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闲事

美国闲事 美国闲人 美国闲情
正文

“挺能搅”的哲学话题

(2014-10-03 17:52:43) 下一个
英文里关于13-19岁的孩子有个别致的称呼“teenager /青少年”,老中给了个有意思的音译“挺能搅。”
我家小儿这个“挺能搅”最近课外活动见多,而这诸多课外活动里,引起老妈我注意的是隔周一次小聚会的“哲学俱乐部”。
我想不明白“挺能搅”们的哲学俱乐部都能俱乐些啥,便在晚餐的时候问:“哲学俱乐部是干啥的?”
“不干啥。”
“不干啥是啥意思?”
“不干啥就是大家坐在一起,想和说。”
“想什么?说什么?”
“关于哲学问题。”
“哲学问题是啥问题?”
“哲学问题就是想和说。”
“想些啥?说些啥?”
“都告诉你了是哲学问题。”小儿挺不耐烦。
“什么样的哲学问题?我没得着答案啊。”我虚心求解。
“所有的哲学问题。”人家一脸高深模样。
“给个例子,比如本周想和说的题目……”我启发人家。
“哦,本周话题是这样的,一列火车出故障,失控了,如果沿固定的轨道行驶,前方轨道上正在工作的五个人会被轧死,如果变道,岔道上工作的一个人会被轧死,如果你是司机,但你鸣不了笛,也刹不了车,你做哪种选择?”
“你怎么选?”
“我选上岔道,但火车驶近时,投掷东西,比如手机什么的,通知轨道上的人……”
“我猜大多数同学都会选择开上岔道吧?”
“嗯。”
“讨论的结果是什么?比如多少人选择照直走,多少人选择上岔道,为什么照直走?为什么上岔道?生命,尊严,公平,机会,良心什么的……怎么说?”
“没有结果。”
“然后呢?”
“然后就结束了。”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