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集电视连续剧《北平无战事》终于看完了。该谈谈对这部剧整体的看法了。首先这个戏的题材选得好,很重要,,和当前时局以及老百姓的所思所虑有密切关系,受到广大观众关注是意料中的事。作者的创作态度是严肃的,对史实是下了功夫的。不管作者原意如何,我还是觉得这部戏的正面人物是未曾正面亮相的蒋经国,铁血会骨干曾可达,蒋经国青睐的经济学教授梁经纶。而国民党内部的代表贪腐势力的中统,军统的徐铁英,马汉山等则是当然的大反派。作为剧情的一个重要线索的中共北平地下党则是交代得不清不楚,好多地方语焉不详。就如我在第一次评论时说的,没有看出中共在一九四八年那段时间为中国人民的福祉,民族前途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做出什么样的正面的,积极的贡献。共产党人心心念念要做的只是要夺取政权。过去几十年的历史证明了中共在一九四九年建立的“新中国”只不过是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所不同的是这个新王朝遵奉的不是孔孟之道,而是马克思和列宁的阶级斗争邪说。我在看前面部分的时候就好奇编剧会如何给这个戏结尾,因为这是一个难度相当大的工作,要做到让共产党当局和观众都满意简直就是没门。及至看到末了,我觉得结尾搞得确实比较烂。我自己才疏学浅,该如何让这个结尾更好,更合理,也想不出什么良策。我甚至觉得,如果谁能为这出戏想出一个方方面面都认可的结尾,那这个人真应该被推荐到中南海去辅佐习近平了。据说习近平在一个内部讲话里说过目前的局势就和一九四八年一样。能为这部戏想出一个好结局的人,定能为当前共产党的困境想个法子解套了。不过此剧能引起那么多关注和讨论,也不枉编导们的一番苦心了。毕竟这部戏让观众更感兴趣的还在于它的剧情以及与当前政治的联系,其它事皆可视为细枝末节了。
给《北平无战事》里的几个共产党员安排出路是最棘手的难题。一九四九年以后的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在描写中共夺取政权胜利后,都是地下党员公开身份和解放军会师,全民欢呼胜利。但是如果在今天的中国再照搬过去的老套子,肯定会成为笑话。网上评论中已经有不少观众在关心谢培东,方孟敖和何孝钰在文革中的命运了。编剧用中共中央的名义决定谢培东“不能写入历史”,也通过谢培东暗示方孟敖也“不能写入历史”。这样的安排国人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在海外待久了的人和港台观众可就难以理解了。对于历史事实可以做不同的解读,但是历史事实本身是不容抹杀或歪曲的。历史学家要做的事就是要搞清楚史实。如果史实可以任意篡改,那要历史学和历史学家何用?可悲的是篡改历史在中国早就是司空见惯的事,太稀松平常了。一九八九年发生的震惊中外的事件都可以被抹得干干净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发生的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大饥荒被官方否定,被研究人文科学的学者否定。而国人对这种做法似乎习以为常,从无异议。盘点一下中共的历史可以发现确实有一些重要人物没能写入历史,有的是暂时没能写入历史,有的则可能是永远不能写入历史。最著名的有曾经代表中共和日本侵略军秘密谈判的潘汉年,及协助他和日本人秘密联络的关露。潘汉年抗战期间在与汪精卫日本华中派遣军谋略课长都甲大佐会面,就日军与新四军和平共存互不侵犯达成初步共识*。民国才女,创作了电影《十字街头》主题歌《春天里》的关露成功促成了潘汉年与日伪特务李士群会面*。中共夺取政权后潘,关先后被下狱。潘汉年于1977年4月14日瘐死狱中。关露在四九年后曾多次入狱,以致精神失常。她于1982年获得平反后自杀身亡。如果说迫害潘汉年和关露是为了掩盖毛泽东和中共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夺取政权勾结日寇的丑行,似乎没有理由不让谢培东和方孟敖进入历史。唯一可以解释的是因为方步亭必须随央行北平分行的帐目和黄金一同赴台,为了方步亭的安全,谢培东,崔中石的共产党员身份还不能公开。这虽然不符合中共一贯的作风,但尚能勉强被接受。
照这样的安排,我们可以设想这几位中共党员今后的命运。谢培东留在了大陆,但是他的单线联系的共产党员身份一天不公开,就一天不得安全。在一,两年后展开的镇反运动中难逃被清算的厄运。这样的例子是不少的。国内某个著名医生在反右运动中受党组织委派专门去引诱医学院青年学生发表各种“反党”言论,然后又密报给上面。结果打了大批学生右派,他自己也奉命成了潜伏在右派分子里的地下党员,继续向上面报告右派分子们的动态。文革里他扛不住群众的批斗和毒打,就暴露了秘密党员身份。当初和他秘密接头的两个上级中的一个已经去世。所幸还有一位健在,因而他的党员身份得到证实。文革后他做了多年某三甲医院院长,全国劳动模范。设想,如果两个单线联系的上级都死了,或找不到了,他岂不是要当一辈子的右派分子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饥荒中在北大荒和劳改农场饿死的右派分子可是不计其数啊!另外,他身处文化大革命特殊时期,当时各级党组织都已瘫痪,他的上级无法向更上级请示,于是擅自做主公开为他做了证明。在正常情况下中共是不喜欢这样的事曝光的。为了党国的面子,他当一辈子右派分子的可能性太大了。另一个真实的故事很能说明问题。现在的中共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俞振声的哥哥俞强声当年任职于中共情治部门。 俞强声在八十年代叛逃美国,导致中共长期潜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特工金无怠落网。按照国际惯例,如果中国政府承认金无怠的间谍身份,他即可被驱逐出境,回到中国。但中方坚不承认他是中国间谍。金无怠最终在狱中自杀。谢培东作为国民党央行高级职员,内兄和侄儿都随国民党反动派到了台湾,另一个侄儿是伪警察局副局长,中统特务,他在大陆会有好果子吃吗?他即使不被枪毙也得坐牢。
扮演 谢培东的倪大红的表演有不少问题。谢培东身为央行的高级职员,要和国民党上层和孔,宋家族打交道,应该有很好的交际,应变能力。倪大红的表演比较僵,不生动。气质上也缺少金融界上层人士的气派。和陈宝国时时把一个“坏”字写在脸上相反,他总是竭力要表现出一种“正气”或悲壮之气。他在与家人,徐铁英等反派人物,甚至地下党的同志交谈时都没有目光接触(eye to eye),目光呆滞,涣散,显得怪怪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倪大红对中共地下党的情况并不熟悉。实际上地下党员在社会上以各种职业为掩护,有当工人的,开饭馆的,唱戏的,行医的,开大烟馆的,当警察的,甚至袍哥,青红帮……不一而足。地下党员在个人生活上也并非如过去一些电影,话剧里的英雄人物那样严谨。
再说那个方孟敖,给人的印象完全是个无厘头的家伙。《北平无战事》应该是一个历史演义,虽然有一些虚构的成分,但在大的方面还得尊重和照顾历史真实。方孟敖这个人物写得十分单薄,这个人物和围绕他的情节都很虚假,不合清理。很难理解为啥国共两党都把他当成香饽饽,积极争取。唯一的解释是中共历来标榜自己是伟大,光荣和正确的,任何关涉现代史的文艺题材都必须把中共摆在正面英雄的位置。中共在抗战以后对民族和国家的贡献又实在是乏善可陈,不得不编造这样一个虚假的英雄。方孟敖为中共做的唯一的贡献就是在学生抗议的集会上把马汉山拉出来讲什么打赌请客的事,说了一通莫名其妙的胡话,博得了学生们的喝彩。方孟敖这些举动非常幼稚和缺乏理性,任何有正常思维的成年人都不可能这样行事。这场戏不仅没有展示出方孟敖有什么智慧,反而让鼓掌喝彩的学生显得很傻,很弱智。方步亭事后表示很欣赏他儿子的演说,也很滑稽,完全不符合方步亭老谋深算的性格。方孟敖的所作所为和韦小宝太相像了,好些地方还不如韦小宝。韦小宝出身低微,卑贱,是一个油滑的小混混。韦小宝为人行事的原则是江湖义气。康熙当他是朋友,他不愿意做伤害康熙的事。他又有英雄情结,希望成为天地会首领陈近南那样的英雄,所以不愿意出卖陈近南。他的这个特点贯穿于整个故事,他的性格发展的脉络始终很清晰。而方孟敖这个角色却缺乏真实性,人物性格支离破碎。这种根据一些概念拼凑起来的人物和故事必然是散乱无章,逻辑混乱,没有说服力的。看到这里我总觉得如果这部戏按香港电影取名的习惯叫《新鹿鼎记之韦小宝之前世今生》也未尝不可。
这部戏里方孟敖就像一个从小被遗弃的孩子迫切而执着地要弄清自己的身世那样孜孜不倦地,不择手段地求证他自己的中共党员身份。为了求证这个身份,可以逼着崔中石游泳;可以逼着何孝钰游泳……。他所有的行为都是那么冲动,鲁莽和匪夷所思。他不分地点场合,不在乎周围人的感受,一根筋地按自己的思路做。他见到任何人都会很唐突地说:你回答我几个问题......。他可以突然闯入梁经纶的办公室逼问梁经纶有关个人生活和感情的敏感问题。诺大一个北京城,以他和何家世交关系在哪里不好谈话,偏偏要大张旗鼓地带着何孝钰闯军事禁区,到河边去游泳。闹出那么大的动静,到底要想告诉观众什么呢?方孟敖在何孝钰眼里是满口英文,抽雪茄,喝红酒,作风西化,歌唱得极好,好诗词,尤其欣赏有很强唯美倾向的新月派诗歌。戏里还安排他朗诵了闻一多和陈梦家的诗。在何其沧眼里方孟敖是一副美国大兵的做派。而刘烨的表演和剧情里描写的简直就是南辕北辙,除了雪茄不离手外,简直看不到一点与西方的联系。他表现得气质粗鄙,没有文化教养,看不出一丁点西方文明的影响。他与人交谈时从来没有目光接触(eye to eye),而这在西方是一个起码的教养和礼貌问题。他的行为和周遭的环境是完全脱节的。如果说倪大红扮演的谢培东像一个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病患者,那刘烨扮演的方孟敖就活像正在发病的精神病人。刘烨在演绎方孟敖时完全没有把握住人物的性格和气质,叫人感到戏都演完了他还没有找到北。
方孟敖很早以前就被怀疑有共党嫌疑,结局安排他随方步亭到台湾,前景也好不了。国民党到台湾后极度的没有安全感,白色恐怖比在大陆时有过之而无不及。以方孟敖那么孟浪,莽撞的个性,很快就会出事。也许他会积极参与二二八起义,最终被镇压。如果侥幸逃回大陆,也会像当年二二八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的谢雪红一样被打成右派分子。我想编剧把方孟敖和何孝钰打发到台湾也许还有一点商业的考虑。现在这部戏正在热播,把这对男女主角送到台湾还有进一步编续集的可能。也许这只是我个人的臆测。何孝钰是这部戏的女一号。她是中共地下党员,是和司徒雷登有长期私交公谊的何其沧的女儿,又卷入了和梁经纶,方孟敖的三角恋爱。本来有很多戏可以展开,这个人物的性格也还可以开掘得更深。但是何孝钰的戏写得不够,整个人物很单薄和苍白。何孝钰从最初讨厌方孟敖到后来决定与他共度一生的心路历程缺乏交代,给人突兀和勉强的感觉。沈佳妮的表演亮点也不多。
因为《北平无战事》的故事涉及到的人物众多,也引起对很多相关事件的回忆。戏已播完,但还有许多话题想要说。对这部戏的感想还会写下去。
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这几个演员在一贯表演中有一些定式,有的好 有的坏,比如说倪大宏的面无表情,愣装深沉,比如说祖峰的面无表情,貌似深沉,比如说火华的装傻充楞 横冲直撞等等,都可以在他们以前的作品中找到一样的东西。大体上说,几乎所有演员在这部戏里都爱玩僵尸脸,装深沉 配合剧情,相比之下,马汉山的表演倒带来很多颜色。但真正化到角色里的仅有焦晃和王庆祥二人。潜伏剧里要好得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多样性,不是一味的故作高深。
总的来说,北剧是一部难得的佳剧,但伟大谈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