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农庄

用开花的创意,将司空见惯,变成耳目一新。
个人资料
正文

孩子这样读书,笃定输在起跑线上

(2018-03-29 23:00:44) 下一个

早熟的孩子有问题,早熟的教育也有问题。传统教育至少有三个遗害千年的大问题,直接让中国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一、印刷术发明的早,印刷错漏遗害后人的例子不胜枚举。

二、经典的文字过于简略,容易产生歧义,导致后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三、三字经,四字句,五言、七律、对仗联,不仅致人小气,禁锢思想,而且影响学生的思维缜密,容易使人产生随意性与模糊感。

下面,我就重点讲讲这第二和第三大害。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典故分为两层意思:卧薪;尝胆。

薪,专指砍伐来的柴禾。卧薪、尝胆是两个高难动作。躺在一堆指东戳西、乱七八糟的柴禾上,既不舒服,也很难躺稳,躺踏实。不信你试试。

尝胆,不管是什么动物的胆,胆不破,胆汁不出,则不苦,你做假动作尝之何意?是练嘴功,还是练舌功?

卧薪,是苏轼在《拟孙权答曹操书》一文中假想出来的典故;尝胆,虽然有《史记》原文“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但循理推敲,则属荒诞。

头悬梁,锥刺股。这是两个技术活儿。

头悬梁,到底是头悬梁,还是发悬梁?《汉书》原文是这样记载的:“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原话说得很清楚,是用绳子把头系住,悬挂于屋梁上,以免犯困时低下头,伏案而睡。以绳系头,只能是系在脖子下面。古代读书人束发而不编辫子,用绳子系在头发上,或者系在辫子上的理解,都是错误的。

锥刺股,是用锥尖轻轻地刺大腿,而不是猛刺、狠扎。

头悬梁、锥刺股,意在用物理方法帮助自己驱散夜晚的瞌睡虫,而不是自残和自戕,所以,动作伤害程度不宜过大,过大的解读就偏离主题了。

败北。中国北方,俗称“漠北”、“塞北”、“长城以北”,属于苦寒之地,生存艰难之地,兔子不拉屎之地,鬼魅不下蛋之地。照理说,这里没有土著,都是外来流民、罪犯或亡命徒,不得已来此暂居,寻绿洲,逐水草,苟且偷生。

所谓的游牧民族,最有可能是上古时期,历代中原战争的失败者,比如,蚩尤部落,夏商遗民,等等。

中原是个好地方,适合人类生存繁衍。被赶跑的汉地居民,虽然还没有安土重迁的传统,也没有怀念故园的情结,但他们一遇到灾年,总想着回到中原,不让进就打回来。对华夏旧地居民来说,他们好似甩出去的头发——跑不远。

无独有偶,加拿大在美国的北方,相对于美国来说,加拿大也属于高寒之地,大苦之地。加拿大的主体人群,正是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的失败者,保皇党人,也是败而逃北者。

把“北”字解释为“背”,即两人背对背。把“败北”说成是“转背而逃”,即两军对阵时,打了败仗的一方,转身背对着敌人,狼奔豕突,逃回老巢。这样解释,字义看似没什么问题,但仔细斟酌,破绽还是出现了。既然失败者与胜利者背对背,相向而动,那么,胜利者如何“宜将剩勇追穷寇”呢?

把“北”定义为“北方”,中原汉人习惯于面南背北,北方,即脊背所对的方向。失败逃跑者奔突的方向,正好与中原人背对背。这样解释既充满想象,又贴近文字原义。

马甲。原指“马”与“甲”两件装备,而非仅指“背心”、“马的护身甲”等一件服饰。网络用语的“马甲”,居然特指“不同的网名”,试问,马甲既不能伪装,也不能防护,为何如此用之?

中国读书人中的小气鬼特别多。这似乎与读书人儿时诵读的三字经,四字句,五言、七律、对仗联太多,气短、气促,肺活量不足有关。

生当蒙童,正是一个人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此时三字经、四字句读多了,整天“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地憋气,势必会影响肺活量的扩充,限制了大脑的氧气供应,降低了反应力和思维力。

五言、七律、对仗联,要求字斟句酌,押韵同调,意境深远。老玩这个文字游戏的人,定然心智不全,逻辑混乱,精于微昧于巨,追求完美,挑剔人物,脾气古怪,不好相处。中国传统文人,大多都有点理想主义,为人虚妄不实,做事荒诞不经,心胸狭窄,气量短小,原因正在于此。

恢复传统教育,一定要有所革除,否则,让孩子们重读这样的书,笃定会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这叫怕鬼有鬼,惧魔生魔。

 

2018.3.29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