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乔1981

愿借此平台与朋友们分享健康,营养,环境卫生和医疗知识。我所代表的只是我个人的见解,欢迎各位指教。
正文

国人就医行为刍议 (一)

(2014-07-20 12:29:50) 下一个

对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士的轻视

 

出国多年一直和国内的亲朋好友保持着联系,他们有什么医学上的问题也爱打电话或发邮件咨询我。我每天也接到很多微信,QQ关于保健养生的信息。有一个事情让我骨鲠在喉不说不快。我深深感到中国人就医行为有一些问题。就医行为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因为不好的就医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就医效果。这里我就谈一点自己的感受,不一定对,仅供参考。若不同意我的看法,请姑妄听之,一笑置之。

 

我的学医的朋友经常说现在国内年过30的人几乎个个都是中医,如果再有大学学历,则都可谓中西医兼通,即学贯中西了。比如有人常在微信中告诉我们每天的是什么时刻是肝脏在解毒,什么时候又是肾脏在排毒等。我也不明白他们这些说法是基于西医的研究,还是取自于中医的典籍。据我自己这一点浅薄的学识和手头的资料,是在不知其所本。但奇怪的现象却是这种我认为属于无稽之谈的东西偏偏 为很多人所接受和欢迎,而广为转发。自然这也就成为我建立博客并写出自己看法的初衷。由于我很笨,所以费很大劲发文章,有好多还重发,惹得一些网友批评。我个人以为尽管大多数人都是医学外行,但对疾病和健康这样有关生命的重大问题都这样固执己见,其原因真应该好好探讨一下。

 

我认为这里面有文化等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对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是不够尊重的。固有的中国文化伦理中学而优则仕是正道。医学等其它专业技能并不被尊重和重视。读圣贤书的仕子们以读孔孟为要务,视医学等专门技能为雕虫小技。“上医医国,其次疾人“是读书人深信不疑的理念。只有在出仕的道路完全走不通的情况下,才选择从医,即不能为良相,则退而为良医。这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在当时的人看来读圣贤书是对最高学问的追求和理想,除了读圣贤书,其余的就都不过是百日之功。所以读书人兼习医学或其它技能是很正常的。仕人兼医生和画家的就很多。这种情况下专业的训练和学习不是那么被重视的。这种情况延续了很长时间,直至今天都还有很大影响。稍通文墨的人都可以凭借自己读过的有限的基本医书而以中医自居,给人处方。殊不知现代医学已经发展到了今天这样涉及多个基础学科,有高度精细分工的程度,仅凭一般的教育基础而要自学成为基本不可能的事。即使和医学很靠近的生物学专业毕业的人,也未必是一件容易的事。


另一个 对专业知识和专业人士轻视的原因,我想是近几十年外行领导内行的结果。这60多年来各行业外行领导内行已成惯例。想来这已经不是秘密,即在科研,教学和医疗单位有行政职位的人要得到一个专业职称比一般苦读,苦干的专业人士更容易。如果你能在一所医科大学担任主任,校长,或在大医院担任院长,主任,那当地的医学会的领导职务一半是跑不掉的。只要有了医学会的位置,那就是公认的专家了。近几年更为猖狂的事是如果你身居高位,即使没有专业训练,也可以轻易获得在职博士,进而成为博导,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被抓获的坏人王立军连正规大学都没念过,但并不影响他成为多所大学的博导。凡此种种就让人觉得专业教育和训练并不那么重要。这种想法实际上已经根深蒂固,不自觉地表现在人们的就医行为上。我国内外的同行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很害怕和那种没有医学背景却自以为深通医学的病人打交道。我记得读书时老师就说过:最怕那种有一点文化又倒懂不懂的人了。

 

再一个问题就是有的朋友声称自己也看过一些专业文献,而且一些推销保健品的人也引用一些专业文献来说服他们。需知医学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单纯的是涉及到解剖,生化,生理,药理等生物医学的基础知识和研究进展,还涉及到统计学,流行病学等学科。流行病学的进化和发展改变了对疾病的认识和行医的模式。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现了临床流行病学,它极大地影响了临床科研和实践。很多临床医师都深入地学习统计学和传统流行病学理论,并把它用于医疗和科研实践。WHO(国际卫生组织)主持的心脑疾病的大型流调MONICA就是这一改变带来的重大成果。中国现代流行病学重要创始人之一的王家良教授出版了《临床流行病学 》专注。流行病学的知识教会临床医师如何阅读,评价文献和设计科研。一些朋友虽然也读了一些文献,但对这些科研的论证强度未必清楚,比如样本大小问题,抽样方法问题,对照设计等问题都需要专门的训练和学习才能掌握,否则你读了文献以后也难以判断其是否可信。现在在美国等地已经没有临床流行病学了,它已经取代传统流行病学成为流行病学的主流。国内大的医院,特别是教学医院的大夫大多能正确阅读文献,但基层医院的多数医生还是不能正确阅读和理解医学文献。这就是目前国内医学的现状。由于有这样的情况,朋友们对医学研究成果产生误读是可以理解的。药商和保健品推销商误导消费者也就有了机会和可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