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论天下

欢迎来此畅谈宗教信仰,百无禁忌。
个人资料
正文

失败,不等同于成为一个失败者

(2019-09-09 18:31:20) 下一个

 

 

  很多人严格要求子女,初衷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懂事上进,事业有成。很多人严格要求自己,是认为这样可以逼迫自己更加努力,永不满足。

 

  真的是这样吗?

 

  脑科学家谢伯让在1999年做了一个实验,他想了解“天才的起源”,也就是创意是如何产生的。

 

  他发现:大多数成功人士,居里夫人、爱迪生、爱因斯坦、达芬奇、米开朗基罗,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非常愿意失败。

 

  他们失败的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人,但还是愿意不断尝试、不断失败。

 

  不仅如此,外国的很多学校都十分重视“失败教育”,有很多学校每年都会举办“失败周”的活动,有时候还会邀请知名人士来学校分享他们失败的经历。

 

  从2010年起,芬兰就成了“国际失败日”(Day of failure)。

 

  每年10月13日,芬兰人都会鼓励全世界人民“自曝己短”,释放自己内心的压力,摆脱对于失败的恐惧。

 

  他们甚至在官网上列了一份非常详细的“失败指南”,教人们如何“失败”:

 

  1、用自己的方式,尽情地失败一次

 

  2、把你的失败发布在twitter或ins上,贴上话题#dayforfailure#,同时,尽情为其他同样经历了失败的小伙伴点赞

 

  3、买超棒的食材,仔细研读食谱,一切准备就绪以后,把所有食材烧掉,等到冷却之后,再把它们吃下去。

 

  4、把你的“囧照”分享到ins

 

  5、人们都说,钱不是万能的,趁这天好好破费一次吧

 

  6、把你喜欢的男孩或女孩约出来

 

  7、在youtube上搜索“失败”。记住,没有人一开始就是为了拍一部“失败”的作用,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失败”的视频?

 

  8、在Facebook上分享你今天遇到的一件囧事,越让你尴尬的事情越好

 

  9、请私藏这个行动指南

 

  10、从你的失败中学习  

 

  美国史密斯学院曾在入学教育上播放了一则视频,视频里播放着各种学生的自述,一些同龄人最糟糕的失败经历被公开投射到了学校的大屏幕上:

 

  “我考砸了大学的第一次写作考试,没及格。”

 

  “我对我妈妈出柜了。”

 

  “我来自一个主要是非裔美国人的社区,赤贫、几乎没有资源。”

 

  大屏幕上还出现了老师的面孔,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英语教授对着镜头说:

 

  “我没有读完大学。大二时因为整个学期没有一门课是及格的,被学校勒令退学。”

 

  另一名文学和美国研究学者告诉同学们:

 

  “我写过一首名为‘巧克力焦糖’的诗,至今已经被21个期刊退稿。”

 

  ……

 

  这门课的名字叫做“正确面对失败”,在史密斯学院,每个加入“失败”课的学生,都会收到一张“失败许可证”。  

  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告诉他们:

 

  你们有失败的权力,即使失败了,你们依旧是一个对社会有价值且优秀的人。

 

  失败不等于成为失败者,我们可以失败,但没有人可以把我们定义为失败者。

 

  前不久国际泳联世锦赛,洪荒少女傅园慧在无缘100米仰泳决赛之后,再次无缘50米仰泳决赛。

 

  面对记者的采访,她表示:

 

  “是我自己没有游好,但训练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比不好也很正常,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失败,但永远不要放弃。” 

 

  我特别佩服她,能够如此坦然地面对。

 

  不是因为傅园慧不难过,而是她知道,失败之后没时间气馁,还有很多的努力需要做,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人生本就是一个不断失败的过程,只要你别放弃就永远不会真的失败。

 

  失败一点也不丢人,只有失败过一次就再也不敢上战场的人,才会输。

 

  忘掉那些失败的过去吧,往后的人生,还有很多机会能赢,别放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