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书法学习方法之我见

(2015-01-02 07:17:08) 下一个

书法学习方法之我见

 

自从今年五月恬获“2014全球华人书画大赛”一等奖之后,就时常有朋友请我谈谈学习书法的体会。对此我通常以谦逊客套之语应对。不是我矫情,而是的确觉得学书法和学其他技艺一样,没有什么绝对正确的方法和途径。每个人年龄,性格,天分,条件及目标不同,所采取的方法不会也不该完全相同。我最反感的就是我可以,你也可以!”的名人励志口号(其中最恶心的莫过于唐骏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除了招摇撞骗,就是误人子弟。可怜那些无知少年一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以为只要按照唐骏之流开出的方子走,成功就指日可待了。

 

以此作为开篇并非以书法学习的成功者自居。当然,也要看你怎么理解“成功”。若以国人当前以升官,发财或成名为标准,我无论哪方面都和那两个字不沾边儿。但是,如果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标准定义:“通过努力获得预期的结果”, 那我当然也可以算是“成功者”。不仅在书法方面,而且在事业家庭各方面。但是,即便我勉强自认是一个书法学习上 “成功者”,我也没有什么可以让别人“复制”的经验体会可以分享。 条条大路通罗马。世间万事皆因人而异。但是反过来说,世间万事又都可以概括出一些基本的规律。正如可以有一百种方式到达罗马,但是概括起来,无非是骑马,走路,乘车船和搭飞机这几种基本途径。这些规律虽然不能成为任何个人的“成功秘诀”,但是对很多人还是有启迪作用的,尤其是那些初学者,也就是还不了解这些规律的人。

 

关于书法学习,我女儿当年的钢琴老师的做法可以给我们一点启发。那位老师在亚城华埠颇有名望。她的学生从五六岁到六七十岁都有。我在观察她教学时发现,虽然同样是初学者,她教儿童和中老年人的方式完全不同。教孩子是一切从基本功开始,前几个月甚至前一两年都是指法练习,而且要求非常严格。教材也都是按部就班,层层递进的练习曲。可是教成年人在初步识谱的基础上很快就教他们弹奏《给爱丽丝》这类大家耳熟能详,便于演奏的乐曲。对于指法技法也不大强调。强调也没用,中老年人手指早就僵硬了。再下功夫也白搭。这就是所谓的“因材施教”吧。因为儿童和成人学钢琴的目的完全不同,条件也完全不同,学习方法自然应该不同。那么学习书法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在我看来,如今国人学习书法的大致可以概括为三类人: 一是儿童和书画专业的学生;二是附庸风雅的名人和官员;三是其余爱好书法的成年人。 下面分别讨论这三种人通常应该采取的方法和途径。

 

第一类人自然应该走正统的“学院派”路子,从最基本的指法,手法和身法开始。一定要严格要求,循序渐进。大量临习古人经典碑帖是必经之路。书体则通常以唐楷为起点。以后再学习其他书体。现实中也的确如此。所以这一类人的学习方法基本是公认的,鲜有争议。如果想知道具体方法,请搜索田蕴章有关书法教学的视频。

 

第二类人的特点是功利性。国人的官本位意识和古今一理的名人效应造成名人写匾题词的流行和泛滥。那么除了少数没有自知之明者外,多数这类名人官员还是想提高自己的书艺。因为这类人没有时间或者耐心去认真潜心地练习,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立竿见影” - 选择一两种雅俗共赏的书体(尤以行书为佳)来临模。而且要力求形似。同时恶补一些诗词对联知识以及提款上印的常识。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挥毫”应景儿了。只要能煳弄一边儿鼓掌喝彩的就行了。

 

第三类人人数最多,情况也相对复杂一些。如果细分又可分为许多种。我大致将其为两种, 一种是自始至终不带任何功利性的纯粹个人爱好者。这种人很少分享自己的作品,更不在意别人的看法。他们纯粹是享受习书写字的过程。现实中这种人数量极少,虽然的确存在,我就认识这么一位。占绝大多数的是另一种人:虽然也是业余爱好,一开始也没有抱太大功利性。但是很乐于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喜欢得到别人赞扬评论。其中一些人,尤其是小有成就者,自然也希望得到一定范围的认可,例如参展获奖,乃至换取经济效益。我承认自己属于这种俗人。窃以为水墨同人,网上书友以及绝大业余书法爱好者也都应该属于这个行列。这种人占据了所有书法爱好者的90%以上。

 

前一种人的习书方法也相对简单: 随心所欲。想学啥就学啥,想咋写就咋写。跟别人不相干。复杂的是第二种人。因为成分庞杂,所以无法归纳出出一种“通用”的方法。如果一定要概括,那就只能是四个字: 因人而异。年龄,性格,天分,学识,以及习书目标,书法基础,习书条件(国内和国外完全不同,国内也因物质条件不同而不同)等等,都会成为采取何种方法的决定因素。所以一百个人可以有一百种不同的方法。举例来说,如果你尚在青壮年,有扎实的文史修养和一定的书法基础和天分,有可能大器晚成, 有朝一日成为书法家“。那你就要注重基础,走一条接近前述学院派”的路子。这种人往往崇拜经典-尤其二王和唐楷,追求规矩法度,讲究”笔笔有来历“(拉人君就属于这个路子,尽管他本人也许不一定认同)。但即便是在这些有望成为“书法家”的人当中,又可根据不同性格爱好细分不同的派别,比如过去的所谓“帖派”,“碑派”,“南派”,“北派”等等。 如果你和我一样没有成为“书法家”的野心,天分和条件,只是喜欢写字且想把字写好。此外不仅能在网上与人分享,也能在现实中给人写个春联海报之类。运气好也能参个展,得个奖。那你就不必太苛求自己。就像中老年人学钢琴一样,只要能自娱自乐,偶尔在朋友聚会时弹奏一曲来助助兴。那你就大可不必和你儿女当年学琴那么辛苦。只要选定你喜欢的书体书家认真学习一段,然后开阔眼界,多看多学古今各种书体书风。现代书法家的东西尤其不可忽视。因为公开展示性的书法创作形式是近现代才有的。从钟王到清末名家脑子里都没有这个概念。所以他们也很少写大字和大幅作品(关于写大字的意义我早有阐述,乃至得了个大字帮主的浑号。对于学习现代书家的意义有机会我会专文阐述)。总之在博览的基础上努力培养自己的风格特点。我个人就是采取这种方式。我不敢说这是最好的方式。更不敢说这种方式可以适用于其他人。但是毫无疑问,如果想参展得奖,或者是取得一定范围的认可,绝对要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此外一定要在行草书上多下功夫,而且一定要多练习大字。风格特点当然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独出心裁,而是在继承传统博采众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性格和条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面目”。
 

一孔之见,希望引起大家的批评探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