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阳白发人 (坤德)
(2015-03-17 08:08:41)
下一个
"你若有心,现在就可开始准备。"姜尚服指点我道:"命妇院现在就有人为庐陵王诸女讲经读史。你可去那里听听。庐陵王的儿女现在虽然均为庶人,将来...儿子最少也会是国公,女儿为县主。从公主到夫人都是外命妇,所以她们急需礼仪教化。只是这掌教之人..."
她好似卖关子的看着我:"你猜是谁?"
随后她抿嘴笑道:"华阳夫人库狄御正。"
我哑然失笑。内外皆知这位库狄御正,是先嫁裴贞隐,贞隐早卒后又嫁公公裴行俭的。这样的人来给大家讲女德?转念一想这很可能是女皇有意而为之。女皇有意将她召入内宫授与御正之职,显然是要借这个与她类似经历的女子告诉天下人,我们也是有任姒之德,左氏之才的!我们更是有资格教导你们妇德的!
"本朝胡风甚行,胡化婚姻亦不足为奇。况库狄御正本就是胡女。"她微笑着画蛇添足。
于是这天傍晚,我坐在命妇院一个角落里,和庐陵王诸女以及多名宫人一起,在年近六十的库狄御正带领下,学习《女诫》。
这是我早已背过多少遍的文章,来这里多少有点好奇心,想看看御正会不会有什么新见解。不过很快我就发现,御正要头痛了。
庐陵王的七个女儿们,还真是禀天地之灵秀,怀天然之神韵。个个活泼好动,敢说敢笑。儒家礼仪教化在她们身上全无半分浸染。虽已受过启蒙教育,却全然不屑于接受,最听话的一个是仙蕙,也是边听边睡觉。
"...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
老师摇头晃脑,学生肆意说笑。场面甚为滑稽。很快有一位连听都不愿意了,干脆打断道:"班昭有夫么?一辈子老处女,却来教导别人夫妻相处之道!"
这位小娘子甚是面生。几天前的家宴,庐陵王的女儿并未全部出席。
库狄御正并不看她,宁心静气,端正答道:"班昭,曹世叔之妻。世叔早逝。和帝敬其文采光华,通今博古,召为内师,教授皇后及诸贵人咏读经史,人称曹大家。"
这女孩奚落班昭不成,尤不甘心,又道:"班昭守了半世寡,想是寂苦难耐,镇日无事可做,才要写出什么劳什子女诫,为难后世女子。我就不信,她自己的德行真能象她书里写的那样么?"
御正答道:"班昭出身道德世家,其父兄均为大德之材。班家几代均为道德楷模。班昭的姑祖母班婕妤,既有班姬避辇之德。"
那最小的女孩裹儿,好奇问道:"什么是班姬避辇?"
"班婕妤曾是汉成帝的宠妃。成帝为了能够时刻与她形影不离,特别命人制作了一辆大辇车,以便同车出游。班婕妤却道: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而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嬖幸的妃子在座,我如果和你同车出进,那就跟他们相似了。"
先前那挑刺的女孩,冷笑一声道:"要她多管闲事?从此失宠了吧!咎由自取。"
"辅佐皇帝成为盖世明主,乃后妃之德。天家女子,一举一动均为万民瞩目,故言行举止应为万民之表率。"她盯着这群不安分的女孩子,严肃教导着:"皇家后妃,内外命妇,平日食万民供养,无以回报。故此你们的本分,就是做道德的楷模。你们的行为应与书上的贤媛相匹,你们的美德应与民众期望相称。"
女孩儿们听完,有的斥之以鼻,有的愤然不已,总之没人心悦诚服。御正又接着说道:"历代圣贤皆重教化女子德行,故而《毛诗》开篇即为后妃之德。"
裹儿看着她,疑惑问道:"我没读过《毛诗》,可我知道第一篇是关雎,是说君子思念淑女的。怎说是后妃之德?"
御正摇头道:"并非如此。"她从案上找到那本毛诗,翻开第一篇送与裹儿面前:"淑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太姒为处子时而言。君子则指文王也。你看此处的序: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此篇关雎,是教导后妃,以文王之妃太姒为榜样。你再读一遍。"
裹儿静静看完,眉头紧蹙道:"我还是看不出来。"
"窈窕,幽闲也。淑,善也。逑,匹也。此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贞专之善女,宜为君子之好匹也。"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这是文王为求得一位有德行的后妃来帮助他教化国民,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是此后妃宗庙祭祖时,献上所采荇菜,人民奏起钟鼓之乐来配合赞美她的德行。"
裹儿挣大眼睛,吃惊问道:"还能这样解释呀!这不就是篇简单的男女之情么!本来是首民歌,非要赋予些特别的涵义。谁说君子就是文王淑女就是太姒啦?山野乡夫唱民歌时,有人去问他们你咏颂的是谁么?"
她身旁的仙蕙此时醒了,懵懂看裹儿道:"我当时读毛诗时,也有过这样的疑惑。不过奇怪的很,当我读完此序文后,带着序中观念回头再读一遍,诗中的人真的变成了文王和太姒。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未看序文,只道那是一个漂亮的女子在乡间采集荇菜;看过序文,竟真觉得那是描写一位德高望众的后妃在祭祀。"
她眸光宛转,盈盈春水望向远处,自语道:"那时初读毛诗,每每被其序言注释所惊倒。"她翻着那本书,随手一指其中一篇道:"比如这篇有女同车吧,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彼美孟姜,德音不忘。初看时只道那是描写一位女子美好的品德和容貌。万不想《毛诗序》竟以为那是篇讽刺诗,是讽刺郑国太子忽,放着德音不忘的齐女不娶,自断齐国的援助。再以《左传》引齐僖公求婚于太子忽的典故,那所谓美貌美德的齐女,竟是文姜!如此看来太子忽所叹的齐大非耦,不过是个幌子。他真正所顾虑的,怕是文姜的失德。谁不知道文姜未嫁前烝于兄长,属乱伦呢!"
此语一出满坐皆惊。库狄御正的脸刹时变色,冷如寒冰的厉目紧盯着仙蕙。只有这七个女孩,浑然不觉气氛的诡异变化,仍旧旁顾无人般说笑着。
御正狠狠看着她们,想要从她们的表情中看出,这个叫仙蕙的女孩是真的童言无忌呢,还是在恶意讽刺她。她先后嫁于父子两代,并与这两父子都生了孩子的举动,在汉人眼里,是不折不扣的乱伦。
就如火上浇油一般,那位看起来比仙蕙大的女孩讥讽笑道:"这样德行亏损的女人,竟被歌颂成德音不忘。可见圣贤也有自私的时候,为教女子顺服,竟自欺骗天下人,颠倒黑白,置事实于不顾。"
我想了想,此时开口笑道:"古之先贤所以赞颂文姜,在我看来是被文姜的治国之道所折服。文姜嫁到鲁国后,生下鲁庄公,又全心全意帮庄公处理国务,广施仁政,造福鲁国百姓。尤其被人称道的是她非凡的军事才能。鲁国在她的治理下很快富强起来,在与诸国战争中屡屡得胜。故而她死后,鲁国民众为她风光大葬,对她的赞誉久久不绝。其实,在黎民百姓眼里,为政者的私德并不那么重要。为政者可能个人德行有亏,但那影响的不过是他身边人。他的公德才是最重要的。他对待百姓是否仁爱良善,他的施政方案是否造福于百姓,才是衡量的标准。此为何先后嫁与父子两代的汉明妃得以民众广泛景仰,而同样是周旋于父子两代的齐宣姜,得到的是千古唾骂。"
仙蕙上下打量我,确认我是个女官后,摇头道:"不一样。宣姜是父夺子媳。她出嫁时,父子二人都在世。昭君是丈夫死后再嫁嫡子,我不认为这是什么乱伦失德。即使本朝,寡妇再嫁也是司空见惯之事,凭什么要求一个如花女子寂苦而终呢?只不过她再嫁者是名义上的儿子。那又怎样?昭君所遵从的是胡风,胡人向来有嫡子娶庶母之习。昭君本就是被汉宫抛弃之人,凭什么要求她还要遵汉礼,从儒教呢?"
我拂掌笑道:"君子所见略同!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忽的停住,不敢再说了。这是王安石的诗,再说要露馅了。
库狄御正恢复常态,矜持的笑容又出现在脸上。虽然她能确信这些女孩子们并无讽刺她的意思,可她多少还是有些为难吧。强调女德,必要强调从一而终,这与她的行为相悖;她的行为乃与昭君相象,却不被汉人所喜。口上说的和实际做的,对不上号。不过这也是女皇常用的伎俩。为君主的,大抵都如此。
***********************************************
注:裴行俭续弦库狄氏的生平,出自《裴行俭神道碑》,碑文引用诗经彼美孟姜,德音不忘,暗讽她似文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