颜色,这是偷懒!","错误的表现!"…

每个印象派大师从浮世绘里吸取的精髓不同,但总体的特点是强调平面涂色,不加阴影,用线条勾边,大块用色,色彩艳丽,还有透视关系上不再严谨科学。这些都和浮世绘的特点相吻合。

在这上面,马奈(Manet)引领了印象派的发展。象画于1863年的《奥林匹亚》,构图模仿乔尔乔内1510年的 《睡着的维纳斯》,绘画技法不追求立体,平面大块平涂,色彩对比明显,不追求阴影过度,开始有儿童画的雏形。

比他更象儿童画,受浮世绘影响最深的是Paul Gauguin(高更)。线条更简单,色彩更单纯,不用成年人的智商就能完成。高更在1891年,曾COPY过马奈的《奥林匹亚》,也收藏在奥赛,也是很多人弄混。两幅放一起对比,就看出区别来了。(摄于奥赛,左:高更1891;右:马奈1863)

乔尔乔内《睡着的维纳斯》, 约1510

在马奈的引领下,取材生活,描绘自然,捕捉瞬间的光影印象变成印象派大师们的共识。莫奈收藏了浮世绘画家葛饰北斋的《富岳三十六景》,最出名的一景就是这个,就挂在这就挂在这幢Maison的进门楼梯口,

这套木版当时在日本共印出了数千幅折绘,现存于世100幅,莫奈对其反复品玩、探索、尝试的结果,就是他的睡莲越画越大,越画越象平面印刷,勾边、添色、浓彩、齐活。不费脑子,机械重复,"大花被面"。

莫奈的日本情结在他刚接触浮世绘时就初见端倪。画于1875年的莫奈夫人Camille。因为太多的日本元素,莫奈有意将Camille的头发画成金色(其实是深亚麻色的),来告诉看画的人,"我画的不是日本人是欧洲人。"其实这幅画的技法还是典型的西洋绘画,没有多少浮世绘的特点。此画现存于波士顿 Museum of Fine Arts

另外体现其日本情结的自然就是他亲手打造的日本花园了。他在1892买下了距离这栋房子几百米远的一处铁轨边上的低洼沼泽地,将其改造成日本风格的池塘,兴建了一座绿色的日本桥,栽种很多东方植物。由于他想引进的东方元素太多,很快他就嫌这园子小了。1903年,在经过与镇政府激烈扯皮后,他终于获得了再次扩张的许可。晚年他和他八个孩子常在这里垂钓嬉戏,当然,还有永无休止的画睡莲,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所以从Monet Maison出来后,要先穿过房前那一大片花果园,找到貌似铁轨遗迹的隧道,才会看见一小箭头:Water Lily Garden。

在去Water Lily Garden的隧道前,与花园#1 合个影。远处繁盛花木遮盖的,就是莫奈的maison,红砖绿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蜗牛湖畔 回复 悄悄话 诺曼底那一带的风景很美,有许多艺术家住在那一带。从莫奈故居出来我们去了诺曼底首府,也就是你提到的:鲁昂(Rouen)。当时听着特别像“无望”:)。那个地方很有特色,据说法国著名甜点马卡龙(Macaron)就在那儿发源的。
第一次去巴黎的时候看到把树和灌木丛修理的笔管条直的真难受,替那些植物难受。莫奈故居里的各种植物可以说基本上是自由生长的,让人看着舒服。
BTW,晚妆你家爸爸真是非常有才啊。难怪你中西文化通吃。
晚妆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chufang' 的评论 : 对就是他。MM一提醒才想起来。中英文名字在我脑子里没对上号!
chufang 回复 悄悄话 Georges Clemenceau该是老虎总长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