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飘零的记忆

我今写博存记忆,自娱娱人两相宜。白屏黑字叙旧事,跨越时空结友谊
正文

父亲(上)

(2014-07-23 12:14:08) 下一个

父亲生于1933年,刚过了81岁生日,身体仍然健朗,思维敏捷。父亲出生那会儿,祖父赋闲在家,风光不再,所以父亲没有经历过那种优逸的少爷生活。尚年幼,便逢日本人入侵。祖父谋到一个随国民政府西迁重庆筹建成渝铁路的差使,负责组建铁路警察队伍。祖母携子投奔因南京大屠杀受阻,滞留上海。从此父子分离。童年的父亲对祖父,他自己的父亲的记忆多是空白的,点缀着他的思念和向往。祖父再次回到父亲身边时,父亲已经是个十几岁的青春少年了。

 

父亲年幼时顽皮,常常把东西拆了又装上。一直到初中,学习不怎么样。他想要学医,祖父便送他去一个姓张的老中医处做学徒。父亲不相信那些要背诵的中医理论。做学徒也挺辛苦,要帮师傅家做许多琐事。一日师傅的儿子诬陷父亲偷了他家照相机,父亲一气之下退学回家。他又继续上初中。加上有亲戚嘲笑他,说他是拉黄包车的料,父亲受了刺激,立志发奋读书。

 

高一结束,父亲随祖母到杭州读书。他报名考当时杭州最好的中学的插班生。200名考生中取7名。考完父亲的心情一直很忐忑,对自己能否靠上很没有把握。发榜那天,他离家步行15华里去学校看榜。到了那里,看到自己的名字赫然在榜,他满心欢喜,一路奔回家。回到家中,他越想越觉得不可能,怀疑自己可能看走了眼,于是又步行去学校看榜,终于确认自己被录取,然后又步行回家。那天他跑了两个来回,共步行60华里。

 

经过两年苦读,父亲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上海医学院(后来的上海医科大学和现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他的大哥和二哥都在20出头时染上结核病去世。祖母伤心的样子给父亲留下了深刻印象,遂立志要成为一个好医生。当时医学院采用苏联的专科重点制,办了妇产科,五官科等四个为期三年的专业重点班,以适应当时国内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开始父亲有些失望,认为五官科是个小科。学业开始后他很快投入学习中去了,当时他的老师们都是专科的顶尖人才,如眼科的郭秉宽教授,耳鼻喉科的吴学愚教授等。父亲担任了他们班的班长。

 

一晃三年的紧张学习生活结束了。本来可以留校的父亲因几个调干生的操纵被分配到安徽芜湖。当时他也没在意,真心地要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芜湖那时的条件比上海要艰苦多了。好在芜湖有家美国教会创办的颇有实力的医院。父亲还在当地的医学专科学校(医专)做了一名讲师。可是因为他去了外地,他从小青梅竹马的上海女友因为是长女要照顾家庭不愿随父亲去芜湖,父亲与她分了手。

 

刚毕业参加工作的父亲工作非常努力,还搞科研写文章。毕业后不到几年就在顶尖的全国性专业眼科杂志上发表文章,并在全国眼科大会上发言。1960年父亲被派到上海眼耳鼻喉医院进修深造。在那里他经人介绍认识了在另一家医院做营养科护士的母亲。他们恋爱并结了婚。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高晓岚 回复 悄悄话 正在写作父亲(中),敬请期待!
北美君子 回复 悄悄话 非常喜欢你的朴素流畅的文笔。
总感觉到,这篇和谐母亲的那篇一样,还可以再多写些。所以,期盼父亲(下)。
问好晓岚!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